月初信誓旦旦要持續寫作跟準備Podcast,結果一染疫全部都停擺了... 說在前頭,建議大家仍然要謹慎防疫,能不要得到最好,不要覺得大多數人都是輕症、甚至沒有什麼症狀就輕忽,很難保證自己不是那個轉中重症的人。
整個病程大約15天,也就是目前寫稿的這天,清不掉的痰與偶爾的乾咳。最難受的第2至3天,喉嚨痛、發燒、全身痠痛,有點退燒後卻換胸痛,這都還是輕症的症狀,所以就沒有衝急診加重醫療單位負擔。
第一天覺得喉嚨怪怪的,不過以往我感冒的症狀都是從喉嚨開始,尤其是忙碌後突然一放鬆感冒病毒就會找上我。疫情後主要在家工作的我不常出門,「只是一般的感冒吧」,當天還很正常的開線上會議,以往對付剛開始的感冒症狀,運動流點汗吞個維他命也許可以壓下來,但壓不下來甚至症狀有更嚴重的趨勢、又聽到室友咳嗽,突然有點警覺的意識,果然快篩陽性。
接著通知室友與前幾天一同用餐的友人,還有點精神找了接下來的處置方式,一方面不想要去擠篩檢站增加醫療負擔,一方面考量醫療院所的病毒濃度更高,掛了隔天的陽性確診線上門診。
整個病況的變化速度相當快
病程的第二天微微發燒,但這天是一整天的線上課程,也許腎上腺素發作,雖然不舒服為了上課還可以集中精神與進行討論。約莫中午接到醫院來電問是否已經看診,我回答沒有,接著談到接下來的步驟發現,我不符合線上確診的適用範圍,需要有隔離通知書才能夠掛這個視訊門診,對方相當貼心地告訴我隔天下午的篩檢站還有名額可以掛號,線上門診的掛號記得要退掛。只是一個老百姓的自己,能做的真的也只能說聲辛苦了。
中央的政策一週數變還有自主應變,網站上快篩陽後的處置不清楚,真的是讓民眾無所適從、醫療人員忙亂成一團。
快篩陽通知室友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下課後就直接躺平休息,期間服用成藥試圖減緩症狀,感覺有點退燒了卻開始胸痛,怕自己可能突然不省人事,趕緊通知室友及家人「定時確認我還活著」。躺著躺著、心想著好在前陣子把遺囑寫好,安心了一些;現在一絲不掛的狀態,如果等一下真的被送急診可能有點尷尬,硬是爬起來套了件洋裝在躺回床上,還可以傳訊息、爬起來換衣服,應該還沒到要去急診的地步吧。
現在獨居是個趨勢,即便是獨居也是得保持最低限度的人際關係,在緊急的情況有人可以幫自己一把。
第3天,終於到了PCR預約的時間,不能搭乘大眾運輸、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下著雨,好在社區篩檢站不遠,走路過去單趟1.4公里,來回不到3公里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而且這是隔離的這週運動量最高的一天。一路上除了排隊買唾液快篩的排隊人潮,其他地方基本上是沒有人的,也有不少店家休息或是歇業。到達篩檢站必須出示陽性快篩劑才能夠進入排隊動線,沒有帶陽性快篩或是兒童要採檢,必須到急診排隊。我排PCR採檢大約等了20分鐘,不敢想像急診排隊的人龍得等到什麼時候。
有人批評著〔現在那些排隊採檢的人潮都是為了保險〕,我必須報不明之冤,中央的政策不明確及善變,才是造成醫療機構到處塞車的主因。就拿自身例子來說,人已經不舒服還是得出門,冒著可能傳播病毒或是深入到病毒濃度更高的醫療院所環境的風險,常理來思考會為了拿保險金冒著風險去排隊者,一定有、但絕對不是多數人。
促使我出門採檢是為了通報確診,因為確診的資料庫沒有我的資料,我沒辦法在社交距離APP即時通報,(先不討論這個APP的防疫功效),撰稿的當下中央才宣布5/26起〈
全民快篩陽即確診〉方針,這個做法是不是月初就有地方首長在呼籲了?
不明感染源
算是半獨居的自己平常會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該打的疫苗也沒有少,AZ、AZ、莫德納號稱是防禦率最強的組合,在家工作盡量不出門,極少出門的我只有2個密切接觸者需要通知。本來還懷疑是需要外出上班的室友帶了病毒回來,室友與友人緊接著做快篩,好在都是陰性,一方面放心、一方面在檢討到底哪個環節疏漏了。病毒就是看我好欺負吧...
「一定是這邊居住者太複雜,開關門病毒跑進來的」我室友這麼安慰我,頓時覺得剛剛懷疑室友是感染源,真是太壞心眼了。
早日康復
消息指出有了自然抗體就像是無敵星星一樣,不過目前的疫情也還沒有趨緩的現象,還是謹慎一些做好防疫措施。
病症最嚴重的那幾天,味覺跟平常不太一樣,豆漿味道比較淡、利樂包飲品有苦味(可能是包裝味),現在快痊癒了似乎正常一些。真的希望大家健健康康比較好,若不小心染疫也不用過度緊張,照顧好自己,很快就可以痊癒的。
希望疫情趕緊穩定下來、生病的人都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