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醫師說:無症狀感染者,肺依舊破壞,人一樣會死...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不要告訴我,無症狀感染者,肺都是健康的,人也是不會死的。

raw-image


在國外的研究,

1.篩查測試的【偽陰性率】,可以高達【20%】(錯誤地告訴人們,你沒有感染的機率)

2.更多達【40-45%】的SARS-CoV-2感染者,是保持無症狀,但其病毒承載量,與那些確診病例,病毒活躍量是相同。

(Asymptomatic persons seem to account for approximately 40% to 45% of SARS-CoV-2 infections, and they can transmit the virus to others for an extended period, perhaps longer than 14 days.)

這些無症狀感染者病毒🦠量的傳播能力,可以達到14天,「什至超過14天」。

但更諷刺的是,在國外會告知這些人,有症狀才就診,問題是他們是無症狀感染者呀!或叫他們量體溫🤒️,但是他們就是不會發燒🤒️啊!而身體上的病毒🦠量和確診病例一模一樣的。

不要以為,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沒有症狀出現,不代表肺的器官是正常的。這些有太多研究...

那些無症狀者,但檢查呈陽性率

raw-image

無症狀感染者,他們的「病毒🦠量和確診病例的病毒🦠量是一樣多」的。

他們佔了所有COVID 19的40%以上,而這些無症狀感染者,其《核酸檢測陽性率》,幾乎都是【50%以上】的,千萬不要以為無症狀,病毒能量低,才造成這些人無症狀。

“無症狀”感染者 (Asymptomatic) 和 “症狀前”感染者(Pre-Symptomatic),兩組不同



一般民眾和媒體都廣泛使用“無症狀”一詞統稱,來描述兩組不同的COVID-19患者-

“無症狀”感染者 (Asymptomatic) 和 “症狀前”感染者(Pre-Symptomatic)

兩者之間,其實仍有所不同。

“無症狀”感染者 (Asymptomatic) : 是指一個人沒有症狀但感染了病毒 。

“症狀前”感染者(Pre-Symptomatic) : 是指一個人被感染且可能正在散發病毒但尚未出現症狀的階段。

基本上,對於沒有症狀但暴露於COVID-19的人,PCR測試可以顯示他們是否患有病毒 :

PCR測試陽性(+) 測試後,人後來才出現症狀,這是確診後出現的症狀者(pre-symptomatic)、也叫“症狀前”感染者(Pre-Symptomatic)

PCR測試陽性(+) 測試後,人從不出現症狀,則才叫“無症狀”感染者 (Asymptomatic) 。


無症狀感染者,也會變成有症狀者

這是確診後出現症狀者(pre-symptomatic)、也叫“症狀前”感染者(Pre-Symptomatic)

在希臘和紐約的研究中,一般“症狀前”感染者(Pre-Symptomatic) 民眾者中,最終有【10.3%】左右會有症狀出現。

raw-image

但在長照機構的住民 最初無症狀的27位住民中,有24位【88.9%】最終出現症狀。這些人,可能年齡大,合併多慢性病,症狀出現也特別容易,無症狀感染者,機率很高,但是演變成有症狀感染者的機率,也很高的。

在美國軍艦羅斯福號上,有近【60%以上】都是無症狀感染者,且有些過了14天,篩檢依舊是陽性。專家認為年輕人(20-30歲),容易出現無症狀感染,且可以超過14天後,仍然呈現病毒陽性🦠。

年紀大,慢性病,愈容易出現症狀。年輕人的無症狀感染,可以超過14天後,仍然呈現病毒陽性,即使當時也是無症狀的。

無症狀感染者,肺依舊被破壞

無症狀,不是等於身體無傷害。

愈來愈多,科學研究證明,這些無症狀感染者,他們的肺部仍然持續受到很大的損害。

武漢研究

raw-image

來自中國武漢的一項研究描述58位完全無症狀患者的CT掃描顯示 : 主要位於肺的外周(44%) 和肋膜下區域(75.9%),主要在一個 (38%) 或兩個肺葉(65.5%)。 肺部混濁是朦朧的白色雲層(CGO) 病變傾向於分佈在下葉(左62.1%, 右 68.9%)。而且58位完全無症狀患者,【94.8%】的CT掃描是有明顯病變


鑽石公主號

研究人員觀察了鑽石公主號遊輪上乘客的CT掃描。在沒有咳嗽或發燒等症狀的76人中,有【54%】的人表現出明顯的肺部異常

raw-image

特別是肺部浸潤。肺部浸潤似毛玻璃現象,形成了朦朧的白色薄雲層,與肺部的黑暗形成對比,這通常表明肺部充滿了發炎液體,來自細菌和免疫細胞戰爭後的成果。

無症狀感染者,依舊會死人 : 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

幾乎在所有臨床經驗中,肺部發生疾患時,吸收氧及排除二氧化碳的能力也都會出問題,但COVID-19這種疾病卻不同。醫界先前就在高海拔【登山者】和【飛行員】身上觀察到有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的現象 :

raw-image

這是因為高度增加時,氣壓會隨之降低,所以每次吸氣獲得的氧分子較少,但急促呼吸時仍會排出二氧化碳。COVID-19患者的情況與飛行員有幾分類似,【無症狀感染者的病患】,在染疫初期大多仍保有良好的心臟功能,因此仍有能力將血液輸送到身體末梢部位。

COVID-19與其他呼吸道疾病不同,會慢慢讓身體缺氧,無症狀感染者病患初期,開始並不會讓人感到呼吸困難,但部分患者會逐漸覺得《難以呼吸》或《感到胸悶》;這兩者,都是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列為緊急危險徵兆的症狀,出現時病情已經相當危急。

raw-image

很多【無症狀感染者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他們的症狀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有些患者的血氧濃度低到,醫護人員原本認為他們應該已經語無倫次或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卻【意識清楚】、【情緒平穩】而且能【正常應答】,可以和醫師聊天,也【可以滑手機】。這些隱形缺氧是逐漸發生的,難以察覺,所以也被稱為隱形殺手。

隱形缺氧怎麽發生 ?

附著在細胞膜表面的受體蛋白「ACE2」上入侵細胞,而肺臟和肺泡上有非常多的ACE2。一旦病毒侵犯的細胞達到一定數量,人體免疫反應和病毒之間的大戰就會造成許多破壞。這可能會阻礙氧氣從肺泡進入血液的通道,但是二氧化碳可以較快從血液進入肺臟、排出體外,因此較不受影響。隱形缺氧發生時,就難以察覺,

raw-image

COVID-19會使肺部的氧氣移動與血流不協調(V/Q mismatch)。一般來說,血管會收縮,讓血液盡量流入肺臟中充滿氣體的部位載運氧氣,減少缺氧部位的血流。但COVID-19患者的這套保衛機制可能會失常,使得更多血液流向肺臟受損的部位,反而較少血液流經健康部位。所以隱形缺氧,才是逐漸發生的,難以察覺。

一切來不及了

太多研究指著冠狀病毒,是可能會影響肺功能,儘管對患者來說,症狀可能還不是很明顯。國外很多的建議是鼓勵患者,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呆在家裡(Stay Home),但到醫院就診時,又往往太遲了。

raw-image

其實很多「病者本身,是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判斷自己是不是要去看醫生」的,一直吸不到氣,昏迷,臉色變黑....這些會造成很多在家突然死亡的病例,一直在上昇,死後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COVID19 造成的,而一切,他這一生都來不及了。

來源:

https://www.acpjournals.org/doi/10.7326/M20-3012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參考來源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96會員
57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現在的COVID-19似乎已經沒像以前剛出來時那麼可怕,因為致死率較沒這麼高症狀較平常感冒的嚴重一些。 怎說呢 ? 記得0824剛考試完的隔天就覺得喉嚨有點怪,心想 : 不會吧 ! 感冒了?! 0825當天夜裡喉嚨開始作怪,只有喝熱水緩解,想說應該不會這麼碰巧或許哪一天吹冷氣+電風散風太大的
Thumbnail
現在的COVID-19似乎已經沒像以前剛出來時那麼可怕,因為致死率較沒這麼高症狀較平常感冒的嚴重一些。 怎說呢 ? 記得0824剛考試完的隔天就覺得喉嚨有點怪,心想 : 不會吧 ! 感冒了?! 0825當天夜裡喉嚨開始作怪,只有喝熱水緩解,想說應該不會這麼碰巧或許哪一天吹冷氣+電風散風太大的
Thumbnail
終究還是躲不過(不是天選之人啊) !幸好是制度建立較完善時才確診!?COVID-19確診總人數繼續攀升,而自己也成為其中一員。人生劇本總是出其不意,得到了就面對吧! 確診日記 (如果能不要寫這篇該有多好)+快篩陽確診評估視訊門診經驗分享
Thumbnail
終究還是躲不過(不是天選之人啊) !幸好是制度建立較完善時才確診!?COVID-19確診總人數繼續攀升,而自己也成為其中一員。人生劇本總是出其不意,得到了就面對吧! 確診日記 (如果能不要寫這篇該有多好)+快篩陽確診評估視訊門診經驗分享
Thumbnail
疫情猖獗,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健康😷 幫大家稍微整理了關於COVID-19症狀、確診與匡列流程等 但是要特別強調 現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持續進行規範上滾動式修正 這些內容隨時都有可能更新 ⚠ 更多圖文歡迎追蹤【HiBODY 嗨健康|物理治療 x 插畫】Instagram帳號
Thumbnail
疫情猖獗,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健康😷 幫大家稍微整理了關於COVID-19症狀、確診與匡列流程等 但是要特別強調 現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持續進行規範上滾動式修正 這些內容隨時都有可能更新 ⚠ 更多圖文歡迎追蹤【HiBODY 嗨健康|物理治療 x 插畫】Instagram帳號
Thumbnail
流感季節愈來愈靠近了,在臺灣10月5日開始施打流感疫苗接種。但大家都在問那麼COVID19 呢?在年底之前,並沒有任何疫苗接種出現啊! 【流感化】的進程愈來愈明顯了,我們人類的專家,真的一個方法都沒有嗎?JAMA 國際期刊在8月20日,已經報導引述專家學者們的憂心: 美國🇺🇸專家愛德華 (Ed
Thumbnail
流感季節愈來愈靠近了,在臺灣10月5日開始施打流感疫苗接種。但大家都在問那麼COVID19 呢?在年底之前,並沒有任何疫苗接種出現啊! 【流感化】的進程愈來愈明顯了,我們人類的專家,真的一個方法都沒有嗎?JAMA 國際期刊在8月20日,已經報導引述專家學者們的憂心: 美國🇺🇸專家愛德華 (Ed
Thumbnail
臺灣,目前本地的病人,幾乎都沒有了。大家似乎都忘了,那些COVID19 患者可能的症狀,更不知道🤷‍♂️原來現在COVID19 新的症狀,已經歸納總結為「6種型態症狀群」。 英國🇬🇧的倫敦國王學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 ) 的研究發現,現在COVID19 的每種症狀
Thumbnail
臺灣,目前本地的病人,幾乎都沒有了。大家似乎都忘了,那些COVID19 患者可能的症狀,更不知道🤷‍♂️原來現在COVID19 新的症狀,已經歸納總結為「6種型態症狀群」。 英國🇬🇧的倫敦國王學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 ) 的研究發現,現在COVID19 的每種症狀
Thumbnail
不知不覺,人類和COVID19 交往半年了。記得剛開始,歐美媒體以為香港🇭🇰和臺灣,會是全球最嚴重的 慢慢的韓國,日本🇯🇵大爆發⋯⋯歐美國家似乎仍然在隔岸觀火,到了意大利🇮🇹、整個歐洲國家,已經摳成病毒🦠之家,美國🇺🇸仍然只是輕呼籲大家加油吧! 美國🇺🇸,又成功追上成功病毒�
Thumbnail
不知不覺,人類和COVID19 交往半年了。記得剛開始,歐美媒體以為香港🇭🇰和臺灣,會是全球最嚴重的 慢慢的韓國,日本🇯🇵大爆發⋯⋯歐美國家似乎仍然在隔岸觀火,到了意大利🇮🇹、整個歐洲國家,已經摳成病毒🦠之家,美國🇺🇸仍然只是輕呼籲大家加油吧! 美國🇺🇸,又成功追上成功病毒�
Thumbnail
德國冠狀病毒的R0值,  (R0值 = 被感染的人平均感染了多少人。 為使流行病消退,複製數量必須低於1)。 5月初,一直介維持於0.7和0.8之間。 在星期三(5月6日)R0的值為0.65 德國開心的解封 才2天就破功 德國冠狀病毒的傳染率連續2天上升,超過了臨界值“ 1”。  星期六(5
Thumbnail
德國冠狀病毒的R0值,  (R0值 = 被感染的人平均感染了多少人。 為使流行病消退,複製數量必須低於1)。 5月初,一直介維持於0.7和0.8之間。 在星期三(5月6日)R0的值為0.65 德國開心的解封 才2天就破功 德國冠狀病毒的傳染率連續2天上升,超過了臨界值“ 1”。  星期六(5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