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

含有「重症」共 4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凌晨兩點的南台灣重症病房,天花板的燈只留半排。空調的風帶著塑膠與透析液的味道。監視器的曲線像呼吸一樣緩慢起伏,尿袋底部靜止的透明液體閃著微光。那是一位 73 歲的老榮民,敗血性休克後進展成 dialysis-requiring AKI。當初我們照慣例,三天一次透析,規律如同制度。 但那晚,他的血壓
Thumbnail
凌晨兩點,ICU的燈光仍舊明亮。護理師把冷氣調弱,我卻覺得空氣更乾。床邊監視器的MAP穩定在68 mmHg,乳酸3.8 mmol/L。35歲的林先生因敗血性休克併急性腎損傷(AKI)已第三天,尿量仍少於20 mL/h。 我們啟用了新到的微循環監測儀,探頭貼在指甲床與舌下。螢幕上浮現細碎的紅光,血流
南台灣的凌晨,重症病房的空氣混著消毒水與濕熱。CRRT 機器在角落發出穩定的滴答聲,血液沿著透明導管迴流,像一條暗紅的時間線。床上的病人黃先生,六十八歲,因敗血性休克併多重器官衰竭入院,現在 MAP 僅 65 mmHg,乳酸 6 mmol/L,尿量幾乎為零。 我與護理師怡君蹲在濾器旁,觀察壓差曲線
凌晨一點,醫院的加護病房,造影劑注入後的餘味仍殘留在空氣裡,帶著刺鼻的碘味。監視器上的心率曲線規律卻顫抖,輸液泵的滴答聲穩定卻令人焦躁。王女士,62 歲,糖尿病與高血壓多年,因胸痛急診行冠脈介入,術後肌酐從 1.1 mg/dL 躍升至 2.6。她的尿袋比昨晚空了許多,液體像是吝嗇地滴落。 值班的楊
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是評估器官灌流壓力的核心指標,在重症照護、麻醉管理、腎功能保護與心血管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本文將深入解析 MAP 的計算方式,並比較傳統公式與心率修正公式的差異與臨床適用性。 MAP計算的介紹。
Thumbnail
凌晨兩點,台中市的加護病房裡,血液過濾機的泵浦聲和監視器的嘟聲交織。床號 12 的陳老太太,78 歲,敗血症後急性腎損傷,血壓靠去甲腎上腺素維持在 95/55 mmHg。尿袋空空,連夜護士在巡房時只能搖搖頭。她的兒子坐在角落,手上仍捏著一張昨天的抽血報告:肌酐 4.2 mg/dL,鉀 5.8。 我
凌晨三點,ICU 裡的燈反射在玻璃窗上,顯得比夜更冷。王小姐才三十二歲,原本健康,因流感引起的重症肺炎送進來。她插著氣管內管,呼吸機在旁滴答作響。護理師小林把呼吸曲線調到同步間歇強制通氣(SIMV),一條條壓力波像山谷裡回音。她的氧合比(PaO₂/FiO₂)不到七十,肺在影像裡是一整片霧白。 我站
清晨五點半,ICU 的窗沿還掛著昨夜的雨珠。張先生六十五歲,昨天做了二尖瓣修補,今晨尿袋只濕了一點點,像有人忘了關緊的水龍頭。肌酸酐從 1.1 竄到 1.8,乳酸 2.6,去甲腎上腺素在 0.12 μg/kg/min。護理師怡婕把點滴滴速往上調了兩格,又回頭看我:「要不要送 …
颱風過後第三天,走廊還留著潮味。阿峯四十二歲,清運志工,鞋子曬在床邊,鞋底還卡著泥。發燒兩天、肌痛、頭痛,來急診時眼白泛著一層淡黃,像被雨水泡過的紙。護理師芷吟量好血壓 90/52,尿袋稀稀地滴,顏色淡得近乎無色;抽血回來:Cr 2.1、Na 128、K 3.1、PLT 95K。她指著眼睛說…
凌晨兩點,病房的走廊像一條偏冷的水渠。黃先生七十四歲,肺炎合併敗血性休克,第一輪培養長出綠膿桿菌。護理師阿芷把點滴滴速調到一格一格穩住,尿袋一小時不到三十毫升,肌酸酐從 1.1 升到 2.0。藥師展開小夾板:「Tazocin(piperacillin/tazobactam)你要標準 30 分鐘,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