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科學家解謎:新冠肺炎痊癒後,是否真的會留下後遺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新冠肺炎產生的後遺症,其實或多或少會影響到未來生活。pixabay
確診後的長久影響,其實比你想像的嚴重
文 / 魯皓平
新冠肺炎的後遺症,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狀況?
現在的台灣,在這個幾乎隨時都有人會確診的環境裡,如何學習和病毒共存,似乎已成了當前最重要的事──做好防疫、勤洗手、口罩戴好、保持社交距離,縱使沒辦法完全獨善其身,但至少能將病毒傳染給家人的可能性,盡力地降到最低。
雖說現在的疫情,基本上99%以輕症和無症狀為主,但全身無力、喉嚨痛、食不下嚥、發燒等病徵,實際上也不好受,更有許多人痊癒後依然有後遺症的影響,導致身體彷彿怎麼樣都回不到從前的狀態。
究竟,新冠肺炎真的會有後遺症嗎?確診之後的影響,是否比想像中嚴重?

許多症狀在新冠肺炎痊癒後3個月內持續發生

圖/國際上許多人康復後依然受到新冠肺炎後遺症的影響。pixabay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新冠肺炎的急性後遺症(PASC)定義為「發生在可能確診或確診的新冠肺炎病史個體」、「症狀通常出現在痊癒後的3個月且持續至少2個月,而不能用其它診斷來解釋」的病因。
在這當中,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勞、呼吸急促、認知功能障礙等其它症狀,且會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
延伸閱讀
專家發現,這些症狀可能是從新冠肺炎發作後所出現的,也可能是在染疫之前,就已經潛伏存在的病兆,這些症況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展而復發、擴大。
在醫師臨床上的實際狀況中,發現最主要的狀況為虛弱、全身無力、疲勞、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落髮、呼吸困難與經常性的咳嗽等。
若以系統評價將症狀分為5個主要的類別,主要包含一般臨床、神經系統、精神病學、心肺功能和胃腸道等大類,產生的影響為倦怠、認知功能障礙、關節疼痛、焦慮和抑鬱等。

接種疫苗者 後遺症影響力較低

圖/研究發現疫苗的功用除了防止中重症,康復後的後遺症影響也較低。pixabay
科學家研究發現,新冠肺炎後遺症的發展,主要和感染情況、是否住院和疾病嚴重程度有關,其它的潛在風險因素包含高齡、女性、眾多共病症(Comorbidity)和肥胖等主因有關。
專家表示,接種疫苗的多寡,和後遺症影響的程度有很大的正相關,也對人體有著更好的保護。一項來自英國(UK)的研究發現,至少接種兩劑疫苗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兩個月或以上的時間,後遺症相關症狀減少了一半;另一個在美國(USA)的研究中證實,與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在確診之前至少接種了一劑或以上疫苗的患者,他所能抵禦後遺症的抵抗力,比其他人高了7至10倍。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新冠後遺症指的是一種超過50症狀的病症,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持續數週或數月,「由Omicron引起的後遺症感染和由Delta所引起的感染並沒有明顯差異。但最主要的,就是流鼻涕、頭痛、疲勞、打噴嚏、咽喉痛。」
國際上,追蹤新冠後遺症病例一直是個很嚴峻的挑戰,因為各國衛生部對於將症狀歸類是否為新冠肺炎引發的看法,有不同的定義。
例如,英國認為要確認該狀況是新冠肺炎後遺症,患者必須經歷這些困擾三個月都沒有康復;而對於美國來說,這個時間應該要高達四個月或以上。

Omicron的後遺症 可能比其它變種來得輕微

圖/Omicron的後遺症可能比其它變種病毒輕微。pixabay
然而,由於Omicron一直是到2021年的11月才出現的,因此無論醫生或患者,到現在其實都還沒辦法完全掌握Omicron的後遺症跡象。但科學家強調,「所有感染新冠肺炎的人,無論是輕症或重症,都可能經歷長期的後遺症問題。」
美國傳染病學家安東尼佛奇(Anthony Fauci)重申,無論是哪一個變種病毒,後遺症都是有可能的,「沒有證據表明,Delta、Beta或現在的Omicron,後遺症有任何區別。」
研究發現,還有15%的兒童和青少年,在初次感染新冠肺炎後的15週後,仍可能出現與確診時相同的狀況。
病毒學家安德魯卡奇波爾(Andrew Catchpole)則說,「雖然Omicron的傳染力非常高,但後遺症的問題,和傳染力其實無關,平均而言,Omicron的病情不如其它變種病毒嚴重,因此我們估計,它後遺症的影響會稍低。」

出現後遺症該怎麼辦?

圖/勤洗手依然是防疫最重要的關鍵之一。pixabay
科學家說,後遺症可能是流鼻涕、喉嚨痛、發燒、肌肉酸痛、嗜睡,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出現腹瀉和噁心等,「如果持續的呼吸急促、疲勞和注意力不集中是最麻煩的症狀,需要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和追蹤。」
安德魯卡奇波爾說,在新冠肺炎的後遺症中,有兩種症狀特別不引起關注、也不用太過擔心,那就是失去味覺和嗅覺,「這可能會持續數週或數月,超過3個月也算是常見的。」
有一個最經典的案例,是一名西班牙(Spain)的護理人員,她在2020年2月時感染了最原始的新冠肺炎病毒株、2021年7月感染了Delta變種、11月感染了Omicron,這些感染導致她至今都有慢性疼痛、疲勞和記憶力衰退的症狀。
許多專家認為,Omicron的高傳染性將使新冠肺炎病例數量加倍,導致未來成為長期的公衛問題,但無論如何,做好自身防疫、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施打疫苗等,依然是避免染疫或染疫後引發中重症的關鍵。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遠見雜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農電共生必須以農為本 文 / 胡華勝 《遠見》實地走訪雲林,菜園或香菇寮上頂著一片片太陽能板的景象,愈來愈常見。業者還在週遭飼養高經濟價值的白弱青穀烏雞,下的蛋一顆高達25元,能源業和農牧業都賺到「前景」。 台灣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太陽能光電近幾年的裝置容量成長快速。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他的心法,希望新手第一次買股票就順手 文 / 遠見編輯部 在韓國股市,散戶被稱作「螞蟻」,而在散戶之中,能滾出好幾億獲利的高手,叫做「超級螞蟻」。韓國神級散戶金政煥,便是其中奇葩人物。 金政煥從理財小白起步,在5年之內,以7000萬韓圜(約160萬台幣)的本金,滾成80億韓圜(將近台幣2億)。
全台邁入「雙老」危機 文 / 林鳳琪 台灣正面臨人老、屋老的「雙老」危機,老舊建築物重建勢在必行。但工料與物料雙雙大漲,危老重建能否再掀熱潮? 根據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將進入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的「超高齡社會」,專家預警此乃國安危機,台灣財政恐被拖垮。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看完報導的速度,趕不上粉絲狂增的速度 文 / 邱莉燕 從過氣明星到新晉網紅,藝人劉畊宏只用了7天。截至4月23日,劉畊宏的抖音粉絲直接突破了4000萬大關,原因是他在抖音跳起一套讓大陸人「凍未條」的毽子操。 練就一身肌肉、紅得飛快的「劉教練」,收入也隨著水漲船高。 「夫妻檔健身」呈現差異化直播風格
十二寮天使堂,荒廢40年再獲新生 文 / 邱莉燕     來自紐約的百年彩繪鑲嵌玻璃、法國巴黎《苦路》掛畫、日本屋瓦,讓「台灣最美麗滄桑的廢墟教堂」活了起來。劉淙漢與何麗梅從2019年起重建廢墟教堂,在困難重重中,夫妻二人意外「領取」了種種的神恩印記,更加滿心地守護信仰。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品牌商頻喊「短鏈生產」,真的可行嗎? 文 / 王昱翔 過去,成衣製鞋業為了節省成本,先後在中國、越南大舉設廠。然而,如今兩大生產重鎮卻紛紛搖手,不再歡迎成衣製鞋業;同時,品牌客戶則頻頻高喊要撤亞洲供應鏈。究竟供應鏈危機後的大洗牌,台廠該往哪去? 越南、中國不香了?成本上升、拒勞力密集產業 延伸閱讀
農電共生必須以農為本 文 / 胡華勝 《遠見》實地走訪雲林,菜園或香菇寮上頂著一片片太陽能板的景象,愈來愈常見。業者還在週遭飼養高經濟價值的白弱青穀烏雞,下的蛋一顆高達25元,能源業和農牧業都賺到「前景」。 台灣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太陽能光電近幾年的裝置容量成長快速。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他的心法,希望新手第一次買股票就順手 文 / 遠見編輯部 在韓國股市,散戶被稱作「螞蟻」,而在散戶之中,能滾出好幾億獲利的高手,叫做「超級螞蟻」。韓國神級散戶金政煥,便是其中奇葩人物。 金政煥從理財小白起步,在5年之內,以7000萬韓圜(約160萬台幣)的本金,滾成80億韓圜(將近台幣2億)。
全台邁入「雙老」危機 文 / 林鳳琪 台灣正面臨人老、屋老的「雙老」危機,老舊建築物重建勢在必行。但工料與物料雙雙大漲,危老重建能否再掀熱潮? 根據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將進入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的「超高齡社會」,專家預警此乃國安危機,台灣財政恐被拖垮。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看完報導的速度,趕不上粉絲狂增的速度 文 / 邱莉燕 從過氣明星到新晉網紅,藝人劉畊宏只用了7天。截至4月23日,劉畊宏的抖音粉絲直接突破了4000萬大關,原因是他在抖音跳起一套讓大陸人「凍未條」的毽子操。 練就一身肌肉、紅得飛快的「劉教練」,收入也隨著水漲船高。 「夫妻檔健身」呈現差異化直播風格
十二寮天使堂,荒廢40年再獲新生 文 / 邱莉燕     來自紐約的百年彩繪鑲嵌玻璃、法國巴黎《苦路》掛畫、日本屋瓦,讓「台灣最美麗滄桑的廢墟教堂」活了起來。劉淙漢與何麗梅從2019年起重建廢墟教堂,在困難重重中,夫妻二人意外「領取」了種種的神恩印記,更加滿心地守護信仰。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品牌商頻喊「短鏈生產」,真的可行嗎? 文 / 王昱翔 過去,成衣製鞋業為了節省成本,先後在中國、越南大舉設廠。然而,如今兩大生產重鎮卻紛紛搖手,不再歡迎成衣製鞋業;同時,品牌客戶則頻頻高喊要撤亞洲供應鏈。究竟供應鏈危機後的大洗牌,台廠該往哪去? 越南、中國不香了?成本上升、拒勞力密集產業 延伸閱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感冒或確診後失去嗅覺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會影響嗅覺神經細胞。 對於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者來說,這種嗅覺喪失通常來得很突然且嚴重,並且可能伴隨著味覺喪失。 至於恢復時間,根據研究,大多數新冠病毒感染者會在發病後的3週內恢復嗅覺或味覺,平均持續時間約為12天左右。 然而,少數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為SARS-CoV-2感染的急性後遺症(PASC),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提醒人們病毒的控制範圍遠遠超出了急性期。想像一下,這是一群由200多種症狀聚集的聊天室,每個症狀都訴說著不同的抱怨,但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心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後遺症(Post COVID。。。
一篇半年前來自德國學者的回顧研究報告Curr Nutr Rep. 2021 Dec;10(4):352-363. 這研究怎麼說?  武漢肺炎後遺症一般認為會持續數週到數個月,包括疲勞、體力退化、睡眠困難、焦慮、憂鬱、關節或是肌肉疼等。飲食調理可以做什麼?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新冠急性後遺症 (PASC),在2024年初科學告訴我們: 新冠確診患者在急性感染 24 個月後(2年後)仍會出現長新冠症狀。現在,《自然醫學》5月30日針對超過 130,000 名患者的最新研究說: 在3年後仍然會遇到與感染相關的新健康問題,這些症狀。。。
上一集我們分享了疫情期間興起的線上運動課程和實體課程的差異,點 這邊 看 這一次要來討論皮拉提斯對於確診後的康復訓練是否有所幫助?或者針對確診痊癒後出現的長新冠症狀能否改善呢?   (圖片出處:衛生福利部)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公佈的官方聲明中,將新冠肺炎後遺症,又稱新冠長期症狀定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介紹了這些後遺症的症狀和影響,並提到了美國研究團隊針對長新冠患者的調查結果。建議了轉至身心科接受更詳細的評估及調整,以及訪問康舟官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感冒或確診後失去嗅覺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會影響嗅覺神經細胞。 對於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者來說,這種嗅覺喪失通常來得很突然且嚴重,並且可能伴隨著味覺喪失。 至於恢復時間,根據研究,大多數新冠病毒感染者會在發病後的3週內恢復嗅覺或味覺,平均持續時間約為12天左右。 然而,少數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為SARS-CoV-2感染的急性後遺症(PASC),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提醒人們病毒的控制範圍遠遠超出了急性期。想像一下,這是一群由200多種症狀聚集的聊天室,每個症狀都訴說著不同的抱怨,但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心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後遺症(Post COVID。。。
一篇半年前來自德國學者的回顧研究報告Curr Nutr Rep. 2021 Dec;10(4):352-363. 這研究怎麼說?  武漢肺炎後遺症一般認為會持續數週到數個月,包括疲勞、體力退化、睡眠困難、焦慮、憂鬱、關節或是肌肉疼等。飲食調理可以做什麼?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新冠急性後遺症 (PASC),在2024年初科學告訴我們: 新冠確診患者在急性感染 24 個月後(2年後)仍會出現長新冠症狀。現在,《自然醫學》5月30日針對超過 130,000 名患者的最新研究說: 在3年後仍然會遇到與感染相關的新健康問題,這些症狀。。。
上一集我們分享了疫情期間興起的線上運動課程和實體課程的差異,點 這邊 看 這一次要來討論皮拉提斯對於確診後的康復訓練是否有所幫助?或者針對確診痊癒後出現的長新冠症狀能否改善呢?   (圖片出處:衛生福利部)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公佈的官方聲明中,將新冠肺炎後遺症,又稱新冠長期症狀定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介紹了這些後遺症的症狀和影響,並提到了美國研究團隊針對長新冠患者的調查結果。建議了轉至身心科接受更詳細的評估及調整,以及訪問康舟官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