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商業悖論:一群想增值與一位想貶值的藝術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藝術市場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被高度討論的藝術作品,從裝屎的罐頭、黏在牆壁上的香蕉、刺青的豬、自毀的藝術品,或者被隕石砸到的教宗。這些作品引起軒然大波,並讓大眾陷入五里霧中,不知該如何解讀。藝術家林俊彬在因疫情崛起的社群平台「藝起加油ART」上發佈了一套作品,名為〈一千賣八百〉,以奇葩的姿態現世。內容是被蓋上紅色印章的1,000元新臺幣,其中有四十八版以800元新臺幣出售,還有附上作品保證書驗明正身。賠本出售的模式在商業平台上看來真的是「頭殼歹去」(難怪被平台刪除),不但衝擊藝術市場逐利的心態,此次行動也讓看倌們覺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在外人看來是無腦)。

raw-image

  從保證書上註明的「中央印鈔廠製版」與「鈔票序號」都在在彰顯這批版畫的獨特品味。當然,這種動搖國本的作法是否會受到〈妨害國幣懲治條例〉的懲戒,目前尚不得而知。能確定的是,遭遇到國家法律公審,對藝術家來說類似於「投資風險」,高風險高報酬,是市場經濟中必然遭遇到的狀態。而游離於法律邊緣的創作「使藝術品再次偉大」。它解放多數人已被規訓的道德意識,破除成見,去思考不同發展路徑。

  知名以色列歷史學者尤瓦爾‧諾瓦‧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人類大歷史》所提及的「金錢」—— 金錢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發明,世界上每個人都相信金錢的故事,它是人類之間最好、最高效的互信機制。金錢是最客觀不過的事物,價值依據其面額來定義。那要怎麼讓金錢脫離本質,並超越本身價格?應該也只有將其轉化為藝術品才能辦到。

  2011年,從奈良美智在100元港幣上的隨手塗鴉,拍出高出450,000元港幣的價格。能得知藝術家的概念與行為變成附加資本,附著於價值固化的金錢體系之上,甚至撼動了資本主義最倚賴的金錢工具。2012年,佳士得(Christie’s)將安迪‧沃荷(Andy Warhol)用黑色麥克筆所簽名的1元美金紙鈔,以8,125英鎊的價格拍出。原本就將藝術看作商業的他,必定能預知到他簽名所代表的消費符號。街頭藝術家Death NYC作品〈Burger queen money〉與Kai作品〈I’m Happy〉雖然將鈔票當作創作媒材,卻使用與前兩者相同符號邏輯,欲提高本身價值。藝術家在結束創作後,將作品交付給市場機制,使得藝術品價格「增值」,不斷被推升。當然其中有許多的藝術中介和機構參與,但大多藝術家都止於創作之後,是被動地參與後續的商業行為。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長久以來藝術家-藝廊-收藏家間所形成的鐵三角,這種平衡被〈一千賣八百〉的操作方式打破,林俊彬在疫情影響下對於資本權力分配提出新穎的觀點,如果抽離中間機構只剩藝術家與藏家(像是前面藝術社群平台的運行模式),我們要怎麼去看待兩者的關係?林俊彬利用十分有趣的形式去處理,計畫最終的作品有兩張鈔票,一張賣800元、另一張賣50,000元一同出售,共50,800元新台幣,湊足五十版。最終的版次像是買股票的波段區間,創造出所謂「漲停」抑或是「套牢」的價值空間,兩種不同敘事。如何看待全在收藏家的一念之間,漲停是對於藝術家概念的認同,套牢是吸收藝術家創作的所有成本。完全是場藝術家與藏家的觀念博弈,藝術家必須有自信於自身概念能夠受到市場肯定,才能完整最終成品,變成理念與商業實踐的正向循環。

  像是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在《神話學》中所提出的警示,在全球化的經濟模式下,更加速使金錢成為一種神話,成功把社會權力分配與意識型態塑造成更有利於資本發展的型態,透過各種操作,將其視之為恆久不變的自然規範。相對於大多藝術家對於資本遊戲的擁抱,〈一千賣八百〉從頭到尾就是對於資本主義的戲謔,用叛逆的形式與整個商業機制做對抗。整套作品象徵著資本體系持續變動的過程,有賺有賠。林俊彬刻意以反商業的方式讓作品主動地「貶值」,是對現今藝術市場提出挑戰,試圖拋棄藝術品被動訂價的窠臼,達到真正的自由市場,並去解剖神話背後結構所產生的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軍的沙龍
19會員
13內容數
目前全職經營「三人日常」YouTube頻道,與「屁啦!無尾熊」Podcast節目。曾任職社交APP與電商新創公司、藝廊、展演機構、出版社與文化基金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管怎麼說,在臺灣好像藝術產業的價值很低... 正因為永遠免費比較好,所以好像沒有價值一樣。 但是,那是個人的努力和天賦,為什麼這麼沒有價值呢? 我不知道。 作品成為付費模式的話,很多人會想“為什麼讓我付錢?” 而不是“真的很棒的作品,想付費支持”😶😶 我厭倦了這種文化習俗,因為只會減少
Thumbnail
不管怎麼說,在臺灣好像藝術產業的價值很低... 正因為永遠免費比較好,所以好像沒有價值一樣。 但是,那是個人的努力和天賦,為什麼這麼沒有價值呢? 我不知道。 作品成為付費模式的話,很多人會想“為什麼讓我付錢?” 而不是“真的很棒的作品,想付費支持”😶😶 我厭倦了這種文化習俗,因為只會減少
Thumbnail
關於我是如何從一個對錢無感的文藝青年,變成一個市儈大人的簡短回顧史。
Thumbnail
關於我是如何從一個對錢無感的文藝青年,變成一個市儈大人的簡短回顧史。
Thumbnail
生意人本著賺錢的初衷,走過艱辛的公司草創期,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有的人會加碼資金和生產設備,讓公司持續壯大領先同業。有的人卻選擇稍作停頓,不再汲汲營營追求營業額的成長,反而思考回饋社會的可能。 只要身體健康,世間財永遠賺不完,因為賺不完所以也帶不走,只能留在世間享用,有點像玩具鈔,離開遊戲規
Thumbnail
生意人本著賺錢的初衷,走過艱辛的公司草創期,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有的人會加碼資金和生產設備,讓公司持續壯大領先同業。有的人卻選擇稍作停頓,不再汲汲營營追求營業額的成長,反而思考回饋社會的可能。 只要身體健康,世間財永遠賺不完,因為賺不完所以也帶不走,只能留在世間享用,有點像玩具鈔,離開遊戲規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錢的本質,以及通膨如何侵蝕錢的價值。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錢的本質,以及通膨如何侵蝕錢的價值。
Thumbnail
說到藝術家,想到的可能會是貧窮和刻苦的創作過程。可是以一個經歷過富有和貧窮的藝術大學生角度來說,從事藝術,缺錢是最要不得的。 我曾經接過一個長期的攝影包案,日領2000元,後製另外計算。以一個學生來說,這種收入已經可以讓我不愁吃穿。但因為錢來的太快,加上那時有點恃才傲物還有對藝術的浪漫主義,讓我對錢
Thumbnail
說到藝術家,想到的可能會是貧窮和刻苦的創作過程。可是以一個經歷過富有和貧窮的藝術大學生角度來說,從事藝術,缺錢是最要不得的。 我曾經接過一個長期的攝影包案,日領2000元,後製另外計算。以一個學生來說,這種收入已經可以讓我不愁吃穿。但因為錢來的太快,加上那時有點恃才傲物還有對藝術的浪漫主義,讓我對錢
Thumbnail
金錢能買到生活必需品、房子車子到身分地位,金錢能買到名校入學資格,監獄裡較好的牢房,金錢能買到優先權、生育權到命名權。當資本主義逐漸擴張成為資本社會時,會影響其他的價值觀嗎?在追求個人財富時,該抱持著多少道德觀呢?利己主義有錯嗎?
Thumbnail
金錢能買到生活必需品、房子車子到身分地位,金錢能買到名校入學資格,監獄裡較好的牢房,金錢能買到優先權、生育權到命名權。當資本主義逐漸擴張成為資本社會時,會影響其他的價值觀嗎?在追求個人財富時,該抱持著多少道德觀呢?利己主義有錯嗎?
Thumbnail
30年前台灣市場的成功學,一片學習浪潮,告訴人們百分之80的財富掌握在百分20的人手上 30年過去,這個世界真的改變了,現在不再告訴您何謂成功,卻暗示者要財富自由,這樣才是成為真正的自己,然而財富從新洗盤,百分之90的財富卻掌握在百分之一的人手上,剩下百分之99的人們,在搶著那百分之十的金錢。隨著
Thumbnail
30年前台灣市場的成功學,一片學習浪潮,告訴人們百分之80的財富掌握在百分20的人手上 30年過去,這個世界真的改變了,現在不再告訴您何謂成功,卻暗示者要財富自由,這樣才是成為真正的自己,然而財富從新洗盤,百分之90的財富卻掌握在百分之一的人手上,剩下百分之99的人們,在搶著那百分之十的金錢。隨著
Thumbnail
關於n倍券,常見罵聲不斷,認為人民要的是現金,我也深以為然,但為什麼政府還是堅持以此票券類的方式振興經濟呢?有人認為心理因素、乘數效應是重要的理由[1],不過我想以一種較簡單的方式說明之。 曾經網路文章看過這麼一段故事:小明去剪頭髮,給了老闆一百塊。理髮店老闆去加油,花了一百塊。加油站老闆給了
Thumbnail
關於n倍券,常見罵聲不斷,認為人民要的是現金,我也深以為然,但為什麼政府還是堅持以此票券類的方式振興經濟呢?有人認為心理因素、乘數效應是重要的理由[1],不過我想以一種較簡單的方式說明之。 曾經網路文章看過這麼一段故事:小明去剪頭髮,給了老闆一百塊。理髮店老闆去加油,花了一百塊。加油站老闆給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