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振興券

試論振興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關於n倍券,常見罵聲不斷,認為人民要的是現金,我也深以為然,但為什麼政府還是堅持以此票券類的方式振興經濟呢?有人認為心理因素、乘數效應是重要的理由[1],不過我想以一種較簡單的方式說明之。

曾經網路文章看過這麼一段故事:小明去剪頭髮,給了老闆一百塊。理髮店老闆去加油,花了一百塊。加油站老闆給了小明一百塊的薪水。

所以,一百塊又回到小明的口袋!

這個故事的原文應該會讓這張百元鈔繞更大一圈,不過一時間找不到原文,它與”乘數效應[2]”的概念相似又不太一樣,在此先姑且簡述之。重點是,這一百塊看起來不過是繞了一圈回到小明手上,卻促進很多事情的發生。也就是說,貨幣本身就是一個儲存交換價值的媒介。在中世紀,基督教徒認為賺錢是榮耀上帝的方式,跟這種觀念或許也有點關係。聖經要人們不可作假,但是商業買賣無非低買高賣,這如何與欺騙、暴利做區分呢?因此,透過榮耀上帝的解釋,可以讓我們把金錢視為一種 “儲存勞動成果價值”的概念,財富累積的越多,表示越能彰顯自己的表現、上帝的榮耀。

如果再對照 <貨幣戰爭>的例子,國民政府在八年抗戰期間,根本無力用金本位的方式發行貨幣,雖然發行臨時政府的錢幣,但是卻是跟主要流通貨物的價格相綁,以交換貨物的價值來衡量貨幣的購買力、流通價值。

從上述的例子來說,都可以佐證貨幣是一種儲存交換勞動價值、物品的媒介。它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在天堂、錢在銀行,但是很多人都以數字的增加作為個人榮耀的象徵,也往往在生死之間勘破它的意義。

話說回來,n倍券有什麼樣的好處呢?政府收了本金,卻花錢去印臨時鈔票,不是傻不隆冬傻的行為嗎?

如果明白貨幣作為儲存交換價值的概念,大概就更好理解為什麼要發券卻不願發現金的原因了! 因為國庫有限,假設我是政府,要從我口袋拿錢出去,當然我的錢會變少。如果只是單純印鈔票(量化寬鬆)那是必然會造成通貨膨漲;在每個人都突然很富有的情況,貨品的價值很容易超越貨幣代表的意義

採用印刷n倍券的方式,只是一種短期的貨幣增加手段,而且如果有限定使用期限、範圍,更促使消費者有不得不消費的壓力。當然,印刷、物流、人事等相關的費用是必須要實質支付的,但是以人均一千塊來看應該能有結餘,成為國庫的收入(或進某些人口袋?)。而拿到n倍券的只是在玩一場經濟交換遊戲,一起努力美化國家經濟帳面數字的同時,透過各種經濟行為豐富你我的生活(人與人的連結?!)。 以此對比從國庫發現金的方式,如果角色對調,大概沒有人會選擇要當一個“大器”的政府吧!?

不過,確實在貧富不均的社會中,難免有人甚至要加入N倍券的遊戲門檻都相當吃力,對此當然也要有相應的措施(諸如:社福政策補貼讓這些人有本錢入場)。總而言之,這樣講起來,好像真的沒有輸給現金?

然而,從這點來說,一般店家發行票券其實是相當危險的事情,短期看起來是增加現金流量沒錯,但是長遠來看,表示產品的吸引力有限,消費者往往基於折扣的誘因而提前消費,實際上店面的銷售如果沒有真實成長(產品被兌換),你還是要準備這麼多的商品、耗費人力水電成本,除了賭消費者很可能因為遺忘或各種因素而未能使用票券(白白送錢),一旦發生擠兌或是原料端的價格成長(通貨膨脹),都可能讓原本短暫增長的現金流逆勢成為負債。於是為了避免會計上的赤字,變成不斷依賴發行新的票券拯救現行可能發生的債務問題(印鈔票),形成惡性循環,債務危機不斷擴大,一旦引爆,後果堪憂(黑天鵝)。

當然,產品有各種形式,旅館、溫泉、麵包店等等,也會有不同的意義與效果,未必能一概而論。

總之,經濟問題似乎總是隨著一個解藥而變得更加複雜?(笑)

[1]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7574

[2]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4%B9%98%E6%95%B8%E6%95%88%E6%87%89

avatar-img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39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王御風 coherentism 融貫論。 知識論中一種有關知識結構或被證成的信念的理論。根據這種理論,所有呈現知識的信念是根據它們與其他信念的關係,尤其是根據它們從屬於一個融貫的信念系統的性質而被認知或證成。[1]    上述的文字有點饒口而且複雜,不過,近日在閱讀台灣歷史的時候對這
前陣子因為要湊網路書店的滿額訂單,看到這本書的簡介,覺得滿有趣的,所以借來給孩子看。 這本書的內容讓我想到小時候 “生活與倫理”的課程,小學時候的隨堂考試總是讓人緊張,但是生活與倫理好像總是讓我覺得是唯一比較有自信的科目,該不會其
生活的變動總是會影響著我們。 疫情期間,學校停課。雙薪家庭的父母其實某種程度是劣勢的。少了一個可以充分陪伴的家長,孩子的課業難免受到影響。看著臉書上的朋友分享自家孩子的進步、陪伴孩子親子活動的成果,心情逐漸變得焦慮。 然而,工作上的轉變,影響到自身的狀態,勞動與管理將白天工作的時間填滿
近日因為工作轉換兼稍有沉迷一本網路小說,要抽出時間寫作變得有些許困難。很多時候其實有些生活的體悟,但是並不容易捕捉並加以完成為自己覺得有清楚表達的文章。 ,當初是因為書名而借閱的,人應該如何簡單的生活? 強調主婦版的意思又是甚麼?後來甚至因為自己迷糊把書弄到某個神秘角落,一直因為疫情的
疫情之下,每個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響。 有很多人試圖發揮正面的力量,諸如: “看好了世界,台灣只示範一次…”, “感謝居家的時光,可能注意到我們從未珍惜的相聚”。 三級警戒是甚麼意思?就規範來說,當然是加強各種防護措施。我認為,三級的意思就是因為感染源無法追查的情況已經不只一個(社區傳
今天看了一篇有點意思的文章。 標題是討論究竟有沒有獨立思考這件事,提到如果我們接受其他人的理論,怎麼算得上獨立思考?原創理論其實不存在,因為往往我們的想法都是基於他人的觀點延伸出來,所以結論認為獨立思考是假命題,重點在於我們拆解其他人的想法、去蕪存菁,這種“組裝”的能力才是真正重要的。
  王御風 coherentism 融貫論。 知識論中一種有關知識結構或被證成的信念的理論。根據這種理論,所有呈現知識的信念是根據它們與其他信念的關係,尤其是根據它們從屬於一個融貫的信念系統的性質而被認知或證成。[1]    上述的文字有點饒口而且複雜,不過,近日在閱讀台灣歷史的時候對這
前陣子因為要湊網路書店的滿額訂單,看到這本書的簡介,覺得滿有趣的,所以借來給孩子看。 這本書的內容讓我想到小時候 “生活與倫理”的課程,小學時候的隨堂考試總是讓人緊張,但是生活與倫理好像總是讓我覺得是唯一比較有自信的科目,該不會其
生活的變動總是會影響著我們。 疫情期間,學校停課。雙薪家庭的父母其實某種程度是劣勢的。少了一個可以充分陪伴的家長,孩子的課業難免受到影響。看著臉書上的朋友分享自家孩子的進步、陪伴孩子親子活動的成果,心情逐漸變得焦慮。 然而,工作上的轉變,影響到自身的狀態,勞動與管理將白天工作的時間填滿
近日因為工作轉換兼稍有沉迷一本網路小說,要抽出時間寫作變得有些許困難。很多時候其實有些生活的體悟,但是並不容易捕捉並加以完成為自己覺得有清楚表達的文章。 ,當初是因為書名而借閱的,人應該如何簡單的生活? 強調主婦版的意思又是甚麼?後來甚至因為自己迷糊把書弄到某個神秘角落,一直因為疫情的
疫情之下,每個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響。 有很多人試圖發揮正面的力量,諸如: “看好了世界,台灣只示範一次…”, “感謝居家的時光,可能注意到我們從未珍惜的相聚”。 三級警戒是甚麼意思?就規範來說,當然是加強各種防護措施。我認為,三級的意思就是因為感染源無法追查的情況已經不只一個(社區傳
今天看了一篇有點意思的文章。 標題是討論究竟有沒有獨立思考這件事,提到如果我們接受其他人的理論,怎麼算得上獨立思考?原創理論其實不存在,因為往往我們的想法都是基於他人的觀點延伸出來,所以結論認為獨立思考是假命題,重點在於我們拆解其他人的想法、去蕪存菁,這種“組裝”的能力才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