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振興券

2021/08/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n倍券,常見罵聲不斷,認為人民要的是現金,我也深以為然,但為什麼政府還是堅持以此票券類的方式振興經濟呢?有人認為心理因素、乘數效應是重要的理由[1],不過我想以一種較簡單的方式說明之。
曾經網路文章看過這麼一段故事:小明去剪頭髮,給了老闆一百塊。理髮店老闆去加油,花了一百塊。加油站老闆給了小明一百塊的薪水。
所以,一百塊又回到小明的口袋!

這個故事的原文應該會讓這張百元鈔繞更大一圈,不過一時間找不到原文,它與”乘數效應[2]”的概念相似又不太一樣,在此先姑且簡述之。重點是,這一百塊看起來不過是繞了一圈回到小明手上,卻促進很多事情的發生。也就是說,貨幣本身就是一個儲存交換價值的媒介。在中世紀,基督教徒認為賺錢是榮耀上帝的方式,跟這種觀念或許也有點關係。聖經要人們不可作假,但是商業買賣無非低買高賣,這如何與欺騙、暴利做區分呢?因此,透過榮耀上帝的解釋,可以讓我們把金錢視為一種 “儲存勞動成果價值”的概念,財富累積的越多,表示越能彰顯自己的表現、上帝的榮耀。
如果再對照 <貨幣戰爭>的例子,國民政府在八年抗戰期間,根本無力用金本位的方式發行貨幣,雖然發行臨時政府的錢幣,但是卻是跟主要流通貨物的價格相綁,以交換貨物的價值來衡量貨幣的購買力、流通價值。

從上述的例子來說,都可以佐證貨幣是一種儲存交換勞動價值、物品的媒介。它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在天堂、錢在銀行,但是很多人都以數字的增加作為個人榮耀的象徵,也往往在生死之間勘破它的意義。
話說回來,n倍券有什麼樣的好處呢?政府收了本金,卻花錢去印臨時鈔票,不是傻不隆冬傻的行為嗎?
如果明白貨幣作為儲存交換價值的概念,大概就更好理解為什麼要發券卻不願發現金的原因了! 因為國庫有限,假設我是政府,要從我口袋拿錢出去,當然我的錢會變少。如果只是單純印鈔票(量化寬鬆)那是必然會造成通貨膨漲;在每個人都突然很富有的情況,貨品的價值很容易超越貨幣代表的意義
採用印刷n倍券的方式,只是一種短期的貨幣增加手段,而且如果有限定使用期限、範圍,更促使消費者有不得不消費的壓力。當然,印刷、物流、人事等相關的費用是必須要實質支付的,但是以人均一千塊來看應該能有結餘,成為國庫的收入(或進某些人口袋?)。而拿到n倍券的只是在玩一場經濟交換遊戲,一起努力美化國家經濟帳面數字的同時,透過各種經濟行為豐富你我的生活(人與人的連結?!)。 以此對比從國庫發現金的方式,如果角色對調,大概沒有人會選擇要當一個“大器”的政府吧!?

不過,確實在貧富不均的社會中,難免有人甚至要加入N倍券的遊戲門檻都相當吃力,對此當然也要有相應的措施(諸如:社福政策補貼讓這些人有本錢入場)。總而言之,這樣講起來,好像真的沒有輸給現金?
然而,從這點來說,一般店家發行票券其實是相當危險的事情,短期看起來是增加現金流量沒錯,但是長遠來看,表示產品的吸引力有限,消費者往往基於折扣的誘因而提前消費,實際上店面的銷售如果沒有真實成長(產品被兌換),你還是要準備這麼多的商品、耗費人力水電成本,除了賭消費者很可能因為遺忘或各種因素而未能使用票券(白白送錢),一旦發生擠兌或是原料端的價格成長(通貨膨脹),都可能讓原本短暫增長的現金流逆勢成為負債。於是為了避免會計上的赤字,變成不斷依賴發行新的票券拯救現行可能發生的債務問題(印鈔票),形成惡性循環,債務危機不斷擴大,一旦引爆,後果堪憂(黑天鵝)。

當然,產品有各種形式,旅館、溫泉、麵包店等等,也會有不同的意義與效果,未必能一概而論。

總之,經濟問題似乎總是隨著一個解藥而變得更加複雜?(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6會員
136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