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母親近期後下背部到小腿總是不太舒適,白天站立行走坐下...等等都還算正常,但到了晚上就寢時,總會出現不適感,間接也影響睡眠。
於是本週預約了醫師後,驅車前往約25分鐘車程的醫院檢查。在陪同等待檢驗報告過程中,坐在等候區旁邊的一位陌生阿姨,忽然轉過頭越過我問隔壁母親掛了的是幾號,然後說自己怎麼等了那麼久都還沒有被叫進去看診。接著她就開始問我們為什麼會掛這位醫師,然後說在這裡應該還有更多醫院呀,怎麼會跑這麼「偏遠」的醫院呢?
原來,這位阿姨遠從大老遠的城市趕到這裡,花了一兩個小時的路程,因為她經由某位教授介紹到這個醫院來看這位醫師,說的是這裡有某個儀器可以診斷她的病狀。接著她說在她那個城市原本看診的醫院每次都人很多,醫師與診間護士態度也很糟糕,所以很苦惱。
母親熱情的跟她對談,我夾在中間有點尷尬也插不上話。十句中就夾雜一兩句應付的話。後來輪到她進去看報告,我跟母親還在等待,等阿姨出來了要離開前,還來跟母親道別,問她結果如何,她說這醫師說今天這儀器沒辦法用,如果要用要改天再來,建議她還是回去自己城市找方便的醫療院所檢查處理與治療,否則這樣舟車勞頓太不符合效益了。
陪母親進去跟醫師共同討論病徵後,也是得到年紀大了,關節退化...等一類的初步判斷結果,如果要在這裡處理,未來還是要一直跑這邊。我們就決定到時候在家裡附近作後期復健了。返家車上又聊起了這位阿姨的故事。
其實外婆家裡也在距離大都會區約一小時車程的山間小城,我們就聊到說上次母親臨時身體出狀況去看急診,要不是家裡附近的醫院品質與服務都算很好,開車過去又不用20分鐘,當時可能真的就要請救護車來處理了,否則沒有把握她能忍得住疼痛。(當時吐得很嚴重且頭昏到沒辦法站穩)這時候就顯得醫療資源在高齡社會的重要性了~如果她當時在外婆家,遇到這樣的情況,確實是很苦惱的。
在大型都會區,醫療資源豐沛,彼此之間競爭激烈的好處是對病患來說有非常多合宜的選擇,當社會逐漸因為高齡化的形成讓醫療資源的需求日漸增加,儘管近年政府積極推動長照2.0計畫,希望逐步佈署解決長者的照護需求,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自己身邊同年人也都慢慢面臨上一代的照護問題,碰面聊天除了事業、下一代養育外,幾乎離不開討論自己父母的健康問題。如同之前討論 「年長後還能獨立自在嗎?」內文提到的死亡課題,對於醫療資源的有備無患,其實也是我輩中人為了自己雙親與自身該妥善安排好的常備認知,否則一旦臨時有需求時手忙腳亂,就真的是措手不及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醫療的極限 大家都說肺癌存活率很低,但到底是為甚麼? 醫療是不是真的甚麼都不能做了? 他真的很痛嗎? 這也許是那床家屬的心裡疑惑吧
Thumbnail
avatar
解憂護理師-MIKI
2021-09-09
鄰近青年一期社宅醫療資源/0-6歲育兒育兒資源 (中正萬華為主)(持續更新中)剛搬來這裡時,剛安頓好家裡情況,一下孩子又要上學了,一下孩子又需要看醫生了,一會假日又不知道往哪邊遛小孩了,要解決得疑難雜項實在很多,在此把鄰近青年社宅的育兒場所簡列出來),希望能對剛搬來社宅的鄰居/附近居民、對嬰幼兒家庭能有一點點幫助。
Thumbnail
avatar
木木生活
2021-07-11
【Come•偷嗑】2021最強職人劇!蔡銀娟、曾群芳打造《火神》 揭台灣救護醫療資源濫用《火神的眼淚》之所以能靠著穩紮穩打的劇情、演員們精采的詮釋而深入人心,導演與編劇絕對功不可沒;因此,【好•嗑電影】也特別邀請本劇導演兼編劇統籌-蔡銀娟、編劇-曾群芳,分享如何從無到有,將這部優質戲劇帶到觀眾面前。
Thumbnail
avatar
《好•嗑電影》
2021-05-23
ICCA重症監護及麻醉之智慧醫療資訊系統醫院用飛利浦公司的 ICCA  (IntelliSpace Critical Care and Anesthesia) 重症監護及麻醉之智慧醫療資訊系統 ,或稱ICIP。
avatar
學習 seeming
2020-12-31
矽谷新創加速器案例––用設計解決醫療資源的不足當Edith Elliott在史丹佛大學讀設計時,他收到來自教授德維·謝蒂(Devi Shetty)前往印度的邀請,希望她設計一套方案,去改善他所創辦的連鎖平價醫院納拉亞納醫療集團(Narayana Health)的術後併發症及復診率問題。
Thumbnail
avatar
MMH 計劃
2020-06-01
非洲希望列車的火車頭──南非國鐵Transnet帶頭解決醫療資源不平等1994年南非種族平等議題正在發燒,國營鐵路企業Transnet為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開始在Phelopheda偏鄉地區利用火車提供弱勢人口醫療照護服務。至今,這台火車已經儼然成為一座完善的照護中心,服務人次已經超過台灣總人口數。 醫療資源不均的真相
Thumbnail
avatar
MMH 計劃
2020-03-12
【第十三號人物專訪 — 吳沛燊】從電機到醫學,跨足資料科學的吳沛燊,改變藥物順從性提升醫療吳沛燊,畢業於台大醫學系,是一名資料科學家,同時也是個馬拉松、健身的愛好者。從電機系跨進醫學系,後來成為一名台大醫院復健科醫師。又在人生道路上變換跑道,從醫療走進資料科學的世界,因為他發現醫院整理病歷資料的系統繁瑣、耗時,而且都是些細瑣的事情,一旦錯了就必須重新來過,反而沒心力花在照顧病人身上。
Thumbnail
avatar
火力創新
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