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母親近期後下背部到小腿總是不太舒適,白天站立行走坐下...等等都還算正常,但到了晚上就寢時,總會出現不適感,間接也影響睡眠。

於是本週預約了醫師後,驅車前往約25分鐘車程的醫院檢查。在陪同等待檢驗報告過程中,坐在等候區旁邊的一位陌生阿姨,忽然轉過頭越過我問隔壁母親掛了的是幾號,然後說自己怎麼等了那麼久都還沒有被叫進去看診。接著她就開始問我們為什麼會掛這位醫師,然後說在這裡應該還有更多醫院呀,怎麼會跑這麼「偏遠」的醫院呢?

raw-image

原來,這位阿姨遠從大老遠的城市趕到這裡,花了一兩個小時的路程,因為她經由某位教授介紹到這個醫院來看這位醫師,說的是這裡有某個儀器可以診斷她的病狀。接著她說在她那個城市原本看診的醫院每次都人很多,醫師與診間護士態度也很糟糕,所以很苦惱。

母親熱情的跟她對談,我夾在中間有點尷尬也插不上話。十句中就夾雜一兩句應付的話。後來輪到她進去看報告,我跟母親還在等待,等阿姨出來了要離開前,還來跟母親道別,問她結果如何,她說這醫師說今天這儀器沒辦法用,如果要用要改天再來,建議她還是回去自己城市找方便的醫療院所檢查處理與治療,否則這樣舟車勞頓太不符合效益了。

raw-image

陪母親進去跟醫師共同討論病徵後,也是得到年紀大了,關節退化...等一類的初步判斷結果,如果要在這裡處理,未來還是要一直跑這邊。我們就決定到時候在家裡附近作後期復健了。返家車上又聊起了這位阿姨的故事。

其實外婆家裡也在距離大都會區約一小時車程的山間小城,我們就聊到說上次母親臨時身體出狀況去看急診,要不是家裡附近的醫院品質與服務都算很好,開車過去又不用20分鐘,當時可能真的就要請救護車來處理了,否則沒有把握她能忍得住疼痛。(當時吐得很嚴重且頭昏到沒辦法站穩)這時候就顯得醫療資源在高齡社會的重要性了~如果她當時在外婆家,遇到這樣的情況,確實是很苦惱的。

raw-image

在大型都會區,醫療資源豐沛,彼此之間競爭激烈的好處是對病患來說有非常多合宜的選擇,當社會逐漸因為高齡化的形成讓醫療資源的需求日漸增加,儘管近年政府積極推動長照2.0計畫,希望逐步佈署解決長者的照護需求,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自己身邊同年人也都慢慢面臨上一代的照護問題,碰面聊天除了事業、下一代養育外,幾乎離不開討論自己父母的健康問題。如同之前討論 「年長後還能獨立自在嗎?」內文提到的死亡課題,對於醫療資源的有備無患,其實也是我輩中人為了自己雙親與自身該妥善安排好的常備認知,否則一旦臨時有需求時手忙腳亂,就真的是措手不及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rome的沙龍
46會員
813內容數
Jerom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情感 阿嬤已經90歲了,雙腳屬於象腿,重聽,有糖尿病,因為年紀大常常不記得事情,身體有狀況但不算太糟,大部分可以正常行走。
Thumbnail
#情感 阿嬤已經90歲了,雙腳屬於象腿,重聽,有糖尿病,因為年紀大常常不記得事情,身體有狀況但不算太糟,大部分可以正常行走。
Thumbnail
2/28那天一早七點左右我就醒了。 在醫院的每一天大概都是這時候醒的,六點半左右護士會進來量血壓測血糖,然後就不關門了,在護理站前的病房就是住院樓層的搖滾區,護士們交接的聲音,隔壁病床要推去做檢查的聲音,很吵。 讓人心煩的聲音,但是,很好,今天媽媽還在。 掛心著媽媽的腳底因為動彈不得皮下出血還有水
Thumbnail
2/28那天一早七點左右我就醒了。 在醫院的每一天大概都是這時候醒的,六點半左右護士會進來量血壓測血糖,然後就不關門了,在護理站前的病房就是住院樓層的搖滾區,護士們交接的聲音,隔壁病床要推去做檢查的聲音,很吵。 讓人心煩的聲音,但是,很好,今天媽媽還在。 掛心著媽媽的腳底因為動彈不得皮下出血還有水
Thumbnail
以前自己後生,父母就算是退休了也是行得走得,有時還會幫忙照顧我兩個女兒,一路以來都是當著support的角色,特別的「獨立」,不喜歡添「麻煩」。在我想像中,大概到了他們老了也應該是留在家中,最多是請個外傭照顧他們起居飲食,覺得老人院好像是不關自己的事。 好幾年前,外婆年邁,阿姨同住,每天照顧開始吃力
Thumbnail
以前自己後生,父母就算是退休了也是行得走得,有時還會幫忙照顧我兩個女兒,一路以來都是當著support的角色,特別的「獨立」,不喜歡添「麻煩」。在我想像中,大概到了他們老了也應該是留在家中,最多是請個外傭照顧他們起居飲食,覺得老人院好像是不關自己的事。 好幾年前,外婆年邁,阿姨同住,每天照顧開始吃力
Thumbnail
當年老時,身邊會是誰陪著自己,會是什麼樣子的生活?也許是很幸福的,也許有些遺憾,也許....還真得想不出來,但或許此刻的自己,可以先跟年老歲月道聲早安,好好的規畫未來的生活,或許無法全數如願實現,但求不偏離目標的軌道太遠。
Thumbnail
當年老時,身邊會是誰陪著自己,會是什麼樣子的生活?也許是很幸福的,也許有些遺憾,也許....還真得想不出來,但或許此刻的自己,可以先跟年老歲月道聲早安,好好的規畫未來的生活,或許無法全數如願實現,但求不偏離目標的軌道太遠。
Thumbnail
婆婆年紀大了,身體開始出現些長年的痠痛及宿疾,過去常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讓和婆婆同住的小叔幾乎每個週末都得帶她回診,但吃了一堆藥,仍不見改善,細問醫生病因,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年紀大了,身體機能退化,能維持現狀就不錯了。
Thumbnail
婆婆年紀大了,身體開始出現些長年的痠痛及宿疾,過去常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讓和婆婆同住的小叔幾乎每個週末都得帶她回診,但吃了一堆藥,仍不見改善,細問醫生病因,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年紀大了,身體機能退化,能維持現狀就不錯了。
Thumbnail
她總會說:「老了沒路用啦!」 苦笑著又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都不對,是家有一老,真煩惱!」 長輩們常常因為年華老去,飽受身體病痛與孤獨。 這些高齡70~90多歲的長輩們,往往又因為年輕時不一定有受到完整的教育,在內心深處埋藏自卑。
Thumbnail
她總會說:「老了沒路用啦!」 苦笑著又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都不對,是家有一老,真煩惱!」 長輩們常常因為年華老去,飽受身體病痛與孤獨。 這些高齡70~90多歲的長輩們,往往又因為年輕時不一定有受到完整的教育,在內心深處埋藏自卑。
Thumbnail
大家都說當媽媽是一種工作,是那種24小時全年無休、隨時待命、隨講隨到,讓人吃力不討好的職務。 今天想來談談我是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母親漸漸地老了。 我們家有三個孩子,我是最小的,就是俗稱的老么。大學畢業後,我在一間需要常常跑到國外工作的公司上班,也因為我的個性叛逆,正好適合我這種喜歡往外跑並且無拘
Thumbnail
大家都說當媽媽是一種工作,是那種24小時全年無休、隨時待命、隨講隨到,讓人吃力不討好的職務。 今天想來談談我是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母親漸漸地老了。 我們家有三個孩子,我是最小的,就是俗稱的老么。大學畢業後,我在一間需要常常跑到國外工作的公司上班,也因為我的個性叛逆,正好適合我這種喜歡往外跑並且無拘
Thumbnail
母親近期後下背部到小腿總是不太舒適,白天站立行走坐下...等等都還算正常,但到了晚上就寢時,總會出現不適感,間接也影響睡眠。 於是本週預約了醫師後,驅車前往約25分鐘車程的醫院檢查。在陪同等待檢驗報告過程中,坐在等候區旁邊的一位陌生阿姨,忽然轉過頭越過我問隔壁母親掛了的是幾號,然後說自己怎麼等了那麼
Thumbnail
母親近期後下背部到小腿總是不太舒適,白天站立行走坐下...等等都還算正常,但到了晚上就寢時,總會出現不適感,間接也影響睡眠。 於是本週預約了醫師後,驅車前往約25分鐘車程的醫院檢查。在陪同等待檢驗報告過程中,坐在等候區旁邊的一位陌生阿姨,忽然轉過頭越過我問隔壁母親掛了的是幾號,然後說自己怎麼等了那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