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吞嚥照護過程中學到的照護智慧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說到居家醫療
很多人想像的可能就是給予病患便利
事實上進到家裡提供照護
很多時候醫療人員是在跟家人與病患學習
醫療專業以外其實有很多因素
會跟病患的治療.復健與康復息息相關
因此病人往往也都是醫療人員的老師

社區醫療服務是門諾的基礎
門諾也從過去單純的巡迴醫療
到現在有居家護理.到宅醫療.居家復健
另外還有居家早療與居家安寧團隊
近期更加入了居家吞嚥照護的服務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
就是一位語言治療師在服務過程的紀錄

也再次提醒大家
如果家裡長輩有吞嚥問題
務必要尋求專業醫療的診斷與檢查
切忌直接自行調整食物內容或添加劑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連竟堯的沙龍
70會員
110內容數
分享花蓮的後山生活,這裡有台灣最美的山海景緻,幾乎永遠綠燈的空氣品質,還有許多用心耕耘的小店
連竟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14
自從長照2.0把吞嚥服務納入給付 有越來越多人關注這個議題 但目前長照吞嚥照護未限定執行的專業 也缺乏完整的指引及品質把關 因此會常看到很多一知半解的執行者 提供個案錯誤或有風險的建議 甚至漏洞百出的衛教 居然也能變成新聞內容的狀況 如果您身邊有長輩或朋友 有吞嚥上的問題 請務必讓他們能接受真正的吞
Thumbnail
2020/07/14
自從長照2.0把吞嚥服務納入給付 有越來越多人關注這個議題 但目前長照吞嚥照護未限定執行的專業 也缺乏完整的指引及品質把關 因此會常看到很多一知半解的執行者 提供個案錯誤或有風險的建議 甚至漏洞百出的衛教 居然也能變成新聞內容的狀況 如果您身邊有長輩或朋友 有吞嚥上的問題 請務必讓他們能接受真正的吞
Thumbnail
2020/07/14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當家中有長輩或患者吞嚥狀況不好時 第一時間就想到要買布丁給他吃?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看似無害的布丁 卻可能變成導致肺炎的殺手 吞嚥有障礙的人 面對布丁這樣容易破碎的質地 反而更容易讓布丁不慎的滑落到氣管裡 然後因為布丁成分中有糖與雞蛋 將醞釀成為肺部發炎的引信 所以最後還是要呼
Thumbnail
2020/07/14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當家中有長輩或患者吞嚥狀況不好時 第一時間就想到要買布丁給他吃?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看似無害的布丁 卻可能變成導致肺炎的殺手 吞嚥有障礙的人 面對布丁這樣容易破碎的質地 反而更容易讓布丁不慎的滑落到氣管裡 然後因為布丁成分中有糖與雞蛋 將醞釀成為肺部發炎的引信 所以最後還是要呼
Thumbnail
2020/07/14
今年門諾的語言治療師團隊 針對花蓮常見的頭頸癌患者的吞嚥問題 真的是費盡苦心 常看他們下班後還在討論 並且測試各種食材 無非就是想幫助每一位頭頸癌患者 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即使在治療過程中吞嚥能力有所受損 也能透過復健恢復更好的吞嚥功能 甚至還舉辦了團體課程 讓患者們彼此分享經驗與互相打氣 這真的是
Thumbnail
2020/07/14
今年門諾的語言治療師團隊 針對花蓮常見的頭頸癌患者的吞嚥問題 真的是費盡苦心 常看他們下班後還在討論 並且測試各種食材 無非就是想幫助每一位頭頸癌患者 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即使在治療過程中吞嚥能力有所受損 也能透過復健恢復更好的吞嚥功能 甚至還舉辦了團體課程 讓患者們彼此分享經驗與互相打氣 這真的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5階樓梯,是他跟世界的阻隔... 就連生病要去看個醫生都很困難...」 大家應該都有到過醫院,而絕大多數都不是令人太舒服的經驗,長時間的候診、周遭滿是生病的人、看完還要等領藥... 拖著已經不適的身體要完成這些困難的任務,實在很難讓人感到「舒適」。 那麼,可以想像如果是臥床的患者呢?
Thumbnail
「15階樓梯,是他跟世界的阻隔... 就連生病要去看個醫生都很困難...」 大家應該都有到過醫院,而絕大多數都不是令人太舒服的經驗,長時間的候診、周遭滿是生病的人、看完還要等領藥... 拖著已經不適的身體要完成這些困難的任務,實在很難讓人感到「舒適」。 那麼,可以想像如果是臥床的患者呢?
Thumbnail
居家醫療,打破距離阻隔,在最熟悉的地方接受治療 居家醫療的服務方式,跟傳統的看病模式:病人自己到醫療單位進行診療,是完全相反的!假如病人有看診需求,但是因為身體條件的限制或是一些其他家庭因素,無法前往自行醫療單位就診時,就可以申請居家醫療的服務,請醫療團隊到家裡來看診。 今天節目的特別來
Thumbnail
居家醫療,打破距離阻隔,在最熟悉的地方接受治療 居家醫療的服務方式,跟傳統的看病模式:病人自己到醫療單位進行診療,是完全相反的!假如病人有看診需求,但是因為身體條件的限制或是一些其他家庭因素,無法前往自行醫療單位就診時,就可以申請居家醫療的服務,請醫療團隊到家裡來看診。 今天節目的特別來
Thumbnail
大家好 我是護理師舒舒 轉職居家護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覺得居護真的是護理的淨土,對這份工作有興趣的,可以閱讀一下我的文章。
Thumbnail
大家好 我是護理師舒舒 轉職居家護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覺得居護真的是護理的淨土,對這份工作有興趣的,可以閱讀一下我的文章。
Thumbnail
有時接到急診室的護理師打分機來,說了這麼一句話:「急診要內健男。」即使不懂的事情扎成堆,也警告自己過去犯的錯誤別再犯;鞭策自己過去害怕的事物要勇敢面對。不管在哪個行業,只要是職場,都有不成文的潛規則,做得好沒人稱讚,做不好只會挨罵,甚至沒人罵卻被冷眼相待⋯⋯
Thumbnail
有時接到急診室的護理師打分機來,說了這麼一句話:「急診要內健男。」即使不懂的事情扎成堆,也警告自己過去犯的錯誤別再犯;鞭策自己過去害怕的事物要勇敢面對。不管在哪個行業,只要是職場,都有不成文的潛規則,做得好沒人稱讚,做不好只會挨罵,甚至沒人罵卻被冷眼相待⋯⋯
Thumbnail
說到居家醫療 很多人想像的可能就是給予病患便利 事實上進到家裡提供照護 很多時候醫療人員是在跟家人與病患學習 醫療專業以外其實有很多因素 會跟病患的治療.復健與康復息息相關 因此病人往往也都是醫療人員的老師 社區醫療服務是門諾的基礎 門諾也從過去單純的巡迴醫療 到現在有居家護理.到宅醫療.居家復健
Thumbnail
說到居家醫療 很多人想像的可能就是給予病患便利 事實上進到家裡提供照護 很多時候醫療人員是在跟家人與病患學習 醫療專業以外其實有很多因素 會跟病患的治療.復健與康復息息相關 因此病人往往也都是醫療人員的老師 社區醫療服務是門諾的基礎 門諾也從過去單純的巡迴醫療 到現在有居家護理.到宅醫療.居家復健
Thumbnail
你的家人當中是否有人吞嚥困難? 你知道台灣每10位長者就有1位有吞嚥困難嗎? 你知道給吞嚥困難的病人用吸管反而會害了他嗎? 吞嚥這件事情非常重要 但是在台灣知道這件事的人卻非常的少 請大家幫忙分享這份懶人包 並且當你身邊有疑似吞嚥困難的朋友家人時 請他們務必要到醫院 找語言治療師做詳盡的檢查 6/1
Thumbnail
你的家人當中是否有人吞嚥困難? 你知道台灣每10位長者就有1位有吞嚥困難嗎? 你知道給吞嚥困難的病人用吸管反而會害了他嗎? 吞嚥這件事情非常重要 但是在台灣知道這件事的人卻非常的少 請大家幫忙分享這份懶人包 並且當你身邊有疑似吞嚥困難的朋友家人時 請他們務必要到醫院 找語言治療師做詳盡的檢查 6/1
Thumbnail
吞嚥這件事情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何等重要 若無法透過吞嚥獲得直接與足夠的營養 人的狀態很快就會變得衰弱 隨著人口老化 很多人因為退化.疾病.失智等因素 吞嚥能力逐漸衰退 過去常見到這樣的病人 很快就進入以管灌灌食的階段 這其實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其實很多病人的吞嚥問題 是可以透過檢查找出其中的問題
Thumbnail
吞嚥這件事情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何等重要 若無法透過吞嚥獲得直接與足夠的營養 人的狀態很快就會變得衰弱 隨著人口老化 很多人因為退化.疾病.失智等因素 吞嚥能力逐漸衰退 過去常見到這樣的病人 很快就進入以管灌灌食的階段 這其實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其實很多病人的吞嚥問題 是可以透過檢查找出其中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的健保雖好 但對於居住較偏遠地方的人們來說 很多醫療服務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而需要早療的孩子 一旦因為距離的關係未進行復健 對這孩子來說就失去了 能像一般孩子一樣的機會 那個影響甚至會是一輩子的 門諾的早療團隊 每年協助數百位需要早療的孩子 當中即使只有數十位個案失聯 但因為每個孩子都非常重
Thumbnail
台灣的健保雖好 但對於居住較偏遠地方的人們來說 很多醫療服務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而需要早療的孩子 一旦因為距離的關係未進行復健 對這孩子來說就失去了 能像一般孩子一樣的機會 那個影響甚至會是一輩子的 門諾的早療團隊 每年協助數百位需要早療的孩子 當中即使只有數十位個案失聯 但因為每個孩子都非常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