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竟堯的沙龍
首頁
後山好生活
門諾人工作日誌
後山石頭的海洋日記
後山愛台灣
吞嚥照護
關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29
公開內容
我在花蓮門諾醫院募款與公關部門工作的所見所聞
全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連竟堯
2024/06/28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門諾安寧迦南病房好食光-雞蓉南瓜糙米三色粥與芒果冰沙
銘師父餐廰精心現場烹煮的雞蓉粥 還有驚喜加碼的京醬肉絲fit超好吃口袋餅 另外還有痣男與一青苑 使用當季芒果所做的芒果冰沙 這是2024年6月門諾安寧迦南病房好食光的菜單 在去年底第一次嘗試後 本來四月就要準備來啟動 但地震改變了一切 當大家的心安定了我們也重新開始安排 從這個月開始 每個月迦南病
#
門諾
#
門諾公益
#
安寧病房
7
留言
連竟堯
2024/05/25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門諾藝文>張瀞仁 -不假裝,也能閃閃發光
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是我在今天活動開場的一句話 感謝今天來門諾藝文的朋友們 其中八成是3/18也在現場卻無緣聽Jill張瀞仁演講 但今天再次專程來聆聽 衷心感謝大家的參與 震後的這段時間 醫院有些專業演講也取消 因為對於地震後的花蓮依然有些擔憂 其實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花蓮慢慢復原的這
#
張瀞仁
#
出版
#
演講
2
留言
連竟堯
2024/05/04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用愛重建震後孩子的笑容
這是一篇關於山丘洋房的介紹,提供在地震中受災的門諾醫院同工和家庭一個放鬆與休息的機會。文章中分享了民宿舒適迷人的空間設計,並推薦有孩子的家庭來此入住,成為美好的回憶。
#
孩子
#
民宿
#
空間
2
留言
連竟堯
2024/04/29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把愛.傳遞回去
門諾醫院 是一間凝聚眾人的愛而存在的醫院 76年前來自美國門諾會的愛 一群宣教士奉獻數十年的青春 將醫療與基督信仰的愛 帶到花蓮每一個偏遠的部落中 也籌建了最早35床的門諾醫院 這幾十年來因著台灣社會的愛 門諾得以一步一腳印的增加專業人力 並提供更多醫療與長照空間 照顧更多花
#
醫院
#
醫療
#
花蓮
6
留言
連竟堯
2023/12/07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門諾的時光膠囊
今天是行程滿檔情緒也滿載的一天 早上七點半在全院動員月會中 分享了林明桂高專對門諾的貢獻 然後也回顧了今年一系列的75周年院慶活動 想起最初接到各種任務後 看著活動清單其實是頭皮發麻的 還好有發展部團隊強大的發揮 及醫院中很多很棒的夥伴們一同完成任務 自己在做簡報的過程中 回味每一項活動中的獲得與感
#
門諾醫院
#
highfly
#
中醫
4
留言
連竟堯
2023/11/24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用料理成為生命的祝福
你可曾想過 在安寧病房中會聞到 龍蝦與奶油煎煮飄出的香味? 這是門諾首次嘗試 迦南病房好食光的活動 感謝安寧病房的團隊用心的協助 當然最感謝的是曾璽文將他的專業 用很不一樣的方式 成為一份很大的愛 從籌備過程就有很多的"不同" 安寧病房住民的狀況訊息萬變 七天前還問過他想吃哪些東西? 但轉眼間就
#
門諾醫院
#
安寧
#
龍哥斯特
4
留言
連竟堯
2023/09/20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不一樣的安寧病房-門諾醫院迦南病房
這幾年台灣因著許多醫療人員的努力 願意接受安寧照護的人數持續增加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 甚至在杜克大學調查中 最適合善終的國家,台灣世界排名第三 同時也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接受居家安寧的方式 在最熟悉的家中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程 對於需要在安寧病房被照顧的病人與家屬來說 那個過程其實都是非常煎熬也辛苦的
#
咖啡
#
安寧
#
門諾醫院
5
留言
連竟堯
2023/09/14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忘憂雜貨店 失智不煩惱
每年九月份 是國際失智症月 2023年在門諾醫院的大廳 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忘憂雜貨店"失智症輔具展覽 目前台灣失智人口超過30萬人 花蓮也有將近5000名的失智個案 失智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不願面對的狀態 對於照顧者來說也是非常辛苦的歷程 但現在已經有許多輔具 是能幫助失智者與照顧者 能擁有更安全與
#
失智
#
輔具
#
門諾醫院
3
留言
連竟堯
2023/09/13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捐款更簡單.愛心變的更大
今年門諾醫院在中秋節前夕 獲花蓮在地最有特色的"文旦復興"捐贈了一百盒青柚燒 青柚燒是以花蓮在地的柚子為原料製成的糕點 今天也剛獲得"2023年日本國際伴手禮競賽金牌獎"
#
街口支付
#
捐款
#
伴手禮
3
留言
連竟堯
2023/09/11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失智照護必備的臨床專業指引
失智症對許多人來說 是非常不願意去面對的一個疾病 又或著我們現在會稱他是一種"狀態" 雖然醫療技術持續的發展 但失智目前確實還沒有痊癒的治療方式 也或許是無法痊癒 導致很多家屬甚至是醫療人員 在面對失智患者時難免會以比較消極或悲觀的態度 殊不知如果能透過不同分期階段給予不同專業的介入 是能讓失智患
#
門諾醫院
#
失智照護
#
語言治療師
4
留言
連竟堯
2023/09/09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門諾醫院的孕產婦全人照顧-孕期運動
今天是9/8物理治療師節 門諾醫院非常優秀的物理治療師團隊 今年規劃了非常特別的主題 介紹推廣"孕期物理治療" 很多辛苦的媽媽們在懷孕過期及生產之後 都會遭遇到一些辛苦的狀態 像是腰酸背痛甚至椎間盤突出 或是有一些漏尿的狀況 (有些文獻指出約有四成會有但程度不一) 這些問題其實都是 物理治療師可
#
產婦
#
門諾醫院
#
漏尿
4
留言
連竟堯
2023/09/07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不一樣的基督教醫院-花蓮門諾醫院
今天門諾醫院的動員月會 敬拜的時段讓我特別的感動 門諾的基督徒醫師們組成了敬拜團 有人領唱有人拉大提琴有人打鼓 在醫療專業之外 也展現出另一個信仰的層面 (今天應該是成立後第一次帶領敬拜) 其實在醫療環境中 團隊彼此的合作相處過程難免有些摩擦 但透過禱告透過信仰的服事 可以讓人更謙卑 更能修剪自己
#
門諾
#
基督徒
#
醫師
3
留言
連竟堯
2021/02/19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不只人生路引而且公益創舉
#人生路引 的 #新台灣行動公益創舉 大家或許參與過新書分享會 但要收費990而且還要自己先買書看完的新書分享會 恐怕大部分的人沒聽過吧 最驚奇的還不只是這樣 新書分享會的講者不但分文不取 讓主辦人將所得扣除費用捐出 自己還加碼捐贈更多給不同的公益團體 這本書名為人生路引 作者楊斯棓醫師用行動實踐
#
人生路引
#
門諾公益
#
門諾醫院
2
留言
連竟堯
2021/02/19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門諾藝文談在宅醫療
門諾藝文在年初 舉辦了一場居家醫療主題電影的放映暨映後座談 就如同這部電影的名字"回家" 對失能行動不便或面臨生命末期的患者來說 如我能在自己熟悉的家裡接受醫療服務 其實是許多人期待的方式 日本因為很早就進入高齡化社會 所以長照及宅醫療的服務模式也非常成熟 但他們依然會透過電影等不同的方式 讓在宅醫
#
門諾藝文
#
門諾
#
在宅醫療
1
留言
連竟堯
2021/02/19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門諾藝文談地方創生
2019年行政院推動的「地方創生元年」,正式宣告:台灣人口失衡的危機,需透過國安層級的「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才可能妥善解決。國家戰略計畫目標希望在2022年達到地方人口移入移出相等、2030年達到地方人口回流。 對於人口快速老化並且少子化嚴重的花蓮來說 地方創生更是一個當下非常重要的議題 門諾藝
#
門諾藝文
#
地方創生
#
門諾
喜歡
留言
連竟堯
2021/01/09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門諾藝文2021首發場
今天是2021門諾藝文的首發場 很榮幸能邀請到蔡育豪大哥 他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張大魯 在無名小站與明日報的哪個年代 他的流量可是全站前五十名的 2017後他因緣際會成為蘋果日報蘋中人專欄的作家 在2019.2020也透過他的訪談 讓廖基元醫師與陳鴻斌矯具義肢師 這兩位非常棒的門諾人 有機會透過蘋中人
#
門諾
#
門諾藝文
#
廖基元
1
留言
連竟堯
2020/12/26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醫療公關的價值
之前人資部的夥伴 有建議我去申請模範團隊的競賽 我沒有考慮的原因在於 團隊的夥伴在我心中早就超越模範 或著說,我們的目標並不在這個上面 這幾年在門諾的傳播工作上 我覺得團隊做的最棒的 就是讓努力及有價值的人與工作被看見 在醫院中,醫護人員是主體 但一間醫院的運作 其實還有更多
#
門諾
#
醫療公關
3
留言
連竟堯
2020/11/12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門諾的醫者典範傳承
今天是醫師節 我想起了去年蒙主的薄柔纜醫師 一生中四十年奉獻給台灣與門諾醫院 為門諾奠定最重要的根基 也透過他的典範傳承信念給許多醫者 成為門諾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過去我會想,這樣的典範還會有嗎? 台灣還需要或還會有薄柔纜醫師嗎? 這些年觀察下來我的想法是 不會再有薄柔纜醫師 但會在這個時代有新的典範
#
門諾醫院
#
偏鄉醫療
#
薄柔纜醫師
1
留言
連竟堯
2020/10/25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十項全能的偏鄉長照個管師
門諾醫院所負責的卓溪鄉A級個管 是台灣第一批最早開始的長照服務2.0 這邊的個管師常常需要十項全能 因為部落中長照與身障照護的需求太多 而且因為經濟狀況普遍不佳 也需要更多外部資源的協助 這次我們協助的家庭位在崙山部落 從台九線玉里段進山區爬升四公里的部落 八十幾歲長輩與六十幾歲的同住者 都是行動
#
門諾
#
偏鄉
#
長照20
1
留言
連竟堯
2020/10/22
發佈於
門諾人工作日誌
不是前瞻而是重視弱勢者的需要
門諾不是很有前瞻性 而是總能著眼在弱勢者的需要 今年是我到門諾工作的第18年 這幾年一直覺得門諾是個神奇的地方 明明資源有限人才招募困難 但有些服務與專業卻都是走在台灣的最前端 72年前在門諾還沒有籌建醫院時 門諾會的宣教士們 就早已開著退役的美軍巴士 穿梭在花蓮最偏遠的部落中提供巡迴醫療服務
#
門諾
#
門諾醫院
#
公益
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