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居家醫療?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home medicine

home medicine

「15階樓梯,是他跟世界的阻隔... 就連生病要去看個醫生都很困難...」

大家應該都有到過醫院,而絕大多數都不是令人太舒服的經驗,長時間的候診、周遭滿是生病的人、看完還要等領藥... 拖著已經不適的身體要完成這些困難的任務,實在很難讓人感到「舒適」。

那麼,可以想像如果是臥床的患者呢?

其實光是到醫院就是很大的挑戰,要如何從家裡出門、安排無障礙接駁車、最少一位家人放下工作來陪同... 好不容易到了醫院,還要完成上述的過五關,真的是非常大的困難,所以很多臥床或行動不便的患者只能放棄就醫,讓家人去門診協助拿藥,但是,當狀況有改變時,卻很難真正看到醫師。

因此有了居家醫療這樣的服務。

什麼是居家醫療

居家醫療簡單來說,就是把門診搬到家裡,只要是門診可以做的、在家裡大多都能做到。省下了行動不便患者的舟車勞頓、陪同者的隱形成本,讓醫護人員到家中訪視,確實能夠大幅減輕患者與家屬的負擔。

而常常讓人搞混的是居家醫療居家服務

居家醫療屬於醫療,是協助患者完成就醫的服務。而居家服務屬於長照服務的一部分,讓照服員到家中協助長輩完成家務、備餐、陪同就醫或活動等服務,兩者有本質上滿大的不同。

誰可以使用居家醫療

依據健保目前規定,適用居家醫療的條件為:

  • 居住於家中,不含照護機構
  • 經照護團隊醫事人員評估有明確醫療需求,因失能或疾病特性致外出就醫不便者。

也就是住在家裡,需要就醫、但卻困難就醫的患者們,都可以接受居家醫療的服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ood Old Times 好老時報
1會員
31內容數
我們的網站專注於提供高齡照護、社區居家醫療與安寧照護服務,致力於為長者及其家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支持。我們的專業團隊提供個人化的照護方案,從日常健康管理到終末期的安寧照護,讓每位長者都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享受晚年。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我們的網站,與我們一起守護長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2025/01/02
給走向安寧的您、及您的家人
2025/01/02
給走向安寧的您、及您的家人
2024/12/23
在基隆八斗子的海,有著基隆嶼, 不大不小的它, 就這樣站在海中, 那是我小時候寒暑假最熟悉的畫面。
2024/12/23
在基隆八斗子的海,有著基隆嶼, 不大不小的它, 就這樣站在海中, 那是我小時候寒暑假最熟悉的畫面。
2024/12/23
在照顧末期患者的過程中,發燒是一個常見的狀況。對於家屬來說,看到病人發燒往往會感到緊張和焦慮。本文將為您說明末期患者發燒時的居家照護重點,希望能幫助照顧者更有信心地面對這樣的情況。
2024/12/23
在照顧末期患者的過程中,發燒是一個常見的狀況。對於家屬來說,看到病人發燒往往會感到緊張和焦慮。本文將為您說明末期患者發燒時的居家照護重點,希望能幫助照顧者更有信心地面對這樣的情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面對無法復原的疾病、病患的痛苦、家屬的重擔,居家醫療不僅提供醫療服務,更多的是關懷與陪伴,永遠給予希望。
Thumbnail
面對無法復原的疾病、病患的痛苦、家屬的重擔,居家醫療不僅提供醫療服務,更多的是關懷與陪伴,永遠給予希望。
Thumbnail
讓長輩在熟悉的家臨終,聽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卻不容易,更常聽到的,是在醫院嚥下最後一口氣;又或者是,從醫院返家的途中斷氣。而「在家離世」這件看似簡單不過的事情,變成許多長者遙不可及的夢想。
Thumbnail
讓長輩在熟悉的家臨終,聽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卻不容易,更常聽到的,是在醫院嚥下最後一口氣;又或者是,從醫院返家的途中斷氣。而「在家離世」這件看似簡單不過的事情,變成許多長者遙不可及的夢想。
Thumbnail
在就醫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就是經過治療後,診斷後需要治療或是緊急處置,沒有相關科系醫師,導致無法繼續治療被強制轉院的情況也是不少,不過也還有一類的轉院,是家屬自己要求的,而今天的故事,就在於轉院的故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
Thumbnail
在就醫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就是經過治療後,診斷後需要治療或是緊急處置,沒有相關科系醫師,導致無法繼續治療被強制轉院的情況也是不少,不過也還有一類的轉院,是家屬自己要求的,而今天的故事,就在於轉院的故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家庭醫學科實習期間的主要內容及經驗心得。在實習期間,醫學生主要進行報告作業、自主學習和觀摩學習,並分享了自己在病房探訪病人、與病人家屬溝通的經驗。作者認為在舒適的生活環境中學習得相對較少,心得也會比較減少。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家庭醫學科實習期間的主要內容及經驗心得。在實習期間,醫學生主要進行報告作業、自主學習和觀摩學習,並分享了自己在病房探訪病人、與病人家屬溝通的經驗。作者認為在舒適的生活環境中學習得相對較少,心得也會比較減少。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上星期接到一通娘家媽媽打來的電話,心裡頭這麼一顫,鐵定有事。 媽媽說下腹已疼痛好多天了,這兩天特別疼痛難耐,我想依照她的個性,除非忍到無法忍受,是不會撥打這通電話的,老人家總是顧及我們忙工作,不想麻煩,但一旦接到電話,就知道必須火速處理了。 掛了急診,開始量血壓、抽血、X光、腹超檢查,耐性的等待
Thumbnail
上星期接到一通娘家媽媽打來的電話,心裡頭這麼一顫,鐵定有事。 媽媽說下腹已疼痛好多天了,這兩天特別疼痛難耐,我想依照她的個性,除非忍到無法忍受,是不會撥打這通電話的,老人家總是顧及我們忙工作,不想麻煩,但一旦接到電話,就知道必須火速處理了。 掛了急診,開始量血壓、抽血、X光、腹超檢查,耐性的等待
Thumbnail
多年前陪家人做心導管, 手術前一天躺著看病房的天花板, 輕鋼架排列出乾淨整齊的方格, 還有懸吊設備俐落的軌道, 柔和的燈光、漫不著邊的對話, 讓人幾乎忘記這裡曾有的急救混亂場面。
Thumbnail
多年前陪家人做心導管, 手術前一天躺著看病房的天花板, 輕鋼架排列出乾淨整齊的方格, 還有懸吊設備俐落的軌道, 柔和的燈光、漫不著邊的對話, 讓人幾乎忘記這裡曾有的急救混亂場面。
Thumbnail
沒有想到,老吳居家隔離結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飛奔去醫院看病。 老吳雖然跟醫生解釋了很多遍,他是因為坐姿不正確,一個不小心拉傷,但醫生還是很謹慎地幫老吳照了CT,深怕他其實是心臟的問題,所以才會不舒服的。 一輪醫生看下來,打了一針的止痛針,又拿了兩個星期的止痛藥後回家。 這樣就很美好了。
Thumbnail
沒有想到,老吳居家隔離結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飛奔去醫院看病。 老吳雖然跟醫生解釋了很多遍,他是因為坐姿不正確,一個不小心拉傷,但醫生還是很謹慎地幫老吳照了CT,深怕他其實是心臟的問題,所以才會不舒服的。 一輪醫生看下來,打了一針的止痛針,又拿了兩個星期的止痛藥後回家。 這樣就很美好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