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個月的龜速閱讀,終於把四冊《張公案》看完了(但番外目前還是跳過狀態)。除了金庸小說外,我很少看古代小說。並非對古風不感興趣,而是很多都是那種我很不喜歡的言情風封面啊(奇怪的理由)。會讀大風颳過的書,也是因為文友的推薦。當時看了短篇《染香扇》,對作者精練流暢的文筆、又能在簡短篇幅中鋪陳出動人情感留下印象。
本篇應該沒什麼雷,請安心服用。
《張公案》卷參、卷肆。前兩冊不在手邊沒辦法拍照,但話說前兩冊封面也是我不愛的言情風就是了;卷參卷肆圖片拿掉人像、只剩水墨風景,就順眼得多。
《張公案》故事圍繞在進京趕考的試子張屏,以及雋朗儒雅的禮部侍郎蘭玨身上。張屏是個思慮清晰、擅長查案的年輕人,為了查案可以拋下其他正務(所以是古代版的工藤新一);個性木訥寡言、拙於辭令,且不擅看人臉色,講出來的話總是讓身邊的人為他捏把冷汗。
蘭玨則是到張屏麵攤上吃麵時,因緣際會與之結識。後來張屏考中科舉、調派地方走馬上任的仕途中,蘭玨在一旁多加提攜關照,可謂張屏的重要貴人之一。
原本只是抱著多涉獵不同類型讀物的心態觀賞《張公案》,讀著讀著竟然開始喜歡起蘭玨來了(真是意料之外)。翻開小說一開頭,就是蘭玨因為收賄嫌疑被參,這個人物立刻就被冠上不良記號,差點棄書(覺得我為何要讀一本以貪官為主角的小說);沒想到隨著劇情的發展和蘭玨對張屏悉心的瞻前顧後,卻越來越心儀於這位風度翩翩、言談雅趣、飽讀詩書且俊美出眾的禮部侍郎。
《張公案》還有出漫畫呢。不過把張屏畫得也太過花美,形象不符啊。
圖片來源:騰訊動漫
讀完卷壹《黃大仙》、卷貳《鬼筆筒》,還沒有什麼深刻感受,只覺得劇情偏向民間奇案那類的小品。作者的古風文筆十分優美流暢,對古代人文風俗和官場文化也描繪得栩栩如生,使得小說也不至於難讀,可以慢慢品嘗下去。不過其中還是有一點造成閱讀窒礙的部分:官場上的人物和頭銜多如牛毛,且好幾個的戲份都只是曇花一現,常常記不清楚到底現在登場的又是哪位。
直到卷參《女兒村》,新的案情錯綜複雜起來,就開始覺得相當引人入勝了。除了劇情主軸的女兒村、辜家莊的神祕背景引人好奇、想一探究竟之外,其中穿插張屏與好友陳籌的有趣互動,也讓人會心一笑。此外,這一卷非常打動人心的,就是蘭玨與當年同科試子辜清章的情誼;以及原來如今看似官場得意、瀟灑自適的蘭玨,竟也有一段眼中只有功名利祿、汲汲營營且倔傲剛烈的年少困苦時期。這樣的過往和歷練,都使得蘭玨這個人設更加飽滿。
大風颳過是知名的BL作家,《張公案》雖然非屬BL小說,但還是可從書中眾多活靈活現的男角之間,品味出一絲幽微情感。
我非常喜歡《女兒村》中的一段描寫:
蘭玨微微挑著轎簾,濃重暮色中,似乎看見數年前的自己,袖中揣著一包糖炒栗子,站在路旁。
昏黃燈火,照不見前路,栗子在袖中變得冰冷,亦不會有人走來。
『佩之,你到哪裡去了,讓我好找。』
再不看,不想,當沒有那回事。再這麼一日日地站著,那人也不可能再來。
必然有一天,要鬆開袖中的栗子,走回街道上去。
必然有一天,要明白地對自己說,那人已經死了,不可能再見到。
而他得隨著川流人群,在俗世燈火中,繼續一步步走,繼續往前。
故人已矣,生者仍在濁世浮沉,餘韻無窮。
除了張屏和蘭玨,書中還有許多躍然紙上的人物,包括刑部侍郎王硯、蘭玨才氣過人的外甥柳桐倚、京兆尹馮邰、與王硯及馮邰並列「三大神斷」的大理寺卿鄧緒、有龍陽之好的懷王等等。連張屏任豐樂知縣時的小官謝賦也相當有戲。其中以王硯最為討喜。財大氣粗、大開大闔的王大少爺,辦起案來風風火火,又有拚命與大理寺和京兆府搶案來辦的嗜好,從中也橫生許多趣味。
以劇情精采度而言,我認為卷參《女兒村》和卷肆《古井姥姥》遠勝於前兩卷。或許因為後兩卷篇幅較長,才較能夠帶出疑案故事的曲折離奇。不過這兩部都各有一些缺點:在《女兒村》的部分,真相揭開後,有許多細節並沒有交代完整。此外這兩部的案情中,多條線互相交錯,牽扯太多,會顯得過於龐雜,使讀者不易理清頭緒(或者只是讀者我本人腦袋比較簡單的關係?),這一點尤以《古井姥姥》更嚴重些。
覺得《古井姥姥》裡面有一段在敘述姚家公子的曾祖、高祖、曾外祖母,還有東真國偽王子的祖父母、曾祖云云的糾葛,堪稱令人讀到腦袋打結的經典橋段。
《張公案》貌似還會有續集,並且聽說即將影視化。但願之後還能有時間追下去啊(遠目)。
順帶一提,卷肆《古井姥姥(下)》有整整半本都是番外。我個人看書不大習慣讀番外(說得確切點,是不太會去讀有番外這種東西的書),所以,就暫時這麼忽略了。
追蹤作者
►Facebook:沐謙
►Instagram:@muchienz_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