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化投資】退休規劃: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總報酬投資法|1871-2015年應用情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退休規劃: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運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提領比率要多少?傳統的【4%法則】夠嗎?

💥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主要是利用投資組合的資本利得與配息的累積,當生活需要用錢時,便可以從中變賣提領來支應,此財務規劃方式在國外已經普遍被採用,與台灣目前存股跟買0056領股息的方法天差地遠,而且這種方法竟然還可以出書,還一堆粉絲...,真的非常可笑,可見目前台灣在這方面的知識落後!

💥自從William Bengen (1994、1996、1997、2001)與Trinity Study (1998、2011)的研究相繼發表後,在國外採「資產配置」的退休金投資組合,已經被財務顧問與學術界廣泛應用,主要的提領方式為每年或每月進行提領,大致上分成兩種模式:

(1)動態提領策略(Variable Spending Strategies)

👉🏻像是先鋒集團的【Vanguard's dynamic approach】

raw-image

👉🏻The Jonathan Guyton and William Klinger Rule

👉🏻Kitces Ratcheting Rule

👉🏻Zolt's Glide Path Spending Rule

(關於動態提領策略將來再另外進行介紹,有些我也還在研究中XD)

(2)通膨調整的固定提領策略(Constant Inflation-adjusted Spending)

👉🏻像是【4%法則】:

raw-image

這個4% ,代表我們的退休之後 每年要從原始退休金裡面領出來花的一個比例。

直接舉個例子最好懂,小君跟他的家人退休後每年需要80萬的支出。

所以要的存的退休金*每年要領出來花的比例4%,要等於80萬才夠。

我們反推,用80萬除以4%,也就是乘以25,就算出我們要存的退休金就是2000萬。

所以你唯一要思考的地方就是:退休後我每年的支出要多少(記得考慮通膨)。

想出來之後把它乘以25就搞定了,這就是你要存的退休金!


raw-image

💥關於【4%法則】如何應用到生活?與考慮Sequence Risk後的情況,請參考下方製作的動畫講解

⭐(3)用年金、自組TIPS債券梯、反向抵押貸款...等金融商品,另外再搭配上述兩種方法,彈性調整

——————————————————————————————————

🔥【4%法則】到底是怎麼來的!?

⭐在1994年,財務顧問界的傳奇性人物William Bengen,做了一個很神奇的研究,他利用S&P500指數搭配美國中期公債組成的退休金,來測試在1926-1992年的歷史期間裡,到底需要幾%的提領率,才可以讓退休金一輩子都花不完。

結果發現在適當的債券配置比例下,像是1:1股債比,最衰最差的情況下,每年領4%來花不超過,退休金在退休後的30年內都永遠花不完!

而且作者的測試期間是經過好幾次股市大跌的喔,像是退休後馬上遇到1930年的經濟大恐慌,或是1970年代的股災,在這樣的壓力測試之下,Bengen表示能讓夠退休金在30年內永遠花不完,而且還有剩的錢可以給你的孫子買車子,給你的曾孫子買奶粉,怎麼做到?很簡單,條件就是退休後每年可以根據通貨膨脹調整,拿出4%的錢來花,不要超過都沒事,所以4%也被稱作安全提領率(Safe withdraw rate)

raw-image

⭐之後Bengen的研究在1998年,被一篇由Trinity university三位教授共同發表的《Retirement Savings Choosing a Withdrawal Rate That Is Sustainable》進一步作推廣,其實這才是4%法則最出名的研究。

Trinity Study 同樣使用S&P500當作股票部位,不同的地方是,債券部位採用風險更高的高評等長期公司債。

結果在1926~1995年的歷史期間內,採用適當的債券配置比例,像是1:1股債比的退休金投資組合,提領4%的成功率還是有95% 。

那個5%到底是什麼情況啊?好問題,這就是前面提到的Sequence Risk,剛好在1965~1966年退休的人,如果用4%法則做退休規劃,撐不過30年就會破產!

raw-image
💥更多關於William Bengen 與Trinity Study的研究解說,請參考我下列製作的動畫講解


⭐隨著醫療科學的進步,在將來退休後是很有可能活超過30年的,這個情況也叫做長壽風險(Longevity Risk),沒有人能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所以下列研究把退休期間從30年擴充到60年,此時最安全的提領率會是多少呢?

另外再加上FIRE運動(財務自由、提早退休族)的影響,我們也要把許多2、30歲就提早退休的人納入考量!

根據2017年《Safe Withdrawal Rates: A Guide for Early Retirees》的研究,有一個方法可以處理長壽風險,就是拉高退休後的股票部位!

這篇研究的方法跟上述Bengen和Trinity Study一樣,不同的地方是,資料期間擴充到1871~2015年,另外還有考慮0.05%的手續費,更符合現實的情況!


raw-image

圖片來源:EarlyRetirementNow by Dr. ERN , Ph.D. in economics.

💦下列進行「看圖說故事」

💧對「傳統」60多歲退休的人士,這次研究的結果跟Trinity Study相符合。在退休後的30年內,採4%的提領率加上至少50%的股票部位算是相當安全的

💧越早「提早退休」的話,提領的成功率也會明顯跟著下降。

💧若想在30歲提早退休3.5%的提領率搭配50-75%的股票部位成功率高至9成以上

💧不管是要「傳統」退休還是「提早」退休,最安全的區域,建議為3.5%的提領率加上50-75%的股票部位

💧對於越想要「提早」退休的人,股票部位的占比越是重要。舉例來說,1:1的股債比在30年的退休期間內,提領4%的成功率有95%,但延伸到60年的退休期間,成功率降至65%,失敗機率變高到7倍!

💧5%的提領率,不管對於「傳統」退休或「提早」退休人士,基本上都有很高的危險性

💧對於「傳統」退休人士,想要股票部位低於50%,意味投資組合波動度較低,採取3.5%的提領率會比較好。🔥低波動與提領率之間看似有種「取捨」關係!

⭐就結果來看,對「提早」退休的人來說,「股票部位」的占比變得很重要。但個人覺得,研究終歸研究,回到現實,更高的股票部位可能會讓你退休後睡不著覺、吃不下飯,股市一跌、心裡一慌,什麼研究、理論都拋到九霄雲外了!最怕的就是心裡一亂做錯投資決策,反而結果更慘,提早退休變成提早破產!

⭐但股票比例高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再提升的效益是很差的,甚至有負向效果。因為股票的高度波動性,運氣不好,如果剛退休就遇到連續幾年的低檔,退休金初期就大幅貶值,整體複利效果也會跟著大降。

🔥讓4%法則的成功率達到最高的方法:

(1)股市如果在預計退休前幾年跌太多,還沒恢復的話,可以稍微延後一陣子再退休 補一補退休金,而且就算股市一年內漲很多,還是先領4%就好,讓剩下的退休金繼續成長。

(2)或者可以根據投資績效跟股市表現調整提領率,簡單說,就是市場表現好就領得多,市場表現差就領得少。

(3)然後退休後股票部位也不能太低,但也不能太高,建議可以從1:1的股債比當作起點,再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調整,股債轉換建議可以在退休前5~10年慢慢進行

(4)也可以搭配更多種相關性不高的資產來降低波動,像是小型股、價值股、REITS與黃金等等...。

(5)最後盡量先用現金和固定收入當作生活費,像是租金與副業收入等等…,不夠的話再從投資組合裡賣掉來用。

但就算有這些方法我還是會怕怕XD

(6)那這樣就真的要降低提領率了,像是3.5%、3%,同時也要重新算過退休金的數字!

(7)另外上面的研究都沒有考慮投資成本,所以請讓費用降到最低,小小1%的費用就很有可能讓提領率下降1%!

下篇文章會介紹在全球股債市場下的固定提領策略應用情形!

如果你喜歡,請幫我分享、追蹤粉絲頁IG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可以免費註冊一個帳號幫我按「Like」5 下鼓勵我。

點我成為讚賞公民 鼓勵創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血流成河
2.0K會員
90內容數
【ETF投資、因子投資、資產配置】享受創作過程,傳遞我認同的投資理念,同時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血流成河的其他內容
2024/10/25
保留現金、逢低買進 當市場處在牛市,不斷創新高時,如果直接單筆一次ALL IN、全倉幹入,萬一之後剛好股市大跌怎麼辦?然後又不想分批進場,就只能先保留現金,待在場外觀望,等待股市下跌之後再單筆投入,像是在2020年疫情爆發,還是2022年股債雙殺年、2024年中的修正,如果有留一筆錢在那時候單筆投
Thumbnail
2024/10/25
保留現金、逢低買進 當市場處在牛市,不斷創新高時,如果直接單筆一次ALL IN、全倉幹入,萬一之後剛好股市大跌怎麼辦?然後又不想分批進場,就只能先保留現金,待在場外觀望,等待股市下跌之後再單筆投入,像是在2020年疫情爆發,還是2022年股債雙殺年、2024年中的修正,如果有留一筆錢在那時候單筆投
Thumbnail
2024/08/09
要用新青安買房嗎? 各位觀眾,最近新青安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 而且最近一年全台房價也大幅飆漲,造成現在很多人有非常大的FOMO錯失恐懼症。 很怕現在不趕快上車,以後會不會更買不起。 或是因為貪念,自己也想趁機賺一波,反正有五年寬限期跟政府補助的利率優惠。 現在門檻進場變低,打不過就加入
Thumbnail
2024/08/09
要用新青安買房嗎? 各位觀眾,最近新青安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 而且最近一年全台房價也大幅飆漲,造成現在很多人有非常大的FOMO錯失恐懼症。 很怕現在不趕快上車,以後會不會更買不起。 或是因為貪念,自己也想趁機賺一波,反正有五年寬限期跟政府補助的利率優惠。 現在門檻進場變低,打不過就加入
Thumbnail
2024/02/23
本篇文章介紹了景氣燈號操作法的策略和買賣進出點,並進行了回測結果的比較。作者指出,景氣燈號投資並不能增加報酬和減少風險,而且景氣燈號是落後指標,並非有效投資策略。
Thumbnail
2024/02/23
本篇文章介紹了景氣燈號操作法的策略和買賣進出點,並進行了回測結果的比較。作者指出,景氣燈號投資並不能增加報酬和減少風險,而且景氣燈號是落後指標,並非有效投資策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前文提到生命週期投資法的核心觀點是「你應該按照一生的財富來分配投資比例,而不是你當前的存款」,這句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森提出的觀點,也是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書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的由來。 有了諾貝爾得獎的加持,可信度會高很多,本文就從四個方面來分析生命週期投資法的優點。 提高
Thumbnail
前文提到生命週期投資法的核心觀點是「你應該按照一生的財富來分配投資比例,而不是你當前的存款」,這句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森提出的觀點,也是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書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的由來。 有了諾貝爾得獎的加持,可信度會高很多,本文就從四個方面來分析生命週期投資法的優點。 提高
Thumbnail
对大多数人来说, 一夜暴富並不是一种选择。也許你需要的,是一個慢速致富的投資策略。
Thumbnail
对大多数人来说, 一夜暴富並不是一种选择。也許你需要的,是一個慢速致富的投資策略。
Thumbnail
姑且不論未來的退休金制度,先讓的書腰的「不怕窮,就怕觀念窮」帶我們進入這本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的理財世界。書中引出多位價值投資者的經典觀念,並點出了許多一般的投資人都有怕、貪、缺乏耐心。書中有一個觀念很受用,就是每個人要先學會被動投資,在透過投資經驗的累積,爾後在嘗試進入主動選股的領域。
Thumbnail
姑且不論未來的退休金制度,先讓的書腰的「不怕窮,就怕觀念窮」帶我們進入這本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的理財世界。書中引出多位價值投資者的經典觀念,並點出了許多一般的投資人都有怕、貪、缺乏耐心。書中有一個觀念很受用,就是每個人要先學會被動投資,在透過投資經驗的累積,爾後在嘗試進入主動選股的領域。
Thumbnail
在過去的文章中提過,透過主動投資提高年均報酬率、複利,與持續的本金挹注是縮短財富自由距離的方式。使用的計算模型是定期定額的變形,即初期本金來自未長年積蓄,而後續的加碼金額來自每期收支結餘的一部分且金額固定,一般而言每期加碼金額皆小於初期本金。這裡要談的是:有沒有其他更有利的本金挹注方式?
Thumbnail
在過去的文章中提過,透過主動投資提高年均報酬率、複利,與持續的本金挹注是縮短財富自由距離的方式。使用的計算模型是定期定額的變形,即初期本金來自未長年積蓄,而後續的加碼金額來自每期收支結餘的一部分且金額固定,一般而言每期加碼金額皆小於初期本金。這裡要談的是:有沒有其他更有利的本金挹注方式?
Thumbnail
在上一篇我們發現透過「定期定額法」(簡稱定額法),在連續投資至少3年的時間中,算是有不錯的績效表現,而當透過「定期定值法」(簡稱定值法)後,能有效提升獲利表現。
Thumbnail
在上一篇我們發現透過「定期定額法」(簡稱定額法),在連續投資至少3年的時間中,算是有不錯的績效表現,而當透過「定期定值法」(簡稱定值法)後,能有效提升獲利表現。
Thumbnail
若是短期投資,該怎麼操作才能降低風險、有效獲利? 透過0050來分析,能否達成所謂的"懶人投資法"?
Thumbnail
若是短期投資,該怎麼操作才能降低風險、有效獲利? 透過0050來分析,能否達成所謂的"懶人投資法"?
Thumbnail
(五)退休規劃【重要小結】: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的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 💥利用被動指數化投資累積資產的同時,必須先提早進行退休規劃! 👉🏻今天要介紹的是【4%法則】:  💧退休金到底夠不夠用?存這樣夠我退休了嗎? 💧退休後每年可以從投資組合中拿多少錢
Thumbnail
(五)退休規劃【重要小結】: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的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 💥利用被動指數化投資累積資產的同時,必須先提早進行退休規劃! 👉🏻今天要介紹的是【4%法則】:  💧退休金到底夠不夠用?存這樣夠我退休了嗎? 💧退休後每年可以從投資組合中拿多少錢
Thumbnail
(四)退休規劃: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的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應用至1900-2015年美國市場的情況! 💦自從《4%法則》在1990年代被William Begen與Trinity Study提出後,至今已經有超過60篇的期刊研究都在討論這個議題
Thumbnail
(四)退休規劃: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的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應用至1900-2015年美國市場的情況! 💦自從《4%法則》在1990年代被William Begen與Trinity Study提出後,至今已經有超過60篇的期刊研究都在討論這個議題
Thumbnail
(一)退休規劃: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運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提領比率要多少?傳統的【4%法則】夠嗎? 💥William Bengen (1994、1996、1997、2001)與Trinity Study (1998、2011)
Thumbnail
(一)退休規劃: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運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提領比率要多少?傳統的【4%法則】夠嗎? 💥William Bengen (1994、1996、1997、2001)與Trinity Study (1998、201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