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評估要有多少資產才能退休時,通常都會採用4%法則,也就是當年生活開銷是資產的4%,例如年開銷是40萬,那麼就需要1000萬的資產,但如果深入了解4%法則的話,會發現根據4%法則來決定要達到退休的資產可能會過度樂觀。
首先4%法則是由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他回測了美股搭配美債的投資組合,發現從1926年到1976年間,任何一年開始退休的投資人,只要採用4%提領率加上每年隨通膨率調整,資產都可以安穩地提領30年以上而不會耗盡,而在後來的三一研究將回測時間從1926年增加到1995年,也同樣得出4%提領率可以提領30年的結論。
由於4%法則是根據回測滾動歷史數據得出的結果,所以會存在一些缺點,首先就是某段歷史報酬對於回測結果影響很大,例如回測區間為1926年到2015年,總共會有61個30年滾動區間,第一個滾動區間是1926年到1955年,最後一個滾動區間是1986年到2015年,你會發現1926年的數據在這61個滾動區間只會出現一次,1927年的數據會出現2次,而1955年到1986年的數據則會出現30次,接下來1987年會出現29次,到最後的2015年又只出現一次,也就是1955年到1986年的數據會主導整個回測結果。
如果深入了解1955年到1986年這段時間,會發現這段時間剛好是債券的熊市,無論是政府公債或是公司債,報酬都低於其他年份的平均報酬,也因為滾動歷史模擬存在著這樣的現象,所以就有人提出所謂的蒙地卡羅模擬,就是先將資產組合的歷史年報酬率當作未來的報酬率,例如有過去40年的歷史年報酬率,要回測開始退休後接下來30年,從資產提領作為生活費的結果,那麼就是從這40年的數據,隨機選出其中30年的年報酬率亂數排列,來當作未來30年遇到的資產報酬結果,接著每年從資產提領金額,看看30年後資產總值是多少,如果在30年內資產總值沒有歸0,就代表成功,這樣的步驟重複上千次或上萬次,成功次數的百分比就是所謂的成功率,例如模擬1萬次成功9000次,那麼成功率就是90%。
蒙地卡羅模擬的每個30年滾動區間都是彼此獨立的,所以不會有某段歷史數據主導結果的狀況,另外相信歷史不一定會重演的投資人,蒙地卡羅模擬可以考慮到過去歷史沒有出現的報酬結果,但蒙地卡羅模擬是否也有缺點呢?我們可以從回測結果找到答案。
我採用1928年到2023年的標普500指數年報酬和美國10年期公債年報酬數據,假設退休後第一年從資產中提領4%作為生活費,且每年隨著通膨率調整提領率,連續提領30年的成功率,可以發現滾動歷史模擬結果顯示只要持有60到80%的股票,提領成功率都是100%,而股票比例小於30%時,成功率開始快速下降,當資產全部是債券時,成功率更只有42%,至於蒙地卡羅模擬結果顯示成功率最高落在股票比例為30到70%間,資產全部是債券時,成功率是58%,明顯比滾動歷史模擬來得高,這就是因為滾動歷史模擬的債券熊市歷史區間主導了回測結果,另外一個差異就是股票比例高於30%時,滾動歷史模擬的成功率都高於蒙地卡羅模擬,這表示根據過去歷史,股票是具有均值回歸的特性,也就是股票不會長期處於下跌的狀況,對於蒙地卡羅模擬而言,可能會過度悲觀看待股票的表現,但另一方面就是可以為最壞狀況做好打算,只是不論使用哪種模擬回測,結果都告訴我們只要持有40%到70%的股票,都可以有不錯的成功提領率,之後的影片除了分享投資觀念,我會分享更多投資書籍的讀書心得,且如何應用在投資上,歡迎大家訂閱和分享我的沙龍。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本篇內容同步發表在我的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