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79, 8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79.

2020年3月31日

朋友分享了一篇張淑芬女士的文章,我看了以後也有些感想。

張女士提到達賴喇嘛送給她一尊佛像,她對這尊佛像極為寶愛;這是得。但一次朋友來訪,見朋友傾慕佛像的眼神,她一動念便把佛像送給了朋友;這是捨。捨了之後,有好幾個月她不捨得,總是掛念佛像好不好;但是掛念之心也慢慢淡了。最後她發現朋友將佛像安置在她護持過(?我不太清楚護持是怎樣的作法)的佛陀紀念館,這一來她又覺得更好了,便再也不會牽掛於那尊佛像。這是放下。

但這篇文章被當成標題的卻是:『張忠謀是我唯一的掛念』。可見雖然張女士在人生過程中一路學習 『得之後捨、捨之後放下』 的功課,但明顯地仍然有非常放不下的人事物。

修練真的是一個層層進階的過程,受人(記者們等等) admire 的某種境界,其實被紀錄下來之後,卻也正好顯露出那個境界的不足。

也許我們會說,世間本來就有親疏遠近。只有基督的愛是無差等的,儒家可是認為愛一定有差等。沒錯,人心的世界是肉做成的,的確不可能無差等。什麼能放下?什麼放不下?每一顆心都各有不同的執著;看著別人的執著,就歎氣,就歡喜,就微笑,就捻花吧。

我每晚睡前也對我還放不下的人事物碎碎唸幾句,然後幸運的我總是能馬上枕著頭就軟軟地沉入深眠;就算有嗔怒罵責,也總可消散於意識交出去給睡境的那一刻之前、還能夠記得微笑著閃過腦海的一句:感謝主,我又過完了一天。

放不下,可能表示這真的很重要。但也可能表示:時間就是還沒到。

雖然想到若真的因為『時間到了』而放下了,那對現在的我來說真的有點心酸啊,放了不就沒了嗎?那一切不就如風吹般消散了?那我還留得下什麼痕跡嗎?

但,可能真到了那一天,該放的都放了時,會是現在此刻所還未知的,廣闊明亮的新天新地,也未可知。就別為未來操煩預苦了吧。


80.

2020年4月12日

洗完澡,同一罐乳液可以抹在手上、臉上和腳板。這是清潔可以帶來的平等。

平等,這種思維我不會用在人類社會或外在環境。只是自己閒想時才會用到的一種比例尺。

同樣是三月,去年的三月我深感親離,沒有一個具有親屬關係者可以幫到我(至於朋友,只要有一個伸出手就贏了),讓我深刻反思:難道是因為我自己選擇才得到這些疏離?都是我的責任?

今年的三月,兒子和母親同一週搬來與我同住。

同樣是四月,1998 年那次反正是在第二季吧!急性腎盂炎得押著患者住院一週以上,是那次得到的『知識』。那次我有個前男友(後來的前夫),不過並沒有人在醫院照顧我,十幾天一人隔離在醫院,倒也清閒、至少不用跑新聞每天生稿子。

去年的四月,同樣的病又出現,只得再度貢獻乖乖的九天給住院。這次我有個小小的同居人,而且幸得其從頭到尾照顧(家裡的貓和陽台植物,我偶爾需要買的東西.....等等),已經是我從來沒有得自親人過的『待遇』。同前一次一樣,我母親也只在住院期間來看過我一次,連電話都不曾通過;這樣的親屬關係,其實我還蠻適應而且釋然,至少很輕省。

有些事情的樣態不會改變,所以經歷了長段時間以後,這些事情重覆出現的話,可形容為『平等』。

我對我身體與心靈的每個部份都非常尊重(如果還不到一視同仁的地步的話),這也可描述為我對自己的組構成份非常平等以待。

有些事情的樣態改變了,比如各自散離的親人竟又聚住在一起,或是相當照顧過我的同居人變成形同陌路。但是,這其中貫串的仍然是『平等』,當然這是我獨特的詮釋世界的眼界,很多人不會同意我。有或無,去或留,牽動或淡然,都是一樣的。

很平等。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oneton的沙龍
27會員
91內容數
受到沉重打擊以後如何越見消沉,到驚覺自己快垮了? 快垮了、以及驚覺,就是一個自我拯救的契機。我想治癒自己,用每一篇打起精神來強迫書寫的隨筆。 漸漸地,平安與喜樂便重新回來。  。 (內文圖片來源:除註明取自網路者外,全為 Stoneton 所攝。)
Stoneto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8/22
終章。陽台仍是我的。
Thumbnail
2020/08/22
終章。陽台仍是我的。
Thumbnail
2020/08/22
小熊。
Thumbnail
2020/08/22
小熊。
Thumbnail
2020/08/21
誰怕武漢肺炎‧流感。因為開始寫了。
Thumbnail
2020/08/21
誰怕武漢肺炎‧流感。因為開始寫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書名:感情百物 作者:張亦絢 出版: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亦絢是寫作課的客座老師之一,我喜歡她說的,寫作不需要有人拉著你的手帶領著你才能寫。開始對她好奇,找了這本書來看。 我很容易因為一個人說了某些價值觀和我相近甚至超越我的話,開始去看他的作品。那個進入的過程非常美妙,像是發
Thumbnail
書名:感情百物 作者:張亦絢 出版: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亦絢是寫作課的客座老師之一,我喜歡她說的,寫作不需要有人拉著你的手帶領著你才能寫。開始對她好奇,找了這本書來看。 我很容易因為一個人說了某些價值觀和我相近甚至超越我的話,開始去看他的作品。那個進入的過程非常美妙,像是發
Thumbnail
"未來的路已重新詮釋 那些過不去的事都淡出 再親密過 也會生疏" 令人有所感想告別的,不會僅僅是愛情 值得安慰想擁抱的,當然可以是過去的自己。 最近處理了一個作業(基於工作倫理會改寫人事物) 我突然發現,多年來令我難以脫困的 竟是那個,想要多做點什麼的理想主義 不是很難的劇本,但就是欺壓善良的有
Thumbnail
"未來的路已重新詮釋 那些過不去的事都淡出 再親密過 也會生疏" 令人有所感想告別的,不會僅僅是愛情 值得安慰想擁抱的,當然可以是過去的自己。 最近處理了一個作業(基於工作倫理會改寫人事物) 我突然發現,多年來令我難以脫困的 竟是那個,想要多做點什麼的理想主義 不是很難的劇本,但就是欺壓善良的有
Thumbnail
「放下」或「放棄」?(象山慶’22.11.29) 問:「放下」與「放棄」有什麼差別? 答:「放下」,是不執已見,以平等、開放的心去對待一切人事物。「放棄」,是摒棄、不要了。佛教是勸人放下(無明、貪愛)的自我,而學佛大悲心,去利益一切眾生;雖有時說「自修其行,勿管他人」,乃是奉勸學佛人,先攝心、致力於
Thumbnail
「放下」或「放棄」?(象山慶’22.11.29) 問:「放下」與「放棄」有什麼差別? 答:「放下」,是不執已見,以平等、開放的心去對待一切人事物。「放棄」,是摒棄、不要了。佛教是勸人放下(無明、貪愛)的自我,而學佛大悲心,去利益一切眾生;雖有時說「自修其行,勿管他人」,乃是奉勸學佛人,先攝心、致力於
Thumbnail
這本書是吳若權作者根據心經授課多年後的心得,以下我擷取我比較有感的鋸子跟大家分享。 鏡花水月,都是會流轉的,都是無常,但是他們在當下都認真盛開、綻放,是真實得存有。 當能力足夠,就相信自己:若能力未竟,請交付上天。愛,一直在途中,你我其實也在成佛的路上,所有的菩薩,都已經可以成佛,它們只是捨不得
Thumbnail
這本書是吳若權作者根據心經授課多年後的心得,以下我擷取我比較有感的鋸子跟大家分享。 鏡花水月,都是會流轉的,都是無常,但是他們在當下都認真盛開、綻放,是真實得存有。 當能力足夠,就相信自己:若能力未竟,請交付上天。愛,一直在途中,你我其實也在成佛的路上,所有的菩薩,都已經可以成佛,它們只是捨不得
Thumbnail
鄭姐是我近一年來認識的朋友裡面 難望其項背很值得學習的大姐 昨天下午喝著咖啡聽著她最近家中裝潢的鬧心事 她說:就想說給年輕人一個機會ㄚ! 當初從南部上來也是很多人給了她機會.... 我輕輕地問了一聲:這樣會不會後悔,以後就不給機會了? 我心中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鄭姐回答我的同時,印證了我們有著一樣的
Thumbnail
鄭姐是我近一年來認識的朋友裡面 難望其項背很值得學習的大姐 昨天下午喝著咖啡聽著她最近家中裝潢的鬧心事 她說:就想說給年輕人一個機會ㄚ! 當初從南部上來也是很多人給了她機會.... 我輕輕地問了一聲:這樣會不會後悔,以後就不給機會了? 我心中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鄭姐回答我的同時,印證了我們有著一樣的
Thumbnail
一個午後LINE傳來莫名的加友訊息,她說曾在某本刊物上看到我的專欄文,覺得很有共鳴,就記住了我,沒想到兩年後偶然在群組活動看到熟悉的名字,雖不確定但還是貿然加了朋友。我其實早忘了她指的是哪篇文章?直到她煞有其事地翻拍給我看,當時的回憶瞬間湧起.....於是,把當初的稿件又重新整理刊出~繼續尋找有緣人
Thumbnail
一個午後LINE傳來莫名的加友訊息,她說曾在某本刊物上看到我的專欄文,覺得很有共鳴,就記住了我,沒想到兩年後偶然在群組活動看到熟悉的名字,雖不確定但還是貿然加了朋友。我其實早忘了她指的是哪篇文章?直到她煞有其事地翻拍給我看,當時的回憶瞬間湧起.....於是,把當初的稿件又重新整理刊出~繼續尋找有緣人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