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某些對騎乘需求較高的車友,常常會嫌棄台灣國產車說,就哪幾個破引擎換殼換外觀就重新上市,台灣的車廠就是沒競爭力,把國產車嫌棄到沒一塊好的。
但以筆者所認識的外國族群,至少在東亞,無論是越南、中國、香港、甚至是日本,對於台灣的速可達或是商用小車可是讚譽有加的,為什麼這些地方的消費者和台灣車友的評價會這麼兩極化?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1.頂尖車友的需求其實非常小眾
喜歡分享自己騎車生活的車友,其實在消費者數量的觀點來看是極少的一群,無論是騎跑車、嬉皮車、復古車還是暴走族,全體在台灣不會超過三十萬人,當然這些人的消費能力比較好,相對來說有錢有閒,但是在人數上是最少的。但是這些人的意見也是最多的,他們會要求車的馬力、扭力、車體剛性、歷史源流、風格...諸如此類的,相對比較花錢的東西。但是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不是這種人。
2.最大的消費族群是買菜車
台灣大約有2000萬人能夠騎摩托車,這些人主要的需求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從A地移動到B地,無論他是為了上班上課、買菜、送瓦斯、作外送,其實摩托車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移動。那麼依台灣的路況,需要怎麼樣的車來做移動呢?
3.三十年前的摩托車已經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絕大多數台灣人的移動需求,一台野狼125、一台豪邁、迪爵、風光就已經可以搞定了。這些車頂多10多P馬力,扭力頂多1.多公斤米,但是在台灣的街頭,這樣就已經夠了,反而最重要的是可靠性和油耗。
4.近幾年摩托車所添增的非必要環保與安全裝置
其實環保法規與環保裝置沒什麼用,大家都知道驗排氣可以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政府不知,而強制ABS其實也沒有必要,我始終認為會撞的就是會撞,裝了ABS那些亂騎的屁孩一樣會仆街。
強制噴射引擎與ABS大大的提高的車的售價,也大幅地降低了車的可靠性,電子設備太多的結果就是壞在哪裡我們也不知道,經常就是整組換掉了,甚至整台報廢了,這對消費者而言當然是很不愉快的事情,這也間接導致了大量的老車整新後重新上市。
真的不要小看你那些沒有環保規範的舊行照,行照上面的資訊越少,那張行照就愈值錢,不要隨便把車報廢了,你還有停牌這個選項可以用,而且停牌還是能過戶的,讓新買家把車帶回整理修好再驗就可以了。
5.所以回到原本的問題
因為台灣,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市場需求是通勤用小車,當然台灣車廠會先把這塊做好而不是去研發大型四缸引擎之類的東西,因為這些車的銷量很少,甚至只有小車的1/100之一,在台灣這種地方賣這個又有日本歐美進口車競爭,一定賠錢的。
6.那為什麼日本歐美能做頂尖性能的大型機種
因為他們有錢人的比例比台灣高很多。台灣其實就是一個東南亞國家,比越南柬埔寨好點,但是比日本香港新加坡完全比不上,你要整體經濟繁榮程度能趕上1980年代後的美國,你才會有那個市場支持頂尖性能車種。
結論:
所以不是拿什麼野狼金勇愛將去比Honda、Kawa、Suzuki了,這些車本來就是商用車了,要用商用車比商用車,日本人做的商用車也有很多的性能大概是10多P,1kg-m這樣的性能,而且還賣的比台灣的摩托車貴很多。
台灣摩托車廠是不是技術落後呢?以多缸大型引擎來講當然是,但是一個強盛的製造業一定要有一個繁榮的經濟環境才能支撐,日本人當初做高級車種也是都外銷歐美才漸漸打開銷售量,而台灣的瓦房店次序排在日本之後,自然要做到那種程度還很有得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