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專題|《天能》:我與現在,已經發生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Doesn’t us being here now mean it never happened?’’

──《TENET天能》
1.
克里斯多夫.諾蘭的《記憶拼圖》(Memento, 2000)中,主角有順向失憶症,無法形成新的長期記憶,每十分鐘記憶就清空。他只能持續用拍立得、在上頭寫筆記,作為給下一段時間的自己的訊息。也就是,下一刻,將依據此一訊息來行動。
然而,這一刻的採擷,無論照片或筆記,必然是單點、有限、去脈絡的。《記憶拼圖》劇情核心即是主角憑著一張寫著「不要相信他的謊言」的快照,開展了緝凶旅程。
這個「不要相信他的謊言」的筆記,是個 idea,植入、慢慢長大、直到牢固。起先讓他對這個人有了戒心,繼續衍生為「他是壞人」、「殺了他」的合理推進。
但當初主角為何寫下這個筆記?因為這朋友說出讓主角痛苦的往事,主角不願意再聽到他說起這件事,為了確保永遠避開這份痛苦,他叮嚀自己「不要相信他的謊言」。這筆記原意指「不要相信他說的這件事」、而非「不要相信他的任何話語」,但訊息無法容納那個立體,就這樣被傳遞下去,長出任意的織理。主角終於在這個唯一的依憑下,一路前進,終於殺了那位朋友。
《記憶拼圖》劇照/采昌
《記憶拼圖》的開場,是一段影像的逆回。一張兇殺現場的拍立得,甩了一次,再甩一次,再甩一次⋯⋯,每次甩,影像都更淡一點,那是成相的相反過程。然後,照片退回相機,地上的血跡回流消失,子彈從地上躍起,回到槍管。
在《記憶拼圖》,主角依由上一刻的訊息去發動行動,走上似乎完整卻特定而偏頗的路。電影開場的逆回,成為之於全片的 irony,那是,「時間」從非某上一刻與下一刻的緊咬銜接,你無法回推某個單點,就以為身在之前。
生存之中,我們總是從奔騰的錯疊底,選定或被沖刷進新一處。以為時間能單線逆回,就像以為時間能單線推進,你只是在創造你要的敘事軸,非關現實。
基於此,我無法不困惑,諾蘭的《天能》(TENET)在幹嘛?進一個旋轉門,對幾分鐘前、幾天前,帶去一個訊息,提供一個介入⋯⋯,這不正是單點逆回?
1.1
還是說,《記憶拼圖》要展現的恰恰是相反的?那非關「自己創造的故事有取代真相的危險」,而是,「比起對所有人都成立的真相,重要的只是,我得活在裡面的我的故事」?
我不能被故事帶著走。故事無法說明我。我只能創造自己的故事。
2.
影集《闇》(Dark)曾舉「鞋帶悖論」說了這樣一段:「資訊或物件,從未來送往過去,形成無限往返的循環,不再有起頭。它存在著,卻沒被創造過。」
典故來自海萊茵的短篇小說〈By His Bootstraps〉,故事中,主人翁寫著一本關於時空旅行的論文,但來自不同時空的自己進出書房造訪,論文的形成與作者變得可疑。
《闇》繼續說,「這本書回到過去,在我寫下它之前。是它找到了我。一切都關於起源。何處開始呢?何時開始的?到底有沒有開始?」
《異星入境》原著作者姜峰楠有篇小說〈商人與鍊金術師之門〉,故事中有扇門,穿過了就可以回到 20 年前,主角掛念著當年意外中死亡的愛妻。但發生之事不會改變。他回到 20 年前,但無法阻止那場災難,他哀傷流連,突然有人追上他,一名護士告訴他,她之前照顧他的妻子,妻在臨死前希望護士幫她轉告丈夫,她很愛他。
當年突然獲知妻子死於意外,他掉頭遠走他鄉,一輩子活在哀傷裡。此刻他穿越 20 年回到現場,不可能挽回妻子的死,卻收到了這個訊息。終於釋懷,改變了他的人生。
主人翁說,「原來,我們既是聽故事的人,也是故事裡的人。我們必須親身經歷那個故事,才能領悟一切。」
2.1
在《天能》,無論如何逆回、進駐、全新順行,俱是從這個「現在」,到下一個「現在」,到再下一個「現在」。整趟撩亂的蜿蜒,真正被強調的,只有「現在」。
每個片刻,都可以撐開。秘密暗角、憂鬱糾結,都醞釀著對未來的破解。而它們其實也早已被撐開,埋入了來自遠方的意圖。
時間的起點是現在。時間是被創造出來的。
活著有兩種,一種在時序推進裡,一個事件綴著下一筆事件。另一種,事件與事件組裝,錨定方向,發動路途,我在其中,是為時間。
3.
影像是個全滿的所在,封閉的所在。
馮內果這段,亦以一部「倒轉的電影」進行描述:
「一批滿載著傷患與屍體的美國飛機,正從英國某一機場倒退著起飛。在法國上空,幾架德國戰鬥機倒退著飛過去迎戰,從對方飛機上吸去了一排子彈和砲彈碎片,⋯⋯地上殘破的轟炸機倒退地爬高,加入上面的機群⋯⋯轟炸機打開了炸彈艙門,發出一種能吸收砲火的神秘磁力⋯⋯轟炸機回到美國,卸下砲火收容器,危險成分取出,成為礦物⋯⋯飛行員繳回制服,成為中學生,而希特勒變成了一個嬰兒。」
是的,確實有逆熵,一齣非關內外系統,絕無能量逸漏,紮實無比的逆熵。在每一部電影。
《天能》的時空旅行有何不同?在於你得每一步都不能跳過地往回走。花一天,抵達前一天。花一週,抵達前一週。這是影像的義務,這是影像的特權。影像裡,破碎的玻璃杯總是輕易跳回桌上,裝滿著水。
3.1
《天能》中的時間鉗形行動(temporal pincer move),pincer 這個軍事或棋局戰略原所意味的空間向度被轉換為時間向度,任務調度以時差,那麼,諾蘭過往作品的時差元素,是否也可看為在推動各種變形的 temporal pincer move?
比如《全面啟動》夢中夢的層層轉進,除利用各種時間跨距進行佈局、探索、解決意外,更疊圖不同層階的「知」,拉出一幢原不可能起造的立體視野。比如《星際效應》在宇宙幅度的時間濃縮與延展底,來回提煉人世的領悟或愛的真諦。比如《敦克爾克大行動》儘管陽春又直白,仍輕鬆做到以時間的各種橫幅,框架出各自專屬的認識與感觸,賦予那場戰事充滿餘韻的漸層。
但是否,這其實是些具象的比喻,我們本來就在人生裡發動各種規模的 temporal pincer move,在過去(經驗、記憶、情動)與未來(直覺、推理、他人分享)間梭巡採集,由此解決問題、具結一切遭逢之「真正的意義」?
與之對立的,是否是馬奎斯那種 little did he know⋯⋯之慣用語法所暗示的,「在他們倆漫長一生的多次相遇中,阿里薩再也沒機會和費米娜單獨見面,要一直到 51 年 9 個月又 4 天後⋯⋯才能對她訴說永恆不渝的愛。」那種更高、不容分說、覆蓋取消一切式的凝視?
而 temporal pincer move 則是我們對抗如此命運凝視之唯一與最後招式?之於全景,那或仍是徒勞的。可之於我的故事,有「知」的不斷啟動路線、建構視角,是否就有不竭的全新勾勒與收束,由此浮現翻轉定義的圖景?
3.2
影像是最理想的演示場域嗎?影像不滅、影像不死,你將之凍結、對其逆回,仔仔細細檢視每個你未能看見的細節。
你看不見,因為你沒有真的在看。那麼就逆回,重新順行,直到看見。
看著《天能》中一波波不同尺度的鉗形進攻,影像真是這麼奢侈的東西。
我一直從影像裡認識時間,在那裡學會 temporal pincer move,時間的一前一後,時間的一左一右,潛行包夾,逐步進佔。以為如同影像不死,我終究也可以擁有所有的看到,看到所有。
因為電影染上了揮霍的自恃,全有全無的自以為是。
4.
《記憶拼圖》說,我們都需要 mirrors 來提醒自己是誰。這意象會否正是影像的啟發──反思的牽制、重新與來回看見的牽制,如此,無論現實流動,總有影像留存,提醒著,我在哪裡?我是誰?
What’s happened, happened. 原來是一句承諾。非關已發生的什麼,而是你令什麼發生。當你的作為成立,那將是世界的一部份,你是那個世界的一部份,誰都無法逆回地取消。
全文劇照:華納影業、IMDb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能》便是科幻版的《千年女優》──「生生世世,我追尋的是我自己」,你終於發現那個經手、修翦你命運的一直都是你自己,一個未來的、全知的、神般的理想自我,從敘事的上空凝視著你,而你只是多重過去裡一則開放的索引,未來還會一直來,而你只能、也終將成為你自己。
各位親愛的釀會員,本月份的專屬 podcast 完整版,聊的當然不是別的──滿滿一整集的《天能》,是我們「一次深談一個大題目」的新嘗試,快來聽聽看,告訴我們這樣大單元的形式有沒有更喜歡喔!!
幾條線平行又小小打結,大城市裡的溫暖、可愛,種種「來自陌生人的好意」,以致於明明寫實的題材卻有點奇幻和童話感⋯⋯
而我幾乎忘了我也最喜歡《Following》。我幾乎都忘了那種惡徒的夢、平凡人的現實,主角門上蝙蝠俠的徽章,滴答指針響的配樂一路貫徹到現在轟炸般的配樂,一道一道盒子的形象到《星際效應》是那第五維「示範」的房間魔術方塊,一部一部電影的海陸空風景不斷膨脹交錯⋯⋯我沒忘,而因為我最喜歡《天能》。
【天能襲來】專題|我們執迷、爭辯、討論,尋找心中的「諾蘭」或不得。我們主觀的時間、被分化的各自區塊,卻仍達成一個終極並行或且並悖的「諾蘭」 時間/世界。這種電影是要懲罰我們現實已然被壓縮、過得太快,要反覆折返,才能讓觀眾腦袋和心回來?
【天能襲來】專題|主角與尼爾的友誼,由於時間順行逆行的作弄,明明有深刻緣分卻像是一場錯過,難免令人遺憾。但他們無論如何都擁有一段充滿意義的驚奇之旅,即使兩人相處的時間線莫名其妙,常常需要向對方隱瞞不可洩漏的天機,也無損這段友誼的珍貴與互信。
《天能》便是科幻版的《千年女優》──「生生世世,我追尋的是我自己」,你終於發現那個經手、修翦你命運的一直都是你自己,一個未來的、全知的、神般的理想自我,從敘事的上空凝視著你,而你只是多重過去裡一則開放的索引,未來還會一直來,而你只能、也終將成為你自己。
各位親愛的釀會員,本月份的專屬 podcast 完整版,聊的當然不是別的──滿滿一整集的《天能》,是我們「一次深談一個大題目」的新嘗試,快來聽聽看,告訴我們這樣大單元的形式有沒有更喜歡喔!!
幾條線平行又小小打結,大城市裡的溫暖、可愛,種種「來自陌生人的好意」,以致於明明寫實的題材卻有點奇幻和童話感⋯⋯
而我幾乎忘了我也最喜歡《Following》。我幾乎都忘了那種惡徒的夢、平凡人的現實,主角門上蝙蝠俠的徽章,滴答指針響的配樂一路貫徹到現在轟炸般的配樂,一道一道盒子的形象到《星際效應》是那第五維「示範」的房間魔術方塊,一部一部電影的海陸空風景不斷膨脹交錯⋯⋯我沒忘,而因為我最喜歡《天能》。
【天能襲來】專題|我們執迷、爭辯、討論,尋找心中的「諾蘭」或不得。我們主觀的時間、被分化的各自區塊,卻仍達成一個終極並行或且並悖的「諾蘭」 時間/世界。這種電影是要懲罰我們現實已然被壓縮、過得太快,要反覆折返,才能讓觀眾腦袋和心回來?
【天能襲來】專題|主角與尼爾的友誼,由於時間順行逆行的作弄,明明有深刻緣分卻像是一場錯過,難免令人遺憾。但他們無論如何都擁有一段充滿意義的驚奇之旅,即使兩人相處的時間線莫名其妙,常常需要向對方隱瞞不可洩漏的天機,也無損這段友誼的珍貴與互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所有的一切紀錄都在當下。阿卡西紀錄如是,宿命通如是,預言如是,愛因斯坦也恍然大悟秘密如是。 在時空的錯覺中,如果我能把時間的片段聚焦,只於當下,那麼... 我就能感受到,一種沒有對立面的內在。 感受到的喜悅,不再是時時流逝的經驗,而是常住不動的意識臨在。 我不用再欺騙自己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說到底,人要到底要花多少時間,才會甘心地相信「過去的就是過去了」,該要「忘了」的聯絡人,該在某一個時間點按下刪除而不是「通話」或「傳送訊息」?而這個意識,也決定了後來的故事走向,一旦人認清「現在的我都是過去我所做的所有決定而來的」就更能從不同的平行宇宙回到當下的時空,過著「這個宇宙」應該有的日子!
Thumbnail
世間每場你自編自導的戲劇散場後, 它會在你的記憶裡繼續演下去。 有時只是一幕景色、有時是個角色的身影。 看似人走茶涼的一幕,卻讓你也活了進去的燈火未滅、溫度仍在, 角色隨時可以回來,你總感到似曾相識。 如電影膠捲中的一格,記錄了太多的言外之意。 為什麼?因為它照亮了你人生中的一瞬之光, 相信它是永恆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調和時間軸中的記憶的文章,探討瞭如何協調以某種格式記錄在時間軸中的祖先記憶,以及如何清除個人身體上的瘴氣及其印記,文章也提到了高振動力的飲食如何幫助清除更大的宏觀世界,以及關於粒子時間線和靈性修行的內容。
將永恆溫柔的透過眼睛交付時的瞬間,瞬間便成為永恆。 時間只能被動的紀錄此一事件,它以為眼睛就是「奇異點」,卻忘了瞬間與永恆都是時間自己本身,連人也都會這樣,一提到偉大就忘了自己也在裡面。
Thumbnail
生活久了,會發現世界介於真實和不真實之間。這篇文章探討了曼德拉效應、同時性以及「活在當下」的哲學理念。作者分享了自己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並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見解。這篇文章會引起讀者對自我意識、人格發展和心靈角色的思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所有的一切紀錄都在當下。阿卡西紀錄如是,宿命通如是,預言如是,愛因斯坦也恍然大悟秘密如是。 在時空的錯覺中,如果我能把時間的片段聚焦,只於當下,那麼... 我就能感受到,一種沒有對立面的內在。 感受到的喜悅,不再是時時流逝的經驗,而是常住不動的意識臨在。 我不用再欺騙自己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說到底,人要到底要花多少時間,才會甘心地相信「過去的就是過去了」,該要「忘了」的聯絡人,該在某一個時間點按下刪除而不是「通話」或「傳送訊息」?而這個意識,也決定了後來的故事走向,一旦人認清「現在的我都是過去我所做的所有決定而來的」就更能從不同的平行宇宙回到當下的時空,過著「這個宇宙」應該有的日子!
Thumbnail
世間每場你自編自導的戲劇散場後, 它會在你的記憶裡繼續演下去。 有時只是一幕景色、有時是個角色的身影。 看似人走茶涼的一幕,卻讓你也活了進去的燈火未滅、溫度仍在, 角色隨時可以回來,你總感到似曾相識。 如電影膠捲中的一格,記錄了太多的言外之意。 為什麼?因為它照亮了你人生中的一瞬之光, 相信它是永恆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調和時間軸中的記憶的文章,探討瞭如何協調以某種格式記錄在時間軸中的祖先記憶,以及如何清除個人身體上的瘴氣及其印記,文章也提到了高振動力的飲食如何幫助清除更大的宏觀世界,以及關於粒子時間線和靈性修行的內容。
將永恆溫柔的透過眼睛交付時的瞬間,瞬間便成為永恆。 時間只能被動的紀錄此一事件,它以為眼睛就是「奇異點」,卻忘了瞬間與永恆都是時間自己本身,連人也都會這樣,一提到偉大就忘了自己也在裡面。
Thumbnail
生活久了,會發現世界介於真實和不真實之間。這篇文章探討了曼德拉效應、同時性以及「活在當下」的哲學理念。作者分享了自己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並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見解。這篇文章會引起讀者對自我意識、人格發展和心靈角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