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破壞還要有建設-破解定存股3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記得大概20年前我在技嘉科技上班的時候,我的主管告訴我一個觀念: 當你提出一個破壞性想法的時候,別忘了也要提出有建設性的方法。
這個意思大概就是,當一群人在討論要去哪裡玩的時候,總是有人在那邊說這個不好那裏怎樣,然後要他提供意見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的那種人。這種人只會對別人的建議提出破壞,要他建設卻又沒有想法無法建設的人。
簡單講就是出一張嘴沒有作為。
質疑定存的人,大致上有三種質疑的角度來看待存股這件事情:
1. 領股息降低成本,忽視了時間成本。
質疑者的觀點: 存股一年領5%,要靠20年才能領回股票,然後達到零成本的目的。這20年每年看似成本都在降低,事實是,同樣的時間和金錢,也許投資在其他標的上成效會更好!
喬飛的觀點: 我以前只會定存賺1%,現在學會存股就只會賺存股的5%,我如果能投資其他標的我當然會拿去投資其他的,但是問題是我就是不會就是沒有,我嘗試過買低賣高賺價差就是賠錢收場。所以請質疑者提供所謂"其他標的成效會更好的方法"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有什麼策略或是方法可以高於5%然後風險又低的。存股的策略就是靠時間降低成本,我就是要靠20年去降低成本,甚至換個角度想,我是花100元然後每年領5%領到永遠,不要只有狹隘的看零成本這件事情。
所以喬飛的建議: 趕快確認你有無能力賺到5%以上投資報酬率的能力,沒有那種能力的話就乖乖存股。(請參考這篇文)
2.股票配息的錢實際上是來自你的本金。
質疑者的觀點: 股票發股息時,是從你的本金(公司資產)拿錢出來發給你自己,所以你的資產只是從公司的口袋,換到自己的口袋,到頭來都還是你自己的錢,只有當填權息時,利息才算真正的入帳。
喬飛的觀點: 如果一間公司價值100元,今年賺了5元,是不是公司資產變成105元? 然後公司把利潤5元發給你,公司價值又變成了100元,這樣有什麼問題嗎?
如果公司價值100元,今年沒賺錢,硬要賣祖產發5元給你,然後公司價值變成95元,這才是有問題吧?
一家公司如果能永遠賺錢,那他把賺的錢發給你,這樣有什麼問題?
看看大台北瓦斯(9908),永遠賺錢的公司,股價永遠往上,他有因為把賺的錢發給股東然後股價就一直往下嗎?
公司賺錢發錢給股東不是問題,不賺錢還硬要發錢這才是問題。
再來看中華電信,當越接近發錢的時候,股價就會往上,發完錢又回到公司的價值。
意思就是平常股票就牛皮110元,越靠近配息日股價就越接近115,配完5元之後股價又回到110在那邊牛皮。所以正常的存股就像中華電信。
再來提供一個股票越存越低的例子好了,正新
這就會有人說你看存股變成存骨越存越低每年領的都不夠補償股價的損失
正新股利政策
來看看正新的股利。當一個公司越來越不賺錢,股價當然就一路往下,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正新不是因為每年配股利而股價越來越低,是因為大家對於這家公司未來賺錢能力沒信心所以股價越來越低。股價是建立在公司營收+投資者信心+國際情勢+未知群眾心理因素的一堆集合體表現,不是因為配股配息股價越來越低。
所以喬飛的建議: 既然存好公司越來越難,那就應該風散投資,選一籃子股票ETF降低個股風險。
3. 當零成本的時候就可以放任股票下跌嗎?
質疑者的觀點: 「反正已經持有很多年,都已經零成本了,就擺著領股息啊。」抱著這種消極的心態投資,很可能賺到股息,卻賠掉價差,甚至有可能某天連股息都領不到。白白浪費掉的時間。
喬飛的觀點: 這是建立在存個股的情形之下,如果存一籃子ETF,當個股狀況不佳的後,就會被ETF的相關機制剃除然後換成其他股票再平衡的情形,所以不會有放任股票不管的狀況。
如果是個人存個股,那當然要有自己對於股票的淘汰機制(我的方法可以參考這裡)。
所以喬飛的建議: 如果你有自己淘汰股票的方式,那就對不好的股票去做汰弱留強的動作,如果你沒有那個能力,那就買一籃子股票ETF(如0050/0056等等),由他們的機制去做股票的汰換。
提出問題很好,但是也請提供解決的方法。不要像立委只會在那邊罵,要他們提供方法就說"我要是知道我就當總統了"。這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方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7會員
435內容數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網路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09/06/2020-09/12/2020 神啊!我要跟您懺悔...我這週都無所是事,時間幾乎都花在打電動上...
投資的道路上常常有人會問我這個問題"最近可以買什麼股票"? 說實在的這個問題就像我身高188公分,三不五時就會有人問我"你們家的人都這麼高嗎?","上面空氣有比較好嗎?","你是不是常常打籃球?".... 以邏輯來說,如果我能預測股票未來哪一隻會上漲,我就下重本重壓一支就好,那我根本就不需要分散投資
最近常常有人問我,你這麼年輕為什麼要退休?退休之後要做什麼?你退休後有沒有特別想做什麼事情? 其實我比較不喜歡用"退休"這個字眼,我覺得我比較像中年轉職,或是中年創業。以前當學生畢業之後找工作,工作目標都是找自己做得來,然後有公司有未來然後有機會拿到高薪的工作。而當這個工作了中年之後,應該累積了一定
08/30/2020-09/05/2020 這週是我離開職場之後閒賦在家的第一週,也是九月的第一週,很多流水帳可以記錄。上個月花費的統計,這星期每天的行程等等。   八月的花費一共是......
為什麼有些人能在某些時候成功,或是他們能看準某個契機然後抓住賺錢的機會呢? 我想用我自身的例子嘗試告訴大家,這倒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我父親在民國95年(2006年)賣掉民生社區國宅,當時賣了800萬。當他賣了之後持續觀察房市,發現2008年的時候當初賣的房子已經來到1500萬的價位,他就覺得房子怎
今天無聊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個世界的人類活動,幾乎都是在從事把東西從這邊搬到那邊的事... 吃飯,把食物丟進鍋子,然後放上盤子,吃下肚子,產出到馬桶,再回到大自然。 便利店員工,客人把商品從架上拿到櫃台,員工把錢和發票從收銀機搬到客人手上,客人再把東西商品搬回家。 貨櫃車司機,把貨櫃從港口搬
09/06/2020-09/12/2020 神啊!我要跟您懺悔...我這週都無所是事,時間幾乎都花在打電動上...
投資的道路上常常有人會問我這個問題"最近可以買什麼股票"? 說實在的這個問題就像我身高188公分,三不五時就會有人問我"你們家的人都這麼高嗎?","上面空氣有比較好嗎?","你是不是常常打籃球?".... 以邏輯來說,如果我能預測股票未來哪一隻會上漲,我就下重本重壓一支就好,那我根本就不需要分散投資
最近常常有人問我,你這麼年輕為什麼要退休?退休之後要做什麼?你退休後有沒有特別想做什麼事情? 其實我比較不喜歡用"退休"這個字眼,我覺得我比較像中年轉職,或是中年創業。以前當學生畢業之後找工作,工作目標都是找自己做得來,然後有公司有未來然後有機會拿到高薪的工作。而當這個工作了中年之後,應該累積了一定
08/30/2020-09/05/2020 這週是我離開職場之後閒賦在家的第一週,也是九月的第一週,很多流水帳可以記錄。上個月花費的統計,這星期每天的行程等等。   八月的花費一共是......
為什麼有些人能在某些時候成功,或是他們能看準某個契機然後抓住賺錢的機會呢? 我想用我自身的例子嘗試告訴大家,這倒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我父親在民國95年(2006年)賣掉民生社區國宅,當時賣了800萬。當他賣了之後持續觀察房市,發現2008年的時候當初賣的房子已經來到1500萬的價位,他就覺得房子怎
今天無聊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個世界的人類活動,幾乎都是在從事把東西從這邊搬到那邊的事... 吃飯,把食物丟進鍋子,然後放上盤子,吃下肚子,產出到馬桶,再回到大自然。 便利店員工,客人把商品從架上拿到櫃台,員工把錢和發票從收銀機搬到客人手上,客人再把東西商品搬回家。 貨櫃車司機,把貨櫃從港口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股2024/8/5崩跌重挫1807.21點,台積電盤中甚至罕見觸及跌停,終場收盤指數19830.88點,跌幅8.35%,同創跌點和跌幅歷史最高,並跌破半年線。 不論是台股或美股,8月絕對是讓手中有持股的投資人不好睡覺的一個月。 有人會說:「打折好時機,要逢低買進!」,又有人會說:「不要抄底,不
定存股策略以其穩定的被動收入、複利增長和低風險特性,成為投資者實現財富增長的有效手段。選擇消費必需品、公共事業、金融、醫療保健和科技產業中的高質量股票,透過長期持有和股息再投資,能夠帶來穩健的收益和財務保障。
Thumbnail
最近的台股經過了四月的雲霄飛車的上沖下洗之後,在五月的三個交易日雖然都下跌,但是回到了相對的高點 20300。最近大家的煩惱又回到了「高點存股」的問題上了。今天我們可以來看看所謂的高點存股的問題。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定存股的定義,包括長期配息穩定、長期殖利率穩定、公司本業營利穩定和公司自由現金流為正等條件。建議當標的物大漲或大跌時,應再次檢視條件並選擇出脫持股,以維持定存股的持股一致性。
Thumbnail
現在愈來愈常聽到『存股』這兩個字,包括像是「利用存股達到財務自由」,或者是「存股最後會變成存骨」,好像正反兩面的評價都有,那到底『存股』究竟是好還是不好?此篇文章將告訴你存股的本質以及你到底適不適合存股。
Thumbnail
通膨每年遞增而薪水停滯,投資變成重要課題。趁年輕提早投資,享受豐厚果實。存股像種樹,需細心呵護灌溉。定期定額如澆水,適時修補保護資產。分享2021至2024定期定額統一基金績效,相信臺灣科技實力。一起種植能蔽蔭生活的資產大樹!
社群上有朋友討論到一件事情,說這個零股息啊淨值下降等於是股價下跌。有人說填息才等於賺錢,但填息等於上漲,理論上不配息,同樣上漲的幅度能賺比較多。領息要等股票上漲,不就代表說買賣的主控權不在自己身上嗎?因此有人說領息,後面要把利息再買回來才行(再投入),就是再投入才會有複利的效果。   可是如果你
1.著眼於看得見的股息,對於投資人的心性較容易維持長期投資。 當對於未來的公司股價漲幅不敢把握有持續的漲幅時,擁有穩健配息與填息紀錄的公司較令人安心,即使股市短期系統性的下跌,但由於股息配發的紀錄穩健,且今年度是配發上一年度的股息,因此股息的配發率與金額可以推估,較不影響投資人的心情。
很多小資族存股一年,便寫了長長的心得,我想說,我已經存了10年了,那我是不是也應該分享一下呢? 其實我在存股的道路上,並沒有很大的痛苦,一開始很簡單,就先判斷殖利率的高低,每年3-5月公司會開始陸續發佈配息,只要殖利率高於5%,我就看看財報,沒有什麼負債就買2張試水溫,通常配完時,貼息的公司居多,
Thumbnail
我個人投資半年的經驗就是不管大盤高低位階,持續投入堆積單位張數即可! 原因一:不管如何去抓價位?錢在銀行待存著也沒有效益?不是嗎? 原因二:投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為了盯盤勿略生活品質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何不定期定額買進! 原因三:專注本業多點資金讓生活所需跟投資資本雄厚些,投入被動型的大盤基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股2024/8/5崩跌重挫1807.21點,台積電盤中甚至罕見觸及跌停,終場收盤指數19830.88點,跌幅8.35%,同創跌點和跌幅歷史最高,並跌破半年線。 不論是台股或美股,8月絕對是讓手中有持股的投資人不好睡覺的一個月。 有人會說:「打折好時機,要逢低買進!」,又有人會說:「不要抄底,不
定存股策略以其穩定的被動收入、複利增長和低風險特性,成為投資者實現財富增長的有效手段。選擇消費必需品、公共事業、金融、醫療保健和科技產業中的高質量股票,透過長期持有和股息再投資,能夠帶來穩健的收益和財務保障。
Thumbnail
最近的台股經過了四月的雲霄飛車的上沖下洗之後,在五月的三個交易日雖然都下跌,但是回到了相對的高點 20300。最近大家的煩惱又回到了「高點存股」的問題上了。今天我們可以來看看所謂的高點存股的問題。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定存股的定義,包括長期配息穩定、長期殖利率穩定、公司本業營利穩定和公司自由現金流為正等條件。建議當標的物大漲或大跌時,應再次檢視條件並選擇出脫持股,以維持定存股的持股一致性。
Thumbnail
現在愈來愈常聽到『存股』這兩個字,包括像是「利用存股達到財務自由」,或者是「存股最後會變成存骨」,好像正反兩面的評價都有,那到底『存股』究竟是好還是不好?此篇文章將告訴你存股的本質以及你到底適不適合存股。
Thumbnail
通膨每年遞增而薪水停滯,投資變成重要課題。趁年輕提早投資,享受豐厚果實。存股像種樹,需細心呵護灌溉。定期定額如澆水,適時修補保護資產。分享2021至2024定期定額統一基金績效,相信臺灣科技實力。一起種植能蔽蔭生活的資產大樹!
社群上有朋友討論到一件事情,說這個零股息啊淨值下降等於是股價下跌。有人說填息才等於賺錢,但填息等於上漲,理論上不配息,同樣上漲的幅度能賺比較多。領息要等股票上漲,不就代表說買賣的主控權不在自己身上嗎?因此有人說領息,後面要把利息再買回來才行(再投入),就是再投入才會有複利的效果。   可是如果你
1.著眼於看得見的股息,對於投資人的心性較容易維持長期投資。 當對於未來的公司股價漲幅不敢把握有持續的漲幅時,擁有穩健配息與填息紀錄的公司較令人安心,即使股市短期系統性的下跌,但由於股息配發的紀錄穩健,且今年度是配發上一年度的股息,因此股息的配發率與金額可以推估,較不影響投資人的心情。
很多小資族存股一年,便寫了長長的心得,我想說,我已經存了10年了,那我是不是也應該分享一下呢? 其實我在存股的道路上,並沒有很大的痛苦,一開始很簡單,就先判斷殖利率的高低,每年3-5月公司會開始陸續發佈配息,只要殖利率高於5%,我就看看財報,沒有什麼負債就買2張試水溫,通常配完時,貼息的公司居多,
Thumbnail
我個人投資半年的經驗就是不管大盤高低位階,持續投入堆積單位張數即可! 原因一:不管如何去抓價位?錢在銀行待存著也沒有效益?不是嗎? 原因二:投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為了盯盤勿略生活品質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何不定期定額買進! 原因三:專注本業多點資金讓生活所需跟投資資本雄厚些,投入被動型的大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