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我們以為社群是連接彼此的海洋 卻忘了腳下相連的土地-《群島》

【職場讀書人選書】我們以為社群是連接彼此的海洋 卻忘了腳下相連的土地-《群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若網路是大海,而人人皆是一座島嶼,大海將我們連接,或者,這片大海也同時分開了我們。然而,最深底層的海水之下,我們這一座一座海面之上看似獨立遙遠的島嶼,卻根連在一起,居於同一個地球。


社群軟體,究竟是連結還是斷裂?理應增加討論空間,卻為何總是淪為各說各話的局面?隨著臉書出現後,公私領域的界線逐漸模糊,不只原本被視為私生活的一切,成為個人展演的內容,傳統報章雜誌的公領域討論功能,也逐漸被取代。然而,社會的溝通卻並未因此更加暢通,而是形成各式各樣的同溫層彼此攻訐。

根據統計,在台灣的臉書使用率逼近99%,整個社會甚至呈現對於社群軟體的癡迷與同溫層氾濫的氛圍中。如此情況下,202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獎作品《群島》誕生。有感於自己與社會對話的失語,作者同時也是現任文策院院長胡晴舫,描述了現代社會在臉書的影響下病態的發展,同時化身書中的「我」一角,藉由小說的形式,深度探討了人、社會、社群軟體、網路間的交互影響。


聊天不容易。他以為他追蹤了眼前這個女孩的臉書動態已經一個禮拜,對她有基本瞭解,找得到共同話題,但他依然覺得現時豬的林莉蓮與臉書上的林莉蓮有一點點不同。臉書上的林莉蓮聰明活潑,多愁善感,語言機制,對什麼的有話說,眼前的林莉蓮寡言冷淡,眼神謹慎,對週遭充滿懷疑。


以親密關係骨幹,《群島》描述了現代人因為社群軟體,產生的各種文化現象。不只是網路上與現實生活的斷裂、即時通訊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消費主義的擴張,以及在大數據管理下,每個人不再是個體,而是依照各種特徵被歸類成一組組資料。其中描寫最生動的,或許是關於同溫層造就的網路獵巫文化,以及對於「世代」概念的批評。

「年級」如今已成為社會常見的族群代稱,彷彿只要被歸類在「四五年級」、「七八年級」,就能夠如同生物分類法中的「介門鋼類科屬種」一般,被歸類出各種特性,而弱化了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不同。對於作者而言,「世代」不過是體制用來管理人的方法,如同幾歲上學、幾歲成年,藉此規定人們在相應的時間作出對應的行為,但如今卻因為網路,加深了束縛的力道,一方面因為無法跟上同齡的人而不安,卻又欽羨著並未跟隨眾人腳步的特立獨行者。


「(前略)我驚訝人們對其他人的生活誤解這麼深,恨不得找到各種機會自憐。他們老是羨慕我的無拘無束,我說那是因為我錯過了進入社會的時機,我因此沒有房子、沒有家庭、沒有車子,沒有你們建立起來的中產生活。他們就會打斷我,喔,你不要再說了,你太令人生氣了,你命那麼好,不像我們可憐人,要付房貸、還要養孩子。(後略)」


不久前,影音平台推出了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嚴肅討論在資本主義入侵下,社群媒體機制導致社會分裂、侵蝕民主的惡果。好巧不巧,筆者在閱讀《群島》前不久,也曾經與一名認識多年的朋友因為討論某個議題,最後不歡而散。比起過去總是依賴前人的經驗認識世界,網路的發達讓所有事實只需要透過指尖,就能馬上抵達眼前。但人終究不是機械,信仰「真實」為圭臬,卻往往總是讓溝通變成辯論,最後進而造成斷裂、崩解。甚至在運算法的作用下,所謂「真實」也成為可以被仿造,用來操弄人心的工具。

如同作者所描述,網路與社群軟體就如同海洋,人們就如同被海洋連結的群島,也因為海洋彼此分離,甚至遺忘腳底下共同的那一塊大地。《群島》是一本小說,同時也讓讀者得以反思社群軟體存在的意義,以及溝通最基礎的本質。

全球暖化的現今,海平面上升持續上升,而臉書與各種社群軟體氾濫及假新聞的充斥,更像大洪水般淹沒、改變著過去的一切,而身在洪流之中的我們,也只能期許自己能夠謹記彼此腳下共同相連的土地,並期許有一天汪洋能夠退去形成河流,退回成為讓我們與遠方產生連結的工具,讓人們重新看見腳下相連的根基。


raw-image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46會員
401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和台灣一樣被拒於聯合國之外,複雜的國際政治,還讓巴勒斯坦領土內憑空多出一個以色列,最後甚至「被反客為主」,成為實質上的被統治者。身為強權交易下的籌碼,巴勒斯坦地區的問題牽涉廣泛,然而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卻無可避免地成為底層的犧牲者。
起源於曾經近乎將消失的美國聯邦麻醉品管制局,「毒品戰爭」百年來跟著山姆大叔的影響力,入侵各國國境,甚至成為聯合國的重要政策之一。然而,投注了大量的金錢與人力,毒品至今依舊尚未絕跡,難道是我們付出的還不夠?
「像極了愛情」是前幾個月風靡各大社群的話題,然而提到關於愛情的近代詩人,就不能不提到葉青。《雨水直接打進眼睛》是2011年,當時才32歲的葉青過世後出版的第二本書籍,書名取自於第一本詩集收錄的〈蝸牛〉一詩。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
原文書名「或然率」(ความน่าจะเป็น),來自泰國的翻譯短篇小說集《(p)》,其中又以篇章〈括弧裡的或然率〉最具代表性。透過對於身處於現代社會的自我碰撞與質疑,被譽為泰國村上春樹的帕達・雲,以括號內的文字反客為主,不只挑戰了文學的表現方式,同時也讓讀者了解泰國文學蘊含的強大動能。
二戰期間,蘇聯投入超過一百萬女性進入戰場,她們是狙擊手、砲兵、坦克兵、護士、空軍飛行員、游擊隊員等,除了填補受到納粹德國重創的軍力空缺,也成為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然而,戰爭結束後,她們卻必須將所有的成就讓給男性,自願或被迫在充滿英雄主義、男性為主的「偉大」戰爭故事下噤聲。
和台灣一樣被拒於聯合國之外,複雜的國際政治,還讓巴勒斯坦領土內憑空多出一個以色列,最後甚至「被反客為主」,成為實質上的被統治者。身為強權交易下的籌碼,巴勒斯坦地區的問題牽涉廣泛,然而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卻無可避免地成為底層的犧牲者。
起源於曾經近乎將消失的美國聯邦麻醉品管制局,「毒品戰爭」百年來跟著山姆大叔的影響力,入侵各國國境,甚至成為聯合國的重要政策之一。然而,投注了大量的金錢與人力,毒品至今依舊尚未絕跡,難道是我們付出的還不夠?
「像極了愛情」是前幾個月風靡各大社群的話題,然而提到關於愛情的近代詩人,就不能不提到葉青。《雨水直接打進眼睛》是2011年,當時才32歲的葉青過世後出版的第二本書籍,書名取自於第一本詩集收錄的〈蝸牛〉一詩。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
原文書名「或然率」(ความน่าจะเป็น),來自泰國的翻譯短篇小說集《(p)》,其中又以篇章〈括弧裡的或然率〉最具代表性。透過對於身處於現代社會的自我碰撞與質疑,被譽為泰國村上春樹的帕達・雲,以括號內的文字反客為主,不只挑戰了文學的表現方式,同時也讓讀者了解泰國文學蘊含的強大動能。
二戰期間,蘇聯投入超過一百萬女性進入戰場,她們是狙擊手、砲兵、坦克兵、護士、空軍飛行員、游擊隊員等,除了填補受到納粹德國重創的軍力空缺,也成為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然而,戰爭結束後,她們卻必須將所有的成就讓給男性,自願或被迫在充滿英雄主義、男性為主的「偉大」戰爭故事下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