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猴硐的運煤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撰文.作品提供◎吳松明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我走到橋上找到倪蔣懷當年寫生的地方,發現眼前的光景和九十年前的樣子似乎沒怎麼改變,雖然礦坑早就封閉,運煤車變古董 。來了幾次猴硐都陰雨,我只能匆忙地在不同地點望著運煤橋速寫幾張……

我走到橋上找到倪蔣懷當年寫生的地方,發現眼前的光景和九十年前的樣子似乎沒怎麼改變,雖然礦坑早就封閉,運煤車變古董 。來了幾次猴硐都陰雨,我只能匆忙地在不同地點望著運煤橋速寫幾張……

兩年前,我第一次在三貂嶺車站下車,這一帶曾經是我爸爸、還有不少鄰居村人當礦工的地方,繞過小小的老車站,快步經過鐵軌橋到對岸山邊的柏油路,這條人車經過不多的小公路,沿著河可以走到猴硐車站。

我從小搭火車經過這裡無數次,火車一走出昏暗漫長的三瓜子隧道之後,車窗外迎面而來就是這一段佈滿巨石激流的基隆河顯露在幽暗的峽谷之間,這個光景總讓我想貼近車窗多看一眼。


發現前輩畫家倪蔣懷

走進這條路才發現,對面有一座山形特別的岩山,老是在相機的觀景窗裡出現,後來找資料發現一張水彩畫裡出現了這個山影而讓我驚喜,作者是倪蔣懷(編按:1894-1943,瑞芳人,公認是台灣第一位西畫家)。

這件標題為《猴硐瑞三礦業》的作品右下角,可以看到完成日期是在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六日。當年那個想當畫家卻投入礦業的年輕人仍不失他業餘到

處寫生的興致,對於他經營剛上手的煤業,習慣在工作餘暇到礦坑附近寫生。

八月底他帶著四開大小的圖畫紙到車站附近的河岸邊寫生,畫裡的河岸倒影顯示著午後的時光,他在前景的河岸兩旁塗上一片綠黃的草坡,看起來像秋天的茅草而不像是夏天的雜草叢,或者像是被颱風摧枯還沒復原的顏色,的確,那年的八月中旬有一個颱風從屏東登陸。

總之,畫裡的氣氛不像是熱烘烘的八月的氣氛,倒像是午後西北雨剛下過的氣息,所以河水豐沛,他筆畫有序地畫著基隆河面映著天光,順著河彎處的陡峭河谷上,畫出一座正有一列冒著黑煙的運煤車通過的運煤橋。

畫完這張畫是在星期日,但是高聳的運煤橋上仍見日夜輪番的礦工不停地在地底下挖煤的景象。雖然最新式的礦區建築和他慣畫的紅磚瓦的老街不一樣,不過在他的畫筆下,一切都很自然地安處於河岸邊。遠處山腰有點霧氣像是雨水澆熄日曬的地面所蒸發的熱氣,冷淡的藍紫天色裡再用淡紫色畫出遠方像一排朝天冷冽巨齒的岩石山頭,有份量得令人驚訝。


眼前的光景和九十年前沒多大改變

我走到橋上很快找到他當年寫生的地方,發現眼前的光景和九十年前的樣子似乎沒怎麼改變,令我感到欣喜。雖然人為的建築物變更,車站旁的瑞三礦業崩塌已久,礦坑早就封閉,運煤車變古董,而運煤橋如今變成觀光客來探貓的通道。來了幾次猴硐都陰雨,我只能匆忙地在不同地點望著運煤橋速寫幾張,然後覺得山形在那張水彩畫的構圖裡,是經過仔細觀察之後最好的安排,色彩也依然明亮。

大概倪蔣懷畫完那張水彩畫之後,回頭望向瑞芳這邊的山頭,又畫了一張《猴硐隧道》,雖然沒有記載完成日期,但是仔細看看隧道口那片開鑿鐵道的山壁土石裸露還沒綠化!那時宜蘭線的火車才剛通車沒幾年,畫裡出現一個透空的隧道,像是貫穿新舊時光的新時代符號。而冒著黑煙的蒸汽火車頭暗示著前進,穿越隧道口直達遠方。

我撐傘站在橋上也轉身望向瑞芳,不時地聽到電車衝出雙線隧道口快速通過的聲音,我也很快發現那個廢棄的舊隧道依然在河道轉彎處的陡坡腳下透空著,想起以前搭火車穿過這三個忽明忽暗的山洞就知道有外婆家的瑞芳快到了!

雨霧遮住山頭而雨滴讓我無法好好畫一張畫,河流和斜紋的石床依在,只是基隆河多處經過疏通改道,蓋起無數的鋼鐵圓拱橋,河面不再那麼原始寬廣了,即使如此,河水也不會倒流!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6期)

raw-image

作者:吳松明

1962年生,老家在新北貢寮的澳底。1991年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1996年開始專心製作木刻版畫。2000年前後,分別去德國與巴黎,居留一年四個月,是重要的創作經驗。最初夢想當個油畫家,意外變成木刻版畫的專家。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官方網站:www.culture.ntpc.gov.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1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談到和煤礦產業相關的觀光景點,多數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應該是新北市瑞芳區九份區域或是猴硐區域,沒有人會想到新北市樹林區的山佳區域也有煤礦遺址。這次小編參加新北市政府環保局主辦的山佳區域煤礦之旅、在山佳區域當地人煤礦工二代陳國隆老師帶領下、進行山區域聚落的煤礦歷史探索之旅。 山佳後車站聚落相關資訊::
Thumbnail
談到和煤礦產業相關的觀光景點,多數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應該是新北市瑞芳區九份區域或是猴硐區域,沒有人會想到新北市樹林區的山佳區域也有煤礦遺址。這次小編參加新北市政府環保局主辦的山佳區域煤礦之旅、在山佳區域當地人煤礦工二代陳國隆老師帶領下、進行山區域聚落的煤礦歷史探索之旅。 山佳後車站聚落相關資訊::
Thumbnail
「人生,總是要有一個物件、一個聲音、還是一個氣味給我們點醒,才會想起自己真正經過那些日子」,也是礦工之子的吳念真導演說過這句話。而一個地方不也是要留一些東西,才會讓人記得那些過去。 昨天台語團坐火車來猴硐(Kâu-tōng-á),我們不看貓,出車站往南步行八百公尺,要去探詢一處台灣的文史國寶。
Thumbnail
「人生,總是要有一個物件、一個聲音、還是一個氣味給我們點醒,才會想起自己真正經過那些日子」,也是礦工之子的吳念真導演說過這句話。而一個地方不也是要留一些東西,才會讓人記得那些過去。 昨天台語團坐火車來猴硐(Kâu-tōng-á),我們不看貓,出車站往南步行八百公尺,要去探詢一處台灣的文史國寶。
Thumbnail
這裡是平溪菁桐日式宿舍群附近,景觀優美,因此特地前來作畫。回想當年煤礦盛行時,這裡應該是多麼熱鬧啊!但如今卻是靜悄悄的,一點聲音也沒有。難怪大家都走了。據說,民國76年開始,台灣的煤礦就已經逐漸枯竭。 平溪菁桐日式宿舍群位於新北市平溪區菁桐里,是台陽礦業公司於1925年至1940年間陸續興建的,主
Thumbnail
這裡是平溪菁桐日式宿舍群附近,景觀優美,因此特地前來作畫。回想當年煤礦盛行時,這裡應該是多麼熱鬧啊!但如今卻是靜悄悄的,一點聲音也沒有。難怪大家都走了。據說,民國76年開始,台灣的煤礦就已經逐漸枯竭。 平溪菁桐日式宿舍群位於新北市平溪區菁桐里,是台陽礦業公司於1925年至1940年間陸續興建的,主
Thumbnail
池上穀倉藝術館 本為池上農民梁正賢的有60年歷史的老穀倉,根據蔣勳老師在書本中的說法,當時他正覓其新工作間,池上基金會的朋友帶他來到此老穀倉,但老師認為穀倉的空間很倘大,若作為自己一人的工作間實在浪費,遂參了一腳於推動改建為池上的首家藝術館的事宜。
Thumbnail
池上穀倉藝術館 本為池上農民梁正賢的有60年歷史的老穀倉,根據蔣勳老師在書本中的說法,當時他正覓其新工作間,池上基金會的朋友帶他來到此老穀倉,但老師認為穀倉的空間很倘大,若作為自己一人的工作間實在浪費,遂參了一腳於推動改建為池上的首家藝術館的事宜。
Thumbnail
這天我專程去了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一趟,只為了觀賞一幅畫,起因於上個月我偶然讀到一篇新聞報導。 這篇報導是這麼寫的:「國寶級限展文物五代南唐趙幹〈江行初雪圖〉描繪天寒初雪之際、水渚江岸之間的漁家生活,這是繼2016年後,睽違七年展出。」 我好奇查了一下網上紀錄,才知道這幅作品繪於西元十世紀後期,是
Thumbnail
這天我專程去了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一趟,只為了觀賞一幅畫,起因於上個月我偶然讀到一篇新聞報導。 這篇報導是這麼寫的:「國寶級限展文物五代南唐趙幹〈江行初雪圖〉描繪天寒初雪之際、水渚江岸之間的漁家生活,這是繼2016年後,睽違七年展出。」 我好奇查了一下網上紀錄,才知道這幅作品繪於西元十世紀後期,是
Thumbnail
這是關於日治時期 台灣文學作家 張文環所寫下的長篇小說《山茶花》的現代式想像......。ㄧ 小說標題: つばきと彼らの時代 山茶花和他們的時代 筆者 白佳宜 P1 賢は新しく建てられた故宮南院区で、午後を潰した。 賢在新建設的故宮南院裡,消遣了一個午後。 故宮までの道のりで、眩しい日差しを受けて、
Thumbnail
這是關於日治時期 台灣文學作家 張文環所寫下的長篇小說《山茶花》的現代式想像......。ㄧ 小說標題: つばきと彼らの時代 山茶花和他們的時代 筆者 白佳宜 P1 賢は新しく建てられた故宮南院区で、午後を潰した。 賢在新建設的故宮南院裡,消遣了一個午後。 故宮までの道のりで、眩しい日差しを受けて、
Thumbnail
因為鹿港黃昏太美,本想繼續騎行的腳停駐下來 一早與小幫手婷狂聊了3小時 聽她娓娓道來從應用外語專業,轉到軟體工程師的經歷 滿滿活力的她在工作轉換中停駐在慢城,並一邊查找適合自己的專業 有趣的是她到泰國學習泰文的那一年,成為她在職場上讓人第一印象深刻的印記 看著一旁街屋改造的咖啡館-小巷七貳
Thumbnail
因為鹿港黃昏太美,本想繼續騎行的腳停駐下來 一早與小幫手婷狂聊了3小時 聽她娓娓道來從應用外語專業,轉到軟體工程師的經歷 滿滿活力的她在工作轉換中停駐在慢城,並一邊查找適合自己的專業 有趣的是她到泰國學習泰文的那一年,成為她在職場上讓人第一印象深刻的印記 看著一旁街屋改造的咖啡館-小巷七貳
Thumbnail
黃沙漫漫中頂著風暴,雙手交疊護住眼睛,僧人模樣的旅人在取經路上,步步艱辛,沙塵抹平了他曾經努力的痕跡,歷史只會記載『西天取經歷時幾年。』不會有人注意數十年風霜哪怕是走一步都不容易,過程辛苦艱難,但總有路,也還有腳,就繼續走吧。老屋保存亦如是。
Thumbnail
黃沙漫漫中頂著風暴,雙手交疊護住眼睛,僧人模樣的旅人在取經路上,步步艱辛,沙塵抹平了他曾經努力的痕跡,歷史只會記載『西天取經歷時幾年。』不會有人注意數十年風霜哪怕是走一步都不容易,過程辛苦艱難,但總有路,也還有腳,就繼續走吧。老屋保存亦如是。
Thumbnail
《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從封面、內頁到封底所有的圖像都由王傑一手包辦。包括文字也是。畫家透過一幅幅畫作,娓娓道來自己重新發現基隆的過程。
Thumbnail
《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從封面、內頁到封底所有的圖像都由王傑一手包辦。包括文字也是。畫家透過一幅幅畫作,娓娓道來自己重新發現基隆的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