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創新思考-第二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安安,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北科大二生,修了葛如鈞老師的創新思考,目前上了兩堂,覺得授課的內容很新奇,而且共科地下一樓演講廳的位置很舒服,跟博雅和體育選課常常過不去的我這次終於遇到福音了,而我在老師的建議下決定寫幾篇部落格看看。

 第一堂我就被老師的經歷嚇到,讀完台大資工系後,製作摩斯Order這個app,成為第一位過奇點大學的台灣學生,也在慶應大學擔任過訪問學者,有podcast頻道「寶博朋友說」,真沒想到封閉北科竟然有這麼新時代的老師,びっくりした。

  奇點大學概要如下: 「2014 年自 Google 與 NASA 合辦,坐落NASA的基地,號稱「全球最聰明大學」。奇點大學希望能從全球招收絕頂聰明的人來就讀,每年從四、五千份履歷中錄取 80 位學員,期待這些學員都能夠為人類的未來設想,並提出一個影響 10 億人的計畫,就讀時可以經常與科技界高官人士面對面互動。」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在NASA基地選晨跑的風景,可以接觸當地的草原景觀和巨大的NASA實驗設備,但禁止拍照又增添神秘感,而且藉由估算停車場車子的數量還可以猜測NASA有巨大的地下基地(我就八卦),發明的話我非常喜歡老師跟其他同學發明出的「監測教授講課學生拍手聲,為每位教授打分數儀」以及「別針式每十秒照相相機」,結合Google的AI分析飲食健康、作息、生產力時間等,但第一個發明因為背景為誤認炸彈所以被拆了,第二個照相在奇點大學禁止使用,笑死。演講教授我記得一位最準的科技預言家 : 庫茲維爾,準確預言許多科技產品的發明,牛逼。

  庫茲維爾在上課時表明 : 這個時代想改變十億人生活又賺錢,最需要的即是創意並結合過去還不成熟的技術,想想真有道理,比如AR、VR之類的其實已經出現好一段時間,而不能推廣至我們的生活就是因為能然在等待關鍵技術的成熟,科學的新發現和落實到生活真的是會有十幾年的落差,抓住他要推廣至人類生活的那關鍵一步,再結合獨有的創意,就能高機率成功。

  人們常用黑金剛到iPhone比喻科技進步相信大家聽到沒有感覺了,但上課的投影幕卻有更令人難以相信的圖,1960年代發明的第一台GPS接收器,跟現在對講機一樣大,重量680g,售價2800美金,反觀今日手機的GPS接收器,只有3.5mm x 3.2mm x 0.6mm,重量<1g,售價5塊美金 ; 1975年,世界第一台數位相機,大小比臉還大,重3.6公斤,可容納30張解析度100 x 100的相片,而今日手機已經可以拍攝4k影片,進度程度不言可喻。顯然地,今日我們唯有接受指數型的思考才可以跟上科技發展的速度。

  最後補充個迷幻單字 : serendipit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北漫遊者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謝謝你,小美,這看來引發了一個重大的科學突破。" 正當李博在對小美述說這段話的同時,在李博的座位附近,有個屏風擋住的區域內,那裏有個不起眼的 "遠端全境操作"的操作指示燈亮著。
Thumbnail
"謝謝你,小美,這看來引發了一個重大的科學突破。" 正當李博在對小美述說這段話的同時,在李博的座位附近,有個屏風擋住的區域內,那裏有個不起眼的 "遠端全境操作"的操作指示燈亮著。
Thumbnail
這個文章提供了多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並根據內容或具體的例子進行論述。
Thumbnail
這個文章提供了多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並根據內容或具體的例子進行論述。
Thumbnail
太空園藝的源起: 2014第一次有人找我創業,是一位一樣讀中山大學的高中同學,項目是極小單位農業技術,可以上太空的那種。這也是此專欄名的靈感。不過這號人物會在接下來的某輯出現,也許是「如果愛迪生與特斯拉一起做實驗」或是「如果畢卡索與達利一起開畫廊」。目前有七期專欄,每期都會以幾位中心人物講個性兩極
Thumbnail
太空園藝的源起: 2014第一次有人找我創業,是一位一樣讀中山大學的高中同學,項目是極小單位農業技術,可以上太空的那種。這也是此專欄名的靈感。不過這號人物會在接下來的某輯出現,也許是「如果愛迪生與特斯拉一起做實驗」或是「如果畢卡索與達利一起開畫廊」。目前有七期專欄,每期都會以幾位中心人物講個性兩極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Thumbnail
從全校最後一名到「生活發明王」:創新先生陳建銘的勵志故事,分享他的創新思維與發明歷程,以及如何將夢想與工作連結。
Thumbnail
從全校最後一名到「生活發明王」:創新先生陳建銘的勵志故事,分享他的創新思維與發明歷程,以及如何將夢想與工作連結。
Thumbnail
台北市3A新興科技中心團隊於昨日(13日)在台北市XR虛擬攝影棚中,成功推出全國首發的火星任務VR數位共學課程,這是教育科技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透過新購置的虛擬導播軟體VTLive、專業直播設備和自製的VR教材,學生能身歷其境地體驗火星星艦學習。   此次直播課程涵蓋三所學校,由曾慶良老師扮演
Thumbnail
台北市3A新興科技中心團隊於昨日(13日)在台北市XR虛擬攝影棚中,成功推出全國首發的火星任務VR數位共學課程,這是教育科技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透過新購置的虛擬導播軟體VTLive、專業直播設備和自製的VR教材,學生能身歷其境地體驗火星星艦學習。   此次直播課程涵蓋三所學校,由曾慶良老師扮演
Thumbnail
西元 2030 年,人類在科學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報導指出某尖端科學研究院的實驗室內,已經製造出小型的蟲洞,這使得傳統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即將被重新改寫。根據現有理論推測,或許再過幾年,人類有可能在時間與空間之中隨意穿越。 『李柏通』,這位科學研究院的天才,他的卓越貢獻無法與
Thumbnail
西元 2030 年,人類在科學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報導指出某尖端科學研究院的實驗室內,已經製造出小型的蟲洞,這使得傳統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即將被重新改寫。根據現有理論推測,或許再過幾年,人類有可能在時間與空間之中隨意穿越。 『李柏通』,這位科學研究院的天才,他的卓越貢獻無法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