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談城市策展|台灣設計展in新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分兩部分來寫觀察心得,不過發現一寫下去又是一篇超長文,所以改以點記錄,並把Notability筆記直接傳上來。

話說最近還真習慣開會用iPad+Notability最後整理到Notion去,逐漸無紙化的工作記錄,方便就是趨勢,但感覺有點哀傷。

第一部|城市策展

➊想去的地方該怎麼去

以城市為名進行策展,大問題在於如何讓民眾能夠掌握龐大的動線和策展資訊。

台灣設計展這次除了一定要的線上網站、臉書之外,輔佐以獨立的『人來風APP』以及線上簡報手冊,而一整天在展場我發現這個APP的實用性非常高,非一般活動廠商只是附贈的那種。

最主要的功能在於打開展覽地圖之後,像是接駁車的位置、展區位至,點選之後可自動連結打開Google Map然後進入導航,使得參觀者能夠搭配APP以及現場的指示牌和人潮來抵達位置。

而從火車站一出來月台,就有活動的各種指示和海報,就連出站對面的大廣告LED看板也不斷播放著本次活動的宣傳影片。

這就接到下一點↓

➋讓人感覺到整個城市的脈動

看到我小時候的東門市場又活起來覺得好開心」,這是我在IG上看到一個在地新竹工程師寫的話。

所有的感動都需要鋪陳,所有的活動都需要主副分配,所有的農產品都需要分級,所有的客群都需要分眾,所以往往活動的問題就是自己做自己的,太想要一口氣什麼都倒給觀眾,或者是只在自己的同溫層還有活動場地做宣傳,可是外面的人看不到,更不知道該怎麼進入。

而這次設計展從月台出來,搭接駁車到明明是麵包店但是滷味很有名的美乃斯下車之後,穿越活化的東門市場之後,進入封街的舊城區、重新利用的老房子,不斷湧入的人潮,我相信所有不論在地或外來者都會感受到這個城市正在舉辦活動的共同脈動,更何況還有新竹獸的蹤跡。

➌跨局處整合的挑戰

走在大同街時,我注意到騎樓地上整條都貼著『新竹好行』的貼紙,不是直接寫著『禁停機車』而是『新竹好行』來重新開放行人的行走空間的更高訴求。

說真的,我好想要更進一步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這絕對比放新竹獸在各地更加困難,因為會有來自原本習慣的地方民意反彈,來自里長的、做生意的等等,市府以及策展單位都要承擔這種壓力,只是想必自此以後封街+騎樓開放應該會變成新竹市府大活動的SOP了吧。

❹KPI的人數計算

只要是活動當然會計算KPI(因為核銷很重要),數據才是真實的想像,同時也是進一步改善的重要依據。

比如說在出站的時候由於人潮太多,而總有幾個旅客票卡有問題,馬上就導致大塞車,而那時台鐵員工只有一位,忙的焦頭爛額;又或在假日接駁車的容量、塞車的情形,以及進場平均要排隊多久等等,這都將可以計算出新竹市舉辦活動的容納能量,作為持續未來深度城市觀光的重要參考依據(當然還有因為此展然後來新竹住宿兩天一夜的人數)。

❺「新竹缺乏美學,是沒去過新竹人的共識。」

這是回程準備進入火車站的時候,抬頭看見大LED上活動影片的SLOGAN,但這也是奇妙而讓我想要研究的地方,就是『為什麼新竹直接跳過了輝煌的那一段,而只剩下新竹=竹科的印象?

能夠讓參加者一個是發現新竹美學,另一個是讓人想要出遊時會把新竹納在規劃裡頭,就是這個活動最大的成功了。

第二部分|個人心得

①M3|大同108

步行的速度是認識街區最好的時速。沒想到台灣早期有『蓪草』這種植物,而且還是新竹重要的出口產業。

蓪草紙,不是印象中浸泡植物纖維弄碎做成紙漿,而是取蓪草樹的樹髓,然後像是日式料理切白蘿蔔一樣,『留』出薄片如紙,用以染色、書寫,由於植物細胞的自然暈染,栩栩如生。

②M4|新州屋|九降米粉道

以白紙條條仿圓柱粿壓出來的條條米粉,上頭的電風扇一吹宛若九降風般搖曳姿態。

此展區明確的至少有三個好打卡點,而對現在的活動和社群宣傳來說,有打卡點是極重要和現實的。

而對於意涵來說,確實的採訪了純米粉的製作過程,同時最後提供了炊粉、調和米粉和純米粉,讓參加者自己試吃,同時盲測後自己去掀答案,知道自己愛吃的是什麼。

沒有對錯,也不需要對錯,不涉入價值判斷我覺得很好,只要是自己知道自己選擇的食物是什麼最重要。

兩個場館館長的訓練和現場解說都很到味,我深深覺得或者集團在本次設計展之後,在地發展的能量和爆發力何止蓄勢待發。

③M2|新竹市美術館

很幸運的有專業導覽,從美術館門口的標示就說明了新竹經歷日治、國民政府到現在只剩下外框的歷史符碼。

而裡頭包括原來新竹有柿染、原來新竹過往的節慶遊行竟然還有馬匹、原來以前新竹和大稻埕可是門當戶對的大家族系統。

但是為什麼新竹像是被抹去了北部最早開發的這段歷史?光這個題目,新竹的深度觀光就能夠一直挖掘下去。

④護城河廊道|原來新竹人生活這樣愜意

中場休息,我們到市集買了Simple Kaffa的咖啡和福灣巧克力,然後退到公園最後面找了張空椅做著,配著這奢侈的街景。

然後改轉到動物園在內的大公園展區時,奢侈的感覺就又更明顯了。像是有歷史才長得成的老樹群、自在溜狗的圓形廣場(不得不提一下,我一坐下就有兩隻狗自動靠過來還賴著大腿躺下,真是人畜共通啊我。),以及樹中的動物園、湖畔餐廳以及大運動場,十分驚訝這麼棒的生活環境。

⑤T1|城市終端機

在『電力大地』展覽時,我就感受到衍序善用空間分割,把展區延伸的衝擊,但這次拉升到城市策展的層級,更是把體育館轉變成新竹獸的巨型腔室。

從一進入先說明三組新竹人生活的數位化,接著走過迷宮般的走道,先是點接著線再來面,速度越來越快、閃光越來越強,代表著你也已經數位化,肉身轉成了0101的byte位元,『登入』這座城市,登入新竹獸體內。

我更感覺像是進入了Matrix一樣。

舊與新的平衡、舊與新的衝撞、舊與新的取捨,一直是每一個城市發展最難也最重要的課題,同時也才是最能吸引觀光客和城市認同的重點所在。

相對於舊城區,這裡則是新的代表,以科技、數字來側寫新竹人,像是把錢變成家的形狀、消費力爆棚的城市等等。

而我預言一下,隨著台灣半導體的重要性,竹科的工程師需求和薪資都將隨之增加,同時人口也會持續移入,竹北已經房價居高不下,接著會再往其他周邊移動。

同時這群人的消費型態也將逐漸主宰台灣網購購物的消費習慣。

比如說不在乎價錢但在乎安全的食材購買取向,培養品味需要興趣來消解工作上的無趣等等。

而重新走到一樓在布幕光影之中,那一幕彷彿是早期蘋果的廣告一樣,更像是所有人正在聆聽著數位之神的受洗一般,在0101的符碼之中,重新被編碼還原成肉體,然後終於能夠登出,再次回到人間。

⑥T4|超連結Hyper Link

對我這個世代(1980)來說,數位不是全部,甚至如最前面說的,其實我自己會下意識的抗拒全面數位化,儘管方便,我還是寧可拿起鋼筆來書寫,雖然最後我還是要打在Notion上記錄。

可是對於現在的年輕世代以及更小的世代來說,數位就是一切,和這個世界接觸、認識、溝通的方法全都是透過Hyper Link。

這個展區透過不同的知名Youtuber以及從卡帶到串流音樂、從3.5磁片到雲端硬碟都說明了這件事情,而且還在每天不斷演進,這充滿驚喜的創新世代。

➆T5|The Loop|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產玻璃,在於有良好的矽砂以及產業上的需求。

此展區最亮點是透過回收玻璃將之磨勻,竟然變成了一片草地。

所有展區在此組合起來體現了新竹市政府的願景規劃:

重新活化舊城區,以在地文化重新進入街區;以科技數位繼續推動新竹;以美學重新邀請其他縣市認識新竹;以綠能環保回收引領新竹。

最後行動呼籲一下,設計展到10/11號,也就是說這幾天心不在焉的工作之後,快快定好車票,勿末錯過。

#聽執行長說書


手寫筆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聽執行長說書
16會員
73內容數
先求有不求好的台灣觀光,面對疫情後的國際觀光競賽究竟該怎麼辦?
聽執行長說書的其他內容
2024/06/07
昨晚剛好轉到「#阿賢亞洲好食光」節目造訪越南西貢,也就是胡志明市。不過他未從知名的河粉切入,而是跟著在越南的華人,吃著黃色的鹼水麵、水餃,一路探索移民的歷史足跡。 比如,雲吞麵,也為細蓉,細即為小,但到了越南一團麵吃不飽,多點中蓉甚至三團麵的大蓉。又或者因為1975年越南統一之後的排華影響,原本經
2024/06/07
昨晚剛好轉到「#阿賢亞洲好食光」節目造訪越南西貢,也就是胡志明市。不過他未從知名的河粉切入,而是跟著在越南的華人,吃著黃色的鹼水麵、水餃,一路探索移民的歷史足跡。 比如,雲吞麵,也為細蓉,細即為小,但到了越南一團麵吃不飽,多點中蓉甚至三團麵的大蓉。又或者因為1975年越南統一之後的排華影響,原本經
2024/05/03
我大概是從2020年開始觀看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贊助台灣猛禽研究會架設的鳳頭蒼鷹育雛直播,深受感動,自此播放列表上多了一條,且囊括舉凡加拿大的白頭海雕、樹屋裡的貓頭鷹、城市裡的游隼,世界各地的鳥爸爸鳥媽媽們,天涯若比鄰,紛紛在YT上出現。但當然,這季節最牽動我心的,必然是大安森林公園的鳳頭蒼鷹
Thumbnail
2024/05/03
我大概是從2020年開始觀看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贊助台灣猛禽研究會架設的鳳頭蒼鷹育雛直播,深受感動,自此播放列表上多了一條,且囊括舉凡加拿大的白頭海雕、樹屋裡的貓頭鷹、城市裡的游隼,世界各地的鳥爸爸鳥媽媽們,天涯若比鄰,紛紛在YT上出現。但當然,這季節最牽動我心的,必然是大安森林公園的鳳頭蒼鷹
Thumbnail
2024/04/07
我們保護孩子的決心究竟有多少?那應該是無庸置疑的不容動搖,絕不寬貸,即便只是下載持有也絕不容許。 若是,那麼就不該只限於道德要求,而是付諸司法修正。前例可循,美國將未成年保護視為眾人責任,不只限於家庭裡,就算沒有將未成年影片用以營利或與他人分享,依舊是毫不留情的重罪,而且未來禁止與兒童接觸
Thumbnail
2024/04/07
我們保護孩子的決心究竟有多少?那應該是無庸置疑的不容動搖,絕不寬貸,即便只是下載持有也絕不容許。 若是,那麼就不該只限於道德要求,而是付諸司法修正。前例可循,美國將未成年保護視為眾人責任,不只限於家庭裡,就算沒有將未成年影片用以營利或與他人分享,依舊是毫不留情的重罪,而且未來禁止與兒童接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文 / 見域工作室 「見域工作室」深耕於新竹舊城區,「見域」是看見地方之意,團隊試圖以各種視角去觀看城市空間、討論在地文化,讓大家看見過去,想像未來,期望成為民眾認識新竹的入口。 工作室位於以新竹城隍廟為核心的舊城區,團隊租下老屋後親手整理,活化為在地文化空間,除了販售自主開發的城市文化商品,更持續
Thumbnail
文 / 見域工作室 「見域工作室」深耕於新竹舊城區,「見域」是看見地方之意,團隊試圖以各種視角去觀看城市空間、討論在地文化,讓大家看見過去,想像未來,期望成為民眾認識新竹的入口。 工作室位於以新竹城隍廟為核心的舊城區,團隊租下老屋後親手整理,活化為在地文化空間,除了販售自主開發的城市文化商品,更持續
Thumbnail
台灣紅茶股份有限公司、東安古橋、四寮溪戶外生態教室、芎林鄉重慶麵食館、豆腐岩、鳳坑漁港、新月沙灣、南寮漁港、遠東巨城購物中心、鴨肉許、彌勒大道、細茅埔吊橋、香山濕地、城隍廟、無名饅頭肉排蛋、慈湖 原本的小琉球海龜旅被颱風毀了,司馬庫斯大爆滿,最後決定來新竹
Thumbnail
台灣紅茶股份有限公司、東安古橋、四寮溪戶外生態教室、芎林鄉重慶麵食館、豆腐岩、鳳坑漁港、新月沙灣、南寮漁港、遠東巨城購物中心、鴨肉許、彌勒大道、細茅埔吊橋、香山濕地、城隍廟、無名饅頭肉排蛋、慈湖 原本的小琉球海龜旅被颱風毀了,司馬庫斯大爆滿,最後決定來新竹
Thumbnail
初次見面,你好!我們一直在思考,《新竹日常》的第一期,該用什麼姿態(主題)來和大家見面?回歸我們的創作精神,每期企劃都試著找出日常裡的小驚喜,不只更認識新竹,也是一份療癒人心的禮物。這份禮物必須富有在地文化意義,不與生活脫節、輕鬆就能得到。登登登!答案漸漸浮上檯面,這期就來「散步」吧。 
Thumbnail
初次見面,你好!我們一直在思考,《新竹日常》的第一期,該用什麼姿態(主題)來和大家見面?回歸我們的創作精神,每期企劃都試著找出日常裡的小驚喜,不只更認識新竹,也是一份療癒人心的禮物。這份禮物必須富有在地文化意義,不與生活脫節、輕鬆就能得到。登登登!答案漸漸浮上檯面,這期就來「散步」吧。 
Thumbnail
因為一場直播分享來到新竹,台中新竹很近,每次總是風塵僕僕一日來回,沒有機會多看新竹幾眼,於是這次我決定來去新竹住一晚。去探探這個大家口中「美食沙漠」的傳言是否屬實,平民小吃稱霸全台的新竹貢丸依舊令人口齒留香,秒殺的肉桂捲果然厲害,別有風味的水蒸蛋糕就等回家慢慢品嘗。
Thumbnail
因為一場直播分享來到新竹,台中新竹很近,每次總是風塵僕僕一日來回,沒有機會多看新竹幾眼,於是這次我決定來去新竹住一晚。去探探這個大家口中「美食沙漠」的傳言是否屬實,平民小吃稱霸全台的新竹貢丸依舊令人口齒留香,秒殺的肉桂捲果然厲害,別有風味的水蒸蛋糕就等回家慢慢品嘗。
Thumbnail
2020台灣設計展—新竹。人來風 充滿新竹風的設計展,你會看見藝術及科技還有最重要的人。
Thumbnail
2020台灣設計展—新竹。人來風 充滿新竹風的設計展,你會看見藝術及科技還有最重要的人。
Thumbnail
「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之新竹公園~用「設計」的視角來探索一座城市,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2020台灣設計展來到新竹,要帶大家一起「人來風」!(more)
Thumbnail
「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之新竹公園~用「設計」的視角來探索一座城市,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2020台灣設計展來到新竹,要帶大家一起「人來風」!(mor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