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股市需要學會看基本面,而基本面的資訊,就來自企業財務報表。但是一打開財報,幾十頁洋洋灑灑的數字和專業的會計詞彙,該從何看起?
財務報表主要由四大表組成:
1. 資產負債表
2. 利潤表(又稱綜合損益表)
3. 現金流量表
4. 股東權益變動表
只需找出「稅後淨利」
看懂公司財報,是主動選股投資者的必備條件。但是財報項目繁雜,往往令人無從入手。
此外,它亦是計算股票本益比時,不可或缺的數字,把稅後淨利除以普通股加權股數,就能得到每股盈餘(EPS)。
稅後淨利亦與股息多少有關。大部分公司的股利發放與每股盈餘均息息相關。只要企業配息率大致相同,當稅後淨利持續增加,股利也會不斷增加。
但要注意的是,在觀察稅後淨利時,投資者應要著重企業是否能長期持續獲利,而不是短暫的一年或一個季度淨利的突然暴增。
因此,觀察淨利時要以5年作為評斷標準,因為5年差不多是一個景氣的循環週期。如果一家企業過去5年的淨利都可以穩定增長,代表該公司的經營情況相對大部份其它公司穩健。
關鍵公式:
1. 資產報酬率 (Return on Assets) 代表公司使用資產賺錢的能力:
資產報酬率 = 稅後淨利 / 總資產
2. 股東權益報酬率 (Return on equity) 代表公司為股東賺錢的能力:
股東權益報酬率 = 稅後淨利 / 股東權益
3. 純益率 (Net Profit Margin) 代表公司獲利的能力:
純益率 = 稅後淨利 / 營業收入
相關數據哪裡找?
營業收入:利潤表頂端「營業收入淨額」欄位
稅後淨利:利潤表中間「本期(本年度)淨利」欄位
總資產:資產負債表中間「資產總計」或底部「負債及股東權益總計」欄位
股東權益:資產負債表底部倒數第二行「權益總計」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