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散。《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日,己亥年的最後一日。我們一家四口用過早點後,已近十一點半。
原來安排一同前往清邁郊區,頗有盛名的悟孟寺,卻因時間近午,一是懼怕烈日、二是頗有午眠之意,母親與姊決定先回住所,僅我與父親依行程而往。
父親與我徒步而去,走約十五分鐘,沿途盡是新興商家,逾半餐飲。少有幾間空房,標有泰文,雖不明文意,卻仍曉其目的。
空屋待租。
幾間屋,玻璃面寬而大,一層一層,結構是西式的,漆有鮮豔色彩,譬如藍、紅。對比外頭艷飾,裡頭則相對空簡。
在配上門前的掛牌,無論如何鬼畫符,都能明白其意思,又何況板上泰文工整優雅,有明顯廣告意味。
-
半晌,途徑一轉角,路口型十字,右手是幾張麵攤、左手則是現代文明之象徵 – —一間7–11。
我依稀記得此路口左轉,不過五十公尺,即是悟孟寺入口,於是和父親說道:「老爸,這邊左轉,應該很快就到,但我不確定,你要不要用網路查查地圖?」
我因投宿的地方沒有牙刷,困擾數日,原來住在深山野區,是數年前來清邁時、參訪過的生態村附近;後來遷回到市區附近,雖然相較前幾日民宿高級許多,設計還有現代主義與淳樸庭院的結合,卻仍沒盼到供給住客的牙刷。
與父親說罷,決定在轉角的小七買支廉價牙刷,順買一罐無糖烏龍,以解烈日之苦。
買畢,父親查詢地圖,我接過手機,再三確認,遂知我原來記得的路途是確實無誤,便繼續往悟孟寺走去。
-
父親酷愛旅行,年輕時代以華僑身分,自大馬來台唸書。雲門創辦人,林懷民恰是當時青訪團團長,父親與青訪團遊歷諸國,也埋下後來入雲門、轉往表演藝術圈發展的種子。
關於旅行,這些經歷,多半記載於父親的著述「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我就不贅言描繪了。
只是好奇,這麼一位走遍南北,除南極洲外,五大洲均有足跡之中年男子,怎麼有時候連地圖都不大能摸明白?
以往全家出遊,我慣例做人體導航。只要地圖在手,哪怕再破再陋,絕對能帶大家抵達目的地。
我尋思片刻,悟孟寺之入口已見,不同外頭街道,入口處即綠意盎然,幾棟小舍、tuk tuk車,再往裡看,那就是一片森林。
據聞,悟孟寺有另一翻譯,稱無夢寺。而翻無夢之名者,即是國內著名美學學者蔣勳。
-
蔣勳文章,多是在國文考試、閱讀題目時所見,曾翻看其著作,但不知是我年紀未足、抑或他者,乃將其原封而還。
對其印象,多來自父親,父親原話:「他是許多人心中的師奶殺手。」、「他的相好就是老林啦。」
老林何許人?就是前文所提及的林懷民。
這事在圈內從不是秘密,大家皆知。
只是每人知的時機、方式各異,因此感覺也就不同了。
我過往第一印象,倒是有些覺得滑稽奇特,後來則是頗感正常,只是疑惑,為何此段佳話,似乎不為圈外所知。
每每在報章讀得藝人緋聞,或知名人士公開認愛、喜結連理,便不解蔣林二人何故不為人所知,畢竟兩人在台灣藝文圈,是確確實實的有地位。
後來,我明白,這沒啥可奇怪,不過是我年紀未足罷。
-
我與父親,一前一後,進到寺裡。
有別於其他泰國佛寺,悟孟寺乃由磚瓦堆砌而成,入口有三穴,各自相通,猶如地道蔓延,後方一小出口,出來則有階梯通往其頂,其頂上有七級佛塔一座,四週則似類花園,可供人納涼而憩。
其塔座之下為實心,故地道與佛塔,一上一下,看似一體、實則左右別開。
繞行佛塔一周,才發覺原來有一大石砌梯,正對佛塔,迎級而下,此才是本寺之入口?
畢竟悟孟寺位於森林之內,歷史有百年以上,就觀光路線而言,三口小穴確是本寺的入口,但究竟原先設計為何,或許未可所知。
園區入口、本寺入口,雖設標誌、路線,也未必得照著走。
畢竟,森林之地,能行者、皆是路。
地道相通,道壁掘有小佛龕,列在兩旁,內則俸有佛像。
每輒轉角、小道,則供有坐佛一座,各自神色,凝而莊重,古樸、金亮,綴質飾麗,千秋互相,不競不賽,合而相融。
我臨佛便拜,心中總是念想,來年庚子,能身體健康、固有宿疾,能癒、體態肥腫,能纖。
-
出生至今,歲近百之四一,每逢許願,均願有事業桃花,或其他慾念。迄未償得,反而身體亦無一年能稱健好,實在慚愧。
後來,穿越隧道,至後方小口,出來拾級,佛塔便印入眼簾。
佛塔大而宏偉,卻感覺與世無爭,沒有侵略感。不知是構築者特意,還是因百年緣故,自然同化而成。
父親熱衷攝影,便四處拍攝,我則繞塔三圈,每一步,都深感懺悔。
我至今深受意識污濁的困苦,想淨化,卻深懼自己失了俗心;但每每想持純潔之心,思緒便淫穢起來,彼此相互抵觸。
我深知自己如此,恐慌之心總是伴隨而生,待純潔之心平復、則淫穢之緒亦能瓦解。
繞塔之後,我與父親經原路返還隧道,最後由原穴口出。
穴口一旁,有座石林,均是塑像。
其中多是殘缺佛像,入於其中,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歷史仿若置身。
我拍了幾張照片,便退了出來。往外退,有座矮牆,圍著石林。
內是園、外則是步道。
我緩緩開腿,跨越矮牆,霎時間,回憶上了心。
作文之心竄升,如龍捲而上。
雖然心中躁動,但也很快平復。
其實,我是想著一位女子了。
我猶記去年九月,我與她共遊台灣北海岸,岸邊由人造消波塊砌成,若要下到水花能濺射的地方,必得翻過一道小小的欄杆。
她穿著長裙,體態優美。長髮卷在後腦勺,五官精緻可人。
我望著她,心中難掩情愫。如此美好的人,竟然能讓我遇見,真是天大榮幸。
她輕輕地坐靠在欄杆之上,然後慢慢抬腿,就裙擺掩著,不失態地讓雙腿過欄。
她本人頗有性格,多數時候不似她過欄般如此。
但,如此之情景,我才見其美,不是外在或行為之美,而是她作為人的複雜與多面。
那種交織一塊,矛盾而共存的,正是她至今使我難以忘懷的原因。
雖說如此,我對她的感情也只是點到為止,難忘卻不構成困擾。
前述的佛寺參拜之旅,皆為此鋪陳。
可惜,對她的情意,至多,也就這短短文章了。
-
近日苦思不為時代變遷所累之文字語白,一來是對文言文之興趣而致、二來是未來劇本創作之必要。
此皆形式之思辨,卻仍是東方藝術的根本雛形。
現今台人、華人,多用白話口說創作,通情達理、文思泉湧,此不正是多人詬病民初白話文學拗口難讀之因嗎?
白話,乃語白,容易為時代牽累,畢竟口說是次形式、而主實用、方便,與文章文學不同。隨時代演進,人們之對白亦隨之遷化,若均照話語寫作,將導致文章時效之限縮。
我認為,如何形式,均以內容為主。
各有其適與不適。
思索至今晨,猶定以此種形式書寫記載,一面是想嘗試著用此種形式將心中之感情表述、另一面則是深恐用一般寫作之法,或難抑我對她之思念。

庚子 正月二
avatar-img
2會員
2內容數
關於「緣」的散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都說「心靜自然涼」,想要「涼爽」那就去可以「靜心」的佛館走一走吧!
Thumbnail
崇仙堂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莊園,位於山區不起眼的產業道路旁,園區廣闊,普植林木花果。 前從它是一座為信眾消災解厄的宮廟,幾年前搖身一變,成為一所身心靈工作室。 入口有一道生鏽的老鐵門,幾乎要被漫生的長春藤淹沒,有著經過歲月歷練的的滄桑感。走進大門,有一面茂密的曼陀羅花牆迸入眼簾,紫、藍、粉、白的
Thumbnail
五月,預期清邁有高張的豔陽。仍決意一探傳說中的蘭納王朝古都。 清晨雨後,灰雲遮蔽暑熱,無夢寺以一襲素樸綠衣,輕盈聚攏雙眼。 悟孟寺 Wat UMong ,七百餘年的歷史,佛塔安穩指向天際,青苔兀自生長。 鳳凰花盛放,緬梔微笑揚起清芬。一切寧靜而悠緩。 走入冥想隧道,感受念起念散。 隧道幽深,佛龕
Thumbnail
劍潭古寺位於台灣台北市中山區,是一座臨濟宗妙心寺派的佛寺,主祀觀世音菩薩。該寺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原址位於劍潭北岸,後於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年)遷建至現址。 沿鏡南路的捷運站北車出口的小巷就可以到達劍潭古寺,是座做非常漂亮的廟宇,我常常到這裡散步,今天特別從示範大樓前面繞過去,
Thumbnail
曼谷臥佛寺(Wat Pho)鄭王廟,絕對是五星景點。 建議臥佛寺與鄭王廟排在同一天,因為這兩個景點搭船過昭披耶河2分鐘就到了,若您是住在河的右岸,也就是Siam地區,那就會先到臥佛寺,臥佛寺的佔地比較廣,初來乍到時會花很多時間在裡面拍照,臥佛寺也真的非常值得好好參觀,裡面有世界前三名大的臥佛以及成
Thumbnail
泰山鄉可讓人居住的腹地並不大,多數的住宅都是沿著明志路兩旁比鄰而建,隨著世代的播遷,一整條明志路,就有了像是「上泰山巖」、「下泰山巖」等幾間知名的廟宇供信徒前來膜拜。老媽要帶我去拜拜的廟宇是下泰山巖的顯應祖師爺廟,廟的對面的福泰街有著一大片的攤販擺攤,俗稱「廟口」市場
Thumbnail
泰安路(或稱泰安產業道路)位於基隆市七堵區泰安里,其起點為泰安地下道,終點則是姜子寮登山步道入口,全線沿基隆河的支流拔西猴溪左岸興建。「黃吉公廟」位於該路中段,廟身背山朝水,廟旁翠綠一片,甚是清幽。 如同許多無祀祠廟,黃吉公廟採用了「三面壁」形式。廟前有一座除去左右爐耳的三足大爐,這種除去
Thumbnail
​ 觀音菩薩是佛教中重要的菩薩之一。隨著近千年的時間推移,她在佛教與民間信仰中的地位已經超越了原本的身份,成為了台灣民間最為尊崇的神祇。放眼台灣各地都有許觀音廟宇、觀音菩薩信仰在台灣信仰程度,造就許多規模宏偉與金碧輝煌廟宇存在。新北市林口區竹林山觀音寺更是一間有規模與組織觀音菩薩信仰廟宇。 竹林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說到宜蘭的網美寺廟,大家一定會想到北后寺,那日式禪園,五米高的泥塑大佛,四幅巨大的四天王油畫,讓參拜的人都被這景象所震撼,並且在這個地方感受到內在的平靜。而這次介紹的寺廟,是很少有人提及的一處靜謐景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都說「心靜自然涼」,想要「涼爽」那就去可以「靜心」的佛館走一走吧!
Thumbnail
崇仙堂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莊園,位於山區不起眼的產業道路旁,園區廣闊,普植林木花果。 前從它是一座為信眾消災解厄的宮廟,幾年前搖身一變,成為一所身心靈工作室。 入口有一道生鏽的老鐵門,幾乎要被漫生的長春藤淹沒,有著經過歲月歷練的的滄桑感。走進大門,有一面茂密的曼陀羅花牆迸入眼簾,紫、藍、粉、白的
Thumbnail
五月,預期清邁有高張的豔陽。仍決意一探傳說中的蘭納王朝古都。 清晨雨後,灰雲遮蔽暑熱,無夢寺以一襲素樸綠衣,輕盈聚攏雙眼。 悟孟寺 Wat UMong ,七百餘年的歷史,佛塔安穩指向天際,青苔兀自生長。 鳳凰花盛放,緬梔微笑揚起清芬。一切寧靜而悠緩。 走入冥想隧道,感受念起念散。 隧道幽深,佛龕
Thumbnail
劍潭古寺位於台灣台北市中山區,是一座臨濟宗妙心寺派的佛寺,主祀觀世音菩薩。該寺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原址位於劍潭北岸,後於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年)遷建至現址。 沿鏡南路的捷運站北車出口的小巷就可以到達劍潭古寺,是座做非常漂亮的廟宇,我常常到這裡散步,今天特別從示範大樓前面繞過去,
Thumbnail
曼谷臥佛寺(Wat Pho)鄭王廟,絕對是五星景點。 建議臥佛寺與鄭王廟排在同一天,因為這兩個景點搭船過昭披耶河2分鐘就到了,若您是住在河的右岸,也就是Siam地區,那就會先到臥佛寺,臥佛寺的佔地比較廣,初來乍到時會花很多時間在裡面拍照,臥佛寺也真的非常值得好好參觀,裡面有世界前三名大的臥佛以及成
Thumbnail
泰山鄉可讓人居住的腹地並不大,多數的住宅都是沿著明志路兩旁比鄰而建,隨著世代的播遷,一整條明志路,就有了像是「上泰山巖」、「下泰山巖」等幾間知名的廟宇供信徒前來膜拜。老媽要帶我去拜拜的廟宇是下泰山巖的顯應祖師爺廟,廟的對面的福泰街有著一大片的攤販擺攤,俗稱「廟口」市場
Thumbnail
泰安路(或稱泰安產業道路)位於基隆市七堵區泰安里,其起點為泰安地下道,終點則是姜子寮登山步道入口,全線沿基隆河的支流拔西猴溪左岸興建。「黃吉公廟」位於該路中段,廟身背山朝水,廟旁翠綠一片,甚是清幽。 如同許多無祀祠廟,黃吉公廟採用了「三面壁」形式。廟前有一座除去左右爐耳的三足大爐,這種除去
Thumbnail
​ 觀音菩薩是佛教中重要的菩薩之一。隨著近千年的時間推移,她在佛教與民間信仰中的地位已經超越了原本的身份,成為了台灣民間最為尊崇的神祇。放眼台灣各地都有許觀音廟宇、觀音菩薩信仰在台灣信仰程度,造就許多規模宏偉與金碧輝煌廟宇存在。新北市林口區竹林山觀音寺更是一間有規模與組織觀音菩薩信仰廟宇。 竹林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說到宜蘭的網美寺廟,大家一定會想到北后寺,那日式禪園,五米高的泥塑大佛,四幅巨大的四天王油畫,讓參拜的人都被這景象所震撼,並且在這個地方感受到內在的平靜。而這次介紹的寺廟,是很少有人提及的一處靜謐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