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之夜》:記得或遺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事前完全不知道《記憶之夜》講甚麼,連是甚麼劇種也不知道就開了來看,這樣有時會有喜出望外的效果。

《記憶之夜》一開始講述男主角跟父母及哥哥搬到新屋居住,屋內有一間被上鎖的房間,說是上手屋主有東西未搬走,並叮囑千萬不要走進去,然後怪事開始慢慢出現,男主角經常聽到有聲音從房間傳出來。後來他的哥哥被綁架,回來時失去被綁架時的記憶,而且他表現得像另一個人……
電影的上半部可以歸入懸疑電影吧。上鎖的房間,不斷出現的怪聲,疑幻疑真的夢境,神秘的綁架事件,哥哥的可疑行為……直至電影揭開答案前,觀眾基本上不可能猜到答案。然後,電影完全逆轉,下半部是跟上半部截然不同的類型,在此不作劇透了,因為當電影逆轉,肯定讓觀眾驚訝不已。
下半部解釋一點上半部的來龍去脈,來到結局再來一記意想不到的轉折,即使未至於令人拍案叫絕,但也足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兩個主角,一個為著追尋真相而不肯忘記,一個為著逃避真相而不願記起,當真相迫近,不管選擇記得或遺忘,最終還是殊途同歸。
觀眾難免唏噓,悲劇的誕生毫無預兆,卻也沒有退路,有些事情一旦發生了就只能向命運低頭嗎?
韓國電影大多具備一定水準,《記憶之夜》縱使說不上是經典,但絕對值得一看。

raw-image

PS. 看此電影時完全不認識男主角是誰,後來看完《未生》再看介紹才知道《記憶之夜》的主角姜河那,在《未生》中飾演第二男主角。

Netflix傳送門:https://www.netflix.com/watch/8022305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淑淇的沙龍
108會員
813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梁淑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我們的身體不斷經歷輸入與輸出的循環,慢慢長成現在的樣子。 生活同樣每天都在輸入和輸出。輸入很簡單,閱讀一篇文章,聽一首歌,瀏覽一下新聞,甚至跟人聊天都是一種輸入。 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吸收外來資訊,經過轉化在腦海中形成念頭,有些念頭一閃而過,有些念頭不斷演化,發展出改變一生的想法。當然,所有想法必須
Thumbnail
2025/04/30
我們的身體不斷經歷輸入與輸出的循環,慢慢長成現在的樣子。 生活同樣每天都在輸入和輸出。輸入很簡單,閱讀一篇文章,聽一首歌,瀏覽一下新聞,甚至跟人聊天都是一種輸入。 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吸收外來資訊,經過轉化在腦海中形成念頭,有些念頭一閃而過,有些念頭不斷演化,發展出改變一生的想法。當然,所有想法必須
Thumbnail
2025/04/29
《直到寫出完美小說》的書名有一定的吸引性,到底什麼是完美小說?由開始到寫出完美小說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書中主角提到他心目中的完美小說,是能夠為一個人的人生帶來決定性轉變的小說。在看過那本小說之前和之後,他所看見的世界將截然不同,而且再也無法逆轉。 所以,這是一本關於寫出符合上述條件的小
Thumbnail
2025/04/29
《直到寫出完美小說》的書名有一定的吸引性,到底什麼是完美小說?由開始到寫出完美小說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書中主角提到他心目中的完美小說,是能夠為一個人的人生帶來決定性轉變的小說。在看過那本小說之前和之後,他所看見的世界將截然不同,而且再也無法逆轉。 所以,這是一本關於寫出符合上述條件的小
Thumbnail
2025/04/25
《進烤箱的好日子》好看,但好像有點難解釋這本小說怎麼好看法,那不是以情節先行的小說,故事內容不是重點,那是一個女性的成長記,也是關於寫作回憶錄的過程。 主角一開始就表明因為無法寫出小說,於是決定寫回憶錄,而作者表明小說與回憶錄的差別在於「真實」,因此為求真實,主角在寫作回憶錄的過程中,盡可能尋找回
Thumbnail
2025/04/25
《進烤箱的好日子》好看,但好像有點難解釋這本小說怎麼好看法,那不是以情節先行的小說,故事內容不是重點,那是一個女性的成長記,也是關於寫作回憶錄的過程。 主角一開始就表明因為無法寫出小說,於是決定寫回憶錄,而作者表明小說與回憶錄的差別在於「真實」,因此為求真實,主角在寫作回憶錄的過程中,盡可能尋找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臺灣電影《愛的噩夢》透過荒唐的奇幻故事勾勒關係當中的控制、盲目與自私。故事觀點聚焦在男主角,讓男主角擁有大量的內心獨白,但未給予視聽者主人翁的具體背景。電影試圖營造一種「貼近又疏離」的觀影感受,進一步去象徵主人翁的盲目與被動。跳脫固有愛情片框架,對親密關係的各種陰影提出反諷與警惕。
Thumbnail
臺灣電影《愛的噩夢》透過荒唐的奇幻故事勾勒關係當中的控制、盲目與自私。故事觀點聚焦在男主角,讓男主角擁有大量的內心獨白,但未給予視聽者主人翁的具體背景。電影試圖營造一種「貼近又疏離」的觀影感受,進一步去象徵主人翁的盲目與被動。跳脫固有愛情片框架,對親密關係的各種陰影提出反諷與警惕。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電影起始於一段源自於劇情後半部的DV錄像,接著畫面定格(其中更能看到一位女人屏幕前的倒影)、裂解,空間也跟著瞬移至光線明爍不定的銳舞(rave)派對,一位女子佇立於畫面中央闔著眼沉思(操作),源自於電影結尾的送機錄像立刻顯現,接著畫面再次經歷裂解的程序,並隨之倒放。這一開頭基本上完整的陳述了《日麗》
Thumbnail
電影起始於一段源自於劇情後半部的DV錄像,接著畫面定格(其中更能看到一位女人屏幕前的倒影)、裂解,空間也跟著瞬移至光線明爍不定的銳舞(rave)派對,一位女子佇立於畫面中央闔著眼沉思(操作),源自於電影結尾的送機錄像立刻顯現,接著畫面再次經歷裂解的程序,並隨之倒放。這一開頭基本上完整的陳述了《日麗》
Thumbnail
《聖地X》絕對是今年目前為止最讓我感到驚喜的電影,乍看預告或許會認為是一個純恐怖類型的作品,但實際上卻笑料不斷,而這些笑料不只是單單的吐槽,劇情的發展更是超乎想像,但即使如此的瘋狂,《聖地X》依然抓住他所想講的核心主題,讓這趟瘋狂的旅行到結尾卻意外的感人溫馨。
Thumbnail
《聖地X》絕對是今年目前為止最讓我感到驚喜的電影,乍看預告或許會認為是一個純恐怖類型的作品,但實際上卻笑料不斷,而這些笑料不只是單單的吐槽,劇情的發展更是超乎想像,但即使如此的瘋狂,《聖地X》依然抓住他所想講的核心主題,讓這趟瘋狂的旅行到結尾卻意外的感人溫馨。
Thumbnail
紀錄片《少年關影室》講述了一個奇妙的真實故事,在紐約有六兄弟和一名女孩在酗酒多年的父親控制下,嚴禁他們外出將所有人關在房間內。從小到大陪伴七個孩子的只有家中收藏的那5000多部電影,他們也將電影的台詞、動作、鏡頭走位都背得滾瓜爛熟,在孩子邁向成人後他們逐漸反抗父親跨出世界的第一步。
Thumbnail
紀錄片《少年關影室》講述了一個奇妙的真實故事,在紐約有六兄弟和一名女孩在酗酒多年的父親控制下,嚴禁他們外出將所有人關在房間內。從小到大陪伴七個孩子的只有家中收藏的那5000多部電影,他們也將電影的台詞、動作、鏡頭走位都背得滾瓜爛熟,在孩子邁向成人後他們逐漸反抗父親跨出世界的第一步。
Thumbnail
《父親》 (涉及些許劇情內容,請斟酌閱讀) 改編自克里斯多夫漢普頓於2012年撰寫的同名舞台劇,他還與導演佛羅里安佐勒共同編劇此電影作品,由安東尼霍普金斯與奧利維亞柯爾曼的影帝影后陣容搭配,還沒進場我已經先料想到演技層面的表現會多麼突出,但沒料想到的是,這部電影比你想的好還要來的出類拔萃,可以說是我
Thumbnail
《父親》 (涉及些許劇情內容,請斟酌閱讀) 改編自克里斯多夫漢普頓於2012年撰寫的同名舞台劇,他還與導演佛羅里安佐勒共同編劇此電影作品,由安東尼霍普金斯與奧利維亞柯爾曼的影帝影后陣容搭配,還沒進場我已經先料想到演技層面的表現會多麼突出,但沒料想到的是,這部電影比你想的好還要來的出類拔萃,可以說是我
Thumbnail
藉聲音的圖層遊蕩於空間的窒礙與時間的紊亂之上,可以發現《去年在馬倫巴》中的人物似乎也和導演在處理記憶的方式一致,以一種突如其來、或者誇大一點地稱為斷章取義的手法貫穿全片。在此種施力與加重的敘述之下,「記憶」與「曾經發生」之間似乎拉出了一個非相互參照的關係。
Thumbnail
藉聲音的圖層遊蕩於空間的窒礙與時間的紊亂之上,可以發現《去年在馬倫巴》中的人物似乎也和導演在處理記憶的方式一致,以一種突如其來、或者誇大一點地稱為斷章取義的手法貫穿全片。在此種施力與加重的敘述之下,「記憶」與「曾經發生」之間似乎拉出了一個非相互參照的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