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重映系列三》 Story of Uncommonly Gentleman 剪刀手愛德華/導演 Tim Burton(提姆·波頓)/1990
主要角色- 強尼·戴普 Johnny Depp as Edward 薇諾娜·瑞德 Winona Ryder as Kim Boggs
Kim: Hold me. Edward yearns to touch her, but it is, quite literally, impossible. [Snip Snip] Edward: I can't... He pulls back his sharp, cold, dangerous hands.
故事大綱
電影講述一個名為愛德華的半成品人造人,他的雙手被剪刀所取代。直到被善良的化妝品推銷員發現,才從他與世隔絕的哥德式古堡中,被帶到文明社會,在中產階級的郊區裡,一名啦啦隊女孩讓他無法移開視線...。
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與強尼·戴普(Johnny Depp)
通常一部電影的賣座,與風格鮮明又吸引人的角色絕對脫不了關係,加上宛如童話故事的浪漫場景與簡單易懂的故事架構,以及精準又強烈、怪異卻無法讓人討厭的導演風格,完美讓這部片獲得巨大成功,並成為許多人心中不敗的經典。
《剪刀手愛德華》奠定了強尼·戴普在好萊塢的A咖地位,同時也是開啟了與提姆·波頓合作的友誼橋梁。他們總共合作過八部片,包括《巧克力冒險工廠》、《瘋狂理髮師》、《魔鏡夢遊》等,甚至比波頓後期為人所知的,與英國演員海倫娜·寶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結婚後合作的七部還多。
波頓擅長建構暗黑怪誕的視覺饗宴(簡直是萬聖節的代言人),戴普擅長把暗黑的角色活靈活現,恰好剪刀手這樣頹廢蒼白、難以討人喜歡的外型,被戴普駕馭得可憐又可帥,這一拍即合的導演-演員完美組合,造就極具原創性的夢幻經典,甚至是他們自己都無法超越的作品。
*以下內文可能包含劇情內容,請自行斟酌觀看
荒謬浮誇演技,撞上怪誕藝術
此片有許多讓視覺恐怖元素,用演技和音效幻化成精彩喜劇的橋段。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 A Thrilling Experience Scene 在大仰角+大廣角/大特寫的視覺壓力中,享受華麗的妝髮表演: 真的很怕他突然變瘋狂理髮師
Edward scissorhand cookie factory scene Zoom in和重複剪輯也是此片愛用的浮誇技法: 愛德華看到罐頭被切開想到自己的身世,看幾次都覺得超級好笑
比起機器人,剪刀手的角色更像天真的狗狗:
戴普也很愛把剪刀的手表演得像狗狗的尾巴,常常用來反應心情
異色童話色彩下的寓意
剪刀手的原型是提姆十幾歲畫的角色,反映當時他遭遇的不友善環境
1. 當理想成為現實 本片不只故事本身充滿傳奇性,也把導演帶向傳奇: 包括波頓小時候的手稿長大被拍成電影、請到偶像來演自己的片(片中科學家角色Alan Wolf Arkin是波頓的偶像)、找到志同道合的演員、最終電影叫好又叫座。
這大概是所有電影人的夢想吧?
2. 論怪
有人說,怪和酷的差異,是有沒有符合大眾價值觀的點 ,比如說最近很流行有個性 的藝人,意思和酷差不多,觀察一下這些人和怪的人哪裡不同,好像也只是他們長得比較美或帥,又敢於行銷自己。我認同,但更重要的或許只是變得人情世故 。
我想,導演提姆·波頓走了變酷的那條路,但留給過去的自己 —剪刀手愛德華,成為可以永遠不懂事的怪人 。
3. 論人群
“The crowd laughs with you always… but will cry with you for only a day.” - 《The Crowd》1928
融入社會的異己感幾乎是文明世界裡亙古不變的課題,剛好最近看了這部奧斯卡第一屆最佳藝術影片、最佳導演《群眾 The Crowd》,也用默片喜劇探討過這議題。
當男主角的女兒意外身亡,大家最多在喪禮哭一天,之後男主角因為情緒受到影響而工作效果不彰,老闆馬上絕情地把他趕走,同事也只是看笑話,他也過得越來越慘。
回到《剪》片,住在郊區見不得人好的三姑六婆們,當愛德華能為她們免費剪髮和修剪草坪時.都對他很好,但愛德華一不小心犯錯,就馬上被群眾視為危險至極的惡魔,以往的所有努力就像從沒存在過一樣,那雙剪刀手瞬間淪為殺人工具。
4. 結局:電影的重要魔法之一
不得不諷刺地說,別忘了,喜劇是悲劇的變型,現實太苦了,沒人想面對,所以當有人能苦中作樂,似乎一切都有趣好看起來,但電影是不能隨便擅自解決現實中沒有解決的問題,結局有情人並無如童話終成眷屬,因為故事背景畢竟還是現實,人真的有可能永遠離群索居、與世隔絕嗎?我們都知道答案。 但,這也是童話故事,所以至少半機器人愛德華,可以繼續雕冰、造雪,宛如上帝派來的天使,替大家了結現實無法達成的遺憾。
old Kim: You see, before he came down here, it never snowed, but afterwards it did. If he weren't up there, I don't think it would be snowing now... [grins] Some nights you can still catch me dancing in the stuff.
小結:大師是如何成為大師的?
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形式主義敘事的導演,內容確實有點被華麗雕琢的技術壓過,這也是許多走同類型的導演容易有的問題,譬如魏斯安德森的、諾蘭等。當然,這都瑕不掩瑜。
綜觀上述,可以發現商業和藝術 上的幾個雙贏元素:
原創性足的故事:最感動人的故事永遠都是從自身的經歷開始
亙古的核心議題:青少年在融入人群與離群索居的課題
角色的鮮明:愛德華和強尼戴普都是極具特色又討人喜歡的角色
視覺上的享受:提姆波頓在美術與造型的上的技術完美呈現於本片
話題性延燒:強尼·戴普和薇諾娜·瑞德從電影開拍就開始談戀愛,戴普甚至在右手臂上刺了「Winona Forever」
後話:
在高二時,認識一個少數也喜歡電影的朋友,她的偶像就是提姆·波頓。我想當時全班沒一人認識這位導演,但她仍有些霸道地在接下教室佈置時,把整間教室貼滿提姆波頓的作品照,尤其是她最愛的《地獄新娘》,其中也包括導演本人的照片(超大張)。我當時不明白提姆波頓是怎樣的人,也不明白她為何這樣做,同樣其他同學也不懂,我是沒什麼感覺,不過似乎以此為原點,大家開始覺得她有點奇怪。現在回想起來,好像突然能理解她的行為。 說真的,有時候想起這件事,我都覺得很可惜我當時怎沒有把教室貼滿布萊德彼特什麼的,青春嘛,荒謬一下何妨?如果世界有多一點成為提姆·波頓的機會,多包容像愛德華這樣的人,應該會有趣很多吧!
新手上路還請多包容呀!也非常歡迎與我討論!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可以幫我點5下Like,支持我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