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房客》/當同志故事走進了家庭!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年輕的時候一直在想:「如果這世界的異性戀成為了少數,這世界會變成麼模樣?」那些多數認為的「正常」變成「異常」的時候,會不會就比較能夠理解其他少數人所選擇的人生,需要多數的包容?能不能就懂得在「跟別人不一樣」的選擇中,還必須盡可能尋求理解或者得到「原諒」,是一件極為辛苦的事情!(為什麼因為「不同」所以需要「被原諒」呢?)
看著《親愛的房客》這個故事,不知為何竟沒有像是電影院裡此起彼落的啜泣著,反而有一種「終於走到這裡」的心情!
終於走到討論著同性伴侶在撫養沒有血緣的孩子時會遇見的問題;終於走到同性伴侶幫忙照顧對方的父母應該會是什麼樣的心態?是一種將對方父母視為自己的家人一般,也是一種在關係裡能夠相互陪伴的被認同;終於還是得面對異性伴侶會遇到沒有血親而生的大大小小的問題;終於在孩子的純真裡望向「愛」這件事,不一定要血緣、不需要真式的稱謂,要的就是一份法律上可以保障或被保障的權益。
回看台灣的同志電影,即使是近幾年多半都還停留在出不出櫃的自我認同,或者愛了卻因為社會壓力無法一起往前的道別,再不依然是那種隱著不說著走進了異性戀的婚姻盡了人生義務、還了父母生養自己的債。同志故事想要走進家庭裡,面對有時特別難堪的糾纏,好像始終就差那麼一步,而那一步在這幾十年間如此困難的橫在同性伴侶之間,「家」就成為一種無法想像的存在。
文學或戲劇有時帶點潛移默化的功能,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故事去了解世界其他不同的面向,然後從中思考、想像那樣穿透人性(人心)的故事,究竟會朝哪個方向去?在閱讀或觀賞的時候,花一點力氣、用一點時間靠近各種的不同?從這個角度觀看《親愛的房客》,特別覺得感動了起來!
當戲劇能夠帶我們開始進入「家」的核心去思考「構成的要件」會有哪些?我們將不在只會將思維困在必要的條件裡面:「不同性別伴侶」、「被稱為正常的性別認同」、「被認為一定必要存在的成員」真的是家的「必須」嗎?《親愛的房客》給出了一種可能的想像,它讓你想像一個男人的同性伴侶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愛這個男人的家庭,它讓你思考「如果是異性戀的女性,照顧過世男友的母親和孩子」你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觀看?
我想,即使是異性戀情裡,也免不了也會出現同性伴侶會受到的質疑:「那孩子不是你的,為什麼你那麼照顧他?」「你跟他沒有婚姻關係,為什麼要幫他照顧他的家人?」當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也同時認可這段關係裡的「同性」不是重點了,那麼什麼是家庭組成的「必須」呢?
說「愛」好像還是太龐大和籠統了一點。若是從後段悠宇那顆有點長的鏡頭來看,「父親」是不容被另一個人取代的,但可以做出另一個選擇:「我感覺得到他的照顧和陪伴,我願意讓他繼續照顧和陪伴。」要一個孩子選擇是多麼不容易的事,這部電影不僅在說同性伴侶進入家庭的故事,它更深長地從孩子的角度去回應那些我們常以為既定的情緒反應。
那段悠宇和健一的對話,讓人發現原來心裡恐懼的、害怕的都可以得到那麼溫柔的回應:「沒有我你比較輕鬆吧!」「可是有你我會更快樂啊!」(誰說心裡害怕的時候一定要狠狠地把別人推開呢?而這不就是「家」的常態嗎?)
離開影廳的時候,有一對男女走在身後,說著不是很懂這部電影,或者評價著時間的跳躍而感到情緒的間斷。我想,這就是「愛」吧!有些無法言說也搞不清楚的情緒,你得擺在心裡擱著等待,你願意為它給予、付出,你願意給彼此等待時間稍候、喘息,你會為了過去或現在的種種情緒交疊感到迷惑、不安而向外尋找能夠平衡的狀態,然後在些過程中感受自己和身邊的人的情緒轉換,最後終於成就了家的樣貌。
親愛的房客,也是親愛的家人。當同志故事終於能走進探討「家庭」會遇到的問題,我想也是一個很大跨越;當我們從「家」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性別」「性向」是否真的有其必要的時候,接下來我們會更進一步去探討同婚伴侶與子女間的親子關係和家庭之間的磨合(當然,也免不了那些狗屁倒灶的情緒糾纏。)當越來越多的同志故事往前邁出討論各式各種不同的議題,期待更多這樣的故事能夠如同彩虹一般多彩絢爛。
《親愛的房客》是鄭有傑最好的作品!而完全我幾乎沒有提到演員,是因為他們的表演讓我放心去思考演員以外的事情了。謝謝鄭有傑寫了、拍了這麼一個故事,讓我有看到光的希望!
《親愛的房客》(Dear Tenant)/2020
導演/編劇:鄭有傑
演員:莫子儀、陳淑芳、白潤音、是元介、吳朋奉、姚淳耀
選圖的這段對白也是我非常喜愛的。這個世界很少有人會告訴我們:「嘿!不是你的錯。」在電影裡悠宇是無心,在生命的過程中,我們也常常害怕成為做錯事的那個而對自己或別人壓縮或扭曲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K會員
795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1.第一次聊天-《不小心和暗戀的同事做了》莫恩楚是利冠公司的業務,業績不算太差,但也不值得拿來說嘴。並不是他不努力跑業務,而是這已經是他使出全力之後的結果,久而久之,他也習慣了。做事認真仔細的他,當天的工作一定當天完成,即便要加班也認為是自己的義務,毫無怨言。莫恩楚不是那種可以和上司、同事、客戶把酒言歡,一下子就可以交心的人,但他言談大方、
Thumbnail
avatar
金蟬童子
2021-09-19
《與愛同居》的恐同Type愛上同志Tharn之後是否就接納了圈中人?因為之前Type想到的是Gay就會想到創傷,根本不會去考慮對方狀況與為人如何,然而他從Tharn身上學會了同志不是所有人都是壞人,也不會傷害自己(這是重點)。從性需求而演變成愛上了男人,而Type回到家鄉遇到幼年的朋友,說自己是Gay時,也給Type很大程度上的震撼力。
Thumbnail
avatar
小羊麥仔劇聊了喵
2021-08-13
《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50 把身邊的親友寫進故事裡  用身邊的人當作小說角色,當然有用過!    要婊──不,我是說要表揚,當然是要先從身邊的人開始,雖然我在作品裡面自婊的機率遠高於別人就是了。    畢竟身邊的人都知道我的筆名,如果真的被發現的話,我想我可能早就已經不曉得被蓋幾次布袋了,所以基於人身安全的考量,我覺得賣自己比較保險,反正我惹的笑話
Thumbnail
avatar
鬱兔
2020-08-15
當他們一同在有軌電車上乘風而行,我看到了新生《里斯本的故事》要提筆寫《里斯本的故事》實在是個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這部經典電影實在太飽滿,你可以看到一場懸疑的尋友記,可以在裡頭看到文‧溫德斯對電影的思考、可以看到佩索亞這個可以一人飾多角做雜誌的鬼才的詩,也可以聽到聖母合唱團令人酥麻的歌曲、可以聽到里斯本這個城市軀殼深處的聲音、可以聽到創作者最絕望的告白
Thumbnail
avatar
Lizard
2020-07-09
《大人帝國的反擊》:認同前進的敘事兒童取向處理社會議題的影視作品,如何「說服」孩子們尤其困難。與家人擁抱未來的價值觀看似過於天真爛漫,但成長於泡沫崩潰後失落時代的大人們又需何等勇氣才畫得出這部電影?當我們深入理解敘事策略,就會理解處心設計的認同機制下,他們是多麽深信人與人的連結能帶來救贖。
Thumbnail
avatar
KFC
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