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房客》/當同志故事走進了家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年輕的時候一直在想:「如果這世界的異性戀成為了少數,這世界會變成麼模樣?」那些多數認為的「正常」變成「異常」的時候,會不會就比較能夠理解其他少數人所選擇的人生,需要多數的包容?能不能就懂得在「跟別人不一樣」的選擇中,還必須盡可能尋求理解或者得到「原諒」,是一件極為辛苦的事情!(為什麼因為「不同」所以需要「被原諒」呢?)
看著《親愛的房客》這個故事,不知為何竟沒有像是電影院裡此起彼落的啜泣著,反而有一種「終於走到這裡」的心情!
終於走到討論著同性伴侶在撫養沒有血緣的孩子時會遇見的問題;終於走到同性伴侶幫忙照顧對方的父母應該會是什麼樣的心態?是一種將對方父母視為自己的家人一般,也是一種在關係裡能夠相互陪伴的被認同;終於還是得面對異性伴侶會遇到沒有血親而生的大大小小的問題;終於在孩子的純真裡望向「愛」這件事,不一定要血緣、不需要真式的稱謂,要的就是一份法律上可以保障或被保障的權益。
回看台灣的同志電影,即使是近幾年多半都還停留在出不出櫃的自我認同,或者愛了卻因為社會壓力無法一起往前的道別,再不依然是那種隱著不說著走進了異性戀的婚姻盡了人生義務、還了父母生養自己的債。同志故事想要走進家庭裡,面對有時特別難堪的糾纏,好像始終就差那麼一步,而那一步在這幾十年間如此困難的橫在同性伴侶之間,「家」就成為一種無法想像的存在。
文學或戲劇有時帶點潛移默化的功能,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故事去了解世界其他不同的面向,然後從中思考、想像那樣穿透人性(人心)的故事,究竟會朝哪個方向去?在閱讀或觀賞的時候,花一點力氣、用一點時間靠近各種的不同?從這個角度觀看《親愛的房客》,特別覺得感動了起來!
當戲劇能夠帶我們開始進入「家」的核心去思考「構成的要件」會有哪些?我們將不在只會將思維困在必要的條件裡面:「不同性別伴侶」、「被稱為正常的性別認同」、「被認為一定必要存在的成員」真的是家的「必須」嗎?《親愛的房客》給出了一種可能的想像,它讓你想像一個男人的同性伴侶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愛這個男人的家庭,它讓你思考「如果是異性戀的女性,照顧過世男友的母親和孩子」你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觀看?
我想,即使是異性戀情裡,也免不了也會出現同性伴侶會受到的質疑:「那孩子不是你的,為什麼你那麼照顧他?」「你跟他沒有婚姻關係,為什麼要幫他照顧他的家人?」當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也同時認可這段關係裡的「同性」不是重點了,那麼什麼是家庭組成的「必須」呢?
說「愛」好像還是太龐大和籠統了一點。若是從後段悠宇那顆有點長的鏡頭來看,「父親」是不容被另一個人取代的,但可以做出另一個選擇:「我感覺得到他的照顧和陪伴,我願意讓他繼續照顧和陪伴。」要一個孩子選擇是多麼不容易的事,這部電影不僅在說同性伴侶進入家庭的故事,它更深長地從孩子的角度去回應那些我們常以為既定的情緒反應。
那段悠宇和健一的對話,讓人發現原來心裡恐懼的、害怕的都可以得到那麼溫柔的回應:「沒有我你比較輕鬆吧!」「可是有你我會更快樂啊!」(誰說心裡害怕的時候一定要狠狠地把別人推開呢?而這不就是「家」的常態嗎?)
離開影廳的時候,有一對男女走在身後,說著不是很懂這部電影,或者評價著時間的跳躍而感到情緒的間斷。我想,這就是「愛」吧!有些無法言說也搞不清楚的情緒,你得擺在心裡擱著等待,你願意為它給予、付出,你願意給彼此等待時間稍候、喘息,你會為了過去或現在的種種情緒交疊感到迷惑、不安而向外尋找能夠平衡的狀態,然後在些過程中感受自己和身邊的人的情緒轉換,最後終於成就了家的樣貌。
親愛的房客,也是親愛的家人。當同志故事終於能走進探討「家庭」會遇到的問題,我想也是一個很大跨越;當我們從「家」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性別」「性向」是否真的有其必要的時候,接下來我們會更進一步去探討同婚伴侶與子女間的親子關係和家庭之間的磨合(當然,也免不了那些狗屁倒灶的情緒糾纏。)當越來越多的同志故事往前邁出討論各式各種不同的議題,期待更多這樣的故事能夠如同彩虹一般多彩絢爛。
《親愛的房客》是鄭有傑最好的作品!而完全我幾乎沒有提到演員,是因為他們的表演讓我放心去思考演員以外的事情了。謝謝鄭有傑寫了、拍了這麼一個故事,讓我有看到光的希望!
《親愛的房客》(Dear Tenant)/2020
導演/編劇:鄭有傑
演員:莫子儀、陳淑芳、白潤音、是元介、吳朋奉、姚淳耀
選圖的這段對白也是我非常喜愛的。這個世界很少有人會告訴我們:「嘿!不是你的錯。」在電影裡悠宇是無心,在生命的過程中,我們也常常害怕成為做錯事的那個而對自己或別人壓縮或扭曲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9K會員
867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霸凌的故事,從來沒有因為時代的進步而消失。即使有著像是電影裡像王大軍那樣鍥而不捨挖掘真相的人,或者像張誠、貝貝那樣的吹哨者,依然不會讓這樣的事件不再發生。我們該做的是防止這樣的事件發生,而不是多一個挖掘真相和那些勇敢說出真相的吹哨者。
像《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這種故事在早年應該屢見不鮮,在同志圈裡能被談論起都是很久以後的事。即使至今台灣同婚已經合法化,要能大方公開自己的性向,仍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就算有一部分的人是願意對不同性傾向的人展開友善的雙臂,依然很多人需要躲在自己感到安全的位置。
有沒有一部電影讓你又笑又哭但並不感到悲傷或也不心感逝去的遺憾?《消失的情人節》是一部笑著笑著就哭了的電影,是一部向那些回不去的過去致意的電影,而每一個未來都是從過去到來。
「平安快樂長大真的是件容易的事嗎?」少年的你如果曾經幻想過未來是什麼樣的遊樂園,有沒有一刻是誰向你伸出了那雙擁抱的手,擁抱你所有的無助徬徨、恐懼焦慮,好讓你不會是那個加害者也不會是被害者,存在於你的少年?
《怪胎》並不真的在講述強迫症那些細微的舉動和大腦的運行,它是一部讓人陷入那甜甜膩膩的熱戀期,又讓人在最後感到害怕失去和真的失去的痛苦悲傷的電影。
體重過重的胖子或者體態比較豐腴的人,總會在生活上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評比,尤其是負面的那些,《大餓》大概就是蒐集了這些元素拍成的一部電影。從綽號到飲食習慣,從體態到外表給人的觀感,都顯得與這世界格格不入,連身體直接遭受到侵犯也都會聽見那種極為惡毒的形容:「妳這麼胖怎麼可能有人看得上!」 外國有不少電
霸凌的故事,從來沒有因為時代的進步而消失。即使有著像是電影裡像王大軍那樣鍥而不捨挖掘真相的人,或者像張誠、貝貝那樣的吹哨者,依然不會讓這樣的事件不再發生。我們該做的是防止這樣的事件發生,而不是多一個挖掘真相和那些勇敢說出真相的吹哨者。
像《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這種故事在早年應該屢見不鮮,在同志圈裡能被談論起都是很久以後的事。即使至今台灣同婚已經合法化,要能大方公開自己的性向,仍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就算有一部分的人是願意對不同性傾向的人展開友善的雙臂,依然很多人需要躲在自己感到安全的位置。
有沒有一部電影讓你又笑又哭但並不感到悲傷或也不心感逝去的遺憾?《消失的情人節》是一部笑著笑著就哭了的電影,是一部向那些回不去的過去致意的電影,而每一個未來都是從過去到來。
「平安快樂長大真的是件容易的事嗎?」少年的你如果曾經幻想過未來是什麼樣的遊樂園,有沒有一刻是誰向你伸出了那雙擁抱的手,擁抱你所有的無助徬徨、恐懼焦慮,好讓你不會是那個加害者也不會是被害者,存在於你的少年?
《怪胎》並不真的在講述強迫症那些細微的舉動和大腦的運行,它是一部讓人陷入那甜甜膩膩的熱戀期,又讓人在最後感到害怕失去和真的失去的痛苦悲傷的電影。
體重過重的胖子或者體態比較豐腴的人,總會在生活上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評比,尤其是負面的那些,《大餓》大概就是蒐集了這些元素拍成的一部電影。從綽號到飲食習慣,從體態到外表給人的觀感,都顯得與這世界格格不入,連身體直接遭受到侵犯也都會聽見那種極為惡毒的形容:「妳這麼胖怎麼可能有人看得上!」 外國有不少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多元成家擁有許多不同的面向與形式,在同婚法案通過後,現代社會正在重新賦予「家庭」二字新的意義。無論在這些同志影像中所提出的話語是曖昧或狂放,憂鬱或抵抗,都是試著將 LGBTQ+ 族群的故事從被主流異性戀歷史給邊緣化的支流中一一找回,並重新放置在平等的位置,同樣學習面對婚姻、家庭的生命課題與對話交流。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本文想描述出愛情關係的驚人蛻變歷程,如何從「戀人」的角色身份,隨著交往時間慢慢演化成「家人」的角色身份。 當兩個人相愛並開始交往後,他們之間會慢慢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這樣的關係如果把它具體性的描述,就是在兩人的心理空間上共同建造了一個「愛巢」,也可說是一個未來可能的「家」之雛形。 而隨著時間推移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Thumbnail
幾天前的晚上,我和一群弟兄姐妹們吃飯,其中一對情侶分享他們預備進入婚姻的焦慮。照片中,是男主角的房間,這位弟兄總是將房間整理地乾乾淨淨;而女主角的房間……我就不把照片放上來了。
Thumbnail
線上教學、男性廚藝教室體現在數位及平權時代,不去公司上班便會與社會脫節的觀念顯然不成立。另外以性別區分家務責任亦是弔詭,現今雙薪家庭、多元成家等家庭結構不佔少數,已非男獵女織組成的原始社會,遑論「會煮菜可以嫁了」此類利他藐視個人價值和無稽成家必要條件的觀點。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多元成家擁有許多不同的面向與形式,在同婚法案通過後,現代社會正在重新賦予「家庭」二字新的意義。無論在這些同志影像中所提出的話語是曖昧或狂放,憂鬱或抵抗,都是試著將 LGBTQ+ 族群的故事從被主流異性戀歷史給邊緣化的支流中一一找回,並重新放置在平等的位置,同樣學習面對婚姻、家庭的生命課題與對話交流。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本文想描述出愛情關係的驚人蛻變歷程,如何從「戀人」的角色身份,隨著交往時間慢慢演化成「家人」的角色身份。 當兩個人相愛並開始交往後,他們之間會慢慢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這樣的關係如果把它具體性的描述,就是在兩人的心理空間上共同建造了一個「愛巢」,也可說是一個未來可能的「家」之雛形。 而隨著時間推移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Thumbnail
幾天前的晚上,我和一群弟兄姐妹們吃飯,其中一對情侶分享他們預備進入婚姻的焦慮。照片中,是男主角的房間,這位弟兄總是將房間整理地乾乾淨淨;而女主角的房間……我就不把照片放上來了。
Thumbnail
線上教學、男性廚藝教室體現在數位及平權時代,不去公司上班便會與社會脫節的觀念顯然不成立。另外以性別區分家務責任亦是弔詭,現今雙薪家庭、多元成家等家庭結構不佔少數,已非男獵女織組成的原始社會,遑論「會煮菜可以嫁了」此類利他藐視個人價值和無稽成家必要條件的觀點。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