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少年的前世今生 – 從系統觀探究來處,從生命法則找到歸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最近有一部叫做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的電影引發熱議,才9天就衝破了億萬票房,成了本季賣座冠軍,隨著觀影普及度的推波助瀾,片中作為主軸的同志議題更廣為人知,相信目前已有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對同志感到好奇,究竟同志是怎麼來的,又該走向何處呢?今天就讓我們透過系統觀的角度,配上實際案例的觀察所得,來幫助大家了解一二。


要了解同志,首先要了解系統觀:在系統觀裡面,每個家族裡的所有的人,都有他自己的位置,就像太陽系一樣,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軌道,互相牽引、互相平衡;當一顆星球失衡或消失時,整個引力的牽引就會瓦解,造成其他星球的變動位移,甚至相互撞擊,爾後再以一個新的平衡方式運轉。而同志,我們便可以看作是在這個星系裡面,某個因為其他星球失衡,而開始發生移動、走位,最後為整個系統再次提供平衡的諸多星球之一。

raw-image

以同志為案例,在實際的系統排列運行裡,我們常會看到個案的家族中有送養、早夭的情事,而同志成為之所以為同志,經常是他們在集體潛意識層面,產生認同與承接動力的對象,正好與自己的性別相反,例如姪子強烈連結了已逝姑姑、阿姨的動力,或者是與同性的家族成員或親人缺少連結,例如強烈認同母親而缺乏父親的兒子,過度認同家族男性卻嫌惡女性的女兒...等等,當然,這些認同大部分都發生在家族集體潛意識層面,當事人往往不自覺,甚至在現實層面上不知曉有這些家族成員的存在或是事件,因此同志的議題總是無法僅用外在看到的表象來解釋。

然而,不管是哪種原因,哪種參數,最後還是回歸到前述的系統觀,所有發生都是因為過於愛自己的家族,想要平衡家族系統運作的需求,才產了這樣的移動填補。換句話說,同志情結並非是有意為之,也不是故意要變成這樣,而是源自生命中一份愛的推動,讓他們起身去滿足自身家族系統所需的平衡與秩序

因此對於同志,我們能做的是尊重他們愛這個家的方式,不要被太多的道德批判絆住,試著超越社會的集體意識來到靈性良知,一視同仁的接納這群身份特殊的朋友,同時也放掉幫助、拯救的心態,用輕鬆、自然的方式去與他們互動即可,試著帶著好奇去了解他們,看到他們的靈魂與內在,這不僅能讓同志獲得真正的支持,也讓我們看待生命的視野變得更寬廣開闊。

raw-image
同性戀不是問題 如何實現自己人生才是問題

看到這裡,也許有朋友會問說 :那把所有的動力問題糾正了,同志是否就不再是同志了呢?事實上,這樣的提問仍是被侷限在 “把同志當做是一種問題”,但真正的重點是要能透過同志,發現家族系統中的失衡,讓這些失衡的動力被看見、被消融、被瓦解,這樣家族中的相關的成員才能好好的朝向自己的生命道路(別忘了系統觀提到的互相牽引),這才是需要被關注的重點,同性戀並不是一個問題,如何能回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人生,才是議題背後真正的大哉問。

raw-image
維繫情感有兩種主要力量
一是生命繁衍的推動力
二是愛的力量
只靠一種力量維繫關係需要更多的努力

透過系統觀,我們了解了同志的來處,而透過生命法則,則能為同志朋友指引一條幸福的歸處。 同志最大的渴望,就是愛。愛,本來就是超越一切的。同志也一樣,也配得去愛,愛不分種族性別老少,所有人愛的能力都是一樣的,愛一樣可以滋養同志的身心靈。 然而同志要擁有親密的愛、組成長久的伴侶關係是比較挑戰的;異性的結合有一個生命的推動力在裡面, 在生理上有自然本能的連結力幫助維繫著關係,而同志缺少了生命傳承的驅動力支持。

因此,綜觀一般家庭都常在喊維持不易了,況且是少了生命傳承驅動力協助的同志,單靠兩個人的愛要走下去,是非常辛苦的。如此想要長久穩定的關係,同志必須在愛和情感上修煉的相當成熟,才能取得好的結果。另外,在同志缺乏的那部分 – 推動生命繁衍的力量,這個力量實是為每個生命的內在帶來平衡與滿足感的重要來源,它維持了一種生物層次的平衡,如我們常會聽到新手媽媽說,當她誕生下孩子後,覺得一切都滿足了,生命沒有缺憾了。

平衡法則的運作 左右了生命發展的型態

細數同志的生命歷程,往往缺少了能平衡 “推動生命繁衍的力量” 這部分的經歷,亦即我們從世界得到了生命,但我們卻無以回報生命,這樣潛伏在集體潛意識的虧欠與空虛感常常為同志帶來負面的投射與影響,例如沈溺於不當關係、上癮、或是選擇自我傷害、慢性自殺、從事各種危險行為...等,透過各種方法無意識的在削弱自己的生命動能與活力。

要轉化這種扭曲的傷害、讓生命重新找到幸福歸處,我們要從生命法則下手、從心靈層面上著手、從提昇心靈層次開始,讓同志在沒辦法有 “生命傳承” 的先天限制下,往更高層次的生命貢獻提升 – 用不同於繁衍下一代的方式來服務整體生命,即是--化小愛為大愛,透過昇華後充分流動的愛來為生命做出更高層次的貢獻!例如從事公益、做對社會有愛有貢獻的工作、關懷整體生命與造福人群...等,這時的同志便能實現生命被賦予的意義與價值,同時亦能取得生命的平衡與內在深刻的滿足,也不用再因為內在黑洞,需要用各種負面的方式來麻痺、懲罰自己了。

raw-image

透過以上從系統觀與生命法則的觀點,您是不是對同志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了呢?或是同志朋友們對自身的未來走向更有施力點與方向感了呢?其實同志本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個人如何實現人生、創造身心深刻的滿足與平安,即使是非同志族群,也依舊面臨著相同的挑戰。因此,轉心向內提升內在,才是我們永恆真實的途徑,不管是同性戀異性戀,最終都要以邁向生命更高的層次來回應整體生命,了解種種真相後實不太需要去在意、拘泥這些外在的身份,只要好好的去走、正確的去愛,不同的人生一樣能開出燦爛的花朵,玫瑰少年和蓮花大士一樣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芬芳。

--------------------------------------

推薦閱讀:關係五大法則

推薦學習:系統排列專業課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周道石的沙龍
4會員
16內容數
孩子是家庭的的鏡子,真實的反射出整個家族的未竟之事,傾聽孩子的一舉一動,我們將能找到創造家庭幸福的線索!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有一部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的電影9天就衝破億萬票房,成了本季賣座冠軍,隨著觀影普及度的推波助瀾,片中作為主軸的同志議題更廣為人知,相信目前已有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對同志感到好奇,究竟同志是怎麼來的,又該走向何處呢?今天就讓我們透過系統觀的角度,配上實際案例的觀察...
Thumbnail
最近有一部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的電影9天就衝破億萬票房,成了本季賣座冠軍,隨著觀影普及度的推波助瀾,片中作為主軸的同志議題更廣為人知,相信目前已有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對同志感到好奇,究竟同志是怎麼來的,又該走向何處呢?今天就讓我們透過系統觀的角度,配上實際案例的觀察...
Thumbnail
男團選秀節目《原子少年》以「行星」分團,星系間特色各有不同,其中,「金星」十位參賽少年gay得天造地設坦蕩無畏,讓人詫異更驚喜,這當然要歸功《748施行法》通過,反同方羅織的謊言一個個被戳破——爸媽爺奶還在,異性戀沒有因此成為同性戀(如果有,純因他/她本就是雙性戀),台灣並未淪為愛滋島
Thumbnail
男團選秀節目《原子少年》以「行星」分團,星系間特色各有不同,其中,「金星」十位參賽少年gay得天造地設坦蕩無畏,讓人詫異更驚喜,這當然要歸功《748施行法》通過,反同方羅織的謊言一個個被戳破——爸媽爺奶還在,異性戀沒有因此成為同性戀(如果有,純因他/她本就是雙性戀),台灣並未淪為愛滋島
Thumbnail
性取向已被認為如同種族、文化,甚至如價值觀的選擇。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
Thumbnail
性取向已被認為如同種族、文化,甚至如價值觀的選擇。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
Thumbnail
《誰先愛上他的》並不是一部描述同志愛情故事主題的新片,然而,它在我眼中依然是同志電影中的佳作。這部電影的故事線以同志愛情故事為發展,亦在故事中融入了親子教養的省思,並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敘說一個複雜的社會議題與愛情故事。
Thumbnail
《誰先愛上他的》並不是一部描述同志愛情故事主題的新片,然而,它在我眼中依然是同志電影中的佳作。這部電影的故事線以同志愛情故事為發展,亦在故事中融入了親子教養的省思,並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敘說一個複雜的社會議題與愛情故事。
Thumbnail
打從去年開始我就有在看酷兒影展,今年是第七屆,而這是我今年的第一場影片。 本來以為是很沈悶的劇情片,但是本片的起承轉合在節奏上都抓得很順暢,行雲流水,並且在劇情表演中流露了細膩的情感,即使不若年輕情侶的激烈情感,但在雲淡風輕中也能感受到“世界只剩我倆
Thumbnail
打從去年開始我就有在看酷兒影展,今年是第七屆,而這是我今年的第一場影片。 本來以為是很沈悶的劇情片,但是本片的起承轉合在節奏上都抓得很順暢,行雲流水,並且在劇情表演中流露了細膩的情感,即使不若年輕情侶的激烈情感,但在雲淡風輕中也能感受到“世界只剩我倆
Thumbnail
總覺得做為異性戀跟這些議題沒有關係,但隨著年紀漸長,漸漸感覺到"漠視"同樣是種可怕的暴力,真實存在的人,就該是社群的一份子。
Thumbnail
總覺得做為異性戀跟這些議題沒有關係,但隨著年紀漸長,漸漸感覺到"漠視"同樣是種可怕的暴力,真實存在的人,就該是社群的一份子。
Thumbnail
當同志故事終於能走進探討「家庭」會遇到的問題,我想也是一個很大跨越;當我們從「家」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性別」「性向」是否真的有其必要的時候,接下來我們會更進一步去探討同婚伴侶與子女間的親子關係和家庭之間的磨合,當越來越多的同志故事往前邁出討論各式各種不同的議題,期待更多這樣的故事能夠如同彩虹一般絢爛!
Thumbnail
當同志故事終於能走進探討「家庭」會遇到的問題,我想也是一個很大跨越;當我們從「家」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性別」「性向」是否真的有其必要的時候,接下來我們會更進一步去探討同婚伴侶與子女間的親子關係和家庭之間的磨合,當越來越多的同志故事往前邁出討論各式各種不同的議題,期待更多這樣的故事能夠如同彩虹一般絢爛!
Thumbnail
這些不管是不是媽媽?有沒有結婚?在發現冋性情慾的年齡層什麼都有,我碰到的有30多歲,40多歲,我自己50多歲,有一位朋友60多歲,性傾向的探索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也是會改變的——其實不是「改變」,是原來就有的情慾抒發出來。
Thumbnail
這些不管是不是媽媽?有沒有結婚?在發現冋性情慾的年齡層什麼都有,我碰到的有30多歲,40多歲,我自己50多歲,有一位朋友60多歲,性傾向的探索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也是會改變的——其實不是「改變」,是原來就有的情慾抒發出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