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聊音樂】作曲大師所寫的....視奏考題?
方格精選

【喝咖啡聊音樂】作曲大師所寫的....視奏考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大師就是大師,雖然曲子簡短、精簡,但是短短幾個小節,就可以考驗出受試者的樂器演奏功力。

更重要的是,並不會因為這只是音樂院入學考題,就失去了作品的成熟度與完整度。

今天來分享兩首我非常喜愛的「音樂院入學考題」,它們不約而同地都出自於巴黎音樂院當中的兩大作曲家之手。

1.拉威爾:A小調前奏曲(Ravel: Prelude in A Minor for Piano Solo,M.65)

比較推薦的版本,請在Spotify聆聽:

而Youtube的影片,我們可以看到中間有一段雙手交叉彈奏的片段,正是這份考題最刁難的地方。視奏考試就是,事前不讓學生看到樂譜內容,等到要受試前幾分鐘才拿出來,考生要在短短時間內就知道如何正確地解讀這份譜,並且正確地彈奏出來:

由此可知,拉威爾深知鋼琴彈奏技巧的奧義,用這一段來考驗該學生是否有資格入學。然而遑論考試目的性,如果只是聆聽該樂曲,卻有一種夢境般的感覺,充滿迷惘、模糊曖昧,一種濃霧水氣般的神秘氣氛。


2.佛瑞:莊嚴的小快板(Faure:Morceau de lecture for two cellos)

很特別的是,同樣身為巴黎音樂院的的作曲家佛瑞,也是拉威爾的老師,他選擇用兩把大提琴來作為入學試譜考題。

影片的版本與音色已經相當優異,而這裡我推薦的錄音版本是大提琴家Steven Isserlis專輯當中所收入的版本:

這首視奏考題,我曾經拉過,與其說是考驗技巧,不如說是考驗旋律的發揮技巧。如何把當中的旋律拉得輕柔,相似的句子在不同的和聲中如何做出不同表現,取決於拉奏者的內涵。

佛瑞寫了很多藝術歌曲,當然對於富有歌唱性的大提琴,佛瑞也寫了相當多的傳世名作,希望大家在Steven Isserlis的專輯裡面,可以欣賞更多佛瑞作品的精美之處。

在當時後浪漫主義當道、作品講究恢弘雄偉、氣勢壯闊之餘,還有一派人創作如此珠玉小品,讓習慣重口味的聽眾有了清爽耳目一新的享受。

raw-image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avatar-img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696會員
456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Miles》是哥倫比亞公司協助創立的五重奏所錄製的第一張專輯,但光芒卻反而被「馬拉松錄音」系列專輯蓋過。不過我認為《Miles》更冷調,喜歡Miles Davis冷酷吹奏的樂迷,應該會喜歡。
每位樂手的音樂造詣不在話下,卻不讓技巧成為封閉內心的障礙。他們不僅聆聽彼此的即興樂句,還能聽懂樂句的意境,彼此給對方足夠的留白。讓萬物擁有自己的個性,又毫無矛盾地共存,可見深知禪的絕妙三昧。
這張《Head Hunters》成功是有原因的,專輯中所使用的電鋼琴與效果器所疊加起來的複合節奏與律動,再加上放克味道極重的電貝斯與鼓點,在古典與爵士的學理上都是極高層次的探索。
Maisky在音樂會上征戰無數,演奏過數百次輝煌磅礡的協奏曲,但他卻常常回過來演奏小品。這次的俄國藝術歌曲改編為大提琴,在在顯示出Maisky對於細膩音色的雕琢功力。
除了編寫出來的部分讓人驚艷,要怎麼讓薩克斯風的部分留白,完全交給Stan Getz即興?而Stan Getz在首次與這樣前衛的創新作品合作當下,又要如何迅速理解作曲家所冀望的情感與音樂張力?無論如何,這張專輯已經成為經典,兩人的絕妙合作傳為佳話。
John Coltrane所創造的宇宙冥想式音樂風格,使得自由爵士變得更加個人化。這風格的音樂,欣賞重點不在於「怎麼做」、「好不好聽」、「分析和弦與節奏」,而是將整體音色視為一幅幅冥想中所產生的幻象。
雖然《Miles》是哥倫比亞公司協助創立的五重奏所錄製的第一張專輯,但光芒卻反而被「馬拉松錄音」系列專輯蓋過。不過我認為《Miles》更冷調,喜歡Miles Davis冷酷吹奏的樂迷,應該會喜歡。
每位樂手的音樂造詣不在話下,卻不讓技巧成為封閉內心的障礙。他們不僅聆聽彼此的即興樂句,還能聽懂樂句的意境,彼此給對方足夠的留白。讓萬物擁有自己的個性,又毫無矛盾地共存,可見深知禪的絕妙三昧。
這張《Head Hunters》成功是有原因的,專輯中所使用的電鋼琴與效果器所疊加起來的複合節奏與律動,再加上放克味道極重的電貝斯與鼓點,在古典與爵士的學理上都是極高層次的探索。
Maisky在音樂會上征戰無數,演奏過數百次輝煌磅礡的協奏曲,但他卻常常回過來演奏小品。這次的俄國藝術歌曲改編為大提琴,在在顯示出Maisky對於細膩音色的雕琢功力。
除了編寫出來的部分讓人驚艷,要怎麼讓薩克斯風的部分留白,完全交給Stan Getz即興?而Stan Getz在首次與這樣前衛的創新作品合作當下,又要如何迅速理解作曲家所冀望的情感與音樂張力?無論如何,這張專輯已經成為經典,兩人的絕妙合作傳為佳話。
John Coltrane所創造的宇宙冥想式音樂風格,使得自由爵士變得更加個人化。這風格的音樂,欣賞重點不在於「怎麼做」、「好不好聽」、「分析和弦與節奏」,而是將整體音色視為一幅幅冥想中所產生的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