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geon life] 安全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開了一台久違的急診手術

在一般外科的領域,急診手術並不少見
舉凡眾所皆知的急性闌尾炎(盲腸炎)、胃腸道穿孔、缺血性腸疾及急性膽囊炎等
皆屬於一般外科的範疇
而在今天,一台看似平凡的急性闌尾炎急診手術,看完病患後卻讓人萬分惶恐。
病患是一位未滿40歲的年輕女性,沒什麼特別慢性病史,手術史卻相當驚人
剖腹產兩次外,巧克力囊腫接受過腹腔鏡囊腫切除術,最後傳統開腹式子宮切除手術
四次的腹部手術病史,在外科醫師的眼中宛如一場惡夢
組織在修復中容易產生過量的結締組織,在皮膚上成為蟹足腫
而在腹部則易形成聞風喪膽的腹腔沾黏
手術難度增加不提,開腹過程也容易傷害到正常的器官,例如弄破腸子之類的
在腹腔鏡的開腹過程,傷到了腸子幾乎是宣判腹腔鏡手術失敗
必須轉為剖腹手術,來修補破掉的腸子
就會是月底死亡及併發症討論會(MM conference)上的主角之一,檢討併發症產生
在急診室問完病史、做完理學檢查及判讀電腦斷層後,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幾乎已確立
建議病人接受標準的腹腔鏡手術治療,切除發炎的闌尾(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得知病人輝煌的手術史後,在等待接刀的時間,滿腦都是過去慘痛的教訓
在總醫師時期,曾因為腹腔沾黏導致一台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幾乎成為剖腹探查(Exploratory laparotomy)
弄破腸子後傷口拉大以修補腸子
還用大量的生理食鹽水沖洗腹腔,以免滲漏的腸液造成腹膜炎
好在當時的主治醫師及時出手相救,才避免情況變得更嚴重
如今自己成為主治醫師,出問題可是自己要負責善後的
想到這點,擔心病患腹腔沾黏的我不禁頭皮發麻
手術在晚間七點準時開始,也是我來到台東後第一台夜間急診手術
在進腹腔的過程還算順利,沒有碰到任何阻礙
而進腹腔後,看見骨盆腔內一如預期中的沾黏,而發炎的闌尾躺在一坨沾黏的網膜中
又是一場爛仗,那時的我心裡想著
好在過去在台北兩年多來,近三百台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的經驗
手術還是在一小時左右順利結束
開完刀的我不禁想著,今天還在台北馬偕的話,心情會是如何
過去在馬偕,學長們總是提醒,半夜開刀出問題還是可以打電話求救
也曾在凌晨一點多將睡夢中的學長請來醫院一起完成複雜的手術
過程中也得到寶貴的經驗,給自己一個學習的機會
而今天在台東的我,唯一能求救的幫手只有從國泰醫院來支援的學長
即使學長是個脾氣很好的人,這兩個月也有多次合作經驗
但畢竟分屬不同體系訓練出來,自然不像在馬偕那樣能夠厚著臉皮隨時求救
就算是再熟悉不過的急診手術,晚間時段開起刀來也是膽戰心驚
深怕出了什麼狀況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補救
唉,畢竟資歷還是太年輕,膽子就是不夠大,沒能有說衝就衝的勇氣
曾在馬偕聽過一位資深學長說道,外科醫師的成熟大概在成為主治醫師兩年後
我想不只是技術上的成熟,心態上也需要些時間來打磨淬鍊,成就一位外科醫師
又跟談戀愛一樣,安全感是要自己給自己的
這大概又是我一個重要的課題吧

看著護理紀錄上的生命徵象表(TPR sheet),慶幸病患手術後稍微退燒
希望手上的病患術後恢復一切良好,準時出院
要能成為一位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外科醫師
還真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2020.11.24
謹以此文紀念在台東第一台夜間急診手術
avatar-img
2會員
5內容數
紀錄照顧病人的點滴和心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A 的其他內容
我想,每一位外科醫師都有這樣的想法吧 能不多切就不多切,能保留就保留 畢竟身上原來的器官組織才是最好的
我想,每一位外科醫師都有這樣的想法吧 能不多切就不多切,能保留就保留 畢竟身上原來的器官組織才是最好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進去開刀房前,護理師超溫柔還跟我聊天,醫生還跟我大聊特聊到麻醉的最後一刻,希望他有一天開業,我一定會想回鍋當護理師(先不要想太多好了ʕʘ̅͜ʘ̅ʔ),這次答應麻姐們要好好稱讚麻醉科的好(他們說靠的只是一點點成就感撐下去,真希望他們能看到),畢竟他們真的很照顧我,也是我這次大工程中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陸續爬文很長一陣子,都很擔心術後的不舒服,大致整理一下顧慮點:我怕餓、怕痛,怕全麻後嘔吐,更怕保險沒給付;⚠️醫美診所問到都差不多4萬,網路爬文醫院7-8萬,9萬已經很頂(名醫最高看到18萬),我的$103200。
Thumbnail
從五月份從泌尿科檢查到婦產科,腹部疼痛,超音波照到子宮肌瘤15cm, 從A醫院的A醫生說子宮要切除,對我來講太難熬了, 經家人與朋友建議,再去B醫院再次做檢查, 醫生說這拿子宮肌瘤就可以,不需要切除子宮, 只是還是必須是傳統的開腹手術,無法用微創... 其實從檢查到開刀我也是拖了一個月才開刀, 原則
Thumbnail
Photo by calvin, Bali 我與一般計劃性開刀的人不同,計劃性開刀通常多於退化、先天不良、運動磨損,所以能夠提前去了解髖部構造、手術方式及術後照護,甚至可以提前安排在什麼醫院給那位醫師動刀⋯⋯等等。 於是,我的急性意外狀況反倒是太突如其來了,根本沒時間去多加了解,即便是出院了還是
Thumbnail
之所以會書寫關於髖關節手術的主因是網上術後的資訊討論實在不多,多為各官方制式訊息,想找到能解答我的疑問幾乎沒有,希望藉由ㄧ路連載下去的手術日誌能帶給病友一些共鳴與經驗分享。 如題,我在運動過程中發生意外,左手肘與左骨盆重摔在地,當下完全站不起來,我慘了~我完蛋了~瞬間閃過腦中,接著就在痛苦快暈倒的
Thumbnail
急性闌尾炎,俗稱「盲腸炎」,然而這是一般民眾的誤稱。 闌尾和盲腸是腹內器官的兩個「不同」部位,但醫師為了解釋病情,也常用「盲腸炎」與病人及家屬溝通,民眾多已習慣稱其「盲腸炎」,不知道什麼是闌尾炎。
Thumbnail
確定又要開刀了! 今天回診,醫生跟我解釋,說畢竟癌細胞擴散到了淋巴, 所以,經過醫師們開會之後, 覺得按照標準的處理方式,還是開刀,把左邊剩下的甲狀腺也切掉吧。 醫師們開會的畫面,想像起來,就像是「派遣女醫X」的開會場景…… 好吧,那我也只好說好。 雖然,上次開刀完,喉嚨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有天上班,急診忙碌度在爆炸邊緣,醫師特地從開刀房走來急診:再不讓病人進開刀房我就不要現在開。 前面送三台緊急刀上開刀房,加上兩台加護病房⋯⋯剩下最後手腕骨折,等不到10分鐘還沒送上去,我一邊準備病人手術流程,看著衣服還沒換的病人,一邊耳邊傳來這種帶有威脅的字眼,眼淚差點飆出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進去開刀房前,護理師超溫柔還跟我聊天,醫生還跟我大聊特聊到麻醉的最後一刻,希望他有一天開業,我一定會想回鍋當護理師(先不要想太多好了ʕʘ̅͜ʘ̅ʔ),這次答應麻姐們要好好稱讚麻醉科的好(他們說靠的只是一點點成就感撐下去,真希望他們能看到),畢竟他們真的很照顧我,也是我這次大工程中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陸續爬文很長一陣子,都很擔心術後的不舒服,大致整理一下顧慮點:我怕餓、怕痛,怕全麻後嘔吐,更怕保險沒給付;⚠️醫美診所問到都差不多4萬,網路爬文醫院7-8萬,9萬已經很頂(名醫最高看到18萬),我的$103200。
Thumbnail
從五月份從泌尿科檢查到婦產科,腹部疼痛,超音波照到子宮肌瘤15cm, 從A醫院的A醫生說子宮要切除,對我來講太難熬了, 經家人與朋友建議,再去B醫院再次做檢查, 醫生說這拿子宮肌瘤就可以,不需要切除子宮, 只是還是必須是傳統的開腹手術,無法用微創... 其實從檢查到開刀我也是拖了一個月才開刀, 原則
Thumbnail
Photo by calvin, Bali 我與一般計劃性開刀的人不同,計劃性開刀通常多於退化、先天不良、運動磨損,所以能夠提前去了解髖部構造、手術方式及術後照護,甚至可以提前安排在什麼醫院給那位醫師動刀⋯⋯等等。 於是,我的急性意外狀況反倒是太突如其來了,根本沒時間去多加了解,即便是出院了還是
Thumbnail
之所以會書寫關於髖關節手術的主因是網上術後的資訊討論實在不多,多為各官方制式訊息,想找到能解答我的疑問幾乎沒有,希望藉由ㄧ路連載下去的手術日誌能帶給病友一些共鳴與經驗分享。 如題,我在運動過程中發生意外,左手肘與左骨盆重摔在地,當下完全站不起來,我慘了~我完蛋了~瞬間閃過腦中,接著就在痛苦快暈倒的
Thumbnail
急性闌尾炎,俗稱「盲腸炎」,然而這是一般民眾的誤稱。 闌尾和盲腸是腹內器官的兩個「不同」部位,但醫師為了解釋病情,也常用「盲腸炎」與病人及家屬溝通,民眾多已習慣稱其「盲腸炎」,不知道什麼是闌尾炎。
Thumbnail
確定又要開刀了! 今天回診,醫生跟我解釋,說畢竟癌細胞擴散到了淋巴, 所以,經過醫師們開會之後, 覺得按照標準的處理方式,還是開刀,把左邊剩下的甲狀腺也切掉吧。 醫師們開會的畫面,想像起來,就像是「派遣女醫X」的開會場景…… 好吧,那我也只好說好。 雖然,上次開刀完,喉嚨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有天上班,急診忙碌度在爆炸邊緣,醫師特地從開刀房走來急診:再不讓病人進開刀房我就不要現在開。 前面送三台緊急刀上開刀房,加上兩台加護病房⋯⋯剩下最後手腕骨折,等不到10分鐘還沒送上去,我一邊準備病人手術流程,看著衣服還沒換的病人,一邊耳邊傳來這種帶有威脅的字眼,眼淚差點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