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別不同的醫療系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美國的醫療系統,#像極了愛情,精彩的程度,我也不知道從何說起。

最近是流感季節,加上疫症橫行,醫療服務的負荷加重,實在有點吃不消。適逢感恩節和聖誕節,雖然州政府們都勸大家不要多人聚會,但應該沒有太多人會聽聽話話的了。

不過,在美國看醫生,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是一些我所知道的,如果有在醫療系統工作的朋友能夠指正謬誤,請指教一下。

首先醫療保險幾乎是必須的,如果沒有醫療保險的話,看醫生會比較麻煩一點。就算有醫療保險,每一次付的診金都不少。相比起香港的醫療費用,美國的醫療服務的確比較昂貴。

此外,與香港看醫生方便的程度相比,美國看醫生應該算是十分不便。在香港,私家診所俯拾皆是,當感到不舒服,隨便在路邊見到診所,就可以走進去看醫生。然而在美國,普通的家庭醫生都需要預約,而美國的一般主張是普通傷風感冒就不要去看醫生,自己服用成藥就可以了。

如果真的有需要,又怎麼辦呢?一般都會到Urgent Care看醫生,也可以說是像香港的醫療中心一般,不過Urgent Care的診金又會比一般家庭醫生貴。

再嚴重一點要去急診室(Emergency Room)又如何呢?在香港,無論是公立醫院或私家醫院,都比較方便,診金也著實不太昂貴,只是公立醫院的等候時間會比較久。美國的急診室通常要等很久,雖然不會即時收費,但就算有保險,相比之下收費實在超級高。

不過,雖然如此,美國醫療的收費制度,還是有一些不為人所知的不明文規定。

首先,如果大家沒有保險而去看醫生,在處理收費的時候跟收費處說明,通常診金會酌量減少一點,而且如果可以一次過付款,有機會會有折扣。在香港所有收費都是明文規定來說,美國的醫療收費有「可加可減機制」。美國醫療系統,一般會偏向跟保險公司收取比較多的費用。

這代表著什麼呢?筆者剛移民之時,對於這些事情一概不知,試過碰了不少釘子。不過開始工作之後,公司會幫忙付一部分的保險費用,才真正的感受到擔子輕省一點。加上醫療費用很多時都是突發性的(除非是長期病患),並沒有什麼預算。

要移民到美國之前,一定要對醫療系統上的差別有心理準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trick Chan的沙龍
7會員
55內容數
新的一波移民潮又來了,美國是其中一個熱門的理想地方。可能大家有很多問題,也預計不到會有什麼挑戰。 作為移民美國二十多年的先鋒,站在美國與香港中間,可能可以幫到大家解答一些了解美國生活上的一些問題,或者是為移民這個題目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Let's do this! 移民美國,的確 #像極了愛情
Patrick Ch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03
隨著 #疫情 在美國不斷有下滑的跡象,美國人也漸漸開始疫情前的「#正常」生活了。筆者在外面,看到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少(連筆者自己也不是嚴格地經常戴著口罩),很多公司也讓員工回到辦公室工作,檢測、疫苗證明等等措施也逐漸消失。
Thumbnail
2022/04/03
隨著 #疫情 在美國不斷有下滑的跡象,美國人也漸漸開始疫情前的「#正常」生活了。筆者在外面,看到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少(連筆者自己也不是嚴格地經常戴著口罩),很多公司也讓員工回到辦公室工作,檢測、疫苗證明等等措施也逐漸消失。
Thumbnail
2022/01/23
筆者最近抱恙,所以想不到有什麼題目可以寫。不過最近 #Omicron 肆虐之下,西方國家紛紛說Omicron的出現,是疫症在2022的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Thumbnail
2022/01/23
筆者最近抱恙,所以想不到有什麼題目可以寫。不過最近 #Omicron 肆虐之下,西方國家紛紛說Omicron的出現,是疫症在2022的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Thumbnail
2021/07/15
雖然這篇文章已經不是新鮮熱辣,但是仍然想為大家說一下今年 #美國獨立日 的經歷。 今年的美國獨立日,剛巧在教會度過,在詩歌敬拜快將完結之際,領敬拜的姊妹唱出了 #AmericaTheBeautiful 這一首歌⋯⋯
Thumbnail
2021/07/15
雖然這篇文章已經不是新鮮熱辣,但是仍然想為大家說一下今年 #美國獨立日 的經歷。 今年的美國獨立日,剛巧在教會度過,在詩歌敬拜快將完結之際,領敬拜的姊妹唱出了 #AmericaTheBeautiful 這一首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美國救護車一趟平均價錢介於300~900美元,還不包括在救護車上使用到的醫療用品。國外令人驚訝的高額醫療費使許多家庭、個人變得貧窮,甚至因負擔不起醫療費而選擇放棄治療。為了讓更多人有能力支付並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金融科技擴大版圖進入醫療保健領域,改善患者與醫院的營運。想知道更多內容嗎?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美國救護車一趟平均價錢介於300~900美元,還不包括在救護車上使用到的醫療用品。國外令人驚訝的高額醫療費使許多家庭、個人變得貧窮,甚至因負擔不起醫療費而選擇放棄治療。為了讓更多人有能力支付並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金融科技擴大版圖進入醫療保健領域,改善患者與醫院的營運。想知道更多內容嗎?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美國的房子和學校差不多搞定後,我最近在忙的是和醫療有關的事,相信大家都有耳聞美國醫療跟台灣的情況是天差地遠,在出國之前得先做一些準備。
Thumbnail
美國的房子和學校差不多搞定後,我最近在忙的是和醫療有關的事,相信大家都有耳聞美國醫療跟台灣的情況是天差地遠,在出國之前得先做一些準備。
Thumbnail
來到美國,安頓住家跟車子固然重要,不過我覺得在安家時期,最讓我沒有安全感的反而是醫療,怕生病會要花很多錢。
Thumbnail
來到美國,安頓住家跟車子固然重要,不過我覺得在安家時期,最讓我沒有安全感的反而是醫療,怕生病會要花很多錢。
Thumbnail
到底多少人會為了台灣健保而移民台灣?在眾多向天爸查諮移民程序的人當中,從來沒有人因為健保制度而決定離開香港。台灣的好不只是健保,還有很多很多,例如台灣生活習慣與香港接近、語言溝通方便、飲食習慣相似、台灣人熱情友善等等……是一張一張美麗的畫面交織成無人能比的寶島,而不會有人只是為了健保而選擇台灣。
Thumbnail
到底多少人會為了台灣健保而移民台灣?在眾多向天爸查諮移民程序的人當中,從來沒有人因為健保制度而決定離開香港。台灣的好不只是健保,還有很多很多,例如台灣生活習慣與香港接近、語言溝通方便、飲食習慣相似、台灣人熱情友善等等……是一張一張美麗的畫面交織成無人能比的寶島,而不會有人只是為了健保而選擇台灣。
Thumbnail
上一次寫美國醫療的時候,有朋友提議寫「在美國第一次看醫生」。筆者在美國雖然很久,但看醫生的次數寥寥可數,反而陪伴家人看醫生的的經驗不少。 正因為如此,第一次看醫生的經驗,應該在我身上發生了幾次了,#像極了愛情。
Thumbnail
上一次寫美國醫療的時候,有朋友提議寫「在美國第一次看醫生」。筆者在美國雖然很久,但看醫生的次數寥寥可數,反而陪伴家人看醫生的的經驗不少。 正因為如此,第一次看醫生的經驗,應該在我身上發生了幾次了,#像極了愛情。
Thumbnail
美國的醫療系統,#像極了愛情,精彩的程度,我也不知道從何說起。 最近是流感季節,加上疫症橫行,醫療服務的負荷加重,實在有點吃不消。適逢感恩節和聖誕節,雖然州政府們都勸大家不要多人聚會,但應該沒有太多人會聽聽話話的了。 不過,在美國看醫生,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美國的醫療系統,#像極了愛情,精彩的程度,我也不知道從何說起。 最近是流感季節,加上疫症橫行,醫療服務的負荷加重,實在有點吃不消。適逢感恩節和聖誕節,雖然州政府們都勸大家不要多人聚會,但應該沒有太多人會聽聽話話的了。 不過,在美國看醫生,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英國有自己的健保系統NHS,除了英國國民外,簽證時間超過六個月的外國人也須強制加入。所以英國的醫療並不像一般人認知中的"在國外看醫生就是天價",在NHS中看診與部分藥物是不需付費的。
Thumbnail
英國有自己的健保系統NHS,除了英國國民外,簽證時間超過六個月的外國人也須強制加入。所以英國的醫療並不像一般人認知中的"在國外看醫生就是天價",在NHS中看診與部分藥物是不需付費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