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告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社會就充滿了「我告你」的聲音,表面上這是個法治的社會,所以每個人都有權利爭取自己的權益,但實際上,卻嚴重地改變了整個社會風氣,人人自危,深怕一個閃失,就會被告。連我們最信任的老師也緊張了起來,紛紛採取自保的措施,老師必須花更多的時間處理親師之間的責任問題,教育目的被扭曲,老師的教學熱情與理想也不斷被消磨,這樣的風氣改變,已經嚴重地影響教育的品質。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是傳宇宙人生的道理,受業,是傳授專業知識和思考方法,解惑,是解答學生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如果我們今天還承認教師要有這個功能,那我就要請問,在現在這個「我告你」的環境底下,老師能發揮這個功能嗎?我想不但不可能,恐怕是道不能傳,業不能受,徒增困惑而已。為了改善目前的現況,我提出三點給大家參考:
首先,教育主管單位要正視這股歪風,好好檢視整個教育政策是不是有導向「我告你」的趨勢,教育是整體的思考,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法令的訂定必須以達成教育目的為依歸,包括教師的考核、任用制度,是否適當?是否了解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主管當局必須清楚知道,教育是國家未來發展最重要的工作,而老師就是最主要的執行者,良師興國,沒有好老師,就沒有好的教育,當然就沒有好的國家。所以給老師更多的教育資源與訓練,鼓勵老師更有前瞻性的教學方法,提供老師更能發揮的教學環境,比採取負面表列的規定更重要,在恐懼的環境下,人會失去創造性,「我告你」的歪風不除,對教育的傷害將無法估計。
其次,我也要提醒家長,必須把教育現場歸還給老師,學校跟家庭教育各司其職,相互尊重,才能給老師一個完整的教育空間,發揮其所長。現在家長的教育水準提高,對教育有更高的要求,但對於學校教育應該站在提供老師資源的角色,而不是干預。其次,有些家長過度保護小孩,捨不得小孩受到委屈,但是學校是鍛鍊小孩各方面心智成熟的場域,有時候嚴格的要求才能激發小孩的潛能,才能學習是非對錯,學習團體生活,成就健全的人格,過度地保護小孩或對老師太過苛求,都會損傷教育品質,不利小孩的心智成長。老師和家長的目標都是希望把小孩教好,信任老師,協助老師,才能創造雙贏,跟老師採取對立立場,傷害的絕對是小孩。
最後,我也要鼓勵老師,面對教學現場的問題,不要氣餒,不要放棄熱情與理想,找到問題根源,一起思考面對,讓教育的希望從基層生根,進而影響上層的決策,或許不容易,但是老師不做,還有誰能做呢?面對家長挑剔,環境惡劣,我們要更嚴格地要求自己,希望能做到無可挑剔,困難的環境也是自我成長的最好機會,把環境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壓力當作「鯰魚效應」來自我期許,就會讓我們產生更強的生命力。也要相信事在人為,沒有跨不過的坎。《孫臏兵法》有一句話說:「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勝。故聖人以萬物之勝勝萬物,故其勝不屈。」只要是有陣形的軍隊,就沒有不能識別的;只要是能識別的,就沒有不能戰勝的。聖人會運用萬物的長處去戰勝萬物,所以能不斷取勝。孫臏講的雖然是處理戰爭的問題,但在教學現場也是相通的,只要能用正確的方法,善於運用資源,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我們都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過得更好,社會更和諧,如果「我告你」可以變成我相信你,我支持你,教育環境一定會讓人耳目一新,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歡迎追蹤專題及粉絲專頁
►FB:兵法快遞
►新書資訊:人生無極限,孫子兵法打造你的全勝思維
2021兵法快遞公益講座 開放預約
即日起,歡迎各級學校預約演講(2021上半年),主題為「孫子兵法打造教育的全勝思維」,對象以教師、家長為主,基於「快遞兵法智慧,開展自主人生」的使命,本講座為公益性質,不收取講師費。
因場次有限,如有意願請及早來信洽詢:theartofwarexpress@gmail.com
其他企業組織不在公益講座之適用範圍,如有邀約演講需求,歡迎來信洽談。
►講座簡介:人生不能避免競爭,從小到大,競爭都是如影隨形,但從來沒有一門課教我們如何面對競爭,吳順令教授以《孫子兵法》的競爭三問,解開競爭的全貌,讓我們了解競爭的方法、代價與境界,幫助自己與下一代不再視競爭為畏途,進而開拓人生的格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25內容數
教育是生命的感染力,帶領孩子的父母、老師,應該先從自己的生命探尋,認識自己、發展自己,才有可能帶領孩子活出他自己。在「為誰教育?」的專題裡,我希望邀請讀者和我一起思考與實踐,如何不要讓一些錯誤的觀念和做法,阻礙了我們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如何陪伴孩子,和他一起享受探索自我的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順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像往常一樣,我搭著公車到辦公室,但平時稀疏的車廂今天特別擁擠,差一點上不去,原來車廂坐滿了某一個國中的學生,從他們的談話中,知道他們今天是戶外教學,要到某一個地方參觀。到達目的地的前兩站,老師就拉高分貝地提醒學生:「再兩站下車,記得把悠遊卡先拿出來,同學要兩兩確認有沒有同學忘了下車……
在紐西蘭那一年,有一次跟幾個高中生聊天,聽他們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未來,頗感驚訝,不論是就業、升學,或海外學習,或是要出國去長見識,講得都神采飛揚,神情篤定而自信。他們也很疑惑地問我說:為什麼他們班上從臺灣來的同學都不清楚自己的未來?
紐西蘭小二的蜜蜂課,很特別。第一點特別是深入學習:一隻蜜蜂,用兩個月來上,聽起來有點誇張,但這是他們的教育觀,強調要深入,要徹底,不完全弄懂不罷休。只有皮毛地認識蜜蜂,不能深入本質,對學生幫助不大,「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隻蜜蜂當然也是一個宇宙,豈可等閒視之。 第二點特別是統整學習……
在紐西蘭那一年,讀國一的大兒子,參加學校的五天露營,心想這應該是一趟快樂的郊遊,沒想到五天露營結束回到家,讓我們都嚇一跳,我還記得很清楚,在夕陽餘暉中,我看到一個像藍波一樣的男人出現在我們眼前,這是什麼魔法?讓一個小孩子變大人,讓一張稚嫩的臉龐突然變得篤定沉穩,而且步伐充滿自信。
在這裡,我只想坐下來,靜靜地感受,靜靜地沉思,這時候有一個老先生在地上畫了許多不同形狀的格子,有方的,圓的,梯形的,三角形的,然後拿著各色的粉筆,邀請小朋友一起作畫。在街道上畫畫,這可是生平第一次,小朋友興奮地趴了下來,盡情忘我地作起畫來,這位老先生蹲在每位小朋友的身邊,很專注地看著小朋友作畫……
紐西蘭的小學教育重視兒童身心發展,可以從運動會上看得出來。我們待在紐西蘭的日子,小兒子上當地的小學二年級,期中舉辦運動會,運動會只有二年級的同學參加,不是全校性的,四個班級的學生打散重新分成紅黃藍白四隊,家長拿著四種顏色的旗子為自己的孩子加油,而不是為哪一個班加油……
像往常一樣,我搭著公車到辦公室,但平時稀疏的車廂今天特別擁擠,差一點上不去,原來車廂坐滿了某一個國中的學生,從他們的談話中,知道他們今天是戶外教學,要到某一個地方參觀。到達目的地的前兩站,老師就拉高分貝地提醒學生:「再兩站下車,記得把悠遊卡先拿出來,同學要兩兩確認有沒有同學忘了下車……
在紐西蘭那一年,有一次跟幾個高中生聊天,聽他們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未來,頗感驚訝,不論是就業、升學,或海外學習,或是要出國去長見識,講得都神采飛揚,神情篤定而自信。他們也很疑惑地問我說:為什麼他們班上從臺灣來的同學都不清楚自己的未來?
紐西蘭小二的蜜蜂課,很特別。第一點特別是深入學習:一隻蜜蜂,用兩個月來上,聽起來有點誇張,但這是他們的教育觀,強調要深入,要徹底,不完全弄懂不罷休。只有皮毛地認識蜜蜂,不能深入本質,對學生幫助不大,「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隻蜜蜂當然也是一個宇宙,豈可等閒視之。 第二點特別是統整學習……
在紐西蘭那一年,讀國一的大兒子,參加學校的五天露營,心想這應該是一趟快樂的郊遊,沒想到五天露營結束回到家,讓我們都嚇一跳,我還記得很清楚,在夕陽餘暉中,我看到一個像藍波一樣的男人出現在我們眼前,這是什麼魔法?讓一個小孩子變大人,讓一張稚嫩的臉龐突然變得篤定沉穩,而且步伐充滿自信。
在這裡,我只想坐下來,靜靜地感受,靜靜地沉思,這時候有一個老先生在地上畫了許多不同形狀的格子,有方的,圓的,梯形的,三角形的,然後拿著各色的粉筆,邀請小朋友一起作畫。在街道上畫畫,這可是生平第一次,小朋友興奮地趴了下來,盡情忘我地作起畫來,這位老先生蹲在每位小朋友的身邊,很專注地看著小朋友作畫……
紐西蘭的小學教育重視兒童身心發展,可以從運動會上看得出來。我們待在紐西蘭的日子,小兒子上當地的小學二年級,期中舉辦運動會,運動會只有二年級的同學參加,不是全校性的,四個班級的學生打散重新分成紅黃藍白四隊,家長拿著四種顏色的旗子為自己的孩子加油,而不是為哪一個班加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眼看著別人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順遂,自己卻是進步很慢,好像都在原地踏步一樣。似乎自己的努力⋯⋯根本一點用都沒有。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或是經歷呢?
Thumbnail
10/14(一)預測 現貨與期貨逆價差高達175點,開盤後會收斂?! 目前RSI沒有過熱 壓力區:23076+-30>>>23150+-30>>>23395+-30(7/18跳空缺口) 中關價多空廝殺區:22785+-50(60分K之季線) 支撐區:22794+-30>>>22700+
Thumbnail
你可能對帕運不太熟悉,但這場國際盛會和奧運一樣重要。帕運選手不僅展現了非凡的體能,更以堅強的意志感動全世界。這篇文章帶你深入了解這些身心障礙者的競技故事。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你先要是個人,才是學生!先學會「做人」,再來「做學問」。 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是家庭,在外的表現就是彰顯你這個人的家教。 很多行為我已經糾正多次,可惜你們不以為意。 曾經發現同學相互打巴掌,實在無法接受。 相信愛著你們的父母一定也無法接受,當下制止,並告知雙方父母,明白表達要有分寸,但是同學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8集結束,短短的劇情。不清楚真實世界有沒有這樣的真實人物事件,但如果不想讓自己成為劇中的人物,那有幾件事情,不要去做: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眼看著別人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順遂,自己卻是進步很慢,好像都在原地踏步一樣。似乎自己的努力⋯⋯根本一點用都沒有。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或是經歷呢?
Thumbnail
10/14(一)預測 現貨與期貨逆價差高達175點,開盤後會收斂?! 目前RSI沒有過熱 壓力區:23076+-30>>>23150+-30>>>23395+-30(7/18跳空缺口) 中關價多空廝殺區:22785+-50(60分K之季線) 支撐區:22794+-30>>>22700+
Thumbnail
你可能對帕運不太熟悉,但這場國際盛會和奧運一樣重要。帕運選手不僅展現了非凡的體能,更以堅強的意志感動全世界。這篇文章帶你深入了解這些身心障礙者的競技故事。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你先要是個人,才是學生!先學會「做人」,再來「做學問」。 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是家庭,在外的表現就是彰顯你這個人的家教。 很多行為我已經糾正多次,可惜你們不以為意。 曾經發現同學相互打巴掌,實在無法接受。 相信愛著你們的父母一定也無法接受,當下制止,並告知雙方父母,明白表達要有分寸,但是同學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8集結束,短短的劇情。不清楚真實世界有沒有這樣的真實人物事件,但如果不想讓自己成為劇中的人物,那有幾件事情,不要去做: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