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瑞士無車傳統與趨勢 - 無車族是新一代的社會菁英

2020/12/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自由的移動中,爬山涉水感受大自然,是瑞士生活的基本方式,購車也成了追求自由的選擇。在全球汽車工業發達之外,近20年有越來越多的瑞士人反其道而行,主張無車生活,並以公民的力量將生活範圍設為無車區。目前在瑞士共有九座無車城,最為國際遊客熟知的就是馬特洪峰所在地「策馬特」。

瑞士無車文化的發展歷史

在1955年蘇伊士運河危機與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相繼發生後,瑞士政府有感原油能源完全仰賴進口所造成的壓力,以及國際情勢轉變而可能再度引發世界大戰,於是啟動戰時物資保存法(Kriegsvorsorge-Gesetz)。同時也開始了全國性的無車日(Sonntagsfahrverbot)的政策,一個月中可能有多達3個週日禁止行車(德)
禁令之下,舉凡貨車、小轎車、機車等,所有的機動車輛完全禁止。因為禁車,所以無車,瑞士全國無車的傳統與概念由此而來。從老照片中可見,當時的都市人週日在大馬路上散步,十分愜意。
瑞士多山,在公路交通網尚未完全普及的時代,受限於地形和財政等雙重因素也無車。瑞士目前9個無車城皆在山間,風光明媚之處。拜工業化與全球化之賜,這些美麗的山間村落有了觀光價值,無車不再是不便,而是讓國際遊人流連忘返,山水優美、空氣清新的最大原因。如馬特洪峰所在地「策馬特」,以及位在琉森湖畔的瑞吉山(多),都是由此而來。
馬特洪峰空氣新鮮,景色壯闊,吸引國際遊人。 方常均攝
同時在舊時代裡,人們慢慢進入工業社會,對於車輛所帶來的噪音和廢氣特別敏感。瑞士東南區瑞士地理面積最大州格勞賓登州(Kanton Graubünden)20世紀初仍全面實行汽車上山的禁令(德)。直到1925年,經過10次的地方性公投,汽車禁令才得以慢慢解除。初期,該州也只有部分地區和道路允許車輛通行。
在汽車禁令之下,瑞士的交通運輸也走向發展鐵路與纜車此類的運輸工具。汽車之外,移動總有不同的選擇。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33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美麗國度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瑞士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方常均
方常均
專欄作者方常均為瑞士公媒Swissinfo特約記者,長期觀察瑞士,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介紹瑞士社會,經營「美麗國度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瑞士」臉書粉絲頁,歡迎讀者朋友交流與媒體合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