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瑞士無車傳統與趨勢 - 無車族是新一代的社會菁英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瑞士無車傳統與趨勢 - 無車族是新一代的社會菁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自由的移動中,爬山涉水感受大自然,是瑞士生活的基本方式,購車也成了追求自由的選擇。在全球汽車工業發達之外,近20年有越來越多的瑞士人反其道而行,主張無車生活,並以公民的力量將生活範圍設為無車區。目前在瑞士共有九座無車城,最為國際遊客熟知的就是馬特洪峰所在地「策馬特」。

瑞士無車文化的發展歷史

在1955年蘇伊士運河危機與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相繼發生後,瑞士政府有感原油能源完全仰賴進口所造成的壓力,以及國際情勢轉變而可能再度引發世界大戰,於是啟動戰時物資保存法(Kriegsvorsorge-Gesetz)。同時也開始了全國性的無車日(Sonntagsfahrverbot)的政策,一個月中可能有多達3個週日禁止行車(德)

禁令之下,舉凡貨車、小轎車、機車等,所有的機動車輛完全禁止。因為禁車,所以無車,瑞士全國無車的傳統與概念由此而來。從老照片中可見,當時的都市人週日在大馬路上散步,十分愜意。

瑞士多山,在公路交通網尚未完全普及的時代,受限於地形和財政等雙重因素也無車。瑞士目前9個無車城皆在山間,風光明媚之處。拜工業化與全球化之賜,這些美麗的山間村落有了觀光價值,無車不再是不便,而是讓國際遊人流連忘返,山水優美、空氣清新的最大原因。如馬特洪峰所在地「策馬特」,以及位在琉森湖畔的瑞吉山(多),都是由此而來。

馬特洪峰空氣新鮮,景色壯闊,吸引國際遊人。  方常均攝

馬特洪峰空氣新鮮,景色壯闊,吸引國際遊人。 方常均攝

同時在舊時代裡,人們慢慢進入工業社會,對於車輛所帶來的噪音和廢氣特別敏感。瑞士東南區瑞士地理面積最大州格勞賓登州(Kanton Graubünden)20世紀初仍全面實行汽車上山的禁令(德)。直到1925年,經過10次的地方性公投,汽車禁令才得以慢慢解除。初期,該州也只有部分地區和道路允許車輛通行。

在汽車禁令之下,瑞士的交通運輸也走向發展鐵路與纜車此類的運輸工具。汽車之外,移動總有不同的選擇。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33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美麗國度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瑞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方常均的沙龍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方常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
瑞士的風景雖然如詩如畫,但是寒冷的日子長,有時候身體真的受不住。今天春天大雨成災,瑞德奧都有大水氾濫的災情,有陽光的日子真不多。這樣冷冷的天氣,瑞士與台灣的飲食習慣不同,想要滋補養身卻不一定買得到材料。綿長的雨季之中,想喝一碗熱湯還不容易呢?! 現在來告訴你,在瑞士哪裡可以找到台灣味的養身好料。
2023年10月,台灣藝術共享媒合平台LEXPO帶領台灣藝術家們,百件作品參與法國當代藝術週衛星展覽-Art Shopping 與Business Art Fair 成群的博覽會在巴黎百花齊放。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大放異彩,多元作品療癒人心,獲多方好評。
在瑞士每年約有4萬個新移民是以結婚依親的身分來到瑞士的。家庭生活之外,如何與當地社會產生新的連結有許多可能。動物,也可以幫助剛到瑞士的人融入當地喔。Joyce來告訴我們,她如何與家中毛小孩展開瑞士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