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章」「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曾經看過一則(或篇)徵文:<我的違章家庭>。


前一陣子,有位朋友發起讀書會,不公開,各自邀請熟人,原來想要的是「中年女性」,結果來的都是拉,哈!


讀完書,聊聊時,互相說說各自的感情、伴侶等。結束時,我的感覺是:「我們這些違章關係,只能偷偷摸摸來,不能公開,不能向家人提起,愛情中的快樂不能分享,痛苦無人傾吐。」


合法的關係(如:婚姻)卻棄置一旁,離婚就不用說了,還有:分居、沒互動,有生活互動但沒性生活……等,在表面上看似「正常」的家庭中,暗藏的是各式各樣的「例外」,各自牽扯的「婚外情」。


實質上這麼美好的伴侶關係,終其一生,都要躲起來,只能在特定族群(拉朋友)中分享、取暖嗎?當民法修改,同性婚姻合法時,在同志為結婚慶賀時,會不會帶來一波的男女離婚潮呢?(註)


我們每天(或每隔幾天)在2個世界中穿梭,像魔法世界一樣,我們看得到2個世界,「一般」世界的人只看得到一個;我們都有2個名字,2個身分;2個email;2個臉書;我有2個部落格。


前女友說,她每次從台南開車來左營約會,在高速公路上的半小時,好像走進哆啦A夢的任意門似的,來到不同身分,不同感情,不同關係,不同生活……的另一個世界。


我和拉朋友們大都沒有出櫃,非常謹慎小心地在「現實生活」中保持這個秘密。多年前,一群拉朋友一起爬郊山,一陣子之後解散,只剩我和帶隊的伙伴偶而約爬,有時候零星邀其他的拉朋友一起。再後來,她約了她的同學一起爬,我也約我生活中的朋友一起。


我想出了一個方法,分「A團」和「B團」,如果今天有異女(異性戀女生,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家人),事先跟拉朋友說是「A團」,大家恢復本名,講話時要小心一點,如果要說拉話的話,得在其他人走遠,沒異女在場時再說;如果都是拉的話,就叫「B團」,用拉圈的名字,什麼話都可以說。


我們這麼辛苦地活著,為什麼呢?生命的走處就是這樣。


1.有人清楚自己愛女生,不結婚,一輩子要頂著「單身」的頭銜過日子。她可能有伴,有她的小家庭要承擔,但不能讓人家知道,沒有他人的認同和體諒,如社會中的孤島,尤其碰到家人和伴侶都生病,需要照顧時,除了蠟燭兩頭燒之外,不被諒解,沒有支持的苦處,只能自己吞。

2.有人原來就愛女生,只是擋不住結婚的壓力,也想給自己一個機會,進入異性戀婚姻,每個人在結婚時都抱著「從此回歸正常,當賢妻良母」的念頭,只是幾年後壓不住對女生的情慾,出來找女朋友。

3.有人是小孩幾歲時發現的(有各種際會和遇見,引發了那點火苗),這時小孩還小,大家都希望將小孩帶大,和先生的關係沒有不好,只是親密關係是一翻兩瞪眼的事情,假裝不來,當情慾對象和孩子的爸爸不一致時,這真是人生很困難的事情。


同婚通過了,同志們從此就幸福美滿嗎?或許現在的社會比較開放,比較有機會談論這些性別的議題,也不斷地在各種團體中做性別教育,一般人對同志和各種性少數比以前多認識一點。能夠自在出櫃做自己的人畢竟少數,大多數的人還是小心地活著,這些「違章」關係會合法化,見天日嗎?看每個人的勇氣和機緣吧!


註:本文前半段寫於2017年,同婚還未通過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餘的沙龍
91會員
687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紀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03
作者註:雖然同婚通過了,但是平權和不歧視的對待並沒有理所當然地跟著來到,仍然要繼續努力。 我為網氏訪談「老年拉子情歸何處」焦點話題時,聽她們敍說的過程中覺得難過又心疼。她們都超過50歲,最年長的65歲,父母健在,也沒有缺手缺腳,更沒橫禍,都是「一般」家庭的孩子,有正當的工作,表面上過著和「一般人
Thumbnail
2021/11/03
作者註:雖然同婚通過了,但是平權和不歧視的對待並沒有理所當然地跟著來到,仍然要繼續努力。 我為網氏訪談「老年拉子情歸何處」焦點話題時,聽她們敍說的過程中覺得難過又心疼。她們都超過50歲,最年長的65歲,父母健在,也沒有缺手缺腳,更沒橫禍,都是「一般」家庭的孩子,有正當的工作,表面上過著和「一般人
Thumbnail
2021/11/02
註:本文為訪談文 小學的時候,我和女同學互動時有不一樣的感覺,當時不知道什麼是同性戀,同學間的要好到了互稱「老公」、「老婆」的程度。 國中時,我極端討厭男生,我想是因為基因,還有我的家庭背景重男輕女有關,為什麼女生就要做家事,男生不用?或許那時我的女性主義萌芽了。 高中時,我喜歡一位班上同學檬,我
Thumbnail
2021/11/02
註:本文為訪談文 小學的時候,我和女同學互動時有不一樣的感覺,當時不知道什麼是同性戀,同學間的要好到了互稱「老公」、「老婆」的程度。 國中時,我極端討厭男生,我想是因為基因,還有我的家庭背景重男輕女有關,為什麼女生就要做家事,男生不用?或許那時我的女性主義萌芽了。 高中時,我喜歡一位班上同學檬,我
Thumbnail
2021/10/25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2021/10/25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有些東西很好,有些人很好,只是她們玩不到一塊兒而已。只是稱不上朋友。只是對方是「不同圈子的人」而已。 後來,她花了很多時間想要捕獲青春的尾巴,最終遺憾地發現,她們的共同記憶少得可憐——不是她們缺乏共同的經歷,而是A和她像是各自收集了一本在相同時空地點的相冊,她們卻無從找到任何清晰的雙人照。
Thumbnail
有些東西很好,有些人很好,只是她們玩不到一塊兒而已。只是稱不上朋友。只是對方是「不同圈子的人」而已。 後來,她花了很多時間想要捕獲青春的尾巴,最終遺憾地發現,她們的共同記憶少得可憐——不是她們缺乏共同的經歷,而是A和她像是各自收集了一本在相同時空地點的相冊,她們卻無從找到任何清晰的雙人照。
Thumbnail
如果今天給有個機會,能夠外遇而且不會有任何代價,不會受到任何輿論及另一半的攻擊,那麼你會選擇外遇嗎?
Thumbnail
如果今天給有個機會,能夠外遇而且不會有任何代價,不會受到任何輿論及另一半的攻擊,那麼你會選擇外遇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