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有點專業,我沒有什麼把握能把這個題目寫好,所以我儘以一個台灣人的身份,以傳達台灣本地風俗的角度來談台灣的電視文化。
其實以我這個1988年生的中年人的經歷來看,電視這個東西早在撥接網路出現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萎縮了,因為新世代的孩子他們自從有了網路和電腦遊戲以後,相較於看電視,他們顯然更喜歡從網路上看東西,畢竟網路的及時性以及互動性,是電視節目這種單向傳輸所沒有的。
所以今天中天被迫從電視轉戰到Youtube這件事情本身也是很趣味的一件事情,這意味著原本只收看電視的中老年受眾會從電視流到Youtube,而同時又可能會吸引到反對民進黨;支持中天;以及對中天感到好奇的年輕人。因此中天被撤照是不是算是一種“塞翁失馬”?我覺得是可以觀察一下的。
但是撇開新聞台這個問題,一般的娛樂性節目其實在台灣所呈現的也是有點衰敗的,因為很多電視台其實不願意投資比較大型的一些節目,所以“談話性節目”在台灣是發展一段時間的。
然而縱使有綜藝節目,也只是一而再複製二、三十年前的老梗,所以會看電視綜藝節目的,多半還是中年人和老年人,以及一些國小的小朋友,一般年輕人還是看Youtube和抖音比較多。
然而有了Youtube之類的影音平台以後,老一輩的藝人是不是就沒有舞台了呢?這也不一定。因為有些有點歷練的藝人,只要認真一點,他們的能力其實比很多年輕的Youtuber還要強。
所以以目前這種“生活是一種節目”,以及“人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鐘”的狀態,現在的人需要的可能不是只有敢不敢表現的問題,可能今後的一些年輕人多少都要具備一些企劃能力;行銷能力;以及溝通表演技巧,才能在社會上為自己爭取一些人生機會。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我也不是完全不看電視的人,我就喜歡看Discovery的實境節目以及NGO的一些紀錄片。而事實上也有不少青年人和中年人在電視節目上的喜好是跟我很像的。當然像電影台和日本節目台也是很熱門的一些選項。
不過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我的同溫層就是這樣,所以才導致好像大家看起來好像都這樣(否則那些談話性節目要怎麼活?)可是這些群眾的出現,其實也側面顯示出台灣的電視節目內容不夠豐富,才導致一些人不喜歡看台灣本土節目。
另外Youtube或抖音平台的崛起,以及綜藝節目和政論節目都以浮誇以及抄短線的方式嘩眾取寵吸引觀眾目光,本身就能影響一代人的價值觀。現在的人由於不喜歡看比較嚴謹實在的內容,所以他們對於聳動的內容特別感興趣——因為這代表觀眾不需要思考。而在此同時,電視台或Youtuber為了吸收更多廣告收入,又必須要討好觀眾做出一堆聳動的事情。這也導致這個時代的受眾其實喜歡短期炒作以及讓人嘩然的內容,導致這近一步影響了一代人的價值觀,而這個影響對這一代的人來說是非常深遠的。
這就好比為什麼在之前會有所謂的“太陽花學運”?因為年輕人看不見未來,以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當這個社會運動跟年輕人“對頻”了,他們就會覺得很感動,因為他們要的不是探討這個問題,而是需要一種“感受”。
同樣之前的“韓流旋風”也是,因為老一輩的人“感覺”台灣的鷹派走向會影響到他們的收入,所以才盲目支持韓國瑜。這其實也是追求一種“感受”,一種“自我感動”,而不去思考究竟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導致每個人都以感覺行事,覺得自己爽就好,而沒人問“為什麼”。
今天大眾媒體以及受眾這樣相互把“感受”這頭怪獸養大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人們只要憑著感覺,無論自己是什麼立場自己都是正義。就如同上個世紀的納粹以及文化大革命,以及近十幾年的一些種族屠殺其實都是這種概念。如果今天每個人無論年紀都覺得“我只要憑感覺走就好”,那麼台灣會變成怎麼樣?如果不思考是一個危機,那你希不希望台灣變成只有“感覺才是一切”的唯我主義小島?
因此如何要改變目前台灣這種遵循“感受”的狀況?媒體識讀是一件很可以、非常可以的事情。但是在媒體識讀以前,我們社會上的每個人,需不需要學習體會生活、體會人群,並且在梳理每個人的想法之中了解彼此的脈絡,並只有在完成了解人和社會的情況下,我們才能進一步談媒體識讀這個東西?
這就很像現在很多人說什麼人權人權,但實際遇到社會上真正被歧視的人又毫不猶豫的覺得他們都沒出息,那麼這麼自我中心的閱聽人,究竟要如何學習如何選擇與批判自己所看的媒體?究竟要如何辨識他們所接受的是一個事實還是一個不好的意識形態?
中天關台是不是好事?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為它讓我們了解到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很自我為中心以及覺得自己才是唯一正義。因此是時候我們應該反省,究竟什麼樣的社會才是我們想要的社會?而我們又應該如何避免重蹈上個世紀那些慘絕人寰的覆轍?我想這應該是這個社會真切要反省的地方。
而這一代閱聽人真正的危機,或許現在才真正意義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