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依賴談話節目獲取新聞信息,妥當嗎?

2024/03/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r

.....................................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造成這個現象的因素當然很多,台灣的無線新聞台不求長進,報導的新聞量太少,有線電視又充斥各種行銷頻道,使人萬分厭憎。

當全球各地的新信息有如炮彈碎片飛來,其實無人能夠接收全貌。如果收看一些新聞談話節目,多少還可以把握住談話節目主持人為你篩選的重要信息。但是,過度依賴談話節目獲取新聞信息也可能產生若干益處和害處。

新聞談話節目主持人爲了彰顯「表面的客觀」,通常會邀請來不同政治立場、專業領域或社會背景的嘉賓參與,對於閱聽人而言,可聽到多種觀點和意見,也的確有助於擴大對於某些問題的理解。

新聞談話節目通常是以對話形式進行,主持人和來賓間的討論,或者主持人和觀眾間的互動,可以激發思考,可以促進人們對某些信息產生更大的興趣。

新聞談話節目通常即時報導最新的新聞事件和話題,這對於時事敏感的人來說,當然是有益的。但是,新聞談話節目必然存在政治偏見或立場偏倚,主持人或來賓大多數是以自己的觀點來詮釋和報導新聞,會導致信息的不客觀或片面性。

又為了吸引觀眾,一些新聞談話節目可能刻意營造衝突和娛樂性。加上有時間的限制,在有限的時間討論問題,極可能使某些觀點被忽略或簡化,無法全盤了解新聞信息的各個面向。所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仰賴談話節目獲得新聞信息祇可是權宜之計,不能當作常態。務必保持多元信息來源,試著查證節目中提到的事實和資料,保持批判性思維,勿盲目接受評論者所有的觀點。

留意評論者在使用語言時是否存在「情感的偏差」或「極端的心態」。盡量聽取不同立場及觀點的評論,甚至包括對立的觀點;如此將更有助於掌握信息的圖像,形成自己的判斷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務必提高收取信息的素養水平,學習辨認:何者為可靠的新聞來源和評論者,何者不是。如此,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就不致被誤導,也比較可能得到「接近真實」的新聞信息。

翻轉(國美館.戶外雕塑)李建崑攝影

翻轉(國美館.戶外雕塑)李建崑攝影




2.0K會員
505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退而不休,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