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依賴談話節目獲取新聞信息,妥當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r

.....................................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造成這個現象的因素當然很多,台灣的無線新聞台不求長進,報導的新聞量太少,有線電視又充斥各種行銷頻道,使人萬分厭憎。

當全球各地的新信息有如炮彈碎片飛來,其實無人能夠接收全貌。如果收看一些新聞談話節目,多少還可以把握住談話節目主持人為你篩選的重要信息。但是,過度依賴談話節目獲取新聞信息也可能產生若干益處和害處。

新聞談話節目主持人爲了彰顯「表面的客觀」,通常會邀請來不同政治立場、專業領域或社會背景的嘉賓參與,對於閱聽人而言,可聽到多種觀點和意見,也的確有助於擴大對於某些問題的理解。

新聞談話節目通常是以對話形式進行,主持人和來賓間的討論,或者主持人和觀眾間的互動,可以激發思考,可以促進人們對某些信息產生更大的興趣。

新聞談話節目通常即時報導最新的新聞事件和話題,這對於時事敏感的人來說,當然是有益的。但是,新聞談話節目必然存在政治偏見或立場偏倚,主持人或來賓大多數是以自己的觀點來詮釋和報導新聞,會導致信息的不客觀或片面性。

又為了吸引觀眾,一些新聞談話節目可能刻意營造衝突和娛樂性。加上有時間的限制,在有限的時間討論問題,極可能使某些觀點被忽略或簡化,無法全盤了解新聞信息的各個面向。所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仰賴談話節目獲得新聞信息祇可是權宜之計,不能當作常態。務必保持多元信息來源,試著查證節目中提到的事實和資料,保持批判性思維,勿盲目接受評論者所有的觀點。

留意評論者在使用語言時是否存在「情感的偏差」或「極端的心態」。盡量聽取不同立場及觀點的評論,甚至包括對立的觀點;如此將更有助於掌握信息的圖像,形成自己的判斷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務必提高收取信息的素養水平,學習辨認:何者為可靠的新聞來源和評論者,何者不是。如此,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就不致被誤導,也比較可能得到「接近真實」的新聞信息。

翻轉(國美館.戶外雕塑)李建崑攝影

翻轉(國美館.戶外雕塑)李建崑攝影




avatar-img
6.1K會員
664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凡存在皆合理」這句話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提出的,正確的翻譯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因為誤譯及望文生義,使得這句話被簡化成「凡存在皆合理」。
古人有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英文有句諺語「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must open another window.(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祂同時會幫你開一扇窗。)」從前視為當然,其實,未必如此。
某文友分享給我十項「奢侈品」,是美國《華盛頓郵報》在2017評選出來的;我詳看了,覺得非常受用。這十項奢侈品皆非物質性事物,而且都得之不易。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r ..............................................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劉過論及讀書,認為就像農耕一般,是勤是惰只有自己知悉。書籍種類雖然繁多, 努力鑽研,終將可以熟知理解,正如農家歲未之豐收。劉過畢竟是個傳統文人,所讀的書不外儒家經典,詩詞歌賦,利於仕進的著作。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他的勸學金言仍然是有意義的,「勤奮」仍然是求知過程極必要的態度。
「凡存在皆合理」這句話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提出的,正確的翻譯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因為誤譯及望文生義,使得這句話被簡化成「凡存在皆合理」。
古人有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英文有句諺語「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must open another window.(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祂同時會幫你開一扇窗。)」從前視為當然,其實,未必如此。
某文友分享給我十項「奢侈品」,是美國《華盛頓郵報》在2017評選出來的;我詳看了,覺得非常受用。這十項奢侈品皆非物質性事物,而且都得之不易。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r ..............................................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劉過論及讀書,認為就像農耕一般,是勤是惰只有自己知悉。書籍種類雖然繁多, 努力鑽研,終將可以熟知理解,正如農家歲未之豐收。劉過畢竟是個傳統文人,所讀的書不外儒家經典,詩詞歌賦,利於仕進的著作。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他的勸學金言仍然是有意義的,「勤奮」仍然是求知過程極必要的態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數位化/網路的存在本身就不是要「消滅」實體,而是透過數位化讓更多訊息/資訊可以方便地讓人取得,能夠讓多數人可以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內容;若是個人真心不想被時代改變,還是繼續去電影院、讀實體書,我相信實體不死,只是變得比較小眾,要喜歡自己的小眾,不要害怕自己變成小眾!
因為有了智慧型手機後,SNS這些就只使用手機了。 先前有說過我都是使用Google的Keep記事,想到什麼就手機隨手拿出來拍照寫文,照片OK趕緊上傳發文分享,文章、小故事也是,就是很方便快速。 不過我只有在方格子用這個筆名,其他SNS都是使用廿多年來的帳號。 隻字片語、
Thumbnail
媒體識讀議題,隨著數位時代的蓬勃發展,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對於媒體識讀是否感到好奇呢? 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相關新聞吧!
Thumbnail
自媒體藉由網際網路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人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範性資訊的新媒體,即由下而上的傳播方式。 或稱「個人媒體」、「公民媒體」。 在網路技術,由部落格、共享協同運作平台與社群網路的興起,使每個人都具有媒體、傳媒的功能 現今這時代 需快速博眼球 刺激感官 才有流量?
Thumbnail
記得2012年到西班牙念書時每次搭地鐵、公車時總會看到有人專注地沈浸在文字的世界裡...這些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化,前述的閱讀風氣也逐漸消逝,低頭滑手機成了日常景象。有人說,人手一機是造成人們閱讀的習慣改變,但螢幕真的是大家不再閱讀的主因嗎?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來一探西班牙人的閱讀世界。
Thumbnail
若不想被手機掌控生活,不妨也試著與我一起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如果能推動身邊的人共同進行,我想將會有更大的效果,讓我們一起放下手機,體驗生活。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自動新聞通訊和即時通訊的優缺點,並提供了加速啟動電子報業務的建議和選項。
Thumbnail
……電視重複的訊息與不斷轉台的行為,恰與滑FB的心情極為相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數位化/網路的存在本身就不是要「消滅」實體,而是透過數位化讓更多訊息/資訊可以方便地讓人取得,能夠讓多數人可以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內容;若是個人真心不想被時代改變,還是繼續去電影院、讀實體書,我相信實體不死,只是變得比較小眾,要喜歡自己的小眾,不要害怕自己變成小眾!
因為有了智慧型手機後,SNS這些就只使用手機了。 先前有說過我都是使用Google的Keep記事,想到什麼就手機隨手拿出來拍照寫文,照片OK趕緊上傳發文分享,文章、小故事也是,就是很方便快速。 不過我只有在方格子用這個筆名,其他SNS都是使用廿多年來的帳號。 隻字片語、
Thumbnail
媒體識讀議題,隨著數位時代的蓬勃發展,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對於媒體識讀是否感到好奇呢? 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相關新聞吧!
Thumbnail
自媒體藉由網際網路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人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範性資訊的新媒體,即由下而上的傳播方式。 或稱「個人媒體」、「公民媒體」。 在網路技術,由部落格、共享協同運作平台與社群網路的興起,使每個人都具有媒體、傳媒的功能 現今這時代 需快速博眼球 刺激感官 才有流量?
Thumbnail
記得2012年到西班牙念書時每次搭地鐵、公車時總會看到有人專注地沈浸在文字的世界裡...這些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化,前述的閱讀風氣也逐漸消逝,低頭滑手機成了日常景象。有人說,人手一機是造成人們閱讀的習慣改變,但螢幕真的是大家不再閱讀的主因嗎?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來一探西班牙人的閱讀世界。
Thumbnail
若不想被手機掌控生活,不妨也試著與我一起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如果能推動身邊的人共同進行,我想將會有更大的效果,讓我們一起放下手機,體驗生活。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自動新聞通訊和即時通訊的優缺點,並提供了加速啟動電子報業務的建議和選項。
Thumbnail
……電視重複的訊息與不斷轉台的行為,恰與滑FB的心情極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