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家鄉I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奏曲降下藤索 - 不再是孩提時的輕盈,底下抓牢牢地是現下長大後的身軀,
外掛長年思鄉鉛重的情緒 - 乘載著我緩緩上升。
回憶在好遠好遠的地方,它譜的曲調拉升著我愈攀愈高......愈攀愈高.....
兒時家鄉慢慢清晰........
小時候呀,
家後是一片稻田,
每年農曆十月秋收後的一把燒壤火,
冉冉升上蔚藍的天空。
灰黑的煙 ,東奔西竄出一幅潑墨山水,
不勻也不稱。
那味兒是刺鼻的,奇妙的是,
經過腦子裡的轉化尋思,徜徉一番後,
芳香撲鼻而來。
原來是思緒已經飄啊飄向當年......

黃枝枒下帶著一欉一撮的焦黑,
是我最企盼的眼底成像。
那是秋天呀!秋收後積蓄在倉裡的豐年圖像,
滿溢在天微微亮,即輕輕掩門,勤奮而作的斗笠阿伯臉上,
耀眼而不刺眼!
因為伯聖宮年頭年尾的庇護與蔭澤,盛裝豐盛感恩在他們心頭。

廟會=豐盛與感恩。

嗩吶聲是前奏曲 ,迎神明的頌歌是主調。
垂掛在廟宇主建物兩旁的喇叭,像極了耳墜。
恭祝 伯聖尊王 聖誕千秋~千千秋!
千百回後我都可哼出調 ~~~
小小的心靈,坐擁大大的胃納。
野台戲的方棚有幾座 ,心底的圓夢境界就有多開闊。
期盼將到的歌舞昇平 。

日光燈管包覆著綠燈籠紙是商人美化芭樂的炫技包裝;
燒酒螺就是必買,那味一別後竟是好些年後。
燒番麥也是必敗,阿桑臉上黝黑的膚色與番麥互有層次,
像是人生酸甜苦辣在臉龐上了滋味,
來回刷百次、翻轉千回方可入味。
投射在對迎神賽會的深切期待,
顯明孩提時的曾經匱乏,是何等禮物。
事事物物在漫長的時間炭火下熬煮,沒有垂手可得,
學會沉沉靜靜地順服與等待,那番滋味於記憶中仍舊歷久彌新。
匱乏窩了它時代意義的美好,從困頓之中才能窺見知足。
他們是孿生兄弟,讓自己一路死心踏地不離不棄
知道嗎 ? 寄居於燈紅酒綠的繁城中,
常努力的讓思緒飄呀飄向那些年,回想與汲取那些年那些事 ,
像極了當年我那家鄉田埂中的幫浦 ,夜裡一一的低吟,
為了明日的養成。

懷念家鄉的恬靜。想像的,是光速陽光都好緩好緩的那種慢;是可見光滴般地那樣灑落,真的,說不上來的和煦。
曲盡,回憶依然雋永;下一個希望也開啟了。
avatar-img
2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砌一座心磚堆疊而成的城堡, 阻絕那不效用的風,無效率的雨, 凝鍊下時間與心力,陪伴親愛家人在堡中, 輕輕靜憩、甜甜靜膩。
運著筆尖,想慢火微燉將來的歲月; 過去在風馳電擊中倏忽地過去,我沒記下記滿與親愛你們的過往。 與你們與這世界,再強的記憶也勝不過這淡淡的墨水。 要問我這世間最珍貴的, 除了我們,仍是我們。
別問我 繁城裏的燈紅酒綠 泛不起  心中一絲漣漪 吐不出  口中一字真言 若問我 迢迢家鄉的二三事 一言難盡  亦 難以言盡 
我有我的想像, 你有你要的式樣, 咱們應當各自飛翔, 切莫惡言相向。
砌一座心磚堆疊而成的城堡, 阻絕那不效用的風,無效率的雨, 凝鍊下時間與心力,陪伴親愛家人在堡中, 輕輕靜憩、甜甜靜膩。
運著筆尖,想慢火微燉將來的歲月; 過去在風馳電擊中倏忽地過去,我沒記下記滿與親愛你們的過往。 與你們與這世界,再強的記憶也勝不過這淡淡的墨水。 要問我這世間最珍貴的, 除了我們,仍是我們。
別問我 繁城裏的燈紅酒綠 泛不起  心中一絲漣漪 吐不出  口中一字真言 若問我 迢迢家鄉的二三事 一言難盡  亦 難以言盡 
我有我的想像, 你有你要的式樣, 咱們應當各自飛翔, 切莫惡言相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最開始兩句記得是七、八年前寫就,一直未能補全,直到前幾日,不自覺吟誦起來,才終於賦予這首詩完整。 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想的情景,是走進舊家後方的廢棄宅院,陽光從生鏽的鐵窗灑落,灰塵旋繞不已,雖然我從未在這房子住過,但從小便往這稱得上危樓的屋子裡跑,翻過許多祖父時代的物品,見過許多父輩留下的痕跡
升國一的那個暑假,阿財就被父母從三重帶回雲林的鄉下老家,幾個還在老家的好朋友,一聽到阿財回來的消息,就馬上騎著腳踏車跑來找他玩,而青梅竹馬,長他兩歲的的小瑜姐也在其中。 幾人先去阿財爺爺的田地烤蕃薯,趁著空檔幾人是開心的聊著,兒時和阿財最要好的阿良感慨地說道,現在都沒什麼牛糞,讓他的水鴛鴦
“風驚塵起,散而不止。” ——題記   父親站在陽臺上,嘴裡叼著根煙,眼睛滿布血絲,他深深吸一口,吐出的煙霧籠罩了他的臉。冷冽的月光穿透欄縫,照在他淺藍的襯衫上,窗外的竹叢沙沙作響,搖曳的竹影與他的身影交融,一閃一滅,他自顧自享受嘴裡的煙。   記憶中在大陸的家,有著數不清的階梯,推開亮銀色豪
Thumbnail
小時候印象中的鄉下對照都市的繁華,從沒改變被世界繁華遺忘的面貌;我盯著屋角混凝土牆掉落後裡面露出的紅磚瓦,想起以前我們孩子時在大爐、大灶、塌塌米跑來跑去的模樣;曾經得爬上屋瓦才摘得到龍眼的碩壯龍眼樹若現在還在,不知這已經改成洋房的高度,搆得到還搆不到一串串的碩大龍眼? 
Thumbnail
這忽然來襲的滋味,暑夏的溫度、食材的顏色、手的觸感與臉額上的汗滴、腳下老舊的電風扇,回憶茂生之處,許多人事物隨著年月,只能是想念。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對於從小就生長在南國鄉下的我,最喜歡的就是過年。因為安安靜靜的村莊,突然變得熱鬧有生氣起來,看著平日熟悉的地方,突然多了好多花花綠綠的可愛人兒,總覺得好有趣。一年就這樣一次的熱鬧的幾天幾夜,整個村莊就像個不夜城市,每天晚上都會聽到鞭炮聲,碰碰碰地好熱鬧啊,初一和家人在村莊各處的土地公廟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田邊的我,時常在農田休耕時在田裡面與鄰居三五好友追逐跑跳。在冬季休耕期間,農民為了讓耕種許久的田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會種上滿滿油菜花,一整片看過去滿滿的黃花,加上粉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風景非常美麗。而在休耕期末端的重頭戲,絕對就是將那土塊堆積起來,生火後的焢窯,各種生鮮蔬果加上幾隻肥美鮮嫩的雞
在遙遠的雲林小鎮,僑美國小是我們成長的據點。每逢回家過年,這片土地都彷彿是一首懷舊的歌,唱出我們對故鄉深深的思念。 回家過年,不僅是一場回憶的旅行,更是心靈的根歸。即使跨越山河,漂泊在異鄉,回家的呼喚聲卻如悠揚的歌聲,引領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 故鄉的年味是濃郁而深沉的,如同一瓶陳年老酒,滿溢著濃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最開始兩句記得是七、八年前寫就,一直未能補全,直到前幾日,不自覺吟誦起來,才終於賦予這首詩完整。 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想的情景,是走進舊家後方的廢棄宅院,陽光從生鏽的鐵窗灑落,灰塵旋繞不已,雖然我從未在這房子住過,但從小便往這稱得上危樓的屋子裡跑,翻過許多祖父時代的物品,見過許多父輩留下的痕跡
升國一的那個暑假,阿財就被父母從三重帶回雲林的鄉下老家,幾個還在老家的好朋友,一聽到阿財回來的消息,就馬上騎著腳踏車跑來找他玩,而青梅竹馬,長他兩歲的的小瑜姐也在其中。 幾人先去阿財爺爺的田地烤蕃薯,趁著空檔幾人是開心的聊著,兒時和阿財最要好的阿良感慨地說道,現在都沒什麼牛糞,讓他的水鴛鴦
“風驚塵起,散而不止。” ——題記   父親站在陽臺上,嘴裡叼著根煙,眼睛滿布血絲,他深深吸一口,吐出的煙霧籠罩了他的臉。冷冽的月光穿透欄縫,照在他淺藍的襯衫上,窗外的竹叢沙沙作響,搖曳的竹影與他的身影交融,一閃一滅,他自顧自享受嘴裡的煙。   記憶中在大陸的家,有著數不清的階梯,推開亮銀色豪
Thumbnail
小時候印象中的鄉下對照都市的繁華,從沒改變被世界繁華遺忘的面貌;我盯著屋角混凝土牆掉落後裡面露出的紅磚瓦,想起以前我們孩子時在大爐、大灶、塌塌米跑來跑去的模樣;曾經得爬上屋瓦才摘得到龍眼的碩壯龍眼樹若現在還在,不知這已經改成洋房的高度,搆得到還搆不到一串串的碩大龍眼? 
Thumbnail
這忽然來襲的滋味,暑夏的溫度、食材的顏色、手的觸感與臉額上的汗滴、腳下老舊的電風扇,回憶茂生之處,許多人事物隨著年月,只能是想念。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對於從小就生長在南國鄉下的我,最喜歡的就是過年。因為安安靜靜的村莊,突然變得熱鬧有生氣起來,看著平日熟悉的地方,突然多了好多花花綠綠的可愛人兒,總覺得好有趣。一年就這樣一次的熱鬧的幾天幾夜,整個村莊就像個不夜城市,每天晚上都會聽到鞭炮聲,碰碰碰地好熱鬧啊,初一和家人在村莊各處的土地公廟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田邊的我,時常在農田休耕時在田裡面與鄰居三五好友追逐跑跳。在冬季休耕期間,農民為了讓耕種許久的田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會種上滿滿油菜花,一整片看過去滿滿的黃花,加上粉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風景非常美麗。而在休耕期末端的重頭戲,絕對就是將那土塊堆積起來,生火後的焢窯,各種生鮮蔬果加上幾隻肥美鮮嫩的雞
在遙遠的雲林小鎮,僑美國小是我們成長的據點。每逢回家過年,這片土地都彷彿是一首懷舊的歌,唱出我們對故鄉深深的思念。 回家過年,不僅是一場回憶的旅行,更是心靈的根歸。即使跨越山河,漂泊在異鄉,回家的呼喚聲卻如悠揚的歌聲,引領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 故鄉的年味是濃郁而深沉的,如同一瓶陳年老酒,滿溢著濃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