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文創平台加入到網路世界,這讓我有一種感覺,這個社會對於"創作"這件事有越來越注重的趨勢,這是一個令人開心的結果,但今天暫時先不說這些,而是想聊聊文創平台崛起的背後將帶來的改變。
改變一: 去蕪存菁,只需吸收自己想吸收的
再聊為什麼我認為文創平台能取代電子書及紙本書之前,我想說我是一個愛看紙本書的人,紙本書對我來說一直比電子書來得有魅力,其原因不外乎閱讀下的體驗感及電子書帶來的藍光會導致眼睛不適等,基於這些原因,我家的書櫃也終於快裝不下了。但這些暫時都不是重點,我比較想說的是,再看紙本書的當下你會發現一本300頁的書,有近100頁甚至150頁都是冗言,它們並不該出現在書上的,但很抱歉,它就是在那。
這對一個讀者來說感覺很不好,但你別無選擇,應為你想得知它裡面的部分內容,所以你得把整本書買下來,然後再從中挑選對自己有利的資訊。
這時不知你是否有發現? 在閱讀及買書的過程中我們都額外吸收了許多不必要的資訊及花了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在為內容去無存菁,長時間下來,無形增加了太多成本。如果今天有一種可能,文創平台所創作的私人文章能提供給讀者精煉過後的資訊,讓讀者不再花時間去蕪存菁,讀者是否會更青睞瓶台,而非厚重的書。
改變二: 文創平台比書本提供的資訊更即時,再資訊快速迭代的現在更有效益
我們通常在書局看到的書,都是經過一連串程序最後裝訂成冊放在書架上的。書本要呈現在書架上且要到你手裡可能須經過 作者初稿 → 作者複合 → 編輯校搞 → 準備裝冊 → 排定上加日期 → 正式上架 最後你再從書局看到它,然後將它送到你手裡。試想這一連串的時間到底要多久時間? 當然如果是電子書或許會快一點,但光我剛才說的流程少說也要個兩年時間吧,這還不包括國外作者寫的書,我想時間會更久。兩年前的資訊你兩年後才吸收到? 不覺得這一切都已經過時了嗎,這完全不符合快魚吃慢魚的現代思維。
但文創平台卻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只要創作者越多,平台上的文章越豐富,自然而然一個大資訊庫(類圖書館)就會形成,讀者可以利用手機或電腦的搜尋引擎無時無刻的蒐,必定會有最即時的資訊以及最新穎的觀點衝擊你的大腦,讀者再也不需要痴痴的等。
改變三: 文創平台搭配搜尋引擎,讓你更快速又全面的了解世界
挑一本以裝訂成冊的書所需的時間真的太長,其實我們的目的也不過就是吸收對自己有幫助的資訊罷了,文創平台搭配搜尋引擎就顯得很方便,或許我今天僅是想了解某個社會現象或觀念(很多人都這樣),我可以再google內輸入文創平台的名稱加上關鍵字 例: medium政治/medium經濟成長。你不需要讀完整個政治學或經濟學來了解特定的社會事件,只需要搜尋一下,相關資訊便會浮上檯面,當然有人會提網上搜尋資訊會有資訊碎片化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倒認為只要把相關的文章多搜尋幾次或多閱讀並比較相關的文章,資訊碎片化造成的資訊誤差將會減到最低。
圖片來源: https://natlib.govt.nz/researchers/registering-and-requesting (google cc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