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們與惡的距離] 對錯善惡之間,判定結果後,就是最好的終點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嘛?」相信不管聽過或看過流星花園這部偶像劇的你,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正說明著有時候單純的一句道歉,還不足以表示誠意或是得到對方的原諒。

很多時候,在我們不經意的話語或是言行裡,無形中去中傷或傷害了某個人,抑或是說,我們都可能是曾經被傷害過的那個人。這讓我想到近年來,許多校園或職場霸凌事件逐漸浮上檯面,不論是受害者或加害者,在兩者既是對立又是矛盾的關係之中,甚至還有第三方,總會陷入一個定義善惡與對錯的狀態裡。

即便給了一個公義的判定,善者承受,惡者受罰,但卻不代表一切就這樣圓滿結束,未來真正該面對,更是受害者、加害者與第三方,後續如何看待其發展以及因為事件而帶來了哪些改變。

關於這個議題,個人讀了非常多書、找了許多資料,也透過許多影集來尋找一個自己能夠理解且認同的答案。或許還沒有找到一個最好的詮釋,但,在這部曾經風靡全台的經典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我認為劇情編排上,分別將三個不同立場的角色,該面對的課題,給了觀眾一個很值得深思且開放討論的正向引導。

簡述劇情大綱:全劇以2010年代台灣的多起社會事件為題材,描述一起隨機殺人案件發生後,加害者、加害者家屬、被害人家屬、辯護律師、精神疾病患者等各方人物的心境與糾葛,是台灣第一部以隨機殺人為主題的電視劇,還涉及新聞媒體困境及思覺失調症等議題。身為隨機殺人犯李曉明的家人,父親李功軻以母親林秀麗也因為兒子犯下傷天害理的滔天大罪,面對接踵而來的社會與論壓力,生活整個瓦解,他們只能背負著痛苦不斷地替自己犯下錯誤的孩子道歉,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有段日子為了躲避風頭,暫時四處走避。隨著時間的流逝,法律將李曉明處予死刑,好似給了一個社會公義,而這群被留下的人們,也該如何繼續生存下去?因此,他們一家人也決定透過法扶律師以及相關的社會機構,與這些被害者家庭們開啟一段關係修復的旅程。

《受害者X加害者家屬 之間的改變》

用付出與行動,來突破自己的心牆、打破別人給的標籤,
從「心」活著。

再精彩的故事,總還是有結局。讓我十分期待的最後一集,這個與社會議題息息相關的題材,到底會如何給一個大家「滿意的結局」,畢竟這是當年震驚全台的隨機殺人事件,有好一段時間人心惶惶、不僅是滿滿的憤怒,更多的是無奈與無能為力。事件發生後的幾個月,並沒有更多後續報導。因此,我心想:「事實已經發生,加害者家屬除了道歉以外,還能為受害者做些什麼?人死不能復生,做什麼應該都於事無補了...吧!?」因此,這劇情到底會如何發展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劇情摘要(第十集)

在王赦律師的協助下,受害者與加害人李曉明的父母,與每一位被害者家屬進行面談和解,漸漸將心底最深層最無奈的心情說出來。這或許是他們第一次站在同一個平行線上,一方勇敢面對傷痛、一方勇敢面對內疚。

接著,下一幕來到了李曉明的父母正推著那位坐輪椅的男孩(被流彈波及導致半身不遂)去籃球場,這一幕,頓時讓我恍然大悟,當下他們眼神的交流與互動,似乎讓我讀懂了他的心情,原來男孩真正孤獨的地方不在於他不能打籃球這件事,而是,他打籃球的時候是否有人在意他、關注他,而他媽媽平時因為工作繁忙,根本沒去比賽現場幫他加油;反觀,現在的情況大不同,因為有那麼一個人在遠方看見他「正在努力著!」

或許,李曉明的父母是為了補償他而做這件事,但透過行動的陪伴,同時填補了他心中真正缺失的遺憾與渴望。就在男孩開心打籃球之時,特別回過頭來看了他們一眼,那帶著淺淺的笑意,這個小小的動作,也流露出對彼此的諒解與釋懷。

故事說到這裡,讓我體悟到,人總是習慣在事件裡,定義自己是所謂的「受害者」還是「加害者」角色,再來決定該如何應對。不過,一旦置入這個設定,就只會以單一的面向來看待事件本身,進而失去更多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我們都曾受過傷,因此有了更好的人生,並成為他人的太陽。

我們都曾受過傷,因此有了更好的人生,並成為他人的太陽。

生活中,的確會有許多事情是我們不樂見、更是不想面對的,但是,只要認真走過、勇敢面對之後,才會得到所謂生命的意義。

不得不說,這部戲帶給我很多的正能量與體悟,但相對地,也伴隨著某些層面的沈重感;透過戲劇來演繹更真實的人生,看見不同立場、不同角色下的觀點與無奈,至少先放下一些偏見、多一次的換位思考、多一點的同理心。期盼你我在未來面對未知的難題時,

我們都有著【勇氣與堅持】
對他人應有的【包容與理解】
面對理想有更多的【熱忱與付出】
自信勇敢地【改變社會給的無形標籤】
處於低潮時要學著【釋放自己的憤怒才能做到真正的放下】
相信生命本有著更多的可能性,不論是人生課題或是災難,在每一次的生命體悟,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加茁壯。
人生過程中總有些變故,但,不代表我們沒有繼續追求夢想的權利 。


「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這一步之間,而這個距離取決於在判斷時能夠留下多少空間給陽光照不到的地方。被害者與加害者的心態就在一線之間, 也許,最初開始,會深陷情緒之中,所以被事件定義了身份; 但用心面對,你也有權利,決定自己在事件裡的所扮演的角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逆商教主Jinjin Wen的沙龍
24會員
57內容數
人的一生有將近2/3的時間在工作,因此從工作找到熱情並享受生活才是生命意義。 10年以來的行銷、企劃、活動、主持經驗,幕前幕後於刃有餘。 創業從0-1,開創新北市第一家巧克力工廠,教你有效的人脈經營與天使投資管道, 一路從研發、業務、行銷、管理等實務經驗,帶你從不同角度,找到你夢想的藍圖。
2021/02/06
身為一位女性旅人,晶晶如何在一年的南美獨旅中盡可能的避險呢?揭露一件件當地真實的犯罪模組... 1.做好被搶的心理準備 2.千萬,別停下你的腳步 3.分心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3.就算是男人,也沒有比較安全 有人對你噴灑奇怪的液體,當下你只能...一切就是奇奇怪怪什麼都不奇怪,繼續看下去吧!
Thumbnail
2021/02/06
身為一位女性旅人,晶晶如何在一年的南美獨旅中盡可能的避險呢?揭露一件件當地真實的犯罪模組... 1.做好被搶的心理準備 2.千萬,別停下你的腳步 3.分心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3.就算是男人,也沒有比較安全 有人對你噴灑奇怪的液體,當下你只能...一切就是奇奇怪怪什麼都不奇怪,繼續看下去吧!
Thumbnail
2021/01/14
這是另一篇不為人知的後記故事,許多人聽完我在智利的聖地牙哥首都經歷一無所有的悲慘經歷之後,以為故事就這麼結束了嗎?噢~不!人生有無限的(壞事)可能會發生! 眼前一群如喪屍般地從我面前呼嘯而過,你試著想像:【一名穿著時尚的亞洲女子,就站在川流不息的喪屍人群間】 幸好我順利攔下一名逃亡者,問道...
Thumbnail
2021/01/14
這是另一篇不為人知的後記故事,許多人聽完我在智利的聖地牙哥首都經歷一無所有的悲慘經歷之後,以為故事就這麼結束了嗎?噢~不!人生有無限的(壞事)可能會發生! 眼前一群如喪屍般地從我面前呼嘯而過,你試著想像:【一名穿著時尚的亞洲女子,就站在川流不息的喪屍人群間】 幸好我順利攔下一名逃亡者,問道...
Thumbnail
2021/01/12
一個父親問兒子4次"那是甚麼?"兒子回答4次"麻雀"後大發雷霆; 父親不發一語後,進家拿出自己的日記叫兒子念片段:『幾天前小兒子跟我在公園,他問了我21次"那是甚麼?",我回答了 21次"麻雀", 每一次都是緊抱著他並慈愛的回答我那純真的小孩』我們對父母的在乎與耐性,似乎年紀越增長,卻更少了?
Thumbnail
2021/01/12
一個父親問兒子4次"那是甚麼?"兒子回答4次"麻雀"後大發雷霆; 父親不發一語後,進家拿出自己的日記叫兒子念片段:『幾天前小兒子跟我在公園,他問了我21次"那是甚麼?",我回答了 21次"麻雀", 每一次都是緊抱著他並慈愛的回答我那純真的小孩』我們對父母的在乎與耐性,似乎年紀越增長,卻更少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以一起戲院槍擊案為主軸,透過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人權律師、記者、醫生、社會大眾等角色,來看待這事件的後續效應。接露每個角色背後善與惡的一面。
Thumbnail
以一起戲院槍擊案為主軸,透過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人權律師、記者、醫生、社會大眾等角色,來看待這事件的後續效應。接露每個角色背後善與惡的一面。
Thumbnail
韓劇《惡之花》在緊張的節奏裡,有感人的情感、愛與親情,在一篇篇轉折裡,燒心的犯案解案過程中,夾雜淚光。細細去探討裡面的劇情,也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主題。分成三個段落來寫: 01「惡的來源?」 《惡之花》裡有一幕父母接到孩子在學校的小衝突。 當小孩子在學校和同學吵架,因為自己碰了一下同學的洋娃娃
Thumbnail
韓劇《惡之花》在緊張的節奏裡,有感人的情感、愛與親情,在一篇篇轉折裡,燒心的犯案解案過程中,夾雜淚光。細細去探討裡面的劇情,也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主題。分成三個段落來寫: 01「惡的來源?」 《惡之花》裡有一幕父母接到孩子在學校的小衝突。 當小孩子在學校和同學吵架,因為自己碰了一下同學的洋娃娃
Thumbnail
  說起以刑案為劇本藍本的作品,不知道大家會想起哪部作品呢?這次筆者為大家介紹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作品由一件隨機殺人案為開始,由不同持分者的角度去看隨機殺人案。《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出色的劇本設計、演員們扣人心弦的演技,成為人們口中的佳作。
Thumbnail
  說起以刑案為劇本藍本的作品,不知道大家會想起哪部作品呢?這次筆者為大家介紹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作品由一件隨機殺人案為開始,由不同持分者的角度去看隨機殺人案。《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出色的劇本設計、演員們扣人心弦的演技,成為人們口中的佳作。
Thumbnail
「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嘛?」相信不管聽過或看過流星花園這部偶像劇的你,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 讓我想到近年來,許多校園或職場霸凌事件逐漸浮上檯面,不論是受害者或加害者還有第三方媒體,儘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但,事件過後,又該如何去面對並避免下一個悲劇呢?
Thumbnail
「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嘛?」相信不管聽過或看過流星花園這部偶像劇的你,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 讓我想到近年來,許多校園或職場霸凌事件逐漸浮上檯面,不論是受害者或加害者還有第三方媒體,儘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但,事件過後,又該如何去面對並避免下一個悲劇呢?
Thumbnail
曾經為理想而奮鬥,對自己充滿自信,即便面對困難也不輕易低頭, 因為,你知道只要全心全意地努力, 即便過程不順心,你很清楚,至少朝理想更近一步了! 不過,卻換來社會大眾以及身邊親友的不諒解;後期則是因為現實考量,只好選擇了妥協,換來的就是不被自己諒解。 這情節是否覺得非常熟悉呢?
Thumbnail
曾經為理想而奮鬥,對自己充滿自信,即便面對困難也不輕易低頭, 因為,你知道只要全心全意地努力, 即便過程不順心,你很清楚,至少朝理想更近一步了! 不過,卻換來社會大眾以及身邊親友的不諒解;後期則是因為現實考量,只好選擇了妥協,換來的就是不被自己諒解。 這情節是否覺得非常熟悉呢?
Thumbnail
Netflix台劇-誰是被害者,短短八集,讓我們經歷一次次試圖抓住想離去之人的驚險過程,想走的,想慰留的,我們追求的又有什麼不一樣?幾個觀後的感想與你分享:
Thumbnail
Netflix台劇-誰是被害者,短短八集,讓我們經歷一次次試圖抓住想離去之人的驚險過程,想走的,想慰留的,我們追求的又有什麼不一樣?幾個觀後的感想與你分享: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 去年讓全台都為之瘋狂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夾帶著高人氣,在金鐘獎中橫掃6獎。 為什麼這齣台劇能如此扣人心弦,追根究柢就是這本劇本的細膩,成為這齣劇最能打動人的主因。
Thumbnail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 去年讓全台都為之瘋狂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夾帶著高人氣,在金鐘獎中橫掃6獎。 為什麼這齣台劇能如此扣人心弦,追根究柢就是這本劇本的細膩,成為這齣劇最能打動人的主因。
Thumbnail
李曉明的電影院無差別殺人案,毀了九個家庭,也毀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妹妹抬不起頭,過著被人唾棄、自我放逐的生活。 在新聞台工作的宋喬安自此封鎖心房,每晚以酒精麻醉自己,婚姻關係降至冰點,與女兒天晴的關係也每況愈下。 法扶律師王赦不饒不棄地為李曉明奔走,希望能找出李曉明殺人的動機、轉變的原因。
Thumbnail
李曉明的電影院無差別殺人案,毀了九個家庭,也毀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妹妹抬不起頭,過著被人唾棄、自我放逐的生活。 在新聞台工作的宋喬安自此封鎖心房,每晚以酒精麻醉自己,婚姻關係降至冰點,與女兒天晴的關係也每況愈下。 法扶律師王赦不饒不棄地為李曉明奔走,希望能找出李曉明殺人的動機、轉變的原因。
Thumbnail
《我們與惡的距離:創作全見》 因為不喜歡看戲的緣故,剛好支持獨立書店三餘,就買了劇本來看(也比較省時),也正好是為月底的講座做個準備,畢竟這齣劇就是為了在社會平靜的江水中掀起一波漣漪激起一點思辨。 當然,主題上仍是以隨機殺人作為主軸,但在襯托主題上也旁帶了許多重要的議題,例
Thumbnail
《我們與惡的距離:創作全見》 因為不喜歡看戲的緣故,剛好支持獨立書店三餘,就買了劇本來看(也比較省時),也正好是為月底的講座做個準備,畢竟這齣劇就是為了在社會平靜的江水中掀起一波漣漪激起一點思辨。 當然,主題上仍是以隨機殺人作為主軸,但在襯托主題上也旁帶了許多重要的議題,例
Thumbnail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我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確定的一件事是:社會安全網的破洞,絕不只是底層那些陷落者的問題 ......
Thumbnail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我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確定的一件事是:社會安全網的破洞,絕不只是底層那些陷落者的問題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