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 踏上找尋真相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說起以刑案為劇本藍本的作品,不知道大家會想起哪部作品呢?這次筆者為大家介紹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2018年播出的台灣電視劇。作品由一件隨機殺人案為開始,由不同持分者的角度去看隨機殺人案。《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出色的劇本設計、演員們扣人心弦的演技,成功地在全球不同地區吸引許多的觀眾。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故事講述李曉明持槍在有誠戲院隨機殺人,審判後處以死刑定讞。人權辯護律師王赦面對家人、媒體、公眾的壓力下,曾打算放棄喜愛的工作,不過最終在獲得家人的支持下,繼續從事人權辯護律師,幫助社會上弱勢社群。另一方面,李曉明的妹妹李曉文在展開新人生時,巧合地遇到隨機殺人案的受害者家屬宋喬安,並在她的手下工作。隨著李曉明受刑而死後,李曉文一直使用的假身份亦被曝光,而她與昔日上司的矛盾亦隨即點燃。在這段時間,李曉文的房東應思悅亦面對弟弟應思聰患有思覺失調症的困境。兩人同為精神病患的家屬,深知當中的不易,最終在互相的關懷下,走出新的一片天。

  • 劇本的結構
raw-image

   說起《我們與惡的距離》,不得不提這部作品出色的角色關係設定。由於《我們與惡的距離》並沒有特定的主角,整個故事由一眾角色群展開,所以觀眾在觀看時能夠客觀地由不同持分者的角度出發,例如受害者家屬宋喬安、加害者家屬李曉文、精神病患家屬應思悅、精神病患應思聰、幫助加害者的王赦以及其妻子丁美媚。不同立場的角色在劇本的設定下相遇,並爆發衝突從而去推進劇情,這樣不但讓劇情變得緊湊,同時在矛盾之中完整地表達不同立場的觀點。當中最為巧妙的是應思聰與應思悅的出現。應思悅與李曉文同為精神病病患家屬,在相處的過程中展現了精神病被不同媒介標籤的困局,同時隨著應思聰患上思覺失調症後,劇情從精神病病患與其家屬的角度展開。對於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到底要如何接受治療,病患家屬對病人的態度會否有轉變以及病人與病人家屬在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境,這些疑問《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團隊都提供了他們的看法。這部作品不只是把重點放在隨機殺人案的不同持分者角色,去了解精神病病患可能會面對的問題同樣重要。或許在了解的過程中,觀眾可以發現王赦一直追求的「答案」。

  • 答案?
王赦:「如果這件事情不去試著去找出答案,試著去預防,您是媒體人,您應該很清楚,這類的事情在世界各個角落,每天都在上演。你該不會真的認為殺戮遊戲或是家庭教養問題,就是李曉明犯案背後的原因吧。難道說真的把他給殺了,這一切就會沒事嗎?你內心的傷痛就會撫平嗎?」

   《我們與惡的距離》許多人會把重點放在「惡」上,而《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製作人林昱伶認為,更重要的應該是「我們」上。為甚麼呢?為甚麼這部作品這麼重視罪案的犯罪原因呢?在電視劇中,劉昭國說過:「你找到真相,找到動機,那就不會有下一個受害者了。」找到了犯案的動機,我們就可以去預防同類型罪案的發生,社會就會少了些悲劇的出現。對於犯案的動機,《我們與惡的距離》提及過不少可能的原因,例如是社會制度的問題,又或是家庭教養的問題。當人們遇到這些社會問題時,我們很自然會把原因歸咎於社會本身。宋喬安說過:「真相永遠就只會怪我們的社會體制出了問題,挪威的社會福利這麼好,還不是出了隨機殺人犯。我們的社會安全網,我們的教育體制,永遠控制不了那些加害者,你懂嗎?如果殺⼈犯還有他的家⼈都不⽤負任何責任,那我們家天彥呢,我們家天彥算甚麼?」當我們發現這些問題不是出於社會、教育與家庭時,到底原因是出於哪裡的呢?《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劇中借著不同持分者的角度分享了他們的想法,例如病患家屬對病情的不了解、媒體對精神病的標籤、公眾對病患的過份恐懼等等。不過,這些都不是最終的答案,在電影劇中,並沒有給予觀眾們最終的答案,但是提供了人們一個意料不到的思路。或許上述的都不是犯罪的原因,每個犯罪者都有著不同的原因,當中可能會受到家庭、感情、傳媒等問題影響,但是他們都會有一個目標,並為此犯下罪行。林君陽在接受採訪時說過:「殺人是惡嗎?是,殺人可能是惡。那殺人的原因是什麼?那個原因也是惡嗎?這是可以討論的。惡裏面一定有那麼一點點善,錯的事情中一定可以找出動機,而那個原因不一定是那麼邪惡的事情。」我們不但要找出導致犯罪的因素,亦要去了解犯罪者犯罪背後的原因。因為當我們對犯罪者的行為有所了解後,我們會知道他們的動機可能是無可奈何,又或是對於自己心病的解脫。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王赦說過:「我們是在不斷被否定當中成長的,甚至有時候就會相信那些在腦袋裡面,說他們沒有出息,沒有用的那些人,那些聲音,是真的。陳昌他就信了。他相信只有殺掉那兩個小孩,他才能得到解脫。他的確犯下了難以原諒的罪,我會說他是個罪人,可是他不一定是個壞人.......到底甚麼是好人,甚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誰有標準答案。」對於善與惡,當我們知道犯罪的原因後,我們可能會因為同情而對此產生不一樣的看法,在法律層面上,所有人都會同意犯罪者是做了壞事,但是從犯罪者身上出發時,可能他們所做的並非一定是件壞事。當然,這不能把犯罪合理化。當我們多多了解犯罪者的心理時,我們會不會有個機會去解決他們誕生犯罪念頭的源頭呢?

   這部作品十分出色,出色之處除了上述幾點之外,亦是因為劇集的含義。許多影視作品會在作品尾聲給予訴說他們的價值觀或是對於不同問題提供自己的解答,而《我們與惡的距離》並沒有。他們是故意不為觀眾提供答案,原因並不難理解。這是因為善惡之分是因人而異的,所以他們無法提供一個標準答案。同時,他們希望觀眾自己去找出答案,透過這個自發性行動的過程中,觀眾會慢慢發現他們自己可能早已參與在「惡」的行為中。或許這些問題不是出於社會、政府、媒體,而是出於人們不想理解他人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與「惡」的距離又有多遠呢?

   這部作品筆者其實看完有一段時間了,一直都沒有寫成文章是因為這部作品出色之處,以及內容的深意是難以用一篇文章的篇幅所介紹。更多的,是演員們極具渲染力的表現,以及環環相扣的人物關係。若大家沒看過這部作品,筆者十分推薦大家觀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沒有名字的桃子的沙龍
12會員
82內容數
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對於不同類型的作品的所思所想,以及個人的情緒抒發。
2025/03/08
《去有風的地方》是一部療癒系電視劇,劇情描述女主角許紅豆因好友過世而到雲南雲苗村散心,並在當地與謝之遙相遇,共同為振興雲苗村而努力。本劇不僅展現雲南美麗風光,也探討都市人面對的壓力、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與人生追求等議題,帶給觀眾反思與療癒。
Thumbnail
2025/03/08
《去有風的地方》是一部療癒系電視劇,劇情描述女主角許紅豆因好友過世而到雲南雲苗村散心,並在當地與謝之遙相遇,共同為振興雲苗村而努力。本劇不僅展現雲南美麗風光,也探討都市人面對的壓力、現代社會的價值觀與人生追求等議題,帶給觀眾反思與療癒。
Thumbnail
2025/02/15
今年的動漫可說是文藝復興的一年。不知道大家看了哪一部重新連載的動漫呢?今次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我童年看過,不少人稱為神作的《Angel Beat!》。
Thumbnail
2025/02/15
今年的動漫可說是文藝復興的一年。不知道大家看了哪一部重新連載的動漫呢?今次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我童年看過,不少人稱為神作的《Angel Beat!》。
Thumbnail
2024/10/01
第一次寫的短評,標題不知道要怎麼改,所以就借助了ChatGPT的力量,我已經盡力找了個比較好的標題了,其他落選的標題有:金融驚濤駭浪:散戶、笨錢與殺人犯的交錯命運、華爾街風暴:散戶力量、笨錢效應與殺人犯的挑戰....不過我決定這個系列都用ChatGPT都幫忙改名,也算是這個系列的特色了
Thumbnail
2024/10/01
第一次寫的短評,標題不知道要怎麼改,所以就借助了ChatGPT的力量,我已經盡力找了個比較好的標題了,其他落選的標題有:金融驚濤駭浪:散戶、笨錢與殺人犯的交錯命運、華爾街風暴:散戶力量、笨錢效應與殺人犯的挑戰....不過我決定這個系列都用ChatGPT都幫忙改名,也算是這個系列的特色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模仿犯 #台劇 #推薦 #netflix #有雷 #有雷慎入 / 2023年目前最夯的話題劇集《模仿犯》,甫一上架便引發討論熱潮,更一度登上全球非英語影集排行榜第二名。故事改編自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幸的同名暢銷小說,經過改編之後,劇情背景設定在90年代,講述郭曉其檢察官(吳慷仁 飾)在追蹤一起以斷
Thumbnail
#模仿犯 #台劇 #推薦 #netflix #有雷 #有雷慎入 / 2023年目前最夯的話題劇集《模仿犯》,甫一上架便引發討論熱潮,更一度登上全球非英語影集排行榜第二名。故事改編自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幸的同名暢銷小說,經過改編之後,劇情背景設定在90年代,講述郭曉其檢察官(吳慷仁 飾)在追蹤一起以斷
Thumbnail
改編日本知名小說的《模仿犯》在上線前就得到很多關注和討論。導演和編劇團隊很有企圖心,除了懸疑驚悚,也在乎社會層面的表達,不願意流為形式的警匪追兇。然而實際看完劇後,卻感覺改編後的劇情,無論是社會問題的討論、人物的刻畫,還是推理線索的鋪陳,都不是那麼完整...
Thumbnail
改編日本知名小說的《模仿犯》在上線前就得到很多關注和討論。導演和編劇團隊很有企圖心,除了懸疑驚悚,也在乎社會層面的表達,不願意流為形式的警匪追兇。然而實際看完劇後,卻感覺改編後的劇情,無論是社會問題的討論、人物的刻畫,還是推理線索的鋪陳,都不是那麼完整...
Thumbnail
本文為韓劇《模範計程車》的延伸閱讀,為你介紹九本與病態人格者有關的書籍。文有劇透。
Thumbnail
本文為韓劇《模範計程車》的延伸閱讀,為你介紹九本與病態人格者有關的書籍。文有劇透。
Thumbnail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是2020走紅的韓劇之一,它用童話般瑰麗浪漫的愛情故事包裝了精神疾患者與其家屬,是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不友善。 原初的psyche並非指精神疾病,而代表了靈魂、是受盡折磨的美麗心靈,也許在劇中也寓意了,這些得到在醫療診斷上異常標籤的人們,只是一群受苦的美麗靈魂。
Thumbnail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是2020走紅的韓劇之一,它用童話般瑰麗浪漫的愛情故事包裝了精神疾患者與其家屬,是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不友善。 原初的psyche並非指精神疾病,而代表了靈魂、是受盡折磨的美麗心靈,也許在劇中也寓意了,這些得到在醫療診斷上異常標籤的人們,只是一群受苦的美麗靈魂。
Thumbnail
本片是金馬培力新星程偉豪導演新作品,一如以往的選擇自己拿手的懸疑推理題材,與《目擊者》相同的辦案情節層層堆疊推理出隱藏的關鍵,作為觀眾的我們似乎都習慣著這樣的規律(或說導演的故事邏輯),這類型的電影第一直覺的兇手絕對不會是最後的真兇,在情節的層層積累與反轉,隱藏於作案手法後最赤裸的動機,在最終才
Thumbnail
本片是金馬培力新星程偉豪導演新作品,一如以往的選擇自己拿手的懸疑推理題材,與《目擊者》相同的辦案情節層層堆疊推理出隱藏的關鍵,作為觀眾的我們似乎都習慣著這樣的規律(或說導演的故事邏輯),這類型的電影第一直覺的兇手絕對不會是最後的真兇,在情節的層層積累與反轉,隱藏於作案手法後最赤裸的動機,在最終才
Thumbnail
「有些人活著的時候沒人在乎,死了的時候就很多人有興趣」 讓我們像個鑑識官來看看到底為什麼誰是被害者會這麼好看?
Thumbnail
「有些人活著的時候沒人在乎,死了的時候就很多人有興趣」 讓我們像個鑑識官來看看到底為什麼誰是被害者會這麼好看?
Thumbnail
由金鐘編劇呂蒔媛執筆,林君陽執導的《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因議題切中台灣人,因此從宣布開鏡就備受矚目,這樣堅強又有新意的演員組合也不負眾人所望,各司其職完整了一齣好戲。
Thumbnail
由金鐘編劇呂蒔媛執筆,林君陽執導的《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因議題切中台灣人,因此從宣布開鏡就備受矚目,這樣堅強又有新意的演員組合也不負眾人所望,各司其職完整了一齣好戲。
Thumbnail
事件發生後,故事並沒有結束,兇手伏法後,或許也還會有下一個兇手。每ㄧ個人都參與著、經歷著這個誕生善與惡的社會。我們與惡的距離都不太遠,但是在看完這部戲之後,或許我們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
Thumbnail
事件發生後,故事並沒有結束,兇手伏法後,或許也還會有下一個兇手。每ㄧ個人都參與著、經歷著這個誕生善與惡的社會。我們與惡的距離都不太遠,但是在看完這部戲之後,或許我們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