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氣候危機(2):排碳總量的三大動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大家都知道,全球暖化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太多,使得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從而造成許多負面效果。但人們不是為了排碳而排碳,它是文明社會全力發展下的副作用。

用學院術語說,這叫全球外部性,亦即製造各式商品時所產生的額外排碳成本,會由全世界一起承擔。其實大部分的生產活動,多少都會產生二氧化碳,但自古以來的人們,並沒有發現溫室效應這回事,直到十九世紀的研究發現,二十世紀大家才開始緊張。

當我們對這類成本毫無意識,就很容易為了享樂、營利或社會發展,一再排放更多碳。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譬如航空公司可能會想,既然油價便宜,我們就多飛點航班吧,儘管總載客量只提昇少許。

人類已經意識到各種經濟活動所可能有的外部性,並支持由政府來管理並控制。但排碳一事涉及全球全人類,使得它格外難以處理,因為我們缺乏有仲裁力量的世界政府或類似機制。至少光靠聯合國,所能做的有限。

可信度較高的估計顯示,半世紀以來,全球每年排碳量平均成長3.7%、減碳效果則每年增加1.1%,兩相抵銷,排碳量每年成長2.6%。這個數字乍看之下好像沒什麼,疊加起來卻很驚人。據說愛因斯坦曾表示「複利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因為透過複利,只要時間夠長,再不起眼的零頭也能很嚇人。

讓我們馬上來測試一下:第1年的100單位,用每年成長2.6%計算,五十年後會變360單位。也就是說,每年的碳排放量,在經歷半個世紀後變成了原本的3.6倍。那麼在下一個五十年裡,還會增加多少?

事實上,1958-2012的觀測記錄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在這段期間上升了25%。這樣的上升,是由三大動因所組成:一是人口成長率,人越多排碳活動也越多;二是生活品質成長率,品質越高排碳量也越高;三是生產活動的碳密集度增加率,如今由於各式減碳策略,它已經降到負值。

根據耶魯大學的預測模型,在2010至2050年間,全球人口年成長率會是0.9%,人均GDP年成長率是2.1%,每百萬美元GDP的年排碳量則是–1.6%。這–1.6%就是我們減碳的具體成果。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不是還遠遠不夠嗎?既然排碳量還每年成長1.3~1.4%,這是否代表,若碳密集度的下降幅度有限,我們就應該減少生育,或抑制生活品質?

然而,這一切只是估計值。過去五十年,可說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黃金期,未來世界是否會如此順利,完全是個謎。至少在2019時不會有多少人相信,隔年有場大瘟疫會造成近兩百萬人死亡,經濟損失不計其數。

無論如何,你可能會覺得,我們必須把排碳成長率變成負值,即使得犧牲生活品質或文明進展;但也有些人,想要在這之間取得平衡點,而有限度地容許排碳;甚至有人主張,零排碳和文明進展完全是同一回事。各種分歧,就在這之中悄悄滋長。

參考書目:《氣候賭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4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些年來大家都能感受到天氣變得愈來愈熱,而且,常常連續很多天都是大太陽沒有下雨,可是一旦下起雨來,卻又非常大,甚至會淹水。過去夏天才會有颱風,現在連春天秋天也都可能會有颱風,而且雨和風都非常強。這種情形不只是在台灣發生,全世界都變成這個樣子,原來是因為全球暖化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
Thumbnail
這些年來大家都能感受到天氣變得愈來愈熱,而且,常常連續很多天都是大太陽沒有下雨,可是一旦下起雨來,卻又非常大,甚至會淹水。過去夏天才會有颱風,現在連春天秋天也都可能會有颱風,而且雨和風都非常強。這種情形不只是在台灣發生,全世界都變成這個樣子,原來是因為全球暖化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
Thumbnail
永續生活的議題在過去之於一般社會大眾來說,像是處於旁觀者的角色,但近幾年來,食衣住行的方方面面,從手機、住宿、信用卡等,各行各業都在談論碳排的問題,從法規訂定到產業轉型,從社會企業到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生活逐漸具體的落實到生活中,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成參與者的角色。
Thumbnail
永續生活的議題在過去之於一般社會大眾來說,像是處於旁觀者的角色,但近幾年來,食衣住行的方方面面,從手機、住宿、信用卡等,各行各業都在談論碳排的問題,從法規訂定到產業轉型,從社會企業到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生活逐漸具體的落實到生活中,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成參與者的角色。
Thumbnail
目前世界對「永續發展」的公認概念,其定義源於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並於聯合國第四十二屆大會公佈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永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發展。 如同外部性(externality)所定義的,一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他人的福祉。因此,當代人的
Thumbnail
目前世界對「永續發展」的公認概念,其定義源於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並於聯合國第四十二屆大會公佈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永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發展。 如同外部性(externality)所定義的,一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他人的福祉。因此,當代人的
Thumbnail
在了解碳定價前,要先知道這個二氧化碳(等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到底排放多少到大氣中呢? 以世界資源組織資料2018年全球約492億噸,比爾蓋茲指出2020全球約為510億噸。而當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5000億噸時,平均氣溫就會上升1度C,也就是說如每年排放500億噸,10年後則就會讓我們的氣溫上升
Thumbnail
在了解碳定價前,要先知道這個二氧化碳(等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到底排放多少到大氣中呢? 以世界資源組織資料2018年全球約492億噸,比爾蓋茲指出2020全球約為510億噸。而當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5000億噸時,平均氣溫就會上升1度C,也就是說如每年排放500億噸,10年後則就會讓我們的氣溫上升
Thumbnail
智能居家聽起來很酷,透過 5G 與物聯網,你可以輕易地操控一切居家設備;還有大數據的運用,也能讓生活增添不少便利。然而,在充分享受科技帶來好處的同時,無形中也消耗了更多資源,增加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建築與空間作為當代人的生活重心,舉凡工作、娛樂、日常作息……超過 7 成的時間我們其實都在「室內」度
Thumbnail
智能居家聽起來很酷,透過 5G 與物聯網,你可以輕易地操控一切居家設備;還有大數據的運用,也能讓生活增添不少便利。然而,在充分享受科技帶來好處的同時,無形中也消耗了更多資源,增加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建築與空間作為當代人的生活重心,舉凡工作、娛樂、日常作息……超過 7 成的時間我們其實都在「室內」度
Thumbnail
氣候變遷的問題不只影響著地球環境與自然資源,更延伸影響到全球經濟發展。根據研究指出,若全球沒有採取有效氣候行動,2050 年時全球經濟成長將減少近 2 成;而另一研究發現,國際碳稅制度若能夠公平分配,不但有助於趨緩氣候變遷問題,也可以幫助減少極端貧窮問題。 研究:若不控制氣候變遷,2050 年全球
Thumbnail
氣候變遷的問題不只影響著地球環境與自然資源,更延伸影響到全球經濟發展。根據研究指出,若全球沒有採取有效氣候行動,2050 年時全球經濟成長將減少近 2 成;而另一研究發現,國際碳稅制度若能夠公平分配,不但有助於趨緩氣候變遷問題,也可以幫助減少極端貧窮問題。 研究:若不控制氣候變遷,2050 年全球
Thumbnail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最新研究顯示,2020 年的疫情雖使人類活動減少,二氧化碳與甲烷兩種溫室氣體濃度卻持續成長。其中,二氧化碳濃度更是達到 360 萬年以來新高。 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人類活動減少也壓不下來 2020 年全球遭疫情肆虐,使得各地人類活動大減、飛機航班大減、製造業減產,
Thumbnail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最新研究顯示,2020 年的疫情雖使人類活動減少,二氧化碳與甲烷兩種溫室氣體濃度卻持續成長。其中,二氧化碳濃度更是達到 360 萬年以來新高。 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人類活動減少也壓不下來 2020 年全球遭疫情肆虐,使得各地人類活動大減、飛機航班大減、製造業減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