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聖殿山(Temple Mount)不是一座山,是在耶路薩冷舊城區一塊高起來的台地,幾千年來記錄無數的故事,留下無盡的眼淚。
在以色列王國時代,很有錢的所羅門王在聖殿山建立了聖殿,成為後人敬奉主的場所,但耶路薩冷後來在西元前五百多年被新巴比倫王國攻陷,聖殿第一次被摧毀。
新巴比倫王國後來也只撐了大約五十年就被強大的波斯帝國推翻,為了平服民怨,波斯王讓猶太人可以回到耶路薩冷重新建立聖殿。猶太人很認真的蓋了二十年才完工,到了西元前37年大希律王還大規模擴建,史稱「第二聖殿」。但好景不常,西元70年左右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暴政失敗,耶路薩冷又被攻陷,聖殿第二次被毀,只剩下西邊的一道圍牆,就是今天的哭牆。
後來到了西元六百多年,伊斯蘭教興起,在聖殿山上興建了奧瑪清真寺(就是常見的金色屋頂的圓頂清真寺)以及阿克薩清真寺。這兩座清真寺幾乎就在隔壁,哭牆是他們共同的圍牆。
伊斯蘭教也不是隨隨便便就決定在這邊蓋清真寺,是因為在遙遠的古代,大天使加百列帶著回教先知穆罕默德騎著飛馬,登上聖殿山的這塊大理石,升天去了。這就是傳說中的「夜行登宵」。
但是基督徒出來反駁說,這塊大理石是記載在舊約聖經中的創世紀第22章,「亞伯拉罕」獻祭自己的兒子「以撒」之處。
如果說到這段,相信回教徒又會非常惱怒,因為穆斯林會告訴你,這塊石頭是記載在可蘭經第37章,回教先知「易卜拉欣」遵從主命獻祭自己的兒子「以實瑪爾」之處。
多年來有無數的考古學家在這裡不分日夜的挖掘,企圖想要知道到底是哪一個兒子差點在這裡掛掉,但是改變不了的,是有太多太多的戰爭在這裡發生,有太多太多人在這裡流血。猶太人才不想管飛馬到底有沒有登上這塊石頭,在他們心中不能抹去的,是聖殿升起,聖殿又倒下,猶太人流亡了千年,最後只剩下這道西邊的圍牆。
西牆,又稱哭牆,是猶太人的生命,是猶太人的靈魂。進入哭牆一樣是要經過非常嚴密的X光檢查,入口是男女分開,哭牆前面的廣場也是男女分開,男生的那一塊大很多。西牆原本只剩下廢墟,後來猶太人用石塊加高,築成今日的一面大牆。所以仔細觀察,哭牆下面和上面的石塊有大小之分,下面十一層的巨石才是希律王建「第二聖殿」時所使用的原始建築材料。
哭牆前隨時都有非常多人聚集,有的吟唱詩歌,有的朗讀聖經,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非常的激動,好像亡國之痛昨天才發生一樣,身為一個天真又健忘的台灣人,深深覺得非常汗顏。他們手撫經書,身體大幅度前後搖擺,有時仰頭看著天,有時跪地哭泣著,有時掩面大聲吶喊。
這時有個很正常的阿伯走過來,在一大群激動落淚的猶太人中,一個普通的阿伯走過來,顯得相當突兀。
阿伯背著一個麻布袋,用小鑷子慢慢的把塞在哭牆的石頭縫中的紙團夾出來,放在袋子裡。
「妳寫好了嗎?不要塞太裡面,很難拿!」阿伯在一片泛著哭腔的誦經聲中,用很平順的口氣問我。
「寫?寫甚麼?」天真又健忘的台灣人問。
「對神說的話啊!孩子!」老伯停下手邊的工作,笑著對我說。老伯帶我到哭牆邊的小洞穴,這是他的辦公室。
「妳看!全世界的人都透過哭牆想要跟神說話,妳都已經到了這裡,要好好的跟神禱告!」老伯指著角落,一大包一大包的航空郵件,每天源源不絕從世界各地寄到耶路薩冷,老伯的工作就是一封封打開,折成小紙團,塞到哭牆的石頭縫中,過一段時間再整批更換。
「這幾年一天要換兩批,不然大家都會沒地方塞!」想不到老伯的工作也是相當辛苦。
「那 e-mail呢?神接受 e-mail嗎?」好傻好天真的問題。
「哈哈哈!這是當然了!」老伯笑了!來到耶路薩冷,這是第一次看到猶太人笑。
老伯打開了他時尚的蘋果電腦,每天每天,他都收到世界上各種不同的語言,表達對神的崇拜與對世界的祝福,老伯看起來充滿了愛與滿足。
突然覺得,這真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