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妳/你的婚姻還好嗎?去海邊走走吧~

2021/01/16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海邊走走劇照
電影「海邊走走」是「婚姻故事」的熟齡版。一對目測60歲以上、29年婚齡的夫妻,在一個尋常的周日上午,突然畫下了婚姻休止符。所謂「突然」,是就太太葛蕾絲的角度來說的,以先生愛德華這一方而言,婚姻終結早已在他心中醞釀許久,只是在那個早上,他終於有勇氣對太太說出來而已。
愛德華在太太的逼問下,娓娓道來決定離婚的原因:原來一年前,年老的他也有了外遇,小三要求他離婚與自己同居。這事實讓葛蕾絲又一次被震撼:怎麼她完全沒有察覺這件事?在她跟老公的相處過程中,她已經習慣當強勢的一方、被照顧的一方,從來沒想到,一向溫順聽話的老公,有一天會愛上別人,堅定地表明要「走人」。

你要的,是真實的他嗎?

在愛德華提出離婚要求的前一晚,他與葛蕾絲發生嚴重衝突。獨子傑米好不容易回家度假,但耳根不得安寧。葛蕾絲氣憤愛德華冷漠、不溝通、不告訴她他的真實想法。傑米勸媽媽不要「再找爸爸的麻煩」,這讓葛蕾絲更氣了,她要的東西,丈夫始終不給,這怎麼會是「找麻煩」?怎麼沒人站在她那一邊給出公正的評判:一個老公,該這樣對太太嗎?
同樣身為女性,也是資深人妻的我,跟葛蕾絲有類似的身分,而且,我也曾做過類似的事,對老公咄咄逼人,覺得他應該「要溝通」。只是這回我轉換了立場,是觀眾、利害不相關者。所以現在我眼裡看到的的確是葛蕾絲在找愛德華麻煩
她沉浸在自己的不滿與挫折感裡,沒發現老公已經退守到牆角、呈現退無可退的窘境。她的武器是咄咄逼人的氣勢和語言,而老公的武器是消極不溝通,關上溝通大門。這武器其實威力更大,常讓太太的氣「無處可發」,讓她很挫折,累積了許多怨氣。
如果此時,葛蕾絲能放下自己的挫折感,往後退一步,讓老公擁有「不溝通」的空間,隔天愛德華會提出震撼性的離婚要求嗎?
不一定。
如果在過去每一次的衝突時,葛蕾絲能盡量往後退一步,讓老公擁有「不溝通」的空間,甚至,葛蕾絲壓根不覺得愛德華不溝通是個需要吵鬧的問題,那愛德華會有外遇嗎?
搞不好不會。
葛蕾絲在家中很強勢,要求老公要敞開心來溝通、批評兒子在倫敦獨居問題大……,她是家中的女王,希望家裡的一切包含人,都要照她認可的樣子來活,不如意的話她就「碎碎念」,隨手發射她的情緒武器。這對父子形成了壓力,兒子成年後,盡量少回家探望父母,他也比較常跟爸爸聯絡、而不是跟媽媽聯絡。老公甚至在遲暮之年與學生家長有了外遇……,生命總是能找到出口,當他覺得在這裡過得很苦、沒有得到滋養、沒有得到想要的對待時,出軌,常常是個性比較消極退縮之人所選擇的出路。
愛德華解釋自己的出軌行為,總是說「我不是葛蕾絲要的丈夫,我總是無法讓她滿意」。
某種角度來說,他說得對。葛蕾絲想要的不是愛德華這類比較內向的男子,或者該說,她不想要他總是這樣子。一開始,強勢的她喜歡聽話、事事以她為主、不會正面跟她衝突的男人。但婚姻是把殺豬刀,時間久了以後,她對自己擁有的不再感到滿意,反而嫌棄起愛德華的消極與退縮,覺得他不是她要的,所以才會常常出言斥責,逼著愛德華要改變。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愛德華對太太也不滿,覺得她「不是他要的」,否則他不會外遇、堅持要離婚。但在當初,愛德華是對葛蕾絲深深著迷的,覺得她光華萬丈、非常吸引人。曾幾何時,在他眼中,她變成了成天碎碎念、對什麼都不滿意的潑婦?
當伴侶不如己意時,葛蕾絲的反應是大聲提出自己的要求、要對方改變;愛德華的反應是更退回到自己的世界裡,關閉溝通大門,這兩種是伴侶間發生衝突時很常見的反應,但都深深傷害了關係。因為他們覺得問題在對方,沒有想到可能當初是「自己看錯、想錯了」,對方根本不是自己想像的模樣。
或者,對方的確有自己喜歡的模樣,但那不是全部的他/她,還有一大部分、不喜歡的他/她存在著,只是被愛情的濾鏡過濾掉了。直到結婚以後,生活的挑戰磨掉了愛情,濾鏡消失了,才終於看到他/她的全部,這時才驚覺「這不是我要的伴侶」,但已經太遲。
愛德華是在遲暮之年、遇到小三以後,才驚覺「葛蕾絲不是我要的伴侶,她給不了我想要的對待」,但他對外的說法永遠是「我不是葛蕾絲要的丈夫,我總是無法讓她滿意」。這就是愛德華應對人生的方式,他總是讓自己消失不見,嘴裡不是太太說、就是小三說。這跟葛蕾絲開大門走大路、總是「我認為……」的風格,截然不同。
但是個性截然不同的夫妻,難道就無法走到最後嗎?

讓自己變成對方

在婚戀場域裡,有一個常被提出的問題:「要選擇跟自己相似的伴侶好?還是選擇跟自己反差大的伴侶好?
身為15年的資深人妻,我的答案是:都可以。但要願意做功課,明白「幸福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婚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滿足了一部分的人性,但也違逆了一部分的人性,不是「只要我有盡到責任」,就能保證一帆風順,配偶就不會外遇,婚姻就不會破裂。況且,這「責任」是社會賦予的,老公要養家、老婆要顧家,把各個角色扮演好。婚姻裡的角色扮演的確重要,但無法涵蓋全部。因為我們跟配偶都是有血有肉、有各種情感與情慾需求的有機體,這就不是「盡了責任」能完全安頓的。
終究夫妻間要顧好情感的核心溫度,當兩人相處的品質、情感互動愈來愈差,溫度愈來愈低,到達某個臨界點時,比山高的「我盡了我的責任」、「你的責任在哪裡?」之類的道德譴責,也無法束縛對方,而留下一個令人心碎的婚姻故事。
跟自己相似的伴侶,雖然相處起來比較容易,沒有那麼多價值觀的衝擊要面對,但相似的人「通常」也比較沒吸引力,比較欠缺撞擊的火花。如果是比較需要「戀愛感」的男女,在這種白開水似的關係裡待久了,有可能會覺得索然無味,出現「我愛他/她嗎?他/她愛我嗎?」的疑問,如果已經不相愛了,維持這婚姻有何意義?
跟自己反差大的伴侶,雖然吸引力、火花強烈,但常會面臨「相愛容易相處難」的大問題。以電影中的這對老夫妻為例,葛蕾絲主動、張揚、充滿自我意識;愛德華被動、包容、常為別人著想。他們當初會相戀,一定也是看到了對方身上的這些特質,是自己沒有的,是潛意識中想要具備的,所以才會產生強烈的吸引力。遺憾的是,他們花了29年相處,還是沒有從對方身上學到自己心儀的特點,反而那些閃光點逐漸延伸出暗影、隨著時間變質,到後來變成對方最討人厭的部分!
如果在葛蕾絲要求「要溝通」的壓力下,愛德華不是繼續消極退縮,而是去上身心靈成長課,改變「無法表達自我」的慣性,試著對葛蕾絲提出他的要求,甚至正面跟她吵架……練習次數多了以後,愛德華可能會變成能表達自我的人、敢跟別人正面衝突的人,有點像葛蕾絲。這樣他們的婚姻,還會那麼難熬嗎?
也許愛德華會認為「我就是我」,內向、不表達就是我的特色、我覺得舒服的狀態,為何要跟外向的太太學習、變成不是「我」的樣子?
如果,愛德華是個單身漢,那他要永遠維持自己的樣子、過熟悉且固定的生活,沒人管得著。但問題是他結婚了,生活裡安插進入另一個人,兩人又生了小孩。這時生活的複雜度變高,如果還是堅持「我就是我,這就是我的樣子不可能改變」,通常婚姻會觸礁,成為煩惱來源,除非他找到一個跟自己相似度極高的伴侶,又運氣很好遇到個性很成熟充滿愛的女人。但是愛神的箭通常不是這樣發射的,人間的婚戀往往是教室跟修練場,人很難遇見「對」的另一半,所以才有「結婚是相欠債」的傳統說法。

被拋棄的,可能是比較強壯的人

在電影中,已經過了許多年不快樂婚姻生活的愛德華,在小三的觸摸下,才終於「甦醒」,動了離開的念頭。他真的是個比較弱的男人,總是需要外力的協助,才能知道跟面對「自己要什麼」。葛蕾絲沒有這個問題,她的「我」非常大,常常擠壓到別人,令丈夫、兒子都不舒服。在她被老公分手前,形象偏負面,但當她真的成為「棄婦」之後,這角色的內在光華反而逐漸被凸顯了出來:跟愛德華相比,她的確比較強、經得起「被拋棄」。她也無須小王或新歡的出現,就能找到生活裡的新力量,重新站起來。
對於被拋棄的葛蕾絲,上述的說法可能很刺耳。什麼強壯?難道老公可以因此而拋棄我?我是不得已的,生活總是要過,不然要繼續哭哭啼啼下去嗎?
葛蕾絲有多強悍呢?失婚一段時間以後,她衝入了前夫與小三的家,想看看老公理想中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想看看小三的真面目(她一度認為小三是虛幻的,可能覺得乖乖牌又無趣的老公誰會喜歡?),結果小三當著她的面說:「與其三個人都不快樂,不如讓一個人不快樂就好。」
這話多殘酷?因為最後被剩下的那個不快樂的人,是葛蕾絲。但她聽完這席話後堅強地回家,沒有中途去撞車,沒有更消沉度日,她繼續重建自己的生活,可能有一天,連這最後被剩下的「不快樂者」,也消失不見了。
葛蕾絲曾是不知道自己頭上有冠冕的王者,在婚姻裡,她逼著比自己弱的愛德華給她想要的互動、給她想要的生活,殊不知她自己就可以創造,成為「帶領者」,給愛德華「不溝通」的空間、耐心等待他、引導他逐漸能表達自我,就像在電影最後,她對兒子傑米的示範一樣,當婚姻破裂,她的需求不再有老公可以寄望時,她反而表現得很好,成為一個可以幫助兒子找到生活意義、給予空間的媽媽……,這不是愛德華之前想要的葛蕾絲嗎?
失去婚姻以後,葛蕾絲反而能彰顯她的「王者風範」,不再是婚姻裡跟老公討愛的可憐蟲。但其實,我們是可以在婚姻裡就明白自己是潛力股的,成為自己的白馬王子跟白雪公主,先拯救自己。那麼,我們才有可能成為配偶心中理想的另一半,讓「海邊走走」、「婚姻故事」這類失婚故事,出現另一種結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異能少年系列》作者經營的專題,會在這裡把系列小說中無法細寫的情節與人物設定補強。想要更了解這套東方奇幻少年文學的世界觀嗎?來這個專題找到想要的拼圖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