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篇18~1:這類的話,我聽了就不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以他的經驗來告訴我要怎麼做。如:「我都怎樣,你也要怎樣」
2.指定、指導我要怎麼做?如:「你要這麼做。」
3.我聽起來是沒知識、沒常識的話(沒現代知識啊!)。
4.看起來「一樣」,所以要怎麼做—請他去看說明書,這個不一樣,他說「毋免」(不用)。我真會抓狂,
5.看起來不OK,你都沒做—你怎麼知道人家沒做呢?
6.只有「有」和「沒有」,沒有中間地帶。
■媽媽時常叫她這裏痛,那裏痛,後來嫂嫂和弟媳有時候會買健康食品給她吃(或看醫生,拿了藥吃),過一陣子我會問:「妳吃了XX後,覺得怎麼樣呢?有沒有比較好?」
她答:「還沒有完全好。」
「妳痛了那麼久,怎麼可能完全好呢?問妳有沒有比較好?如果有好一點的話,就是有效了。」氣死我了。
■媽媽偶而去弄院子裏的地瓜葉,弄完後說腳痛,然後好多天不能去走路,事後我說:「妳如果累了就要休息,不是一次要做完,因為太累了,妳又沒感覺,讓妳腳痛妳才會停止。」
7.沒按照規則來。
■老人家隨意過馬路,說「沒車」。
■紅燈時,左右看看,照樣過馬路。
■在對號車上看到「隨便坐」的人,我會心裏不爽。
8.任憑自然毀壞,什麼都不做。
■有的老人家(大部份的上一代)每天做一樣的事情(吃飯、洗澡、看電視),然後坐在家裏,等著自然老化。或是說哪裏痛,說得生動、仔細或悲苦,不去看醫生;或是看了醫生,不照醫生說的做。
■有位親戚,她的小孩從小學習緩慢,我哥哥的小孩也這樣,我知道一些資源,請她帶小孩去做語言治療(矯正發音,我發現她講話沒人聽得懂,剛好我老二同學的媽媽在做語言治療),做感覺統合運動,去上依照每個孩子的速度學習的實驗學校。
一陣子後,她跟我說:「所有的親戚長輩裏面,只有妳叫我帶她去上課,去治療,大家都說生到這樣的孩子沒用了。」是啊!如果沒有我的話,就任憑孩子挫折滿滿,什麼都不會了。
我說:「雖然不能達到百分之百和人家一樣,但也能到八成,如果都沒學的話,就很差了,將來怎麼辦呢?」後來孩子唸了高職的餐飲科,在咖啡館裏工作得很好。
寫到這裏,我想到:
1.資源和知識的問題,不知道有別的可能的人,就放棄,什麼都不動了;沒有吸收新的知識,就從經驗裏找方法。幸運的,我知道,至少可以問人或去查,去確認,而不只是自己的舊經驗和「聽XX說」而已。
2.不管地區或年代的差異:不同的地區做法不同,生活圈不一樣也不同,他們不會想到這個因素。像我媽媽到了美國,還是用台灣經驗來做事,來指導哥嫂,我看了都說不出話來,讓哥嫂他們自己去應付。
3.我是女生,如果年紀或輩份又比較小(加上年資,結婚和有孩子的年資,哈!)的話,就理所當然成為被教導、被指導的對象—這是一般人的習慣和成見啊!還有很愛教人家。我有不被重視的感覺。
註:這些話,不一定都對我說,我聽到人家對別人說時,我也會不爽,真奇怪!
這類的話,我聽了就不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9會員
666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紀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幫人家說話,他自己不會說嗎?
所謂的「我負責」,「我來做」,只是起個頭,或是出個嘴巴而已,轉頭就交給別人做,別人做的都不是「做」喔?
後面的意思改變了,和人家的意思不一樣
幫人家說話,他自己不會說嗎?
所謂的「我負責」,「我來做」,只是起個頭,或是出個嘴巴而已,轉頭就交給別人做,別人做的都不是「做」喔?
後面的意思改變了,和人家的意思不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這篇時,我大致上已經完成了第一篇內容的整理。 對別人而言,讀完那一段是幾分鐘的事情,我卻無法自拔的把每根毛剝開來摸看看。 這將會是持續一段相當久的時間,慢慢整理與發文。 本篇是說明一些我在整理時的想法與動機。
Thumbnail
孩子們不僅探索了 B612 星球的神秘與美麗,也在課後用畫筆描繪心中的畫面,並繪製剪裁自己喜愛的小王子形象,將它們貼滿白板上的 B612 星球。
Thumbnail
這篇對話探討了員工培訓的效益及其影響因素,通過對話揭示了訓練過程中常見的挑戰與解決策略。透過主管的指導,新人瞭解到訓練不僅需密切與工作實際結合,還需創造支持性環境及提升學習動機,最終確保訓練能夠真正轉化為工作效益。強調了需求分析、持續跟進及績效評估的重要性,並為人資專業人士提供了可行的最佳實踐方法。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運用幽默會有什麼效果呢?幽默和一般的笑話又有什麼不同?「幽默」一詞譯自英語humor,林語堂認為:「凡是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鑑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靜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可見幽默其實是具有智慧與妙趣的。
聽話什麼時候變成了貶義詞?從開始教改以後嗎? 如果長輩、老師講的是對的道理,我為什麼不該聽話?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到底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利益?而這些利益沒有任何後遺症嗎?所以為了同儕讚揚的眼神,吸毒是應該可以接受的?每天找不同的人上床才是解放自我?而我又是有很奇怪潔癖的人,不懂一位女生的心,我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Thumbnail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這篇時,我大致上已經完成了第一篇內容的整理。 對別人而言,讀完那一段是幾分鐘的事情,我卻無法自拔的把每根毛剝開來摸看看。 這將會是持續一段相當久的時間,慢慢整理與發文。 本篇是說明一些我在整理時的想法與動機。
Thumbnail
孩子們不僅探索了 B612 星球的神秘與美麗,也在課後用畫筆描繪心中的畫面,並繪製剪裁自己喜愛的小王子形象,將它們貼滿白板上的 B612 星球。
Thumbnail
這篇對話探討了員工培訓的效益及其影響因素,通過對話揭示了訓練過程中常見的挑戰與解決策略。透過主管的指導,新人瞭解到訓練不僅需密切與工作實際結合,還需創造支持性環境及提升學習動機,最終確保訓練能夠真正轉化為工作效益。強調了需求分析、持續跟進及績效評估的重要性,並為人資專業人士提供了可行的最佳實踐方法。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運用幽默會有什麼效果呢?幽默和一般的笑話又有什麼不同?「幽默」一詞譯自英語humor,林語堂認為:「凡是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鑑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靜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可見幽默其實是具有智慧與妙趣的。
聽話什麼時候變成了貶義詞?從開始教改以後嗎? 如果長輩、老師講的是對的道理,我為什麼不該聽話?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到底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利益?而這些利益沒有任何後遺症嗎?所以為了同儕讚揚的眼神,吸毒是應該可以接受的?每天找不同的人上床才是解放自我?而我又是有很奇怪潔癖的人,不懂一位女生的心,我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Thumbnail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