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史隨筆---關於「兵器化拳」那檔事】之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一樣,不想看宅伯廢話前情提要

就往下拉到虛線


話說,宅伯最近兩天除了電腦前

待最長時間的大概是馬桶上


都說了讀書最佳時機是:枕上、馬上、廁上

所以就很理所當然的划臉書了(!?)


而前陣子的一則貼文後續效應引起了宅伯的注意

知名專業武術媒體〈武備志〉

所貼出的一則關於《紀效新書》的介紹文章


倒不是這篇文章有甚麼問題

若看官們對於武術文史有興趣

不論是〈武備志〉的這篇文章還是《紀效新書》本身

都很值得一讀


引起我注意的是,這篇貼文一出

書中這一句「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再次被提及

雖非甚麼新論,這句話其實已經被人討論許久

此時卻再次引起的廣大討論

戰場武術VS擂台武術、兵器化拳VS搏擊技比較甚至論戰

如雨後春筍般一篇又一篇地冒出


恰如傳武界「內外家」名稱之爭每次出現的熱度

(未來有空再另外談這件事)


當然宅伯無意就孰優孰劣進行討論

我感興趣的只有「歷史情境」與必然出現的「歷史想像及解釋」

同時,要避免武學史往往過於微觀

受限於門派系統本身的視角

改以宏觀視角來看待整個武學思潮的演變

這是所有我聊到武學史之中必然有的核心史觀


所以這篇

我想聊一聊「兵器化拳」跟「徒手搏擊」這兩個領域

如何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以及本質上為甚麼會有那麼大的區別


以及現代社會的情境下

「兵器化拳」的中國傳武,怎麼適應這個時代


------------------------正文開始-----------------------


第一篇,先來聊聊所謂的「戰場武術」這個分類。


在歷史上,這個分類其實「非常籠統」,最早出現其實是類似「其他」的狀態。


以過去中華文化影響圈來說,不論是漢代以前講的國士六藝「禮樂射御書術」還是日本後來出現的武士階級教育,或者歐洲後來的騎士戰鬥教育,嚴格來講都不算「戰場武術」。


對你沒看錯,我也沒打錯,就算這些技術確實會在戰場上使用,但這些都完全不算「戰場武術」,充其量是被貴族視作重要的武技教育,讓上戰場的子弟必修來取得技術優勢,但仍然不算戰場武術喔~~


因為「戰場武術」這個分類,其實是作為「貴族武技教育」外的分類。


簡單來說,就是把「貴族武技教育類別」以外,會被拿去戰場上用的任何戰鬥訓練,通通丟進「戰場武術」的分類之中。(像不像我們選項中沒得勾選,只好在勾選「其他選項」在後面自填?)


很難想像對吧?畢竟現在有相當大一部分,宣稱自己是戰場武術的傳統武術系統(不分中外),但他們其實是「貴族武術」(也就是中國日本這邊的家傳武術)


我先講,貴族武術也是很猛的,技術面大多數比戰場武術高很多,這是為甚麼會被拿來教育貴族子弟(同時容易被限制外傳)的原因。


我們來稍微想像一下好了。


你有一些好友,假設你們都有可以擔負你武技教育的家庭及真正的名字(朱八八這種就不用解釋了是不是貴族了吧?),在古代就算是貴族了,你可能家傳槍技、A朋友可能擅刀、B朋友可能擅射藝、C朋友可能擅棍或斧,你家跟這幾家有交情,然後大家拜訪來拜訪去,各家的技藝多少學會那點,然後你們一起投身軍旅(如果是武將或文臣家庭,通常也會從類似百人將、校尉、軍曹之類的開始)運氣好沒死甚至立功,往上升的過程中你這群朋友的武技也開始被注意到,甚至有人專程派人到你們之中某幾位家中拜師,不管他有沒有獲得真傳,最終被教出去的武藝假設有持續傳承下去,再次成為某人的家學淵源好了,我們拉回來,這樣傳出來的武術是戰場武術嗎?還是其實是某貴族武術?(即使並不完整)


好這邊講的都是貴族武術的部分,那說到底,作為無法或無須分類的「其他類」,到底甚麼是戰場武術?


「戰場武術」作為現今武術界的獨有解釋名詞,其實有一個更淺顯通俗的名稱---「練兵」,戰場武術通常具備幾項特質:


1.動作簡短固定(太多會教很久)

2.技術單純不複雜(需要短時間教會死老百姓跟罪犯懂得拿兵器傷敵)

3.適合團體操練(最好可以清楚看見訓練成果)


用這三個基準去看現今傳世的各家傳武,說真的,哪家哪派系統真的有這麼單純?應該沒有哪個門派是這樣的吧(笑


那有真的戰場武術流傳下來嗎?


有,我隨便舉例:

國軍刺槍術(那種拍彈匣製造聲響的不算...)、苗刀刀法、大刀隊刀法、韓國特戰短刀術、某國的馬刀法等


有沒有發現,這些武技的共同特點是甚麼?

簡單直觀好懂、技術訓練與運用容易,同時「短期速成」


我知道很多系統也強調自己簡單直接,我舉例其中南北拳套路數量極少的代表詠春跟八極好了,稍微學過的人捫心自問一下,不論是八極的槍棍、小、大、開門連環拳技,還是詠春的小、尋、標拳技、刀、棍,跟只有刺砍防與槍托的刺槍術相比,哪裡簡單好練了?這兩門套路少的代表都這樣了,更別說其他門派系統了~


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稍微了解到,「戰場武術」真正的特性為何,所以宅伯認為以歷史見解來說,現在大多數門派的戰場武術,其實是屬於「可能曾經被人帶上戰場實踐過的貴族武術」,因為宅伯歷史人性格比較機車,所以會想更明確的區分這件事。而這些貴族武術在傳承過程中一定有各種融合刪改或更新,最終成為某家族家傳武術(例如八卦形意權威的宮家)或某地區某民族的地方鄉里武術(例如山西紅拳、回族武術)等


當然,前面也說過這些貴族或前貴族武技的流傳,本身也會因為各種原因彼此交流而產生了新技術的過程。在非戰場跟貴族教育的情境下,仍有對武技癡迷或試圖要憑藉武技出人頭地的人存在,當這些人開始在江湖遊走與人較技切磋,漸漸產生了以一對一競技的基礎下產生的技術,按照當時的說法,就是「遊場」。覺得這用詞很奇怪沒關係,用今天的說法就是:「技擊運動」,目的在「不傷害對手的前提下,以幾場對決來分出彼此技術的高低」


想像一下,是在戰場上那種混亂場面,一刀一槍見生死的情境下,能發展的技術高,還是在這種遊場中彼此較藝,有機會活著思考破解法跟加強鍛鍊所能產生的技術高?


如果懂這部分,那相信大家就能明白為甚麼貴族武術,乃至於遊場武技會較戰場武技來的高了。


可是問題來了,在類似明代以前大家仍然可以持有兵器,尤其本身是兵戶身分的家庭,家裡有幾把刀械實屬正常,這時與人技擊尚可持兵器較量技術,可是到了清代,在漢人數次大規模反抗的前科下,清帝國在全國(主要是漢人)實施嚴格的禁武令(此「武」為持兵械的意思),深怕拿到兵器的漢人又來一次流寇之亂或白蓮教之亂,恐怖點再來一位李自成或鄭森,把立國未穩的清帝國再次打出去,這是出於殖民帝國的顧慮,但武學傳承確實在此時遭遇重大的打擊(這時各位就知道天地會的那些人骨頭多硬)


武人仍然技癢,或仍然想報考武舉出人頭地,又不願好不容易習得的武技傳承就此中斷,他們該怎麼辦?(甚至還是有想要暗中練兵反清復明的)


我想各位看到這裡,應該很清楚答案了


就是「脫兵化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宅伯的玩武見聞的沙龍
8會員
13內容數
2021/02/01
這次訪武,我親身體驗了無與倫比的縱鶴拳內涵,光憑著這樣的印象,足夠讓我揣摩思索好一陣子了,更別說那些年曾經也對中國傳武有所懷疑的自己了,像是洪老師這樣的實力派高手,就這麼真實的隱身在於這個都市叢林哩,與世無爭卻又功力精深,吸引各家高手前來拜訪學習,這其實也是最好的例子。
Thumbnail
2021/02/01
這次訪武,我親身體驗了無與倫比的縱鶴拳內涵,光憑著這樣的印象,足夠讓我揣摩思索好一陣子了,更別說那些年曾經也對中國傳武有所懷疑的自己了,像是洪老師這樣的實力派高手,就這麼真實的隱身在於這個都市叢林哩,與世無爭卻又功力精深,吸引各家高手前來拜訪學習,這其實也是最好的例子。
Thumbnail
2021/01/24
因此我們又會進一步的發現,即使人體就兩手兩腳,弱點就那些,不管是徒手傳統武學,還是擂台武學,都能產生出非常多元的個體風格(門派、系統由此而生,彼此風格殊異卻又有著許多共同點,原因在此,所以其實沒有哪招哪勢是只屬於甚麼門派獨有的,獨有的是「味道」跟「著重的技術」差異而已)
Thumbnail
2021/01/24
因此我們又會進一步的發現,即使人體就兩手兩腳,弱點就那些,不管是徒手傳統武學,還是擂台武學,都能產生出非常多元的個體風格(門派、系統由此而生,彼此風格殊異卻又有著許多共同點,原因在此,所以其實沒有哪招哪勢是只屬於甚麼門派獨有的,獨有的是「味道」跟「著重的技術」差異而已)
Thumbnail
2021/01/24
中國的武術界不分兵器系統還是徒手系統的技術,都沒有經歷過「政府支持的賽制演化」,頂多在各自交流比試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切磋方式,不然就是尋仇鬧事、古代戰場會用的瞬間奪命技術,面對有殖民列強勢力撐腰的擂台賽制,不得不配合卻又尚未完全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敗多勝少
Thumbnail
2021/01/24
中國的武術界不分兵器系統還是徒手系統的技術,都沒有經歷過「政府支持的賽制演化」,頂多在各自交流比試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切磋方式,不然就是尋仇鬧事、古代戰場會用的瞬間奪命技術,面對有殖民列強勢力撐腰的擂台賽制,不得不配合卻又尚未完全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敗多勝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不久看了一篇留言,留言中沒頭沒尾的就論述說武術上了擂台都變王八拳。 此類的言論其實在網路上多牛毛,通常是一批無知或是純粹為了批評而批評的人所為。而這些人多以人家練習的影片來作為自己說嘴的標的。
Thumbnail
前不久看了一篇留言,留言中沒頭沒尾的就論述說武術上了擂台都變王八拳。 此類的言論其實在網路上多牛毛,通常是一批無知或是純粹為了批評而批評的人所為。而這些人多以人家練習的影片來作為自己說嘴的標的。
Thumbnail
日本劍術發展源遠流長,嗰個時代間的差異十分大,作為傳統武藝的文化,到底現今還存在多少?
Thumbnail
日本劍術發展源遠流長,嗰個時代間的差異十分大,作為傳統武藝的文化,到底現今還存在多少?
Thumbnail
近期,或是一直都持續著的,是總有人認為XX才是正宗、跟著XX學才是正確的........... 關於這個部分個人有幾點想法:
Thumbnail
近期,或是一直都持續著的,是總有人認為XX才是正宗、跟著XX學才是正確的........... 關於這個部分個人有幾點想法:
Thumbnail
金庸先生的小說一直以其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聞名。以下是美國小說家、暢銷書作家阿爾-蒂爾對英文版《金庸作品集》的評論節選。譯者的能力有限,所以翻譯得很生硬,倒也原汁原味。
Thumbnail
金庸先生的小說一直以其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聞名。以下是美國小說家、暢銷書作家阿爾-蒂爾對英文版《金庸作品集》的評論節選。譯者的能力有限,所以翻譯得很生硬,倒也原汁原味。
Thumbnail
前段時間網路上又出現了一堆名為"大師"的影片, 訴說看起來像是這麼一回事,實際上如果觀察卻漏洞百出的言論。 如果說只是製造話題增加點閱倒是還好 問題比較大的部分,是自己認為是真的~
Thumbnail
前段時間網路上又出現了一堆名為"大師"的影片, 訴說看起來像是這麼一回事,實際上如果觀察卻漏洞百出的言論。 如果說只是製造話題增加點閱倒是還好 問題比較大的部分,是自己認為是真的~
Thumbnail
來一套螳螂拳 中國人對傳統武術有一種嚮往,畢竟我們都是看著武俠小說長大的,電視劇中的功夫,那些縱橫五湖四海,笑傲江湖的大俠,生活總與材米油鹽醬醋茶無關,身上是活動的碎銀子聚寶盆,也不需要洗澡上廁所等瑣事。在江湖中一身功夫,仗劍行義,一直深植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相信武術是中國人的文化遺產,是大家的共同記
Thumbnail
來一套螳螂拳 中國人對傳統武術有一種嚮往,畢竟我們都是看著武俠小說長大的,電視劇中的功夫,那些縱橫五湖四海,笑傲江湖的大俠,生活總與材米油鹽醬醋茶無關,身上是活動的碎銀子聚寶盆,也不需要洗澡上廁所等瑣事。在江湖中一身功夫,仗劍行義,一直深植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相信武術是中國人的文化遺產,是大家的共同記
Thumbnail
因此我們又會進一步的發現,即使人體就兩手兩腳,弱點就那些,不管是徒手傳統武學,還是擂台武學,都能產生出非常多元的個體風格(門派、系統由此而生,彼此風格殊異卻又有著許多共同點,原因在此,所以其實沒有哪招哪勢是只屬於甚麼門派獨有的,獨有的是「味道」跟「著重的技術」差異而已)
Thumbnail
因此我們又會進一步的發現,即使人體就兩手兩腳,弱點就那些,不管是徒手傳統武學,還是擂台武學,都能產生出非常多元的個體風格(門派、系統由此而生,彼此風格殊異卻又有著許多共同點,原因在此,所以其實沒有哪招哪勢是只屬於甚麼門派獨有的,獨有的是「味道」跟「著重的技術」差異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