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武史隨筆---《毛筆正楷還是羽桿筆書寫體?淺談徒手武技的文化性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前情提要,虛線空降即可跳過
最近宅伯與友人閒聊,談及不同武學系統的特色,之所以會有如此多樣且明顯的差異,往往來自於這門武學創派人的習武或成長環境
最明顯的例子,像是中國武術系統,在宏觀角度下,北拳系門派,有許多的遊走動作,南拳系門派相對而言就較少使用這樣的步法或策略,出手就直奔中四門的動作策略比例上明顯佔多,這樣的差別往往就跟北方平坦地多,南方窄巷多有關~
有趣的是,宅伯近日對於心理學的書籍頗感興趣,其中有一個學派的核心思考是,把人對於外在訊息接收的方式,用電腦程式碼作為比喻,不同的接收方式等同於不同的程式編碼,藉以呈現外在刺激被接收之後轉換到人的大腦時,所產生的不同意義
先不管後續該學派的內容如何,宅伯讀至此處時,突然發現,在武學領域的徒手武技中,傳統武學與擂台武學之間的許多差異,也許也能夠以這樣的方式來進行互相的理解
如果用兩個人來比喻,宅伯發現,用這樣的方式正好可以觀察到兩種不同取向的「文化性格」,以及各自用來呈現這樣性格的「文字」,同時也能用來解釋所謂的「套路」如何漸漸成為傳統武學這邊的主流傳承方式(尤其是受到中國影響的中華文化圈)。
當然,這樣的發現比較像是一種另類的「解釋方式」,對於許多前輩而言,這早已是顯而易見且毫無新意的特徵,不管有沒有意識到這點,這都只是做為知識上的觀察樂趣,對於「不論何種武學都需要認真練習」的事實,是沒有任何改變的,自娛娛人而已,所以大家可以輕鬆觀看就好喔~~
-------------------------------------正文開始---------------------------------------
首先,在談文化性格之前,宅伯要先替大家建立兩個基本前提,來區分傳統武學中的徒手武學系統,與擂台武學中的徒手搏擊系統,來避免混淆
徒手系統武學,我們簡稱徒手武學,簡單來說就是假設在空手的狀態下,如何透過有效且快速的方式解決敵人,最有效率的逃離危險狀態。所以你會很常看到許多傳統武學門派中一堆陰手(注:看不見,或以現代社會標準看起來下三濫的混混手法,像是大家熟悉的插眼鎖喉打下陰),可能前面有好幾手都相當華麗,最後總是為了要要打中這些「人體最脆弱處」以求「立見勝敗或生死」。在這點考量上,宅伯甚至可以大膽的將「兵器化拳」系統也囊括進來,全世界的非擂台性武技都是這樣的假設,所以才會被大量的被應用在戰場訓練中,這點不分古代現代皆然,只不過戰爭型態不同決定了不同的技術的優先順序而已。
再來是擂台武學中的徒手搏擊系統,因應當代擂台的規則與特性,所產生的武學都可以放在這個分類裡面,例如MMA(綜合格鬥)、現代泰拳、跆拳道、拳擊、踢拳道等等族繁無法備載。但是這樣的分類之前,必須先了解一項事實「所有的擂台武學,都是從傳統武學演化、融合、精簡後出現」的。
我們以拳擊跟MMA為例子
在近現代以前,拳擊其實並不是拳擊,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徒手擂台搏鬥技術,也就是在那個時代,只要符合「不拿武器」進行打擊的,通通被囊跨進來這個領域,所以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一些歐洲對於希臘羅馬時代徒手搏鬥的文獻記載與工藝品,或者他們根據文獻復原的一些技術,會發現跟今日的拳擊差異極大,基本可以視為不同系統(踢打摔拿樣樣來),反而更接近現代概念的徒手傳統武學。
仔細去回朔拳擊英文:「BOXING」的原意,會發現本意是指在規定的限制空間內進行搏鬥,而後來拳擊協會建立賽制後,沿用此名稱。
但必須注意的是,的確有認為拳擊是現存最古老傳統武術的說法,但宅伯這邊採用的是另一派學者「拳擊是在1881年英國業餘拳擊協會成立後才逐漸成形的現代擂台武術系統」這個說法,這點要留意。(當然實際上現代拳擊規則的建立不會無中生有,可考的古流拳擊大約也可追溯到18世紀,所以同樣符合傳統武術的定義)會採用後者說法的原因,正好與MMA系統近五十年的建立有關。
MMA最早的概念,來自於中國武術界對於擂台武術無法「無限制」而脫離實用的質疑,雖然不是甚麼新的思想,可是當李小龍偕此思想前往美國,這的確是創見,對於已經很習慣擂台賽事的歐美來說,透過電影、實技表演、收徒教學等方式(當然包括層出不窮的挑戰者),真正意義上讓歐美世界重新正視「無限制」的全面武技在實用上的價值。因而催生了MMA賽制,當然一開始幾乎無限制的情況,就跟中國傳統擂台一樣,造成了極大的選手傷亡,主辦方跟政府都不可能坐視這種現象持續出現(畢竟醫療跟選手持續折損的成本太高,這邊先不討論地下黑拳賽事,另外中國官府基本上採簽切結生死自負的放任模式,所以不會有像樣的經營者特別建立保護比武者的規則),所以規則當然會越來越以平衡「無限制」與「保護選手」兩大精神為主,而這些新的賽制出現,持續的賽事進行,也讓針對賽制的技術訓練發展興盛(也就是今天大家所認識的MMA系統武學訓練方式)。
但MMA仍然是現存幾乎最開放規則的正式賽制(當然後來也出現了更凶狠的極真賽制,但仍屬特定武術系統賽事就先不談),也跟古代不分東西方的搏擊格鬥相近(畢竟在全開放不持械鬥毆的情況下,古代人跟現代人打起來的樣子不會差異太大),並不因此成為了最古老的武術,所以拳擊的歷史以此類推。(這是宅伯採此說的理由)
隨著賽事發展與規則的成熟,擂台系統武技的技術選擇也會越來越以「取得擂台賽事優勢」為主。
例如跆拳道的發展越來越強化連續踢擊;劍道比賽建立後的技術取向越來越偏向敲擊刺擊而斬割擊技術比重減少;泰拳在國際揚名後現代化規則的進入,也開始讓原來的技術面強調立技打擊。同樣的在拳擊與MMA裡也是如此。最後在持續的融合跟精簡後,形成了現在的訓練面貌。(但注意,這些系統武學的「古流」並未消失~仍然在持續傳承著。)
有趣的是,這樣形塑出來的訓練模式,恰巧跟拼音文字類似。
拳擊透過刺拳、鉤拳、上鉤、直拳、閃躲組合出千變萬化的連續攻防。現代跆拳透過高踢、低踢、旋踢、後旋踢、下壓組合成各種不同的連續腿擊、泰拳是拳肘腿、MMA是踢打摔寢。慢慢地隨著不同賽制而造成這些武學系統會特化自己能取得賽場優勢的技巧,而這些技巧又以直接快速為特點,大多數情況不會採取過於複雜的動作,所以整場賽事或訓練節奏,可能就會是這些動作構成的「字母」,來形成特定的組合「單字跟音節」,整場攻防策略走下來,就如同一句又一句的文法,一串又一串的句型結構。
相對而言,追求單勢完整且瞬間攻防的徒手傳統武學,反而因為需要考慮的因素與條件過多,會在一些情境下不如擂台武學快速靈活的反應。(再次強調,這完全不代表徒手武學價值不如擂台武學。)
這樣的變化其實也同樣影響著「會想參加擂台比賽的」徒手傳統武學系統(不分中外),同樣會特化有利於賽事的技術。特別是在相對和平的現代社會,上擂台賽事取得的成績,是被大多數民眾(尤其是本身沒有習武經驗的一般民眾)認為得以「證明實用價值」的基準,所以這其實無可厚非。
不過,特別的地方就在這裡,徒手武學跟擂台武學有著本質上非常不同的文化性格(這也造就了徒手武學上擂台的「可看性」,後面會一起解釋)。
簡單的說,相對於擂台武學的拼音文字,徒手武學比較接近方塊字(單一圖象字)的性格。
如果大家有注意過東方武術特有的「拳譜」文化,以及西方用以保存中古時期貴族騎士家傳或特殊單位武技訓練教材,會發現這類「傳統武術」都是以「勢」(式)在進行技術說明跟教學的。呈現的方式通常會是一個固定的動作(通常稱為定勢)。這個固定動作可能是一種預備、過程或完成姿勢(或者可以是不只一種用法或使用時機)
所以在連續動作的組合時,就會是一個方塊字接著另一個方塊字,即使中間發現使用時機不同了,那也只是換另一個方塊字來接續而已。但有趣的是,每一個方塊字都對應著不同的攻防情境,組合起來同樣千變萬化,同時為了避免重複而拉長對峙期間增加風險,在追求勢勢串聯、瞬間連續多角度攻擊的策略設計,相對比例會極高於擂台武學(再次強調,這點不分中外,也不代表就比擂台武學高明,只是一種情境使用的特點跟顧慮而已)
只是在上現代擂台時必須轉換成「必須與對手長時間對峙」的模式,這點的確是許多習練徒手傳武系統的武者必須克服的關卡
所以當具備方塊字性格的徒手武學,為了證明自己實力上了擂台時,假設對敵經驗、訓練強度足夠、與對手實力相近甚至高於對方時,就會產生與擂台武學不同的看點,那就是方塊性格的呈現---使用且成功完成了某一個「勢」。
同樣是KO的攻擊,以擂台武學而言可能是一記抓準時機的鉤拳、一次角度絕妙的高踢或進入地面時的快速三角固。
但對於徒手傳武而言,可能是一串動作之後造成特定情境而使用特定方式終結對手,例如空手道出完左正拳未擊中,後退瞬間轉身後腫踢;例如泰拳的左右拳加上中段右鞭腿,在對手注意力向左的時候順勢轉身撞肘。
這些都是MMA曾出現的連續終結美技,然後都可以明確地在這些系統武學中看見這段「套路單招」的存在。我認為這是徒手傳統武技上擂台,不同於擂台系統武學的「可看點」,也可以說是一種可以讓人產生「對就是這樣」的招式實證的現代過程(畢竟現在大多數情況不可能再讓你拿來上戰場實證)
好,我知道談到這邊,必然需要面對一種質疑:「你說的連續攻擊美技,對於擂台武學不也是很常見的組合拳或攻擊組合嗎?難道你要說這也跟徒手武學一樣是套路?」
對!正是如此!
先別按怒退讚,宅伯這就跟大家說明,為甚麼這就是一種套路。
所有武術的出現,都跟其設立的單體攻擊策略有關,假設在身體素質上的訓練已經到一個差不多的程度,那接下來的訓練肯定就會是技術上的訓練跟設計,即便是徒手傳統武術,在最早有人開始整理鬥毆心得的那個年代,也是一拳一腿,一抓一打這樣的單體攻擊組合而成的,就跟現代的擂台武學一模一樣,只不過情境不是擂台而已,隨著時代變遷,每一個時代的傳藝者都希望比前人「顧慮到更多情境」與「更多變化的可能」,所以每一代都在前人的基礎上補充、模組化、跟想辦法讓動作保留有更多應對的變化來達到「隨機應變」的理想狀態,而這些被模組化的單體手腳攻擊組合,就成為「招勢」,再擴增編排就形成了一系列「戰術策略組合」,也就形成了所謂的「套路」
也就是說,現在的擂台武學(現在一般意義下的現代武學或現代格鬥技),在一百年後,同樣會為了傳承跟為了更完善的顧慮各種情境,而形成新的徒手傳武,事實上,從許多現代化訓練的組合攻擊中,套路化的組合也越來越頻繁而常見,你可以說這是向徒手武學的學習,也可以說是擂台武學自己的經驗彙整,但這仍是正常而言會有的技術演化趨勢
所以在廣義角度而言,我們可以說,從徒手武學的性格,因應賽制出現而特化出簡單直接的攻擊手段,這些攻擊手段被有效統整之後成為了擂台系統武學,這個過程,恰巧也屬於一種技術上的反璞歸真,正如徒手傳統武學如何形成,擂台武學就是在賽制的限制下逆向檢討與精簡化而成的武學系統。
如果能理解這一層關聯,那也就能看到更有趣的一點
徒手武學跟擂台武學,始終存在著「我在你之中找好東西,你在我之中證明好東西」的動態關聯。
因此我們又會進一步的發現,即使人體就兩手兩腳,弱點就那些,不管是徒手傳統武學,還是擂台武學,都能產生出非常多元的個體風格(門派、系統由此而生,彼此風格殊異卻又有著許多共同點,原因在此,所以其實沒有哪招哪勢是只屬於甚麼門派獨有的,獨有的是「味道」跟「著重的技術」差異而已)
你拿毛筆寫著正楷,仍然有行書草書隸書等字體可選擇
甚至都是正楷的情況下還有不同的風格楷書,如同徒手武技的各種系統或門派
你拿著羽桿筆寫著書寫體,仍然有羅馬拉丁希臘各種不同拼音字體讓你寫,書寫體也有各種不同的形狀特點,恰如那單體攻擊,組合千變萬化,策略各系統不同的擂台武學。
而兩者相生互參,如同兩種身體語言的交會,既各自保存獨有文化,又各自形成對方的外來語結構。
如果這樣的關聯能夠理解,對於這兩者的文化性格有這樣的認識,那我們就能跳脫電影或賽事的框架,去更深入地欣賞武學這個領域的每一種技術魅力,才不至於因為意義模糊不清的「實戰」,而失去了客觀看待某一個系統武學的能力。
沒有武術經驗的看倌下次觀賞賽事的時候,也可以自己去觀察那些致勝攻擊,是來自於「方塊字」還是「拼音字」的特點喔~~
打完收工~
#附圖為呈現希臘角鬥的瓦罐畫
#許多認為拳擊為最古老武術的文章會以第二張圖為證
#但各種踢打摔拿的搏鬥動作都會出現
#其中一張的架勢與劈卦及形意有著驚人相似
#但不因此代表這兩門武學可以追溯到希臘時代
#遙尊不可考的古代是不分中西方武學常有的美麗誤會
#最近發文都短不了😅
#下一篇武史隨筆找個輕鬆一點的主題好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中國的武術界不分兵器系統還是徒手系統的技術,都沒有經歷過「政府支持的賽制演化」,頂多在各自交流比試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切磋方式,不然就是尋仇鬧事、古代戰場會用的瞬間奪命技術,面對有殖民列強勢力撐腰的擂台賽制,不得不配合卻又尚未完全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敗多勝少
在清朝禁武令造成的歷史情境下,不希望家傳武學斷傳,或仍想要藉此考武舉出人頭地的非滿人習武者,終究採取「脫兵化拳」的方式,來保留原有的兵器武技。
以過去中華文化影響圈來說,不論是漢代以前講的國士六藝「禮樂射御書術」還是日本後來出現的武士階級教育,或者歐洲後來的騎士戰鬥教育,嚴格來講都不算「戰場武術」。
武學領域不分傳武現武,並非拒人千里之外的神秘,撥開那層距離,那就跟任何領域的同好者或玩家聚會一樣,資深優秀玩家帶著新手玩家,給點訣竅,讓你能更好的努力,得以看見過去未能看見的景色,說到底就這麼單純而已。
習武這檔事,是很有趣的,但如果你並不像宅伯一樣享受其中文化與技術樂趣兼有運動功效,也不是那種為了生活、為了比賽,或為了傳承的人,那其實習武的核心意義只有一個---為了「求生」所做的保險。 套一句宅伯的啟蒙教練說過的話: 「習武,就是在練一種最好一輩子用不到的技術」
任何武術的起點都是來自感知,不論這感知是從視覺還是觸覺開始,沒感知到,就沒招,我很愛玩武,如同我愛打遊戲愛讀歷史,但我不會刻意的去神化武術的能力,有些辦不到的事情,就真的辦不到
中國的武術界不分兵器系統還是徒手系統的技術,都沒有經歷過「政府支持的賽制演化」,頂多在各自交流比試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切磋方式,不然就是尋仇鬧事、古代戰場會用的瞬間奪命技術,面對有殖民列強勢力撐腰的擂台賽制,不得不配合卻又尚未完全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敗多勝少
在清朝禁武令造成的歷史情境下,不希望家傳武學斷傳,或仍想要藉此考武舉出人頭地的非滿人習武者,終究採取「脫兵化拳」的方式,來保留原有的兵器武技。
以過去中華文化影響圈來說,不論是漢代以前講的國士六藝「禮樂射御書術」還是日本後來出現的武士階級教育,或者歐洲後來的騎士戰鬥教育,嚴格來講都不算「戰場武術」。
武學領域不分傳武現武,並非拒人千里之外的神秘,撥開那層距離,那就跟任何領域的同好者或玩家聚會一樣,資深優秀玩家帶著新手玩家,給點訣竅,讓你能更好的努力,得以看見過去未能看見的景色,說到底就這麼單純而已。
習武這檔事,是很有趣的,但如果你並不像宅伯一樣享受其中文化與技術樂趣兼有運動功效,也不是那種為了生活、為了比賽,或為了傳承的人,那其實習武的核心意義只有一個---為了「求生」所做的保險。 套一句宅伯的啟蒙教練說過的話: 「習武,就是在練一種最好一輩子用不到的技術」
任何武術的起點都是來自感知,不論這感知是從視覺還是觸覺開始,沒感知到,就沒招,我很愛玩武,如同我愛打遊戲愛讀歷史,但我不會刻意的去神化武術的能力,有些辦不到的事情,就真的辦不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奧運跆拳道歷史背景與發展 跆拳道運動作為一種主要使用手及腳進行格鬥的運動,融合了朝鮮半島古代搏擊防身技巧、跆跟、唐手和空手道。奧運跆拳道於1988年漢城奧運首次列為示範項目,並於2000年的雪梨奧運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此項運動的創始人崔泓熙將軍,將韓國傳統古典武術與日本松濤館流空手道融合,發展成為今
Thumbnail
武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我要打10個」這句電影台詞就變成金句甚至是生活用語
多年前有一場中國武術與泰國腳比賽。中國武師按慣例期待對手相互一鞠躬,沒料到對方就在行禮如儀時一腳踢過來,頃刻"秒殺"。可比擬地,藍營期待"雙少數"的賴總統會和國會有"蜜月期",沒料到執政黨在就職典禮前夕製造了國會亂戰。執政黨沒想朝野溝通,索性把試圖徹查過去8年弊案的在野派說成是大陸的"第五縱隊"
Thumbnail
武道拳功。正骨是發拳功力之始。骨正方發力。力由骨出。 無關鬆柔。鬆柔就是道。法自然。法天地。 發盡全力拳打出。若會受傷。姿勢已然錯了。 盡全力發功筋膜會拉到而受損。姿勢已然錯了。 筋膜以及經絡十二 筋經會繃緊。骨位已然不正。如何發力? 延伸武功 那發勁呢?那發境呢?請思考。就在當下瞬間演作。 河洛
Thumbnail
於1967年李小龍正式在洛杉磯中國城的振藩國術館,確立其智慧武道名稱為「截拳道」,簡稱JKD。旨在『截擊』對手,想要出『擊』進攻的動作或意念,從而瞬間判斷決定,並驅動自我本身。
Thumbnail
公告。和所有武道師兄弟修煉不同 本人和 我師公莊聯騰武道202代。師父莊世裕武道203代。 及我所有師兄弟修煉大異。不同模式。含拳功道武功道功皆不同。 本人所修習的是。當下瞬間演作。 全新理論教您自創自導自演。而非背拳套背譜再現又再現。 教當下直接瞬間創新發明開創不再現。修習模式相當不同。修道功亦同
Thumbnail
武道天水鶴拳。對打。 實戰對打僅三種形態: 一。平行步。多用於練氣内功。雙線。 二。三角馬。多用於消閃。雙線。 三。直線全側身。古武道天水鶴拳打法。 唯有直線全側身方為實戰格鬥。要害全閃閉。 雙線打法。要害全暴露。
Thumbnail
武道。雙肢攻防。 單肢攻防: 攻中帶守。守中帶攻。連消帶打。連打代消。打手消手。先攻後防。先防後攻。 雙肢同一: 攻中有守。守中有攻。直線側身。雙肢同發。攻守同一。 全側武道方可達成。落地生根。前掌先著地無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umbnail
武道。原初。動物 武術上古皆仿動物搏擊動作。 動物為原生態效法大自然。求得生存文化方能演化。 並無玄妙之理。如:無極。太極。兩儀。陰陽。三才。四象等等。 以為很厲害極玄妙。其實僅是動物的搏擊動作。 武道天水鶴拳後來方合道家理論推演。 精簡八種動物。合祖師伏羲八卦。易於習練。 仙鶴居乾卦。龍居震卦。
Thumbnail
我沒說武道是國術。也未說是傳武。不能妄言綺語。 古武古道不代表傳統。而是龍鶴。無限融合創新演作當下都是好。 好的留下。不好花招花拳繡腿去除。全側身武道零角度。要害全數不見。 傳武是大陸語言。 以武道視角觀之。國術和傳武都是雙線角度。余未練過。 西洋拳擊搏擊也是。余不做評斷。因我未練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奧運跆拳道歷史背景與發展 跆拳道運動作為一種主要使用手及腳進行格鬥的運動,融合了朝鮮半島古代搏擊防身技巧、跆跟、唐手和空手道。奧運跆拳道於1988年漢城奧運首次列為示範項目,並於2000年的雪梨奧運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此項運動的創始人崔泓熙將軍,將韓國傳統古典武術與日本松濤館流空手道融合,發展成為今
Thumbnail
武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我要打10個」這句電影台詞就變成金句甚至是生活用語
多年前有一場中國武術與泰國腳比賽。中國武師按慣例期待對手相互一鞠躬,沒料到對方就在行禮如儀時一腳踢過來,頃刻"秒殺"。可比擬地,藍營期待"雙少數"的賴總統會和國會有"蜜月期",沒料到執政黨在就職典禮前夕製造了國會亂戰。執政黨沒想朝野溝通,索性把試圖徹查過去8年弊案的在野派說成是大陸的"第五縱隊"
Thumbnail
武道拳功。正骨是發拳功力之始。骨正方發力。力由骨出。 無關鬆柔。鬆柔就是道。法自然。法天地。 發盡全力拳打出。若會受傷。姿勢已然錯了。 盡全力發功筋膜會拉到而受損。姿勢已然錯了。 筋膜以及經絡十二 筋經會繃緊。骨位已然不正。如何發力? 延伸武功 那發勁呢?那發境呢?請思考。就在當下瞬間演作。 河洛
Thumbnail
於1967年李小龍正式在洛杉磯中國城的振藩國術館,確立其智慧武道名稱為「截拳道」,簡稱JKD。旨在『截擊』對手,想要出『擊』進攻的動作或意念,從而瞬間判斷決定,並驅動自我本身。
Thumbnail
公告。和所有武道師兄弟修煉不同 本人和 我師公莊聯騰武道202代。師父莊世裕武道203代。 及我所有師兄弟修煉大異。不同模式。含拳功道武功道功皆不同。 本人所修習的是。當下瞬間演作。 全新理論教您自創自導自演。而非背拳套背譜再現又再現。 教當下直接瞬間創新發明開創不再現。修習模式相當不同。修道功亦同
Thumbnail
武道天水鶴拳。對打。 實戰對打僅三種形態: 一。平行步。多用於練氣内功。雙線。 二。三角馬。多用於消閃。雙線。 三。直線全側身。古武道天水鶴拳打法。 唯有直線全側身方為實戰格鬥。要害全閃閉。 雙線打法。要害全暴露。
Thumbnail
武道。雙肢攻防。 單肢攻防: 攻中帶守。守中帶攻。連消帶打。連打代消。打手消手。先攻後防。先防後攻。 雙肢同一: 攻中有守。守中有攻。直線側身。雙肢同發。攻守同一。 全側武道方可達成。落地生根。前掌先著地無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umbnail
武道。原初。動物 武術上古皆仿動物搏擊動作。 動物為原生態效法大自然。求得生存文化方能演化。 並無玄妙之理。如:無極。太極。兩儀。陰陽。三才。四象等等。 以為很厲害極玄妙。其實僅是動物的搏擊動作。 武道天水鶴拳後來方合道家理論推演。 精簡八種動物。合祖師伏羲八卦。易於習練。 仙鶴居乾卦。龍居震卦。
Thumbnail
我沒說武道是國術。也未說是傳武。不能妄言綺語。 古武古道不代表傳統。而是龍鶴。無限融合創新演作當下都是好。 好的留下。不好花招花拳繡腿去除。全側身武道零角度。要害全數不見。 傳武是大陸語言。 以武道視角觀之。國術和傳武都是雙線角度。余未練過。 西洋拳擊搏擊也是。余不做評斷。因我未練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