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房搬進大廈,但人情始終不變|專訪都市更新後的永和大陳居民張媽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攝影/徐嘉駒
張林春妹接受採訪時,一邊笑著和我們聊天,一邊熟練地在新家的廚房切菜、滾水、快炒,流理臺上錯落陳列的食材,接連變成一道道令人垂涎的菜餚。鹽水蝦、清炒蘆筍、雪菜黃魚、炒年糕,長方形的餐桌不知不覺已經被張媽媽的功夫菜塞滿。
除了是張媽媽的拿手好菜,這些菜餚也是大陳居民的家鄉味。民國四零年代,位於浙江外大陳島的居民依政府要求隨同軍隊遷居台灣,並輾轉定居於現在的大陳社區一帶,張伯伯也是在當時來到台灣,並透過朋友介紹認了張媽媽。因為是全島全面遷移,大陳社區的居民們搬來了原本整座小島上的信仰與生活習慣,其中當然也包含家鄉的料理,張媽媽便是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習得大陳味的精隨。
然而,當時安置移民的居住空間非常狹小,房屋依照居民人數的多寡,每戶僅分配到六至十坪大小的平房。隨著時間的移進,部分居民居將原本的矮小平房,擴建為二、三樓的透天厝,陸續新增的建築加上狹窄的道路,使大陳社區成為擁擠與安全堪慮的社區,亟待更新重建;經過新北市政府評估市有土地產權權屬過半,符合公辦都市更新要件,因此市府積極介入推動,提升大陳居民的生活品質。在歷經了十年漫長的更新之路後,張媽媽終於能搬進新家,並且帶我們從大陳的料理,審視新生活的變與不變。

平凡主婦的日常幸福

採訪那天,張媽媽親切地招呼我們參觀她的新居,一邊說著,她嫁來鄰近社區已逾50年,對這個區域感情很深,在房屋重建施工期間,她也在對面暫租房子,從沒想過另居別處。
「住這麼久,都有感情了,也很習慣周遭環境。」她接著聊起永和的變化,「最早的時候這裡還沒公車咧!」張媽媽望向兒子,「對吧?以前老爸都要走到中正橋那邊搭車」,之後才有一班243 公車,然後捷運有了、永平高中、仁愛公園也蓋起來了……張媽媽平日有時間,便會到公園散散步、做健康操,偶爾也和鄰居、朋友相約坐公車到中和路上的大潤發賣場購物充當逛街,擁有身為專業主婦的日常幸福。

買雜貨與魚 就去新生市場

當然,張媽媽最常光顧的市街,仍是家附近的新生市場。張媽媽前往市場路上總是滿面微笑地和鄰居、路人道好。因為去年膝蓋開刀,不宜久行,她早早預定了年糕,請熟識的雜貨鋪老闆幫忙取,「這是前天跟周家年糕訂的,炒年糕要新鮮的才好吃,冰過後口感就不好了。」張媽媽邊和老闆閒話家常,邊向我們解釋。才說著話,一旁魚攤老闆恰巧經過,向她說:「欸! 昨天訂的兩條黃魚,我已經幫妳準備好啦!」黃魚是老闆清晨才到批發市場挑選的,魚眼澄澈、魚身亮白,準備用來做「雪菜黃魚」是再好不過。
攝影/徐嘉駒
張媽媽的最小兒子在一旁補充,因為爸爸愛吃黃魚,這道菜可說是從小吃到大。張伯伯原來在上海浙江一帶經商,戰爭爆發之時隨著軍隊來到台灣定居,經朋友介紹才與張媽媽相識結婚。從小生長在江邊,對故鄉料理和食材總有股眷戀,連帶著在張家餐桌上總出現河魚、蝦、蟹等浙江菜餚。
「我先生愛吃魚,別的肉不愛吃,但幾乎餐餐都要有魚。他98 歲去世前,頭腦還好清楚,心血管疾病那些都沒有,大概就是愛吃魚的緣故。」張媽媽笑著回憶起和先生學做菜的情景,第一道就是炒年糕,「他也愛吃炒年糕,他煮菜時我就在旁邊看,邊看邊學,慢慢這樣學起來。」不只年糕、魚鮮,還有鰻乾、高粱酒等需要手工精製的佐料,張媽媽也都亦步亦趨的跟著先生學,養成了讓鄰居和孩子都連連稱讚的好手藝。

浙江溫州菜色──記憶中的甜美滋味

大陳年糕  攝影/徐嘉駒
張家廚房連著寬敞的後陽台,窗明几淨,流理臺上擺著準備好的材料。張媽媽說舊家廚房也漂亮,那是兒子替她安上的全套不鏽鋼流理臺,「拆掉的時候,鄰居都說好可惜啊!」,她笑著和我們談天,手上卻也不含糊,切菜、滾水、快炒同時進行,接連完成鹽水蝦和清炒蘆筍兩道料理,再將年糕放入水中川燙,先去掉年糕的粉糊味。張媽媽說,大陳年糕和寧波年糕相似,主材料都是蓬萊米,但寧波年糕會加少許糯米,所以口感較細膩;大陳年糕口感較粗,但Q韌不黏牙, 兩者各有特色,端看個人喜好。一般大陳炒年糕會使用鰻乾、魚麵為配料,冬天也會放入白菜和冬筍; 當天張媽媽選用的材料是香菇、肉絲、筊白筍絲,她說當季的蔬菜滋味較好,倒不限定非得使用哪些食材,只要新鮮就好。
雪菜黃魚  攝影/徐嘉駒
另一道雪菜黃魚也是求鮮,烹煮過程中僅放入薑蒜、米酒、鹽、胡椒和幾滴香油,全憑藉食材本身之鮮甜煮出好滋味。張媽媽說自己平常少用調味料或醬料,都是鹽巴居多,有時加點醬油或蠔油,只求健康天然。張伯伯是浙江溫州人,溫州菜系眾多,因依河傍海,食材多為天然海鮮,講究料理之「鮮」味,少油少鹹,追求料鮮味美,正好和張媽媽下廚的習慣相符。
有家人在的地方 煮什麼都好吃
料理上桌,張媽媽細心剔除魚骨, 果然是吃慣鮮魚的手藝。蒸煮後的魚身鮮嫩鬆軟,配上雪菜的微鹹香味,能配上好大一碗飯。問她平時除了魚和蔬菜,都還煮些什麼?她靦腆一笑,稱自己沒特別愛吃什麼,大多煮些孩子喜歡的菜。有時一家人去外面的餐廳吃飯,她也總說「都可以」、「都好」,凡事簡單就好。
「做父母的都是這樣,煮了一桌菜,看孩子吃得高興就心滿意足了,」她看向兒子,眼露笑意。「⸺其實啊,家人聚在一起,就是吃青菜豆腐也高興。」
(採訪撰文/何昔珊)
(本文轉載自「永和大陳社區報」,未經新北市都市更新處同意禁止轉載)
完整內容下載連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感動重逢的老班長小陳和經典的家常菜香橙料理食坊,讓人倍感溫暖與美味。小陳特別推薦的招牌菜,包括腰果鮮蝦溫沙拉、鮮筍炒肉絲、檸檬蝦、酸白菜牛肉、樹子水蓮和魚冊蛋花湯,用料新鮮,口味鮮美。來台南想要享受道地的熱炒和家常菜,絕對不能錯過這間香橙料理食坊!
Thumbnail
(這是舊聞重貼,大碗公已經搬家到附近不遠的地方重新營業一段時間了) 雖然裕民街的食物多數是雷,還是有些能滿足日常填飽肚子的需求。 走路可及的周邊還是有些滿不錯的食物,例如雨農路豬場冬粉(已搬家),以及雖不起眼,麵和小菜都有水準的大姐們開的家常麵店,還有今天要介紹的新埔市場附近四維路巷子裡的大碗公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Thumbnail
最近終於有時間帶媽媽去拜訪許久未見的阿姨、我媽的姊姊!三個姐妹各嫁去北中南,碰面的機會真的不多。剛好最近有時間,帶著媽媽拜訪住在雲林土庫的阿姨!到阿姨家剛好11:30,阿姨開心的說先來去吃飯,附近有一家在地有名的牛肉麵店,有飯,有水餃,也有麵,愛吃什麼都有賣!
Thumbnail
周媽去當義工,原本要放生周爸 讓他自己去吃我吃膩了的鵝肉麵 後來,還是孝親一下,帶他去秀泰 原本要去吃涮涮鍋,老少咸宜的童鍋 後來我選擇改去很久沒進去的春水堂 兩個人今天都吃御品牛肉麵,不錯吃 周爸的習慣是要點一盤菜,他自選了地瓜葉 紅心芭樂檸檬綠茶,多要一個杯子,分著喝 晚餐,是自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第四十一章 衝動 過不久這家餐廳就端出好幾盤菜,看上去都是海鮮料理!且極為新鮮的樣子,似乎是剛剛才處理好上桌! 孫三毛看了一眼問張雨寧說’我可以吃嗎?‘,張雨寧聽了他的話笑了一下說’本來就是給你吃的‘,孫三毛夾了一口花枝放入嘴中,腦中只有“脆跟彈牙”能形容這花枝的新鮮,好吃的讓他揚起了嘴角⋯張雨
Thumbnail
​每次要去虎尾,一定會繞去土庫吃美食!吃哪家?當然是在地最有名的張家牛肉麵!這次全家四人出動,除了每個人可以點自己愛吃的以外!人數多還可以點滷味來享用!張家滷味更是不可缺少的紅牌配角! ▼張家牛肉麵分前後兩個區域,才11點人潮就開始湧進!吃飯時間更是一位難求!
Thumbnail
國旗屋在忠貞市場的附近。老闆是高齡80多歲的張老旺先生,整理父親遺物時,找到了當年的那面旗子,便決定要一直掛國旗直到自己離開那一刻,也是國旗屋故事的由來。米干其實口感像我們的粄條,切得比較細,肉塊厚實,蛋則是半熟蛋,湯的味道不算很重,雖然清淡,卻帶有大骨湯的滋味,加上酸菜後,滋味鹹香順口不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感動重逢的老班長小陳和經典的家常菜香橙料理食坊,讓人倍感溫暖與美味。小陳特別推薦的招牌菜,包括腰果鮮蝦溫沙拉、鮮筍炒肉絲、檸檬蝦、酸白菜牛肉、樹子水蓮和魚冊蛋花湯,用料新鮮,口味鮮美。來台南想要享受道地的熱炒和家常菜,絕對不能錯過這間香橙料理食坊!
Thumbnail
(這是舊聞重貼,大碗公已經搬家到附近不遠的地方重新營業一段時間了) 雖然裕民街的食物多數是雷,還是有些能滿足日常填飽肚子的需求。 走路可及的周邊還是有些滿不錯的食物,例如雨農路豬場冬粉(已搬家),以及雖不起眼,麵和小菜都有水準的大姐們開的家常麵店,還有今天要介紹的新埔市場附近四維路巷子裡的大碗公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Thumbnail
最近終於有時間帶媽媽去拜訪許久未見的阿姨、我媽的姊姊!三個姐妹各嫁去北中南,碰面的機會真的不多。剛好最近有時間,帶著媽媽拜訪住在雲林土庫的阿姨!到阿姨家剛好11:30,阿姨開心的說先來去吃飯,附近有一家在地有名的牛肉麵店,有飯,有水餃,也有麵,愛吃什麼都有賣!
Thumbnail
周媽去當義工,原本要放生周爸 讓他自己去吃我吃膩了的鵝肉麵 後來,還是孝親一下,帶他去秀泰 原本要去吃涮涮鍋,老少咸宜的童鍋 後來我選擇改去很久沒進去的春水堂 兩個人今天都吃御品牛肉麵,不錯吃 周爸的習慣是要點一盤菜,他自選了地瓜葉 紅心芭樂檸檬綠茶,多要一個杯子,分著喝 晚餐,是自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第四十一章 衝動 過不久這家餐廳就端出好幾盤菜,看上去都是海鮮料理!且極為新鮮的樣子,似乎是剛剛才處理好上桌! 孫三毛看了一眼問張雨寧說’我可以吃嗎?‘,張雨寧聽了他的話笑了一下說’本來就是給你吃的‘,孫三毛夾了一口花枝放入嘴中,腦中只有“脆跟彈牙”能形容這花枝的新鮮,好吃的讓他揚起了嘴角⋯張雨
Thumbnail
​每次要去虎尾,一定會繞去土庫吃美食!吃哪家?當然是在地最有名的張家牛肉麵!這次全家四人出動,除了每個人可以點自己愛吃的以外!人數多還可以點滷味來享用!張家滷味更是不可缺少的紅牌配角! ▼張家牛肉麵分前後兩個區域,才11點人潮就開始湧進!吃飯時間更是一位難求!
Thumbnail
國旗屋在忠貞市場的附近。老闆是高齡80多歲的張老旺先生,整理父親遺物時,找到了當年的那面旗子,便決定要一直掛國旗直到自己離開那一刻,也是國旗屋故事的由來。米干其實口感像我們的粄條,切得比較細,肉塊厚實,蛋則是半熟蛋,湯的味道不算很重,雖然清淡,卻帶有大骨湯的滋味,加上酸菜後,滋味鹹香順口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