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廚房》

Cyan-avatar-img
發佈於Bookshelf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詹宏志,擁有超過 30 年的媒體經驗,曾任職於《聯合報》、《中國時報》、遠流出版公司、滾石唱片、中華電視台、《商業週刊》等媒體,曾策劃編集超過千本書刊,並創辦了《電腦家庭》、《數位時代》等四十多種雜誌。除此之外,他也策劃和監製過多部台灣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包括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獨立時代》,以及吳念真導演的《多桑》等。

2006 年,詹宏志發表首部散文集《人生一瞬》,感性書寫童年與往事,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情感;一年多後,出版《綠光往事》,爬梳家族往事,重現了五、六O年代台灣小鎮的生活氛圍,猶如經典老電影;2015 年,他將旅行與讀書兩大人生志趣的書寫集結,推出詹式風格的《旅行與讀書》,雖自謙只是長者喋喋不休的紀行,實則展現了熟悉旅行敘事傳統的不凡寫作企圖。
《舊日廚房》(2022)

《舊日廚房》(2022)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

事實上,作者在 40 歲前是連燒開水都不會的人,後來嘗試學習做菜,也只能從旁協助太太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例如把空心菜炒一炒,或是把湯熱一下。2015 年,作者和太太在義大利的旅行途中,太太突然心臟病發而過世;辦完後事後,看著家裡空蕩蕩的廚房,忽然感受到巨大的空洞感 — 難道這些熟悉的味道,就要這樣消逝在生命裡了?

為了保留至親們存在過的痕跡,作者開始嘗試復刻出這些記憶中美好的味道。一道道菜色,連結的是一段段故事回憶,對食物的堅持與講究,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傳承

筆者小時候總是將每天家裡面阿嬤煮的家常菜,當成是理所當然的存在,常常還會挑東挑西,這個不吃,那個不吃,阿嬤總是會在固定的菜數中,在每個家人的口味之間取得平衡。一直到長大後,阿嬤不再下廚,才逐漸懷念起阿嬤的手藝,後來吃到的料理,總是會不經意和記憶中阿嬤的料理做比較,結果當然是佐了回憶的家常菜勝出,卻開始遺憾小時候的挑食頑固,許多阿嬤的菜色甚至連嚐都不願意嚐,如今已經找不到相同的味道了。

每個家庭的料理,大多都會歸納至某種常見的菜名,例如麻婆豆腐、胡瓜排骨湯,表面上看似千篇一律,實際上每道菜都有媽媽阿嬤們獨特的手藝和歷練參揉其中,就如同在這本書中作者所說的「百母百味」。小時候見歷不廣,味蕾無從比較,也不懂得備菜的辛勞,竟然不懂得這些日常的平凡,究竟有多麼的不凡。

等我失去母親之後,我才知道「百母百味」,每位母親其實都是不同的,就算是一道共通的菜色,每位母親做起來,味道也是完全不同的。……終於我知道每個家庭的滋味都應該珍惜,而珍惜的方法就是不斷有「傳承」,也就是要有晚一輩做上一輩的菜,每個家庭必須都有新一代的下廚者,而他也必須有興趣保存家中某些獨有的菜色。

融合

作者在書中提到,家裡的餐桌,是家人們見識的總和:

年輕一代開始出國留學或旅行,帶回來各種異鄉的食物想像,相聚的時候我們桌上開始有日本料理、泰國料理、法國菜、義大利菜、土耳其菜,餐桌上的菜色已經成了我們家人「見識的總和」。

筆者非常喜歡作者這個觀點,來自異國的料理,會帶給家人全新的見聞,不需要出遠門,也能探見不同國家的生活風情。食物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東西,它也是一個載體,記載了不同時空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習慣與樣貌;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常菜,記錄的也是屬於我們獨一無二的生活歷程。

對於不善烹飪的人如筆者來說,雖然出了國無法在回鄉後的餐桌上復刻出旅行所見的異國特色料理,但是隨著行李托運回來的小零嘴或是紀念品,也能像料理一樣為家裡增添不同的氣氛。不管是料理或是小物,在這些物質的背後,我想,真正重要的,是它們扮演了某種媒介,讓家人們可以相聚談天,分享見聞趣事,最終凝聚升溫了家人之間的情感。

演化

作者與太太走訪世界各地,嚐過各國滋味,這些經歷成了他們料理的創新素材。以書中其中一道菜「桔香蛤蜊」為例,作者太太因為嫁到台灣後才開始接觸台菜,她覺得「鹹蜊仔」雖然美味,但滋味稍嫌單調了一些,因此開始嘗試使用一些更高級的貝類食材,像是花蛤、赤嘴、山瓜子、海瓜子、小鮑魚或是九孔鮑來烹調,各有不同的滋味。

受到日本醃漬海鮮的手法啟發,醃漬醬汁多次的實驗改良,打破了傳統鹹蜊仔的料理界限。以日本醬油作為基底,兌一半的水,有時再混入台灣的白醬油;以黑胡椒與煙燻紅椒粉調味,加上蔥段與辣椒,有時放一些切碎的紫蘇葉,為了甜味會加入一點清酒和米醂,後來發現用西方甜酒替代,味道會更複雜優雅,嘗試過希臘、葡萄牙的酒,尤以法國 Sauternes 貴腐酒甜中帶有細緻酸度的效果最好;最關鍵的桔香,則是放進一些柑橘味的果汁,加一點鮮榨檸檬汁,也可用小金桔、葡萄柚或柳丁替代,而最好的組合則是放一點來自日本的柚汁或柚汁醬油,配上現榨檸檬汁。半生的貝肉吸收滋味的能力很強,醃汁有多複雜,那些蛤蜊就能產生多複雜的滋味。

一道菜常常是經過一系列的嘗試和改進,最後才成為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樣子;平凡的家常,也曾來自過去的創新,經過數年的淘選,才沉澱出多數人認識的穩定版本。


過去從來沒有意識到能夠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待料理,書中字裡行間流淌著作者對昔日的追憶,也喚起了我對自己的過往的省思與懷念。每個人的家庭日常看似的平凡,底下都是由至親們傾注心力與情感所支持的,家人們用他們自己獨一無二感悟生命的方式表達愛,其實每個家庭都不平凡。

傳承需要每一代用心付出才得以完成,作者以料理作為媒介,延續著家裡的美好時光,進一步將這份美好分享出去,只要有人還記得,那些美好就不曾消逝。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擅長料理,事實上料理只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 在我們心中,是否有像料理之於作者一樣的東西,令我們無法忘懷地感念著?

延伸閱讀

  • 《旅行與讀書》(2015)by 詹宏志
    • 讀書與旅行相互照映,這本書讓我看見愛書的另一種境界。
  • 《獅子的點心》(2021)by 小川系
    • 作者筆下的食物,承載的是一段段生命軌跡,食物就像是一台時光機,它能夠帶著我們來回穿梭在時空中、那些最無法忘懷的美好時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yan Salon
25會員
81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Cyan Salon的其他內容
2025/03/30
重新思考閱讀和分享的本質
Thumbnail
2025/03/30
重新思考閱讀和分享的本質
Thumbnail
2025/03/23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描寫死亡的顛峰之作」。相較於托爾斯泰其他知名作品如《戰爭與和平》,或是《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僅僅用了四萬字極短的篇幅,將死亡來臨的焦慮,以及生命無法重來的悔悟,歷歷在目地傾淌出來。
Thumbnail
2025/03/23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描寫死亡的顛峰之作」。相較於托爾斯泰其他知名作品如《戰爭與和平》,或是《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僅僅用了四萬字極短的篇幅,將死亡來臨的焦慮,以及生命無法重來的悔悟,歷歷在目地傾淌出來。
Thumbnail
2025/03/16
故事中所有的角色,都圍繞著 Runway 雜誌總編輯米蘭達的世界打轉。米蘭達的苛刻,不只壓迫著公司裡的員工,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公司之外、處於員工生活圈的其他人。這部作品銘心地刻畫出職場上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安德莉亞因工作而紊亂的生活,牽動了眾多讀者和觀影者的共鳴,關於那些難以啟齒的職場辛酸。
Thumbnail
2025/03/16
故事中所有的角色,都圍繞著 Runway 雜誌總編輯米蘭達的世界打轉。米蘭達的苛刻,不只壓迫著公司裡的員工,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公司之外、處於員工生活圈的其他人。這部作品銘心地刻畫出職場上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安德莉亞因工作而紊亂的生活,牽動了眾多讀者和觀影者的共鳴,關於那些難以啟齒的職場辛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無論如何,如果時間允許,每次出差南下的旅途中總會繞過去老家一趟,不是因為住在那裏其實不熟的親戚,只為一碗記憶裡的家鄉味道。所謂客家的那一半,母親給我的;只有一付家鄉的味蕾...
Thumbnail
無論如何,如果時間允許,每次出差南下的旅途中總會繞過去老家一趟,不是因為住在那裏其實不熟的親戚,只為一碗記憶裡的家鄉味道。所謂客家的那一半,母親給我的;只有一付家鄉的味蕾...
Thumbnail
家裡自己開夥的回憶,獨一無二,就像懷念母親的料理一樣。不管你是不是開夥高手,端出令人驚艷的美食,都讓回憶永恆。
Thumbnail
家裡自己開夥的回憶,獨一無二,就像懷念母親的料理一樣。不管你是不是開夥高手,端出令人驚艷的美食,都讓回憶永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長途巴士旅程後回到家中的故事,敘述了生活點滴和對食物的思念。文章中融入了作者在不同國家生活的經歷和對家的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長途巴士旅程後回到家中的故事,敘述了生活點滴和對食物的思念。文章中融入了作者在不同國家生活的經歷和對家的思考。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Thumbnail
最近的生活好嗎?閒?忙?還是做什麼都累?無論多累,別忘了跟家人、朋友聊聊!分享一份關於母親與食物的溫情回憶。
Thumbnail
最近的生活好嗎?閒?忙?還是做什麼都累?無論多累,別忘了跟家人、朋友聊聊!分享一份關於母親與食物的溫情回憶。
Thumbnail
《燕食記》是透過一對廚匠師徒的故事,交織粵港的近代變遷。書的開展我是此料不及的,那些絲線密鏠的故事,有我耳聞目睹吃過的,有我以前從書裡讀來的,亦有我婆輩的痕跡。
Thumbnail
《燕食記》是透過一對廚匠師徒的故事,交織粵港的近代變遷。書的開展我是此料不及的,那些絲線密鏠的故事,有我耳聞目睹吃過的,有我以前從書裡讀來的,亦有我婆輩的痕跡。
Thumbnail
放工晚飯後打書釘的日子,眨眼已過十多年,當時完全不懂下廚,只因獨居勉強學了點維生料理技。然而莊祖宜的文字於我,像在自己身旁留了一個位置給讀者,比肩看她眼中那個餐飲世界,原來書卷氣與提刀庖廚並無矛盾,由進入廚藝學校到在香港找到餐廳實習,還有背後推動這一切的攻讀人類學的身份,寫下了她的廚房裡的田野筆記。
Thumbnail
放工晚飯後打書釘的日子,眨眼已過十多年,當時完全不懂下廚,只因獨居勉強學了點維生料理技。然而莊祖宜的文字於我,像在自己身旁留了一個位置給讀者,比肩看她眼中那個餐飲世界,原來書卷氣與提刀庖廚並無矛盾,由進入廚藝學校到在香港找到餐廳實習,還有背後推動這一切的攻讀人類學的身份,寫下了她的廚房裡的田野筆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