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為Walkman寫一篇祝壽文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世界第一部Walkman TPS-L2 (1979)
前陣子,Sony的朋友問我願不願意為「Walkman誕生紀念」寫點東西──世界第一台Walkman在1979年上市,去年在日本辦了盛大的四十週年回顧展。其中近五十台珍貴歷史機種送來台灣,在新開張的Sony Store 遠百信義店展覽,會一直展到今年6月30日。

他們說:不但可以借我一台最新的Walkman數位隨身聽試用,還可以送我一兩樣Sony的產品。這個慷慨的提議,竟讓我有點兒頭痛:自己喜歡的Sony產品幾乎都已經買回家了。我錄廣播節目的耳機原本是用MDR-7506,後來換成CD900ST,出門旅行則帶藍牙降噪耳機WH-1000XM3,都是他們家的產品。如果可以,我還滿想要一只1957年問世,曾經狂銷七百萬台的經典電晶體收音機TR-63,不過當然,它幾十年前就停產了。

最後,我選了一個垂涎已久卻遲遲下不了手的東西:長得像一盞露營燈的玻璃共振揚聲器LSPX-S2,和一部可以藍牙連線的黑膠唱盤PS-LX310BT。它們正好代表了這家公司的兩種思維面向:前者是不斷向前試探新科技、新材質,領先時代的實驗精神,後者則是讓古老的產品融入新時代的使用習慣,串連出全新的經驗。我並沒有要寫音響測試文,總之,後來我的確從它們那兒獲得很多驚喜和樂趣。
LSPX-S2玻璃揚聲器
PS-LX310BT 藍牙唱盤
我也去遠百信義旗艦店看了Walkman展,一整面牆,滿滿的時代記憶。有些機種曾經陪過我,有些則是第一次認識:比方Sony竟然做過一次裝兩個卡帶可以對拷的Walkman(WM-W800, 1985年),還做過太陽能驅動的防水Walkman(WM-F107, 1987年)。那面牆背後的展示區,就是最新的數位Walkman和耳機、擴大機、唱盤,包括最頂級(也最貴)的Signature系列。幾步路的距離,就能看盡這家公司四十年來研發、設計的技術實力,還有更重要的,奔放的想像力。
Sony遠百信義店展覽的歷代Walkman
世界第一台Walkman TPS-L2是以暱稱Pressman的迷你錄放音機TCM-100作基礎改造出來的──從原型機到量產上市,Sony團隊只有短短三個月的時間搞定一切(他們必須趕在年輕人放暑假之前推出Walkman),然而如今重看這台改變歷史的小機器,仍然不禁對它做工之細、完成度之高感到驚嘆。不但機體輕巧,售價也很合理(33000日幣附一副立體聲耳機,相較於Pressman四萬多日幣的定價,真的不貴)。
TCM-100 “Pressman”(右,白、黑兩款) 和TPS-L2 “Walkman” (左)的對照,圖來自Butsuyoku Spirit
Pressman是為採訪錄音的專業人士設計,也是當時全世界體積最小的隨身卡式錄音機。把Pressman的錄音功能和機背的擴音零件都拿掉,只留下耳機孔,增加立體聲播放功能,就是世界第一台Walkman了。不過,事情當然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Pressman原本只有單聲道放音功能,為了處理立體聲,TPS-L2設計了兩個推鈕,分別調整左右聲道,得等到後續機型他們才終於克服技術困難,設計出單顆的立體音量旋鈕。
TPS-L2打開的樣子,可見左右聲道分開的音量推鈕,圖來自Butsuyoku Spirit
而Walkman成功的關鍵,不能不提隨附的那副同步開發的輕量耳機:那一彎鐵片連著兩塊海綿的耳機(MDR-3),是當時全世界最輕的立體聲耳機,也是Walkman產品開發過程最困難的任務。之前的耳機都是整個罩住耳朵的大傢伙,不方便帶出門。試想:若隨身聽的耳機比機體還笨重,一切豈不失去意義?當然,四十年前也沒有人想像得到,如今許多年輕人並不介意戴一副巨大的耳罩式耳機出門,把它當成時尚配件。
Sony為各家航空公司製作,專供機上使用的MDR-3耳機
當初Sony內部許多人並不看好這個產品,認為沒有人會買一台「功能殘缺、只能用耳機的放音機」,結果TPS-L2頭兩年就賣了150萬台,一舉打響Walkman的名號,也徹底改變了大家聆聽音樂的習慣。四十年後,它的徒子徒孫加上各家廠牌模仿推出的機型,總共應該賣了不只十億台吧?隨著Walkman大受歡迎,Sony也順便變成了市場佔有率最高的耳機品牌。「立體聲耳機」這個東西原本是所謂prosumer市場少數人在用的「準專業器材」,是Walkman讓它變成了年輕人聽音樂的「標準配件」。
1981年第二代Walkman WM-2
話說這已經是老生常談:Walkman從此讓年輕人隨時隨地都能關進自己的「繭」,只要戴上耳機,你就可以理直氣壯沉浸到音樂裡,和世界隔離開來。不過,TPS-L2的原始設計理念並不是「作繭」,而是「分享」:它有兩個耳機孔,讓你可以和別人共享音樂。側面有一個極亮眼的澄黃色按鈕,和銀藍雙色的機身相互輝映。若是音樂聽到一半有話要說,只要按下這個HOT LINE「熱線鈕」,你就可以通過機側的麥克風說話,讓另一位掛著耳機的人也能聽見。這個貼心設計,包括第二個耳機孔,都在後來的機型陸續取消了:他們發現大家多半都是一個人聽Walkman,分享功能可有可無。這個功能遂被「一轉二」的耳機轉接頭取代:幾十塊錢買一只插在耳機孔,就還是可以和別人分享音樂。這些年,我應該買過不只五六個轉接頭吧。
Hot Line「熱線鈕」和雙耳機孔,首批生產的三萬台還印了”Guys & Dolls”,圖來自Butsuyoku Spirit
說到耳機孔,好奇查了一下資料,才發現驚人的事實:我們一天到晚在用的耳機孔和耳機插頭,竟然是1878年的科技,迄今超過140年:它原本是為電話交換機設計的,你看老電影老照片接線生前面那一大塊接線板就是了。如今每一個樂手、錄音師、電台DJ,都還在使用那140年前奠定的規格:電吉他、電貝斯、專業耳機的導線,仍是相同的1/4吋接頭。
早期電話交換機的1/4吋接頭,至今仍廣泛使用,圖來自 Stocky
1964年,Sony改良了電晶體收音機身的迷你耳機孔,把它做進EFM-117J手提式收音機,那是世界首見的3.5釐米立體聲耳機孔。Sony決定放棄專利,讓任何廠商都可以無償使用。當時沒有人想像得到這個小小的技術改良,竟會在十五年後成為Walkman最重要的部件,更成為之後所有「個人放音設備」的標準配備。

耳機從「貼耳」到「入耳」的演變也很有趣:最早的「入耳式」耳機只有單聲道,是為了助聽器設計的。1950年代後期電晶體收音機大興,過了幾年,機身多了單聲道耳機孔──為了配合電晶體收音機菸盒大小的機身,耳機孔也從1878年發展出來的1/4吋規格縮小成3.5釐米,可以用單顆小耳機聽節目,那就是現在耳塞式耳機的前身。Walkman問世之後,Sony繼續研發隨身小耳機,終於做出了能夠兼顧音質的立體聲耳塞式耳機,那一彎鐵片連著兩塊海綿的耳機,從此全面被耳塞式取代。

我記得大學時代看上了一副600塊錢附低音增強機構的耳塞式耳機,省吃儉用好一陣子,才終於把它請回家。那年頭還沒有耳道式耳機,音量稍微大一點就會漏音,坐公車、上圖書館都會干擾旁人,當年我們經常一不小心就知道了隔壁那傢伙在聽哪張專輯。廠商曾針對這個問題開發了「火車撥鈕」:只要撥到TRAIN,耳機的高頻就會壓抑下來,讓它不至於惹惱火車上的鄰座。

Walkman這個詞是典型「和製英語」。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曾說他原本並不喜歡這個名字,臨上市還要求同仁把它改掉,但是為時已晚,廣告都做出去了。他們曾經擔心這個怪詞在英語國家鬧笑話,外銷國際曾經試過不同名稱,結果都不如Walkman響亮、過目難忘──1986年,這個詞正式收入《牛津辭典》。而且就像Xerox成為「影印」的代名詞、Google成為「搜尋」的代名詞,Walkman這個Sony公司的註冊商標,也成為全世界個人音樂播放設備的代名詞,不管是哪一家出的,我們都習慣叫它Walkman。但是大家心裡有數:印著Sony字樣的,才是「正宗」的Walkman。
針對海外消費者的Walkman廣告,這幀照片也曾印在商品外盒上
1985年左右吧?我家買了世界第一部CD Walkman D-50(這次遠百信義店展覽也有實機),那時家裡只有寥寥三四張CD,於是我把喜多郎《絲綢之路》和Duran Duran實況專輯《Arena》聽得滾瓜爛熟。記得初聽CD,耳機裡既沒有磁帶嘶嘶底噪也沒有黑膠炒豆聲,如此通透、乾淨、銳利,音樂細節豐沛無比,簡直震撼得無以復加。誰知道風水輪流轉,如今CD瀕臨滅亡,發燒友又紛紛回頭去追尋黑膠唱片「溫暖的類比式音色」了。
世界第一部CD Walkman D-50
還有幾款比較稀罕的Walkman,我也用過。我的母親是資深廣播人,1990年代她總在隨身包包放著一部MD Walkman,隨時拿出來錄音,我也借過幾次。她還買了一部傳奇的Sony TCD-D7 Walkman:DAT(數位錄音帶)可是當時最高規格的數位載體,我後來接收了那部機器,又千辛萬苦訂來一副美國Core Sound手工打造的迷你夾式麥克風,錄了許多演唱會的bootleg。後來那部TCD-D7年久失修,我又咬牙買了究極機種TCD-D100,它們都是設計細膩貼心、耐操耐用、手感極好的機器。

二十年前去日本旅行,我曾專程到秋葉原買了好幾箱DAT空白帶屯起來,以為遲早還要去補貨。誰知道DAT的時代沒多久就像MD那樣淡出江湖,有好些空白帶到現在都沒拆封。家裡倒是還留著一箱幾十捲DAT,都是19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音樂祭和Live House實況,那是我私藏的一部分樂史斷片,也是我青年時光的記憶。
我懷念的銘機 TCD-D7
後來我和大家一樣,漸漸習慣用電腦和手機聽音樂。自從不大需要通勤,除了錄廣播節目,連耳機都愈來愈少用了。然而我始終知道,這些年Sony仍然扛著Walkman這塊沉甸甸的歷史招牌,仍在繼續設計高音質數位隨身聽:不論景氣好壞,這家公司始終投注大量資源在研發部門,拚命迎向時代前沿──大概也只有他們會做出玻璃管發聲的揚聲器,或是開箱插上電就能播放的藍牙黑膠唱盤吧(假如你自己調校過Hi-Fi唱盤,就知道Sony為了減少用戶的麻煩,在這上面花了多少心思)。

話說那天拿到試用的四十週年數位Walkman NW-A100TPS,半個巴掌大,跑Android系統,支援Hi-Res高解析音質,內建Wi-Fi、藍牙、NFC,可插卡擴充容量──那些都先不說。最讓我們愛不釋手的,是它附贈的保護套做成了1979年第一部Walkman TPS-L2的樣子。播音樂的時候,螢幕竟然會跑出一捲卡帶轉呀轉(卡帶還有各種版型),彷彿一台迷你版卡式隨身聽。會做出這種東西的團隊,一定很有愛,很懂我們的心啊。
實在太可愛的40週年版數位Walkman NW-A100TPS
我和妻盯著螢幕上的卡帶透過那扇小窗轉個不停,眼睛發亮,怎麼看都看不膩。「我們乾脆把它買下來吧?」我對妻說,她忙不迭點頭。

大學二年級,我在同學姐姐開的家教班跟一群小朋友混了一個暑假,教他們唱英文歌、學單字。開學之後,我拿著家教賺來的錢,去光華商場買了夢寐以求的Sony WM-701C──自動迴帶,附線控,內建充電電池,還有外接電池盒。它是紀念Walkman問世十周年的旗艦機種,更是卡式隨身聽設計史上的顛峰經典,我至今懷念那低調、貴氣的黑色啞光超輕薄流線機身。它陪了我好幾年,每一次打開機蓋,放進卡帶,按下PLAY,都會打從心裡湧出一種幸福感。

是的,這台小小的數位Walkman又令我想起了那種觸手可及的幸福感──事隔多年,我又要有一台新的Walkman了。
【Sony Walkman 40周年特展,就在Sony Store遠百信義店】
展覽地址:台北遠東百貨信義店 8 樓
(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 號 8樓,A13)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2020 / 6 / 30止
#walkman #SonyStore遠百信義店 #walkman40週年生日快樂
(感謝Sony提供產品圖片)
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