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
用年夜飯作為這個專題的第一篇,很巧合但貼切,因為年夜飯最能呈現出一個人,他的人生歷程跟改變。以我來說,光年夜飯就可以寫好多好久,新北市、中國、台北市、台中市、彰化市、宜蘭市,當中伴隨著,我在人生角色上的轉換,地點不同了,圍爐共餐的人不同了、感情不同了、菜色也隨著不同。
我原生家庭的年夜飯,跟我出社會後接觸到的,有著大相徑庭的改變;幼年時,外婆沒離世那些年,除夕都是到外婆家團圓,但也不用像其他人,有著舟車勞頓的辛苦,外婆總是住著離我們不遠,最近的一次,我們一家四口住4樓,外婆帶著小阿姨住3樓。
吃年夜飯前,家裡規定必先洗頭洗澡,按著外婆的說法,今天年三十,一年最後一天,把一整年穢氣不祥都洗掉,換上準備的新衣新鞋,一切都用新的開始迎接來年;我非常喜歡這個說法,家裡大掃除了,人也該除舊佈新,把自己弄得清爽乾淨,上桌舒舒服服跟家人吃頓飯,是必要也是好的,所以就算外婆不在了,我依然謹守這個習俗,年夜飯上桌前,先洗頭洗澡。
家裡的年夜飯,有著固定菜色,在每個民俗節日裡,像是端午、清明、中秋之類,都會輪流出現,例:紅燒黃魚、滷味拼盤(牛肉片、牛腱片、蘭花干、豆干、滷蛋等等)、一品雞湯鍋、炒什錦、雪菜百頁、涼拌海蜇黃瓜、虎皮凍、白菜獅子頭、餃子、廣式蘿蔔糕…,大人喝的酒必定是白酒,貴州茅台最常見,多是過年前跑去基隆港邊的委託行購來,那裏寄售著跑船船員從各地帶上岸的商貨,只要有錢沒甚麼買不到。
這些菜色,在我之後於其他餐桌上共食的團圓飯裡,已經鮮少看到,現在的年夜飯,大多為:白斬雞、油煎魚、清燙蝦子或透抽、什錦火鍋、香腸、烏魚子、白菜滷、長年菜雞湯等等,從時間年代的轉移,團圓餐桌也跟著我的人生變化,而有了不同的吃食樣貌。
以往年夜飯上有我外婆包的水餃子,外婆是中國北方人,早期她還沒心臟病時,揉饅頭、桿餃子皮、發麵拉麵條全都自己來,是做麵食一等一的好手;除夕下午外婆在廚房裡忙的一項必定有餃子,餡是韭菜豬肉餡,偶爾摻點韭黃,這個在後來各個地方年菜餐桌上我都很少看到,外婆說這是捏小人嘴,把身邊不好的朋友的嘴給捏起來,來年就不會犯小人,興致來的時候,外婆還在往餃子裡放銅錢,因為當晚,每人規定最少都要挟去一個水餃子,所以誰會吃到銅錢這個臆測,絕對是除夕當晚的高潮。
隨著外婆離世、我們漸漸長大、長輩間各自發展,除夕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的人數增增減減,菜色也從自己家操持,每樣手作,到訂製外賣,甚至就直接去比較中大型的宴會廳或飯店吃了,團圓飯的意義,隨著時代科技進步,有了新的解釋。
年紀大了,想起兒時種種越來越清晰,不見得是想回去那個時代,我目前的生活其實更自在,但每當這時候,一年一年在腦中浮現的,是越來越清楚的孩童時期,大人們圍坐外婆家實心木製大圓桌旁,笑語喧嘩,酒過三巡,室內已經一片熱氣。
除夕,已經不同,但一樣輕輕巧巧,這麼來了又走,如我身邊的人,回頭看,已經徹底換了一輪,那些餃子、虎皮凍、炒什錦、滷牛肉片,隨著曾經的家人親人,也就此成了我不復回返的記憶。
《圖文又不符,因為我懶的特別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