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對數字有感覺,就不會亂花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不亂花錢的方法,就是「不用信用卡,堅持用現金消費」的說法吧?至少我接觸到不少號稱「理財達人」的文章是這麼說的。

不用信用卡或其他非使用現金的方式,就真的可以不亂花錢嗎?

也許,將花錢的方式變得複雜、受到侷限,的確是幫到不少人少花不少一時興頭上的衝動開銷。但是,我覺得這只是「治標」的方法罷了。

個人認為,「治本」的方法,是學會對數字有感覺。

科技化的時代,我們將會比以往更少機會觸摸到實體現金,領薪水早已不像父母輩年輕時還有「薪資袋」、「薪資條」,我們而是擁有「薪轉戶」,「薪資條」可能都是E-mail的形式領取。除了信用卡、悠遊卡,行動支付也愈來愈盛行。在數位銀行不斷推廣的現在,出門和朋友聚餐吃飯、遊玩,也有朋友用線上轉帳的形式負擔款項。

要摸到錢才有花錢的痛感,但是,沒有「薪資袋」,只是看著薪轉帳戶上的數字,就有領到辛勞工作獲得薪水的喜悅。看到數字,是領錢才有感覺,然而,在花錢的時候,卻抱著不是摸到現金就沒有感覺。這種想法我覺得很矛盾,背後似乎是帶些逃避花錢痛感的駝鳥心態。

帳戶的數字、信用卡簽單的數字、記帳app的數字、行動支付的結帳金額數字,舉凡是與錢有切身相關的數字,都是左右人生選擇的錢,必須控管好這些數字,才能存錢。

金錢就是一堆數字,學會對數字有感覺,才能學會不亂花錢,進而守住辛苦賺來的財富,往存更多錢的富翁目標邁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S. Leona(茹)
96會員
334內容數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MS. Leona(茹)的其他內容
2025/01/22
關於租房還是買房,根據年齡、際遇、所處環境、金錢價值觀、口袋深度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身分處境不同,不能足一而論。 但,有人堅持租房永遠比買房划算,以我在2019年婚後的6年租屋經歷來說,絕對是我深度不認同的觀點。 租房子比較省錢? 在剛結婚的時候,我也以為租屋是省錢的選擇。 以當
Thumbnail
2025/01/22
關於租房還是買房,根據年齡、際遇、所處環境、金錢價值觀、口袋深度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身分處境不同,不能足一而論。 但,有人堅持租房永遠比買房划算,以我在2019年婚後的6年租屋經歷來說,絕對是我深度不認同的觀點。 租房子比較省錢? 在剛結婚的時候,我也以為租屋是省錢的選擇。 以當
Thumbnail
2024/09/27
為什麼到了房市高點,我們還是決定買房了? 前文所提,我們在三年前(2021年)便開始請房仲幫我們帶看房子,其實在更早之前(約2019),我就有單槍匹馬去看幾間預售屋的經驗,也曾在591找租屋覺得心煩時,順便看了賣屋簡介,算是鍵盤看屋了好一陣子。 因此,在2021年因為家庭成員增加,決定實戰買房,
Thumbnail
2024/09/27
為什麼到了房市高點,我們還是決定買房了? 前文所提,我們在三年前(2021年)便開始請房仲幫我們帶看房子,其實在更早之前(約2019),我就有單槍匹馬去看幾間預售屋的經驗,也曾在591找租屋覺得心煩時,順便看了賣屋簡介,算是鍵盤看屋了好一陣子。 因此,在2021年因為家庭成員增加,決定實戰買房,
Thumbnail
2024/09/11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對夫妻在結婚後的三年內看房的心路歷程,及其對於購房的心理掙扎與轉變。雖然在高漲的房市中,他們曾因害怕價格過高而遲遲未能下手,最終因為出現符合預算且雙方都喜歡的物件而決定購房。文章也提及瞭如何看待債務及通膨影響,並強調購房應以自身需求為導向,而非盲目跟隨市場潮流。
Thumbnail
2024/09/11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對夫妻在結婚後的三年內看房的心路歷程,及其對於購房的心理掙扎與轉變。雖然在高漲的房市中,他們曾因害怕價格過高而遲遲未能下手,最終因為出現符合預算且雙方都喜歡的物件而決定購房。文章也提及瞭如何看待債務及通膨影響,並強調購房應以自身需求為導向,而非盲目跟隨市場潮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進步,付錢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實際付現金的方式,也慢慢改變成行動支付的時代,看不到的錢更要留住,收入沒增加,存款卻增加的奇蹟存錢魔法。 本書由日本人,橫山光昭著,許郁雯翻譯 減少使用現金卻花更多錢?奇怪到底都花到哪裡去,為現代人設計的存錢守則,不知不覺就有節餘。 密技1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進步,付錢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實際付現金的方式,也慢慢改變成行動支付的時代,看不到的錢更要留住,收入沒增加,存款卻增加的奇蹟存錢魔法。 本書由日本人,橫山光昭著,許郁雯翻譯 減少使用現金卻花更多錢?奇怪到底都花到哪裡去,為現代人設計的存錢守則,不知不覺就有節餘。 密技1
Thumbnail
金錢有限,但慾望無限。 絕大多數的人,都應該希望把錢花在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上。但人的心智容易受人左右的程度,遠超我們的想像,導致常常做了不理性的花費仍不自知,或是掉入商業陷阱還沾沾自喜。而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從不同方向破解迷思,矯正過去顛倒的是非黑白。
Thumbnail
金錢有限,但慾望無限。 絕大多數的人,都應該希望把錢花在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上。但人的心智容易受人左右的程度,遠超我們的想像,導致常常做了不理性的花費仍不自知,或是掉入商業陷阱還沾沾自喜。而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從不同方向破解迷思,矯正過去顛倒的是非黑白。
Thumbnail
檢視過往對於金錢上的觀念,為自己添加「正確的」金錢觀念,可以讓我們用不同的框架去看待金錢,提升生活的效率與品質。
Thumbnail
檢視過往對於金錢上的觀念,為自己添加「正確的」金錢觀念,可以讓我們用不同的框架去看待金錢,提升生活的效率與品質。
Thumbnail
除了現金外,信用卡是近代最常使用工具,為何信用卡可以取代現金,可以追溯人本身的性用是有價值的,信用=價值,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而銀行為何要發信用卡?就是希望你跟銀行借用未來的錢,銀行來賺取手續費與利息。 重點一:錢的本質是信用 信用卡優點 1、不用隨身攜帶大筆現金。 重點二:成也信用,敗也信用
Thumbnail
除了現金外,信用卡是近代最常使用工具,為何信用卡可以取代現金,可以追溯人本身的性用是有價值的,信用=價值,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而銀行為何要發信用卡?就是希望你跟銀行借用未來的錢,銀行來賺取手續費與利息。 重點一:錢的本質是信用 信用卡優點 1、不用隨身攜帶大筆現金。 重點二:成也信用,敗也信用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花錢」,難道還要學習如何「花錢」嗎?是的,每個人都會「花錢」,但是「花對錢」就不是每個人都會的。我們如何才能知道我們是否「花對錢」,從家裡面你所買的物品來看就知道。 如何才能做到理性消費呢?以下幾個原則或許對你有幫助。 一、非必要性物品購買前請三思 二、避免情感性購物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花錢」,難道還要學習如何「花錢」嗎?是的,每個人都會「花錢」,但是「花對錢」就不是每個人都會的。我們如何才能知道我們是否「花對錢」,從家裡面你所買的物品來看就知道。 如何才能做到理性消費呢?以下幾個原則或許對你有幫助。 一、非必要性物品購買前請三思 二、避免情感性購物
Thumbnail
我們知道想投資理財得先要有資金,大多數人的資金來源都是靠薪資存下來的,而儲蓄對於許多人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網路上教人增加儲蓄的方式有很多種,譬如有333存錢法、365存錢法、信封存錢法、零存整付存錢法等,將其簡單的分類,大概就是要消費者先把收入存一部分起來再消費,或是每天或每週固定存一小筆零錢起
Thumbnail
我們知道想投資理財得先要有資金,大多數人的資金來源都是靠薪資存下來的,而儲蓄對於許多人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網路上教人增加儲蓄的方式有很多種,譬如有333存錢法、365存錢法、信封存錢法、零存整付存錢法等,將其簡單的分類,大概就是要消費者先把收入存一部分起來再消費,或是每天或每週固定存一小筆零錢起
Thumbnail
花錢是門藝術!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要學習如何賺錢,但是卻鮮少有人教你如何花錢!當我們都在想要如何賺錢的同時,有許多人同時間也被許多道德、限制性信念綁架,認為花錢不應該,或是有錢應該怎麼花才對! 這是一個因為不捨得「花錢」,而失去「賺錢」的例子! 書寫練習步驟: 設定 7分鐘:寫下感恩花錢的自己!
Thumbnail
花錢是門藝術!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要學習如何賺錢,但是卻鮮少有人教你如何花錢!當我們都在想要如何賺錢的同時,有許多人同時間也被許多道德、限制性信念綁架,認為花錢不應該,或是有錢應該怎麼花才對! 這是一個因為不捨得「花錢」,而失去「賺錢」的例子! 書寫練習步驟: 設定 7分鐘:寫下感恩花錢的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